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名稱: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
- 地點:南京
- 時間:1860年(清鹹豐十年)2月至5月
- 參戰方:清軍;太平軍
- 結果:太平軍擊破江南大營
- 主要指揮官:清:和春、張國梁;太平軍:李秀成
歷史背景,清軍圍攻,天國危局,主要經過,奔襲湖杭,調虎離山,蘇南作戰,摧毀大營,戰役結果,相關評價,歷史影響,
歷史背景
清軍圍攻
1859年6月,當石達開率軍圍攻湖南寶慶時,清廷為阻止太平軍入川,曾命曾國藩親自統兵前往四川扼守。8月,石部自湖南退入廣西後,清廷又命曾國藩暫緩入川,改援安徽。10月,曾國藩與官文、胡林翼等共同制訂了一個“四路圖皖”的計畫,準備再次進攻安徽。同年底,曾國藩自湖北移營安徽宿松,胡林翼移營安徽英山,向皖西太平軍根據地步步進逼。
在天京對岸,當1858年冬陳玉成、李秀成會師三河鎮之際,留守滁州、全椒的李秀成部將李昭壽(原系捻軍,後加入李秀成部)被欽差大臣勝保招撫,於11月1日獻城降清。1859年2月底,與李昭壽關係密切的江浦守將薛之元又投降清軍。不久,浦口等地也落入清軍之手。這樣,皖北與天京之間的聯繫又被隔斷。為了打通聯繫,陳玉成、李秀成於1859年3、4月間曾先後兩次率軍進攻江浦、浦口,但均未得手。其後,陳、李兩軍轉戰於六合、儀征、揚州、天長、盱眙、來安、滁州間,企圖誘使清軍分兵,乘隙奪回浦口、江浦。直到11月間,在擊敗署湖北提督周天培等部清軍後,才占領浦口,並圍攻江浦,稍解天京之圍。此後,李秀成率軍留守浦口一帶,陳玉成則率軍返回皖西戰場,對付東犯之湘軍。
天國危局
1859年4月,洪秀全的族弟洪仁玕由香港抵天京,頗為洪秀全所器重,不久即被封為“開朝精忠軍師頂天撫朝綱乾王”。洪仁玕總理朝政後,撰寫了《資政新篇》等著作,在政治和經濟方面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使太平天國的領導力量有了某種程度的加強。但洪仁玕的被重用,引起了一些“老兄弟”的不滿。洪秀全便加封前軍主將陳玉成為英王,加封李秀成為忠王,使這一矛盾基本上得到了解決。但在同年10月,又發生了右軍主將韋志俊於皖南池州(今貴池)降清的事件;幸其部將紛紛反對,被他帶走的人馬不多。
綜觀1859年的形勢,太平天國既出現了新的希望,也存在不少困難,特別是天京仍處於江南大營清軍的包圍之下,總的形勢依然相當嚴酷。
面對上述情況,李秀成一再向洪秀全“強奏”,要求率軍離開浦口,設法攻打江南大營,以解京圍。這一要求最後得到了洪秀全的應允。關於如何解圍問題,李秀成與洪仁玕進行過三次面商。洪仁玕認為:“此時京圍難以力攻,必向湖、杭虛處,力攻其背。彼必返救湖、杭,俟其撤兵遠去,即行返旆自救,必獲捷報也。”李秀成同意這一計謀,便與洪仁玕共同確定了如下作戰方案:(一)由李秀成、李世賢率部“偽裝纓帽號衣,一路潛入杭、湖二處”,攻敵之所必救,以吸引和調動江南大營清軍;當出現上述情況時,立即放棄浙江杭州和湖州(今吳興),由小路回師天京,圍攻江南大營。(二)由英王陳玉成執行“虛援安省”的任務,在皖北實施佯動,以掩護江南之作戰行動。整個作戰由李秀成負責組織實施。
