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角鏽病

豆角鏽病

豆角鏽病的侵染來源是春植豆角的病殘體或遺落田間的夏孢子堆,夏孢子萌發產生芽管,以氣孔侵入寄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豆角鏽病
  • 性質:植物病症
概述,症狀,病原,發病規律,防治方法,

概述

豆角鏽病防治應採取綜合防治措施,要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做到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物理機械防治有機相結合。

症狀

豆角整個生長期均可感染病菌發病,但在始花至結果期間抗性減弱,感病性增強。該病以侵害葉片為主,發病初期的葉片下面出現星星點點褪綠黃白色斑點,斑點逐漸增多,直至密布整張葉片。在病斑相應的背面生成黃褐色稍突起的斑痂點即夏孢子堆,夏孢子堆破裂後散出大量的夏孢子,生長後期的老葉片上有時形成黑色的冬孢子堆。葉片枯黃脫落,植株矮小,莢少而小,生育期縮短,最後枯瘦而死。

病原

為擔子菌亞門、單胞鏽菌屬。在18―25℃時,空氣濕度大或霧露重時,寄主表面有水滴水膜時,夏孢子最易萌發侵入寄主,病株又以夏孢子通過氣流、昆蟲、人畜在田間植株間傳播,引起頻繁的再侵染,產生的冬孢子堆又成為翌年春植豆科作物的初侵染源。

發病規律

北方病菌以冬孢子在病殘體上越冬,萌發時產生擔子和擔孢子,擔孢子侵入寄主形成銹子腔階段,產生的銹孢子侵染菜豆並形成疤狀夏孢子堆,散出夏孢子進行再感染,病害得以蔓延擴大,深秋產生冬孢子堆及冬孢子越冬。南方病菌主要以夏孢子越季,成為本病的初侵染源,一年四季輾轉傳播蔓延。北方該病主要發生在夏秋兩季,尤其是葉面結露及葉面上的水滴是鏽菌孢子萌發和侵入的先決條件。夏孢子形成和侵入適溫15~24℃,10~30℃均可萌發,其中以16~22℃最適。日均溫24.5℃,相對濕度84%,潛育期9—12天。菜豆進入開花結莢期,氣溫20℃左右,高濕晝夜溫差大級結露持續時間長此病易流行,苗期不發病,秋播菜豆及連作地發病重。南方一些地區春植常較秋植髮病重。

防治方法

1、種植抗病品種,如新秀1號、綠龍、九粒白、春豐4號等。
2、春播宜早,必要時可採用育苗移栽避病。
3、清潔田園,加強管理,採用配方施肥技術,適當密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