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跟隨秀成,參加西征 紹光入營之初,年齒尚稚,故雖從征萬里,職爵初皆不著於史。戊午八年二月,
李秀成 以副掌率、合天義出京調度援京,紹光從焉,名始見。
庚申十年正月,忠王李秀成自皖南間道襲杭州,謀圍魏救趙以解京圍,十六日,克
廣德州 ,旋入浙,紹光與
吳定彩 、來王
陸順德 等皆為忠王偏裨。二月初九日,克
杭州 外城,紹光功多,始著聞。
九月,從忠王西征,壬戌十一年三月廿二日,與來王陸順德、會王
蔡元隆 、納王
郜永寬 等攻江西
臨江府 不克,時已任宿衛天軍主將,賜爵健天義,自將一隊矣。卅一日,紹光等大破清師於臨江府陰崗嶺、太陽墟,斬統領郭式源,陣擒副將李
金暘 。金暘廣西人,故
天地會 降將,號衝天炮,驍勇善戰,紹光一戰擒之,名聲大噪。四月初四日,紹光等從忠王克江西瑞州府;旋西上,入於鄂。
忠王之西征,意在收合江西起義之眾,初不欲入鄂,英王
陳玉成 以
安慶 告急,謀於天王、乾王,請各軍南北合攻武漢,師庚申杭州故智,調圍師回救耳。忠王以為功必不成,難之,不欲往,迫朝命,徘徊久之乃西,至
武昌縣 ,失期,英王已退,遂全軍東返,紹光皆在軍中。
忠誠二天將、護王
陳坤書 為忠王麾下首將,留守
蘇福省 ,馭下寬,所部雖悍勇,然無紀律,頗滋擾,地方苦之。永昌徐少蘧,地方豪姓,不得已降天國,封撫天豫,潛與蘇福省文將帥
李文炳 、慷
天福 錢桂仁 等謀叛歸清朝,坤書覺,將究治之,諸人大恐,乃聯銜狀上
忠王 ,曰坤書擾民,忠王遣人按之,事頗有驗,坤書百喙難辯,懼罪遁常州,天王方忌忠王地廣兵多,聞之大喜,封坤書護王,割常州郡以為分地。忠王慮腹心有變,十二月初二日,兼程返蘇州,以善其後,上海軍務,悉由紹光節度,紹光稟節鉞、專方面,自此始,時已升封朝將矣。
時清師守上海者孱弱,花旗國人
華爾 募
洋槍隊 以為臂助,與紹光戰,常不利,旬日間,再敗
奉賢 ,復敗
南匯 ,二城皆為紹光所得。初十日,紹光、
郜永寬 、忠二殿下
李容 發等將三萬人攻
吳淞 ,克高橋,次日,克
周浦鎮 ,逼
寶山 、上海,飛函滬上英、法軍統領,勸無助清人。英、法以其國私利在上海通商一埠,口雖言中立不輟,實助清師為守,紹光等攻二邑不克,解圍去。
壬戌十二年正月,紹光等再攻浦東,與英、法軍及洋槍隊、清軍戰,初六日,破知縣
劉郇膏 ;英提督
何伯 、法提督卜羅德合洋槍隊等大至,十二日,紹光、永寬、容發及
宿衛軍 大佐將、養王
吉慶元 等與大戰高橋,凡三日,以炮火不支而敗,傷亡甚多,死者千餘人為鄉民叢葬於所在,號長毛墳,至今存焉。洋兵旋追敗紹光等於南橋、
蕭塘 、
閔行 。
二月初二日,紹光、永寬、容發等戰洋槍隊
華爾 、
白聚文 於泗涇,復以英軍戰艦助戰而敗,糧船三百為之燔。
忠王聞紹光等戰不利,復遣揚王
李明成 、凜王劉肇均、聽王
陳炳文 、紀王
黃金愛 等來援,廿三日,大戰英、法師及洋槍隊於羅家港、龍珠庵、七寶、王家寺,傷英
提督 何伯,互有勝負。廿七日,
李鴻章 淮軍自
安慶 運抵上海,滬上形勢,乃為一變。清有司與洋人計議,謀籍英、法力,肅清上海周圍三十哩。三月初六日,紹光等為洋師及洋槍隊敗於七寶,棄七寶及周浦諸壘。未幾,
嘉定 、
青浦 次第陷。忠王旋命紹光攻湖州府。
湖州當三省咽喉,瀕太湖,負莫乾、
天目 二山,形勢衝要,自庚申歲起,
太平軍 屢攻之,清總辦團防布政使銜福建糧儲道
徐景賢 堅守,不克。景賢知兵善守,