主要經過
奔襲湖杭
1860年1月底,李秀成將鎮守浦口的任務交給部將黃子隆、陳贊明後,即前往蕪湖,召集將領會議,說明天京被圍的危急形勢,宣布攻杭救京的計畫,明確進軍路線和各將領的任務。2月10日,李秀成率陳坤書、譚紹光、陸順德等部二萬餘人到達南陵,後經清弋江鎮(今屬安徽南陵)和馬頭鎮(今屬安徽涇縣琴溪鎮),繞過寧國府(治今安徽宣城),於24日攻占廣德(今安徽廣德),留陳坤書、陳炳文率部守城,以備接應,自率譚紹光、陸順德、吳定彩等部輕裝疾進浙江。為掩護李秀成主力的進軍,李世賢率部由南陵經涇縣,進占旌德(今屬安徽)、太平(今安徽省黃山市黃山區),留新任右軍主將劉官芳在這一帶活動,自率大軍東入浙江,29日與李秀成部會師於安吉(今浙江安吉北)。3月4日,李秀成、李世賢兩軍大敗清軍於長興西南的虹星橋,並進占長興。然後分軍為二:李世賢率部佯攻湖州,以牽制清軍;李秀成則率領精兵六七千人冒充清軍,日夜兼程進襲杭州。
3月11日,李秀成所率精兵進至杭州城外。時杭州城除滿營外,僅有兵勇二千八百餘名。19日太平軍轟塌清波門城垣,由一千三百五十人組成的先鋒隊立即沖入城內,攻占杭州,殺死浙江巡撫羅遵殿等多人。惟杭州將軍瑞昌等踞守的滿城,未能攻下。
調虎離山
江南大營統帥和春得知太平軍入浙,即於3月10日派總兵張玉良等率兵二千由六合往援。鹹豐帝深恐失掉浙江這個財賦之區,嚴令和春增調勁旅赴浙(後又命和春兼辦浙江軍務)。和春只得遵旨加撥援兵,江南大營“先後調援者不下一萬三千人”,統歸張玉良率領。太平軍攻陷杭州四天之後,即3月23日,張玉良所率援兵才到達杭州城外。
李秀成見調動江南大營清軍的目的已經達到,便於3月24日在城內遍插旗幟以為疑兵,連夜撤出杭州,率軍疾馳北返。28日過臨安,循天目山走小路北趨孝豐(安吉西南),4月4日抵廣德。4月8日,於安徽建平(今郎溪)召開了有輔王楊輔清、侍王李世賢(4月3日率部由湖州撤圍西返)、右軍主將劉官芳、定南主將黃文金、平西主將吳定彩、求天義陳坤書等參加的軍事會議,共同商定了解救天京之圍的詳細計畫。會後,即分東西兩路進援天京。
蘇南作戰
西路由楊輔清、黃文金等率領,從安徽寧國府東面的洪林橋一帶出發,於4月12日占江蘇高淳,18日占溧水(浙江提督鄭魁士敗走鎮江),23日占秣陵關。29日,分兵兩支:一由楊輔清、黃文金率領指向雨花台,一由劉官芳、陳坤書率領進逼高橋門。
東路又分左右兩翼:右翼由李世賢率領,於4月13日占領溧陽,15日攻宜興,16日迫常州,以牽制東面清軍,爾後回師西向,於23日占領句容。左翼由李秀成親率本部,經溧陽進占赤山(句容西南)。27日,李秀成部自赤山、李世賢部自句容分進合擊淳化鎮(今江寧東),次日大敗幫辦江南大營軍務、江南提督張國梁部清軍,克復該鎮。
摧毀大營
清軍江南大營於1858年初重建後,統帥和春設大營於滄波、高橋兩門之間。不久,強征數萬民夫,於天京城外挖掘深闊各約丈余的長壕,綿亘百餘里,經年始成。1860年1月底,李秀成離浦口後,江南大營清軍水陸並進,攻陷了浦口沿江一帶太平軍壘卡二十餘座,並於2月1日占領江浦和九洑洲,進一步圍困天京。
