黎鳳翔(1901—1931),革命烈士,中國共產黨員。豐良鎮成東龍鬚圍村人。國小畢業後,就讀於豐順一中、梅州中學和廈門集美學校。畢業後回來,先後任教於湯坑大羅國小和附城大椹國小。民國19年(1930)5月,黎鳳翔被選為東江蘇維埃政府執委。12月23日奉調省委工作。翌年3月3日,在往省委途經曲江時,因叛徒黎壁告密而被捕。在獄中堅貞不屈,從容就義。
基本介紹
人物生平,人物事跡,黎鳳翔所做對聯,
人物生平
民國15年(1926),黎鳳翔由任國民黨廣東省黨部秘書的中共黨員陳永年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引薦參加國民黨,任國民黨豐順縣黨部執委。與此同時,中共豐順縣支部成立,黎鳳翔為支部委員。5月,他出席省第二屆農民代表大會。暑假,他在縣城舉辦了一期以國小教員為對象的農民運動養成所。
民國16年(1927)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後,國民黨省黨部通令縣黨部改組,並派員到豐順組織“清黨委員會”,通緝黎鳳翔等人。縣農會秘書陳思永被捕。4月21日,黎鳳翔率領附城農民自衛軍400多人圍攻縣政府,要求釋放陳思永,未果。後陳被解往汕頭殺害。5月13日,黎鳳翔等又率領全縣農民自衛軍和農會會員四五千人,分五路攻打縣城。敵急調湯坑區長黃奪標帶領“工軍”(因與農軍為敵,故標是名,實為保全隊)和國民黨政府軍孔可權部趕來縣城增援,農民自衛軍攻城失敗。中共豐順部委所在地良鄉普善堂和黎鳳翔家鄉龍鬚圍,被敵人放火焚燒。黎鳳翔帶領農民自衛軍60多人到九龍嶂柑子窩,建立革命據點。10月,鄭興、蔡若愚領導的梅縣工農武裝30多人前來匯合,成立了廣東工農革命軍東路第十團和軍事委員會,黎鳳翔為委員。
民國17年(1928)2月4日,十團攻占潘田鄉公所,並成立了由黎鳳翔等6人組成的潘田鄉蘇維埃政府。11日,黎鳳翔、張阿濟等人率領農軍配合十團戰士近萬人攻打縣城,持續6天。後因國民黨政府調集各地援軍前來解圍,攻城失敗。5月,在九龍嶂組成中共豐順臨時縣委,黎鳳翔任書記。7月,五華、興寧、梅縣、大埔、豐順的共產黨負責人在九龍嶂開會,成立五縣暴動委員會,黎鳳翔是委員之一,參與領導了震動全省的畲坑暴動。
10月15日,縣工農兵代表大會在大龍華區葉華召開,黎鳳翔親自為大會場撰作楹聯一副:
且看實際功夫,莫要空頭談革命;
打倒特殊階級,全憑鮮血換自由!
民國18年(1929)1月1日,中共豐順縣第二次黨代表大會在留隍黃礤召開,黎鳳翔當選為縣委書記。4月7日,縣委領導全縣農民武裝配合工農革命軍,舉行“豐順暴動”,一舉攻占了黃金,又乘勝占領留隍,得到省委和東江特委的讚揚。
人物事跡
黎鳳翔和縣臨委一班人經過艱苦努力,造成大片紅色區域,土地革命隨之興起。1929年1月1日,全縣黨代表大會在黃祭召開,選出委員11人,成立正式縣委,黎鳳翔仍當選書記。縣委成立後,機關與東江特毗鄰,各項工作都能得到東江特委及時指示。3月8日,縣委召開蘇區農民萬人大會,黎鳳翔在會上號召開展土地革命鬥爭。
八鄉山的革命興起,反動派慌忙派兵“圍剿”,但被蘇區軍民粉碎,顯示了民眾鬥爭的高漲情緒和巨大威力。縣委即召開會議,提出舉行全縣暴動的計畫。東江特委對此亦作指示,認為暴動局面已經展開,要豐順縣委積極的發動領導,分散敵人企圖再次進攻八鄉山的力量。於是,黎鳳翔和縣委一班人在4月7日堅決發動和領導了威震東江的豐順暴動。
