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盤門
- 外文名稱:Pan men
- 地理位置: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東大街49號
- 時代:元代
- 保護級別:第六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編號:Ⅲ-219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門票預訂,景點美圖,景區熱度指數,歷史沿革,建築特點,文物遺存,水門,陸門,研究價值,保護措施,文化活動,歷時文化,節慶活動,旅遊信息,
歷史沿革
周敬王六年(前514年)吳王闔閭命伍子胥所築春秋吳國都城,盤門為吳都八門之一,古稱蟠門。因門上曾懸有木製蟠龍,以示鎮懾越國,又因其“水陸相半,沿洄屈曲”,得名。
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修築盤門,瓮城為至正十六年張士誠增建。
明初、清初和晚清都曾對盤門進行過修繕。
1976年至1981年,蘇州市人民政府先後對年久失修的陸門和水門進行維修加固,並修復城台四周女牆、垛口和登城坡道。
1983年,蘇州市人民政府整修東段城牆約300米。
1986年,蘇州市人民政府在陸門城台原址重建重檐歇山式兩層三開間城樓。
建築特點
盤門總體布局和建築結構基本保持元末明初舊觀,水陸兩門南北交錯並列,總平面呈曲尺形,朝向東偏南10度。
文物遺存
水門
盤門水門由相距4.6米的內外兩重城門組成,縱深24.5米。外門石拱券作分節並列式構築,金剛牆高達7.25米,牆角各立方石柱,上架楣枋以承拱券。拱券矢高2.75米,開有閘槽。內外水門之間,南北砌泊岸,東南隅城牆內辟有洞穴通道,可循石級登城台。內門由三道縱聯分節並列式石拱串連構成,三拱尺度不一,第三道拱最大,高9.7米,寬9.3米,深6米。內外兩水門建築結構不同,非同一時代遺存,外門顯然早於內門。
陸門
盤門陸門也有內外兩重,其間為平面略成方形的瓮城,內周長約177米,城牆高8.1米,下以條石為基,上砌城磚。內外兩門錯置,外門在瓮城東北方,由三道縱聯分節並列式石拱構成,左右城牆亦花崗石砌築,均為近代改建。內門偏於瓮城西南,以三道磚拱構成,其中第二道拱轉換90度砌築,第一、三兩道拱各厚三層,採用二丁一順砌法。門洞縱深13米,寬3.9米,第三道拱高5.45米。為增強穩固性,門外左右加築梯形護身牆。第一道拱上開有“品”字形小“井”,是對付敵方火攻的灌水口。此門年代較早。登城坡道在城牆北側,可自東而西上至城台。
研究價值
盤門是元明清三代陸續修建的遺構,是中國唯一保留完整的水陸並列古城門。具有極高的歷史文物價值,有“北看長城之雄,南看盤門之秀”的說法。
保護措施
1963年,盤門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1982年,盤門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5月25日,盤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化活動
歷時文化
《吳地記》載:“盤門,古作蟠門。嘗刻木作蟠龍.鎮此以厭越。又雲水陸相半,沿洄屈曲,故名盤門:”五代吳越王錢繆下令將蘇州土城包砌磚石。“高二丈四尺,厚二丈五尺。里外有濠。”
節慶活動
- 盤門風鈴節
2015年1月至3月,在蘇州盤門將舉行首屆“青熙風鈴節”,盤門裝飾大約15000個風鈴,種類達50種之多,其中古風系8000隻,和風系5000隻,創意系2000隻,並且搭配大小不一的風車、彩條裝置。
- 蘇州端午民俗文化節
每年的端午節,蘇州市政府在盤門舉辦盛大的慶典活動,包括伍氏宗親祭祀、花式粽子展示等傳統活動和端午詩會、民眾文藝作品匯演等新式內容,至2016年端午節已成功舉辦十二屆。
旅遊信息
地址:盤門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東大街49號。
盤門
交通:乘坐蘇州公交970路東線、970路西線“盤門”站下;蘇州公交39路、47路、305路、935路、949路、游2路、游5路北線、游5路南線“盤門景區北”站下,沿新市路向東步行170米到東大街,再向南步行260米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