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叢書《心理學大師》中的一部,作者是弗朗辛·夏皮羅。
基本介紹
- 書名:讓往事隨風而逝
- 作者:弗朗辛•夏皮羅
- 譯者:吳禮敬
- ISBN:9787111457343
- 頁數:390
- 定價:39.00
- 出版社: 機械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3
- 裝幀:平裝
- 叢書:心理學大師
出版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叢書信息,
出版信息
作者:弗朗辛·夏皮羅(Francine Shapiro)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副標題:找回平靜、自信和安全感的心靈創傷療愈術
譯者:吳禮敬
出版年:2014-3
頁數:280
定價:39.00
裝幀:平裝
叢書:心理學大師
ISBN:9787111457343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副標題:找回平靜、自信和安全感的心靈創傷療愈術
譯者:吳禮敬
出版年:2014-3
頁數:280
定價:39.00
裝幀:平裝
叢書:心理學大師
ISBN:9787111457343
內容簡介
你是否有一些不能觸碰的往事,只要一想起,瞬間就痛苦不堪?
你是否覺得自己沒有力量,不能控制任何事?
你是否覺得自尊心很低,覺得自己沒有價值?
你是否沉溺在吸菸、喝酒、色情、暴力等不良習慣中?
你是否無法獲得美滿的親密關係,缺乏安全感,覺得沒人會真的無條件愛你?
你是否感到身體不舒服,夜裡睡不好,但醫生卻說你根本沒有生理疾病?
你的記憶是這一切問題的根源。
在脆弱的童年時代,每個孩子都容易遭遇情感傷害。
成年以後,人們也躲不開痛苦事件帶來的心理創傷。
不論經歷的是輕微挫折還是重大創傷,負面記憶都會真切地存儲在腦細胞網路里,構成我們的無意識心理,讓我們形成了很多自動的不良習慣和負面情緒,不能活出真正的自己,無法得到幸福和快樂。
本書作者弗朗辛·夏皮羅是治療心理創傷最有效的療法之一——眼動脫敏與再處理療法(EMDR)的創始人。她用人人都能看懂的語言詮釋了大腦科學,揭開人們被往事困擾的神秘面紗,並且提供簡單易學、實用有效的自助技巧幫助讀者自己循序漸進地了解並掌控自己的反應和情緒,克服阻止自我前行的各種不良認知、情緒、習慣甚至人格特質,從而實現真正的心靈改變,滿懷力量地去重新掌控自己的生活。
本書可以幫你改善的問題:
憤怒、抑鬱、焦慮、恐懼、強迫等負面情緒
缺乏自信、自我挫敗等消極認知或人格特質
社交障礙、過度依賴他人、對人或事過度苛求、過於在意別人的看法等人際關係問題
吸菸、喝酒、色情、暴力等各種成癮和不良習慣
非生理性的身體疼痛和不適
……
你可以從本書中學到的自助技巧:
安全/平靜地帶
情緒掃描
腹部呼吸
TICES記錄
蝴蝶擁抱
未來模板
卡通角色
水管或雨刮器
顏料罐
四大元素
回溯
螺旋
光流
冥想
作者簡介
弗朗辛·夏皮羅(Francine Shapiro)
弗朗辛·夏皮羅博士,眼動脫敏與再處理療法創始人,美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家,加利福尼亞州帕羅奧圖市心理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沃森維爾市眼動脫敏與再處理研究所主任,非營利組織“眼動脫敏與再處理人道主義援助項目”的創始人。
1987年,她偶然觀察到,將自己的眼睛兩邊移動似乎可以減少負面想法的困擾。後來她通過大量實驗,發明了一套可以將治療效果最大化的標準程式,並正式發表了科學研究報告。
這就是“眼動脫敏與再處理療法”(Eye Movement Desensitization and Reprocessing,簡稱EMDR),一種針對心理創傷和其他情感傷害的心理療法。EMDR現在被許多國際機構推薦為有效的心理創傷療法,其中包括美國精神病學會和美國國防部。
作為EMDR的創始人,弗朗辛·夏皮羅博士因在心理治療領域的傑出貢獻而榮獲維也納市頒發的國際“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獎”,因創傷心理學領域的實踐榮獲美國心理學協會創傷心理學分會頒發的“傑出貢獻獎”,並且榮獲加利福尼亞心理學協會頒發的心理學領域“傑出科學成就獎”。她曾獲邀在世界範圍內的許多心理學大會和多所大學發表演講。
目錄
讚譽
第1章不受自己掌控的心 /1
我們的心靈為何飽受痛苦 /2
一種神奇的心靈療愈術 /5
活在過去的人 /9
為什麼痛苦的會是我 /10
輕微的心理創傷也威力無窮 /12
本書的目標 /14
第2章時間不能治癒的傷 /17
為什麼時間不能治癒所有創傷 /18
本書怎樣幫助你 /20
我如何發明眼動療法 /21
眼動療法如何處理記憶 /27
未處理的記憶是不健康人格的基礎 /33
我是誰 /35
第3章人生困境背後的痛苦記憶 /38
對於腦海中思考的一切,身體都會有反應 /39
從南希的案例看不同的心理治療方法如何運作 /41