豐順暴動之前,縣委做了全面的研究和部署,詳細分析敵情,把全縣劃為四個暴動區,突出重點,互相配合;成立暴動指揮部,由縣赤衛總隊長劉春任總指揮,集中紅軍和赤衛隊600人作主力。暴動發起時,黎鳳翔親到重點暴動區前線,協同劉春指揮作戰。他們兵分三路:第一路直插黃金布,第二路指向留隍,第三路作後援。是日拂曉,第一路軍進抵黃金,以突然動作擊斃警署巡官等多人,全殲當地警兵。然後乘勝挺進,匯合第二路軍於午間占領留隍。其餘各個暴動區也按原計畫動作,取得預期的戰果。這次暴動,總計攻陷敵人兩個區公所,13個鄉公所,斃敵11人,俘敵174人,繳槍301支,沉重地打擊了豐順反動派,迫使敵人龜縮在縣城、湯坑等處孤立據點。東江特委和廣東省委對此都給予高度的評價,認為“豐順暴動在東江形勢開展的過程中,確有它偉大的意義。它是東江民眾鬥爭一聲有力的號炮,它衝破了反動統治白色恐怖的鐵網,它提高了東江民眾不少鬥爭勇氣。”這次暴動的成功,正是豐順從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興起過程中,自黎鳳翔任縣委書記以來的一年裡,認真糾正軍事投機錯誤,深入發動和組織民眾,正確地領導廣大民眾鬥爭所取得的勝利。
在豐順暴動的影響下,東江土地革命鬥爭走向大發展,到1930年春出現高潮。5月1日,在豐順八鄉山召開的東江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上,黎鳳翔當選為東江蘇維埃政府執行委員。年底,他奉命上調廣東省委工作。
1931年春,閩粵贛邊境戰雲密布。蔣介石不甘心第一次“圍剿”的失敗,正調集20萬兵力,採取“步步為營”的戰略,對中央蘇區發動第二次大規模的“圍剿”;同時命令廣東軍閥進攻閩西和贛南,以切斷粵東北蘇區與中央蘇區的聯繫。廣東軍閥即以重兵進攻粵東北的八鄉山、梅埔豐等蘇區,對粵贛邊境實行層層封鎖,嚴密控制。中共廣東省委為配合中央蘇區的反“圍剿”鬥爭,組織粵東北蘇區軍民英勇作戰,堅持武裝鬥爭,以牽制和打擊敵人。就在粵贛邊境局勢空前緊張而嚴峻的時刻,原中共豐順縣委書記、東江蘇維埃政府執委黎鳳翔,奉廣東省委(在香港)派遣,前往中央蘇區。
1931年3月3日,黎鳳翔(化名李鐵夫)經由廣州搭粵漢鐵路火車北上。當他風塵僕僕走下韶關車站時,卻受到敵警兵無理糾纏。黎鳳翔出示證件,敵警兵仍不由分說地把他帶走。拘押中,他沉著應付,不料敵人讓叛徒黎阿壁出來作證,終於暴露了真實姓名和身份,遂被投入國民黨軍第六九二師駐韶旅部監獄。
原來,黎阿壁是黎鳳翔的同鄉,大革命時期混入革命隊伍,後來在反動政府重利引誘下投敵叛變了。豐順縣長何西英對這個貪財的叛徒倍加讚賞,當他調任韶關南雄縣長時,便把黎阿壁帶去充當偵緝隊長,專事刺探共產黨人的行蹤。黎鳳翔搭火車來韶的情報,即被黎阿壁預先偵得,便布置軍警埋伏、盯梢,以致被捕。
黎鳳翔在獄中堅持鬥爭,決不向敵人屈服。敵人對他用種種酷刑進行審訊,妄圖得到機密,他卻始終大義凜然,堅貞不屈。敵人無奈,只好將黎鳳翔加以殺害,時年30歲。
1949年,豐順人民歡慶解放之際,深情緬懷為革命事業而英勇獻身的先烈,要求嚴懲叛徒。人民政府即將罪惡昭彰的黎阿壁捉拿歸案,舉行公審大會後予以處決。
1958年,中共豐順縣委員會、豐順縣人民委員會在新縣城湯坑修建了革命烈士紀念碑,黎鳳翔的英名鐫刻在諸烈士的最前列。紀念碑的碑文說:“先烈們的豐功偉績和為人類解放事業而拋頭顱灑熱血的英勇精神,將與日月同光,流芳萬世。”
黎鳳翔所做對聯
且看實際功夫,莫要空頭談革命;
打倒特殊階級,全憑鮮血換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