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第一次
統帥:欽差大臣向榮,官兵十萬以內
潰滅時間: 1856年6月
第二次
駐軍時間:1858年(鹹豐八年)二月
統帥:欽差大臣
和春、提督
張國梁(出身
綠營、原為廣西大湟江水賊、與未加入太平軍時的
羅大綱同夥,江湖人稱外號“大頭羊”,後與羅分裂)官兵至少二十萬以上,據美國來華基督教傳教
牧師描述:“……(江南大營)不像軍隊,形同市集,吃喝玩樂,大煙娼賭俱全”。
潰滅時間:1860年(鹹豐十年)五月
組建目的
清軍建立的江南大營,主要目的有兩個:一是用來困住天京,二來可以庇護蘇州、常州地區的漕賦重地。而駐紮於揚州城的江北大營可以從北面威脅天京,監守大運河運輸線,並庇護兩淮一帶的鹽賦重地。
組織成果
相比“江北大營”,“江南大營”更為兇猛。1853年4月4日,向榮所部清兵攻占了天京城東20里沙子崗的太平軍土城,就地趕築營盤,步步為營。5日,清軍將戰線推進至天京朝陽門(今中山門)外孝陵衛。很快,清軍又攻破了太平軍的通濟門、七橋瓮和鐘山營壘,形成了對天京東面的擠壓之勢。
向榮的江南大營的準確位置,現有資料難以考證,但其大致位置還是可以確定的。即在紫金山南麓,往朝陽門、正陽門外,至七橋瓮,連營數十座,向榮的主營在紫金山南麓。向榮擺出的這一字長蛇陣,緊抵天京城垣的孝陵衛以南一線,給太平軍的守軍以巨大的壓力。但問題是距離太近,太平軍一旦出城反擊,在空間上和時間上都來不及反應。
組織兵力
江南大營建立後,所轄兵勇總數達到32615人,其中在天京戰區為27435人,留守湖南有3300人,湖北有188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