高城 深濠,復於城外還築土壛,召募兵勇,增設鄉團,設水師
大營 於大錢口,以為犄角之勢。自杭州之克,四境
長興 、
德清 、武康、
安吉 諸縣及
烏鎮 、
南潯 、晟舍、雙林、
官林 諸鎮皆易幟,正月,大雪三晝夜,太湖冰凍,堅如平地,太平軍乘之,踏兵克大錢口,湖州形勢頓孤,慕
王大軍 至,城中知不能久,益奪氣,士卒多潛備黃衫、紅巾,以為身計。四月十八日,千總熊得勝開城降,湖州克,
趙景賢 自刺不殊,為紹光所擒,送蘇州。
忠王素重景賢,聞生得之,親致書勸降,景賢復書峻拒,忠王惜其才,仍誡紹光以勿殺。次歲三月,
太倉 州陷,有言景賢通清吏為內應者,紹光召景賢責之,景賢謾罵,紹光大怒,手掣洋槍斃之。
戰功卓越,得封慕王 天王以克復湖州攻,封紹光慕王,系銜殿前斬曲留直頂天扶朝綱,號豐
千歲 。
湖州既克,忠王復調慕王攻上海,廿八日,慕王與聽王
陳炳文 大破英師及
常勝軍 ,生擒常勝軍統領法爾思德,再克青浦。常勝軍,即洋槍隊也。忠
王旋 督慕王等進至法華鎮、
徐家匯 、九里橋,逼上海城垣,攻城不克,旋以
曾國荃 湘軍 圍
天京 ,天王累詔勤王,解圍西去。
五月十一日,忠王大集慕王等諸王於蘇州,謀解京圍,慕王旋仍返上海,七月十二日,與會王
蔡元隆 大破清總兵況文榜、熊兆周等於
北新涇 ,斬降將都司
劉玉林 ,再占法華鎮、
靜安寺 ,去上海城垣十里之遙。清吏急乞英、法等軍水陸御之,慕王等與酣戰久乃退。忠王之三打上海也,慕王輒充前驅,雖不克,驍勇之名,著於中外。
八月初三日,忠王發蘇福省,道宜興、
溧陽 以援天京,慕王等十四王從焉,大戰湘軍於天京城下凡四十六日,不能克。天王旋令忠王渡江,進北攻南,道
皖北 入於鄂,以分湘軍之勢,忠王以為失計,切諫之,天王不納。
十二月初五日,
駱國忠 以常熟叛,常熟當蘇福省東道門戶,忠王聞變大驚,命慕王為前驅先往討之,十一日、十三日,慕王再敗叛將董正勤,斬之,合聽王
陳炳文 至
白茆 ,攻常熟東、南二門。
時軍中降卒遊民浸多,擾民之虐,往往有之,慕
王嚴 諭軍中,禁擄掠於四鄉,旋返蘇州度歲,命部將孝天義朱衣點等代將其眾。慕王為主將,常熟垂克,忽離前敵,城中更為嚴守,上海援敵未幾至,城之不下,慕王不能辭其咎也。
癸開十三年正月初十日,慕
王復 至常熟城下,督各軍攻城,而淮軍、常勝軍已自上海大股西上,援常熟、攻
太倉州 ,主客之勢易也。忠王旋受詔
渡江 北上,命慕王、聽王主常熟軍務。二月廿四日,與淮軍及駱國忠等戰,大敗,孝天義朱衣點被俘殺,慕
王令 所部拔營還蘇州,聽王次日亦撤兵入浙,援
富陽 ,蓋杭州諸郡縣為其分地也。自是蘇福省門戶洞開。慕王雖號為節制蘇福省諸軍,然精兵多隨忠王渡江,護王坐擁常州,號令不能達,郡縣守將,次第封王,爵位相敵,文書平行,雖患寇氛日熾,徒呼奈何而已。
三月廿日,太倉州陷,淮軍、常勝軍圍
崑山 ,四月十二日,慕王與拱
王楊 張安 自蘇州援之,十四日,合來
王陸 順德 、湘王
黃子澄 攻太倉州,以分敵軍之勢,不克,旋移屯崑山北門外。常勝軍統領戈登合淮軍總兵
程學啟 潛以火輪船繞崑山之南,陷正義鎮,斷援師糧道,慕王遣來王等御之,不利,其弟戰死,十九日,崑山陷,慕王自
陽澄湖 退蘇州,告急於
天京 及忠王。募洋人數十,教練洋槍炸炮,以為備御之計。
贊曰:
紹光雖廣西宿舊,而於天國為新進,數載積功至方面,觀其納降而收湖郡,不失其智;跣足以潰洋兵,不失其勇;解洋炮火舟之妙用,不失其明;釋白聚文,撫
史密斯 ,收洋人之心,不失其仁;復書戈登,拒其招降而饋其贈馬,不失其義,威動寇讎,遐邇中外,不亦宜乎?
