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文化資源,經濟發展,新農村建設,文衛事業,醫療,教育,人文,典型村貌,民風民俗,
歷史沿革
明朝中葉正德年間,謝、蘭兩姓遷此地建居,因謝氏人丁更旺,故取名謝坊,後謝坊鎮由此得名。解放前謝坊屬武陽區,解放初期設謝坊區,1956年屬武陽區,1958年設謝坊公社,1984年改謝坊鄉,1989年撤鄉設謝坊鎮。
蘇區時期,謝坊人民為支持革命事業,踴躍參加紅軍。據不完全統計,全鎮參加紅軍1300餘人,有名有姓的烈士有1201人。1934年10月紅軍長征後,當時中央分局書記項英於1934年10月22日組織留守紅軍主力24師等各部,在謝坊新民村灣塘崗成功伏擊了國民黨東路軍第三師,殲敵半個旅,擊斃敵團長、營長各1人,繳槍500餘支,為紅軍長征和游擊戰爭作出了重大貢獻。
行政區劃
面積133.0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8885人(2017年),轄雲龍、大嵊背、塘背、陽背、紅星、謝坊、新建、樂村、水南、安背、瓦子、新民、深塘、花石、汴口、旋龍、徑橋、徑口18個行政村。
位於市境西南部,距市府22公里。面積133.0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8885人(2017年),轄雲龍、大嵊背、塘背、陽背、紅星、謝坊、新建、樂村、水南、安背、瓦子、新民、深塘、花石、汴口、旋龍、徑橋、徑口18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農機、瓷器等廠及漁苗場、建築公司、發電站、供電所。農業主產水稻、甘蔗,兼產紅薯、大豆、油菜。以編織草蓆著名。謝坊鎮國土面積131km2。謝坊地勢自東北向西南傾斜,屬山區和丘陵交錯地帶,山地占40%,丘陵占60%。境內雲龍山最高,海拔638.7m;西南面綿江河注入會昌縣處最低,海拔162m。主要河流有縱貫境內的10個村的綿江河向而注入會昌縣境,在境長19km。還有石下河、龍頭河、拔英蘭田河等組成該謝坊鎮主要水系。謝坊鎮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年均氣溫19.6℃,1月均溫7.5℃,7月均溫28.3℃,≧10℃積溫6020℃,全年日照指數1838.2小時,極端最高氣溫39℃,最低氣溫-6.5℃,全年平均降水量為1710mm(集中在4—6月),無霜期269天。
雲龍村位於謝坊鎮北面,緊靠謝坊圩鎮,206國道穿境而過,轄區面積約8.2平方公里,共中耕地面積1525畝,山地面積8278畝,全村共有18個村民小組,543戶2760餘人,4個黨小組,32名正式黨員,2名預備黨員,黨支部委員6人,村委會幹部5人。全村產業主要以農業為主。
旋龍村屬“十三五”規劃省級貧困村,位於謝坊鎮東南部,離圩鎮10公里,轄區面積8.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619畝,山地面積3190畝。全村總人口3189人,總戶數668戶, 19個村民小組,現有黨員30名,村“兩委”幹部4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90戶359人,2015年脫貧20戶100人,2016年脫貧48戶196人,仍有貧困人口20戶63人,旋龍村於2016年退出貧困村序列。村內有國小1所、衛生所2個。
文化資源
清、民以前,每逢神會,廟會或其它傳統節日,盛行各種燈彩和戲班會。謝坊傳統民俗“游秋”即端午節前各村場、自然村小組為單位,把廟裡的菩薩抬到田段里游,吹鑼打鼓,放爆竹,乞求豐收,各家也大宴賓客,以示慶祝。境內有謝坊村郭氏宗祠,名曰中書堂,始建於明末清初,為九廳十八井建築格式,氣勢恢宏,含叫山坐落於謝坊鎮西南部新民村境內,海拔517.8m,古寺始建於唐高中時期,興盛於明\清,稱含叫山寺。雲龍山,為謝坊鎮境內最高山,海拔638.7m,上建有雲龍山古寺<樂村建>,歷史文化遺蹟還有逕橋石角境內的明代的古墓遺址和宋代的古窯址等。
資源特產:謝坊鎮土地面積19.6萬畝,其中耕地面積2.3萬畝,山地面積11萬畝,木材蓄積量達15萬立方米,謝坊境內水能蘊藏豐富,現建有小水電站10家,總裝機容量3550千瓦,礦產資源主要有螢石、鈾礦,稀土、瓷土以及砂礫、花崗岩石礦等,螢石礦資源保儲量200萬噸,約占贛州市的30%。