4月底,各路太平軍抵達天京外圍,眾達十餘萬人,在掃清清軍外圍據點後,隨即準備總攻江南大營。總攻部署是:李世賢部自北門洪山、燕子磯,李秀成部自堯化門,劉官芳、陳坤書部自高橋門,楊輔清部自雨花台,陳玉成部自善橋方向,五路並進。天京城內的太平軍則由城內出擊,配合援軍夾攻清軍。
5月2日,太平軍發起總攻。是日天氣晴朗,但從當晚開始降雨,連日不止,太平軍冒雨連續進攻。
戰役結果
5月4日,陳玉成部於上河鎮、毛公渡一帶搭造浮橋數道,進攻天京西南清軍營壘外牆。城內太平軍也紛紛出擊。5日,陳玉成部突破敵軍在天京西南所築長壕。當天,城內太平軍拋擲的火罐落入清軍副將雷安邦營內,引起火藥轟發,該部隨即外逃。附近清軍聞之大驚,也紛紛撤出營外。太平軍乘敵人混亂之機,前後夾攻,半日之內,將江南大營西半部的五十餘座營壘全行攻破,殲滅清軍總兵黃靖以下數千人。
張國梁聞西路有變,率兵往援,見營盤已失,只得倉皇退回,破壞上方橋,企圖固守小水關以東各營壘。太平軍突破敵西南長壕,內外會師,重圍已解,士氣更高,便連夜乘勝猛攻。清軍軍營四處火起,江南大營總部所在地小水關大營也被攻破,和春等率殘部經石埠橋乘船逃往鎮江。江北及九洑洲一帶清軍也隨即逃遁。於是,重建後圍困天京兩年多的清軍江南大營又被摧毀。太平軍繳獲了大量槍炮、火藥、鉛子,以及白銀十餘萬兩。
相關評價
太平軍在此次作戰中,不僅有變內線作戰為外線作戰的正確方針,而且有周密的計畫。在進軍浙江和回攻江南大營之先,都召開了作戰會議,統一了各將領的認識,明確了各自的任務,因而在作戰過程中能做到齊心協力,所向披靡。確如李秀成所說:“如欲奮一戰而勝萬戰,先須聯萬心而作一心。”
此戰成功之處,還在於集中了優勢兵力。清軍江南大營,築有號稱“萬里長壕”的堅固工事,即使在分兵援浙之後,仍擁有較為雄厚的兵力。為殲滅這股清軍,太平軍集中了天京周圍可能集中的十餘萬軍隊,因而在四五天之內,即徹底摧垮了和春、張國梁苦心經營了兩年多的江南大營。
洪仁玕、李秀成等在作戰指揮上比較靈活,注意了主攻、助攻、掩護、佯動相結合。進軍浙江時,由陳玉成部在皖北佯動,以迷惑和牽制敵軍;由皖南進軍杭州時,先則由李世賢部分兵活動於旌德、太平一帶進行掩護,繼則由李世賢率軍進攻湖州進行牽制,以保證李秀成部進攻杭州的勝利;由浙江回師天京時,一度派出一支部隊進占溧陽,擺出東攻蘇常的架勢,以迷惑敵人,保障進攻江南大營之戰的順利進行。
在這次作戰中,太平軍也有不足之處。主要是作戰目標只圖解圍,因而進攻江南大營時,既未注意切斷敵軍的退路,又未能在敵退卻時迅速組織截擊和追擊,雖然攻破了大營,但僅斃敵三五千人,基本上打了個擊潰戰。由於太平軍只注意迅解京圍而沒有大量殲滅敵人有生力量,因此和春、張國梁等逃至鎮江後,又得以收集殘兵敗將二萬餘人,防守鎮江和丹陽。
歷史影響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是太平天國戰爭史上最為“得意之筆”。洪仁玕、李秀成等正確地選擇杭州作為“攻敵必救”的目標,調動和分散江南大營清軍的兵力,然後回師急攻,內外夾擊,使數萬清軍陷入被動挨打地位,這一著是頗為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