註:①
黃現璠 撰《太平天國革命中的壯族子弟》(載《
光明日報 》1956年5月10日);國家民委民族問題五種叢書編輯委員會《
中國少數民族 》編寫組《中國少數民族》第502頁,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臨危受命,留守蘇州 李秀成 奉詔回援
天京 ,留紹光主持蘇州留守事。他在
盤門 以北,東到
婁門 ,建築幾十座營壘,都附牆挖地,覆板壘土在上面,以避作炮,又在婁門外壘石做長城,屹立如山,作堅守計。同時他採取
攻勢防禦 戰略。向上海發動進攻,與敵在北新涇鏖戰,打挫了敵人的凶鋒。
明年四月,崑山陷。六月,
吳江 陷。七月,清
江蘇巡撫 李鴻章部程學啟,會合英國侵略者戈登常勝軍來犯。紹光迎擊,屢敗敵人。十月十五夜(陽曆十一月二七夜),戈登企圖用夜襲突然奪取
蘇州城 東北角最外面的一道長防線。在深夜一點鐘的時候,戈登帶領人馬到來,他親帶兩大隊向柵堡前進,將其餘軍隊留在後面,叫他們一聽號令,便上前接應。戈登到了柵堡前,只見四圍靜寂無聲,他以為太平軍對他的行動毫無發覺,卻不料紹光對他的夜襲早作準備,正在摩拳擦掌等候。於是戈登下令前軍立刻攀登長牆,後軍即行前進。一個前哨隊攀上了長牆,正當兵士幫助戈登攀上長牆的時候,一聲槍響,柵堡內立刻放出一排連珠炮和步槍彈,太平軍防守的長行列柵堡宛如一條火線,敵軍則向柵保內投擲火箭和手榴彈。在
太平軍 猛烈的炮火掃射下,敵人攀登上長牆的隊伍被打垮下來了,後面接應的隊伍也起了極大的慌亂,就狼狽潰退,柵堡外留下死傷累累。第三天清晨,戈登用二十尊大炮向柵堡連續不斷地轟擊了三小時,太平軍的
防禦工程 大半被轟毀,無法再守,向城內撤退。戈登望見太平軍撤退,帶隊前來要占領柵堡。太平軍看見敵人前來,立刻掉轉頭來先把戈登軍與它本隊的聯絡割斷,就迅速地把它圍攻起來。戈登大驚,他想不到在撤退中的太平軍會採取這樣的閃電般的行動向他反攻。他死命抵抗,幸得救兵趕到,才把他救出,但已經死傷慘重了。這兩役,計打死戈登部下軍官瓊司(Jones)、毛勒(Maule)、維利(Wiley)、金(King)、利司第(Christie)、亞卡(Ager)、
卡爾 (Carral)、威廉(Williams)、格蘭司福特(Glanceford)等人。在這天戰後,戈登為著勉回已經沮喪的士氣,對他的部下,發出一道哀號的布告說:「本指揮官對於昨日戰役中奮勇作戰之諸將士等表示無限欣慰與祝賀,敵人等之頑抗與其陳地之堅強難攻,遂使本隊軍官與士兵等不幸遭受重大傷亡。本指揮官對於軍士等之傷亡,殊深扼腕,並自信此類慘事決不使其再見」.
太平天國 的英雄們給外國侵略者打擊的重大如此。
敵人十分明白堡壘是最容易從內部攻破的道理的,早就派人入蘇州活動。蘇州城中守將納王
郜永寬 、康王
汪安鈞 、
寧王 周文嘉、比王伍貴文、天將張大洲、
汪有為 、范起發、汪懷武等都給敵人勾結上了。他們與程學啟、戈登在城北洋澄湖談判投降條件,由戈登作擔保。會後,戈登對
程學啟 說:「在十一月二十七日和二十九日兩次戰役中,我的官兵死傷太多,你們不能希望我可以打下蘇州,太平軍只要在那座長七碼的大橋上稱作抵抗,就可以把我們擊潰,因此,我盼望李撫台盡力贊助談判」。結果,議定叛徒們約紹光上城牆瞭望清軍進攻的布置,從城牆上推下紹光,由城牆下的軍隊把紹光擒住,然後開城降.
