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行義

譚行義(1686~1753),字子達,號蘿溪,四川三台(今四川省綿陽市三台縣)人,清代將領,官至廣西提督江南提督、浙江提督、福建陸路提督,卒謚“恭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譚行義
  • 出生地:四川三台
  • 出生日期:1686
  • 逝世日期:1753
  • 主要成就: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名將
人物生平,人物評價,清史稿·列傳一百四,個人作品,

人物生平

康熙五十八年(1719),以武舉授陝西西寧衛千總
雍正二年(1724),隨大軍平定青海。雍正四年(1726),遷河南城守營守備,五月升參將。雍正七年(1729),河東總督田文鏡參劾譚行義所養陝西軍馬疲瘦,奪官,來京引見,不久賜編刻上諭、貂皮、香珠,復原官。雍正八年(1730),遷廣東惠州副將。雍正十一年(1733),遷廣東高雷廉總兵。雍正十三年(1735),譚行義奉總督鄂彌達命令,率五千人協剿貴州苗民起義經略張廣泗令赴援上江,攻烏婆、擺吊諸險要地,搜牛皮大箐,擒獲其首領。
乾隆元年(1736),調福建漳州總兵。乾隆三年(1738),調湖南鎮阜(今湖南鳳凰)總兵。乾隆四年(1739),任廣西提督,加銜一等。乾隆五年(1740),會剿楚、粵苗民起義。乾隆八年(1743),因擅自把倉糧借給兵丁,降級一等,授登州鎮總兵。乾隆十一年(1746),授江南提督。乾隆十四年(1749),移浙江提督。乾隆十六年(1751),再移福建陸路提督。乾隆十八年(1753),卒,謚恭愨

人物評價

清史稿》:提鎮雖專閫,然受制於督撫,所轄兵散處諸營汛,都試肄武,虛存其制耳。無黨(王無黨)、進義(吳進義)皆能勤其官者,行義(譚行義)捕盜,廷(樊廷)屢從戰,皆有勞。進升齗齗不欲曠其職。毓皛(范毓皛)與其兄出私財助軍興,幾傾其家而不悔,求諸往史,所未有也。

清史稿·列傳一百四

康熙時,以武舉授陝西西寧衛千總。雍正初,從軍平青海,再遷河南城守營參將。河東總督田文鏡劾行義送陝西軍馬疲瘦,奪官,上令來京引見,召對稱旨,賜編刻上諭、貂皮、香珠,復原官。再遷廣東高雷廉總兵。總督鄂彌達檄行義將五千人協剿貴州亂苗,進擊滾縱、高表諸寨。經略張廣泗令赴援上江,攻烏婆、擺吊諸險要地,搜牛皮大箐,獲其魁。歷福建漳州、湖南鎮筸諸鎮。乾隆乾隆四年,授廣西提督,帥師會討楚、粵亂苗。宜山縣土蠻恃險劫掠,行義與總督馬爾泰、署巡撫安圖令游擊楊剛討之。破白土、丘索二村,執其渠,斬以徇。忻城土縣外八堡有劇盜曰藍明星,恃險焚劫。行義檄副將畢映捕治,明星遁入山,搜捕得之。有黃順者,匿湖北、廣東錯壤處,謀為亂。貴州人黎阿蘭與相應,散旗印,將起事。行義詗知之,督兵攻克賊巢,擒斬首從七十餘,事乃定。柳州兵皆居草舍,患火。行義請發白金四千貸兵建瓦屋,分三年還帑,從之。又有李彩者,糾眾聚遷江石版村謀犯縣城,行義既捕治,請城北設汛。尋以擅發倉谷貸於兵,左授登州鎮總兵。十一年,遷江南提督。十四年,移浙江提督。十六年,再移福建陸路提督。十八年,卒,謚恭愨。

個人作品

譚行義駐柳州時有《請借兵丁改建瓦房疏》,帶兵之人愛兵心切溢於字裡行間。此為百戰不殆要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