發現自己不合理的習慣反應 /45
學習一些自我控制的技巧 /46
痛苦的常見根源 /51
超越自動駕駛狀態 /59
第4章消極記憶帶來消極的自我感覺 /61
問題底層的消極記憶 /61
找到最關鍵的標準記憶 /65
消極認知來源於記憶 /69
找出你的消極認知 /70
用“回溯”技巧找到相關記憶 /74
每天堅持做TICES記錄 /77
第5章不安全的父母,不安全的依戀 /82
不受父母疼愛的孩子 /84
不安全的依戀類型 /86
擴大安全網路 /90
消極認知再探 /92
探索自己的負罪感 /96
自我心靈保健 /100
第6章焦慮和恐懼背後 /102
不安全感從哪裡來 /104
理解創傷後應激障礙 /111
為什麼我被迫這樣生活 /118
探索自己的安全感和控制感缺乏 /120
鞏固自我控制技巧 /124
當一次自己的父母 /127
第7章記憶的傷引起身體的痛 /129
心理、大腦和身體的聯繫 /130
往事給身體帶來的痛苦 /134
我失去了應有的感覺 /139
我的身體令人厭惡 /143
我一定是生病了 /145
探索自己的身體感受 /151
第8章我最深愛的人,傷我卻是最深 /155
傷痕累累的愛 /156
家庭的破壞之舞 /162
努力還是放棄 /173
我恨死你這樣的人了 /179
最後幾點人際交往的建議 /181
探索自己的人際交往記憶 /182
第9章最壞的心靈也可以重建 /184
反社會行為是怎么開始的 /185
從成癮中走出來 /188
施虐的心從何而來 /197
兒童猥褻犯的過去 /202
最壞的心靈也可以重建 /208
第10章從壓力重重到擁抱快樂 /210
當壓力讓我們喘不過氣 /210
探索自己 /218
減輕日常壓力的四大元素 /221
從失敗到自由 /223
超越壓力 /226
開始掌控自己的人生 /230
第11章擁抱更廣闊的世界 /233
向前追溯人性的脈絡 /234
走出無法停止的哀悼 /240
掃清精神道路上的阻礙 /243
擁抱我們生活的世界 /250
附錄A自我幫助技巧及工具 /255
附錄B眼動脫敏與再處理療法相關資源 /259
附錄C延伸閱讀
附錄D參考文獻
致謝 /264
第1章不受自己掌控的心 /1
我們的心靈為何飽受痛苦 /2
一種神奇的心靈療愈術 /5
活在過去的人 /9
為什麼痛苦的會是我 /10
輕微的心理創傷也威力無窮 /12
本書的目標 /14
第2章時間不能治癒的傷 /17
為什麼時間不能治癒所有創傷 /18
本書怎樣幫助你 /20
我如何發明眼動療法 /21
眼動療法如何處理記憶 /27
未處理的記憶是不健康人格的基礎 /33
我是誰 /35
第3章人生困境背後的痛苦記憶 /38
對於腦海中思考的一切,身體都會有反應 /39
從南希的案例看不同的心理治療方法如何運作 /41
發現自己不合理的習慣反應 /45
學習一些自我控制的技巧 /46
痛苦的常見根源 /51
超越自動駕駛狀態 /59
第4章消極記憶帶來消極的自我感覺 /61
問題底層的消極記憶 /61
找到最關鍵的標準記憶 /65
消極認知來源於記憶 /69
找出你的消極認知 /70
用“回溯”技巧找到相關記憶 /74
每天堅持做TICES記錄 /77
第5章不安全的父母,不安全的依戀 /82
不受父母疼愛的孩子 /84
不安全的依戀類型 /86
擴大安全網路 /90
消極認知再探 /92
探索自己的負罪感 /96
自我心靈保健 /100
第6章焦慮和恐懼背後 /102
不安全感從哪裡來 /104
理解創傷後應激障礙 /111
為什麼我被迫這樣生活 /118
探索自己的安全感和控制感缺乏 /120
鞏固自我控制技巧 /124
當一次自己的父母 /127
第7章記憶的傷引起身體的痛 /129
心理、大腦和身體的聯繫 /130
往事給身體帶來的痛苦 /134
我失去了應有的感覺 /139
我的身體令人厭惡 /143
我一定是生病了 /145
探索自己的身體感受 /151
第8章我最深愛的人,傷我卻是最深 /155
傷痕累累的愛 /156
家庭的破壞之舞 /162
努力還是放棄 /173
我恨死你這樣的人了 /179
最後幾點人際交往的建議 /181
探索自己的人際交往記憶 /182
第9章最壞的心靈也可以重建 /184
反社會行為是怎么開始的 /185
從成癮中走出來 /188
施虐的心從何而來 /197
兒童猥褻犯的過去 /202
最壞的心靈也可以重建 /208
第10章從壓力重重到擁抱快樂 /210
當壓力讓我們喘不過氣 /210
探索自己 /218
減輕日常壓力的四大元素 /221
從失敗到自由 /223
超越壓力 /226
開始掌控自己的人生 /230
第11章擁抱更廣闊的世界 /233
向前追溯人性的脈絡 /234
走出無法停止的哀悼 /240
掃清精神道路上的阻礙 /243
擁抱我們生活的世界 /250
附錄A自我幫助技巧及工具 /255
附錄B眼動脫敏與再處理療法相關資源 /259
附錄C延伸閱讀
附錄D參考文獻
致謝 /264
叢書信息
心理學大師 (共10冊), 這套叢書還有 《遇見你的幸福心靈》,《讓時間治癒一切》,《一分鐘心理諮詢》,《控制焦慮》,《媽媽及生命的意義》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