那時候,紹光截獲幾封戈登寫給
郜永寬 談判投降的信,他雖然是蘇州主帥,但在太平天國後期將領各有獨立的指揮權的情況下,他不可能指揮他人的軍隊。當時叛徒郜永寬等部下,共占蘇州城內守軍四分之三,守著六個城門中的四個門。他們的實力遠在紹光之上。因此,紹光在截獲叛徒們叛變的證據後,他就不可能下令把叛徒們逮捕起來,他也曾想到用計去殺死他們。但是殺死之後,他們的部下反抗起來,城中內變,城外強敵乘機打進,兩面夾攻,那還得了!因此,他本著他的磊落天性,一向對人坦白的作風,決定在他的王府里,招開軍事會議,企圖用道理去說服叛徒們,使他們回心轉意,共同保衛蘇州,盡忠報國。
叛徒倒戈,慘遭殺害 二二日(夏曆十月二四日,陽曆十二月四日)上午十一點鐘,叛徒
郜永寬 、
汪安鈞 、周文嘉、
伍貴文 、張大洲、汪有為、范起發、汪懷武八人都齊集慕王府。午餐畢,便舉行祈禱,然後一齊往慕王殿。各人都穿著行禮的冠服,依次坐在殿內的高台上,紹光坐首席,做長篇報告,先說明天朝目前所遭遇的種種困難,其次申述只要大家齊心,就可以克服困難,就可以消滅妖朝,趕走洋鬼,共享太平的信心,最後嘉獎
廣東 、
廣西 軍的忠勇,對其他軍隊離心離德的行動提出責備。叛徒們對紹光的報告加以攻擊,於是激烈的爭論發生了,終至汪安鈞跳起來,脫掉長袍。紹光喝他:「乾什麼」!汪安鈞應聲抽出一柄短劍,逕向紹光頸上砍去。紹光沒有提防叛徒們的暗算,被砍倒在座前的桌子上。眾叛徒一擁上前,把他拉下來,割下首級,送給敵人,開齊門降敵.。
歷史評價 慕王譚紹光是太平天國的一員英勇的大將,敵人描寫他在打敗戈登夜襲之役的作戰情況說:「慕王在前面的柵堡上,跣足而立,未著鞋襪,奮勇作戰,宛如普通士兵.就由於他的活動一如士兵,站在戰鬥的最前列,這就給士兵感覺到官兵一體,從而發揮了無限的積極性。紹光勇猛像一頭雄獅,寧可拚掉最後一滴血,也決不屈服,就是他的敵人也不得不佩服他,承認他「為人勇敢而聰敏,在困難之中從未示弱.當紹光被叛徒們刺死時,他截獲的戈登給叛徒那幾封信從衣袋裡落出,都沾染血跡.在這些信件上所灑的點點熱血,說明了這位英雄人物的無比忠貞、勇敢而磊落的行為。在紹光英烈犧牲後,中國之友報(Friend of China)副主筆到蘇州訪問,曾到慕王府廢墟去憑弔,歸來在
蘇州 旅行記上論紹光道:“他在這么許多叛徒(他的兄弟各王)之間,紹終對於自己的事業抱著耿耿忠心。”他死在
太平軍 叛徒之手,正說明了他是個值得讚美的人物.只有同紹光這樣的一個不論在任何困難的環境下,絕不示弱的始終忠心耿耿的英雄人物,才贏得到人們的衷心讚嘆。
身世之謎 譚紹光祖貫廣東
南海里水 村
興義 坊,康熙歲,五世祖譚起登客遷廣西
平南 縣城,復遷
思旺鎮 、國安鄉,子孫散居各村。洪、馮倡拜上帝會,
譚氏 入會者六十八人,庚戌歲,團營令下,譚氏聚族會商,議定入營者三之二,留鄉力田者三之一,有
譚國 瞻者,晚起登二世,其子方祖孫三世皆赴金田,紹光父應忠,即譚方子也。或曰,紹光嘗學徒於梓人,故後有呼曰譚木匠者,史事微茫,不可詳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