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心理

概述(英文:summary),大略地敘述的意思是對文章或事物的一種概括表達。在百度百科里,特指詞條概述,對已有信息進行簡明歸納。

概述也廣泛套用於商業或行銷領域裡面,是針對一件即將發生的事情的描述,防止客戶或顧客產生過多的壓力感,從而達到良好溝通的效果!這樣能起到高效溝通的目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識字心理
  • 外文名:psychology of reading Chinese characters
  • 參考文獻:《史籀篇》等
  • 科學研究時間:20世紀初期
簡介,詳細內容,

簡介

shizi(hanzi)xinli
識字(漢字)心理
psychology of reading Chinese characters
研究掌握漢字的心理規律,為有效的識字教學或編輯識字教材提供依據。

詳細內容

簡史 漢字有悠久的歷史。中國歷史上向來重視識字問題的研究,西周有史官撰《史籀篇》,秦有李斯著《蒼頡篇》,漢有司馬相如編《凡將篇》,皆是早期的識字教材。漢史游所編2144字的《急就篇》能作到“以類相聚,連篇成韻,便於誦讀”,已顧及識字者的心理特點。流傳久遠的蒙學課本如宋王應麟(或區適子)著的《三字經》、梁周興嗣撰的《千字文》、北宋人編的《百家姓》,更是既注意到收入常用字詞,並作到“分別部居,不相雜廁”,又使用字數相等的三言或四言韻語進行編寫,便於上口誦讀,使學生易懂易記,都符合心理規律。清王筠著《文字蒙求》更是便於初學的良好識字啟蒙教材,書中通過對漢字構造的剖析,便利學生理解、記憶生字,符合學習心理的要求。他借別人之口發抒的“人之不識字也,病於不能分,苟能分一字為數字,則點畫必不可以增減,且易記而難忘矣”,實是對識字所作的心理分析。
但識字心理的科學研究,卻是20世紀初期的事。中國早期的心理學家劉廷芳 1916~1919 年的實驗,目的在於探明漢字學習過程的特徵、字義學習與筆畫多少的關係以及錯字與字形組織的關係等。中國心理學家艾偉(1890~1955,曾獲美國華盛頓大學哲學博士,回國後曾任大學教授、教育系主任、師範學院院長等職,1938年首創教育心理研究所並任所長。)自1923年起進行了兩年實驗,後將結果總結在《漢字問題》一書中。內容包括字形研究、字量問題、識字測量、辭彙研究、音義分析、簡化問題……等。這是中國一本研究識字心理的主要的專門著作。1927年前後,晏陽初的“平民教育”運動興起。這個運動的初期,很注意鄉村民眾的識字教育。這時心理學工作者對識字心理的探討,多偏重於各種常用字(詞)匯和注意符號的調查研究。30年代初,一度興起漢字改革運動,心理學家又多矚目於學習繁、簡體漢字的對比實驗。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這方面的工作,又在新的基礎上開展起來。結合教學進行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和試探性實驗,最早見於《心理學報》(1959)的是《國小一年級學生在語文課中識字問題的初步研究》。60年代初,是識字心理研究的繁榮時期。這個時期的研究大致可分為下列幾個方面:①關於集中識字和分散識字的心理實驗和心理分析;②關於初入學兒童識記漢字的特點;③關於教學程式、教學方法對識字效率影響的研究;④關於漢字形、音、義對兒童識記影響的研究;⑤關於漢字難易度的研究;⑥關於產生錯別字的心理研究,等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