經濟發展
謝坊工商業發達,經濟活躍。境內有金瑞鈾業719礦、匯峰礦產、奧利豐公司、豐源礦業、亨傑公司等十多家礦產開採、精選加工企業,年產螢石原礦30萬噸,螢石精粉18萬噸以上;紅磚廠5家,還有砂場、石場、服裝加工廠、木材加工廠等小型企業30多家。謝坊鎮有3個圩場(謝坊、水南、新民),從事商貿活動的人達1000餘人。全鎮共有個體工商戶867戶,其中2016年新增個體工商戶21戶;全鎮共有企業97戶,其中2016年新增企業4戶。
大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進一步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在穩定糧食生產總量的同時,菸葉種植達到200畝,今冬明春力爭達到1000畝,臍橙面積達 2000 畝,下半年引進甜玉米種植2000畝,反季節高品蔬菜一年四季種植面積達500畝以上,謝坊鎮還引進了一家紅薯乾和蘿蔔乾加工廠,引導農民改變傳統的生產方式,促進了農業的發展,提高了農民的收入。謝坊工商業發達,境內有719金瑞鈾業、匯峰礦產、浦江公司、享傑公司等十多家礦產開採,精選加工企業,年產螢石原礦30萬噸,螢石黏膜粉18萬噸以上,還有砂場,石場,紅磚廠,服裝加工廠、木材加工廠等小型企業30多家,產業用電量80萬度/月,居民用電40萬度/月。謝坊鎮有3個圩場(謝坊、水南、新民),從事商貿活動的人達1000餘人,工商戶達280家,搞運輸260人。2006年,居民存款達3000多萬元,2007年上半年就達3100萬元;國稅收入2006年達75.5萬元,2007年上半年達33萬元;地稅收入2006年243萬元,2007年上半年達300萬元。謝坊工商業發達,經濟活躍。境內有金瑞鈾業719礦、匯峰礦產、仙華公司、享傑公司等十多家礦產開採、精選加工企業,年產螢石原礦30萬噸,螢石精粉18萬噸以上;紅磚廠8家,年出窯9000萬塊以上,年產值2100萬元。還有砂場、石場、服裝加工廠、木材加工廠等小型企業30多家。全鎮工業用電量100萬度/月,居民用電40萬度/月。謝坊鎮有3個圩場(謝坊、水南、新民),從事商貿活動的人達1000餘人,個體工商戶280多家,個體運輸260多人。“十一五”期間,全鎮社會生產總值達到2.02億元,年均增長18.7%;可用財力達到360餘萬元,年均增長21%;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021元,年均增長11.7%;金融機構各類存款、貸款餘額分別為7200萬元和6300萬元,年均增長分別為13%、15%。
新農村建設
謝坊鎮被市定為新農村 建設重點鄉鎮,共有11個新農村建設示範點(其中9個為市新農村建設示範點,2個為鎮建設示範點),各個示範點都在緊張、有序地建設當中。對謝坊、水南、新民三個圩實施重點整治,通過成立理事會,建立長效機制,拆除了各種違章建築,新建了二座垃圾池,疏通了排水溝,落實了清潔工工資,基本杜絕了髒、亂、差現象,還將多方籌集資金,對圩鎮道路進行修繕,並將在年內安裝路燈、種植樹木和花草。
立足謝坊資源優勢,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境內地下礦產資源豐富。螢石、稀土、高領土、瓷土、小水電、沙石資源比較豐富,謝坊鎮通過招商引資,放手發展個私經濟,盤活經濟總量。有螢礦精選廠2家(浦江、匯峰)、螢礦開採點13個,木材加工廠7個,小水電站9個,總裝機容量2550千瓦,各種針織服裝加工廠4家,沙廠、石廠、磚廠19個。通過 發展二、三產業,有效地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實現了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
文衛事業
醫療
教育
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堅定科教興國理念,大力發展教育事業。謝坊鎮共有16所村國小,1所中學,在校學生5245人,教師271人,經過多年努力,教學質量得到很大提高,教學設施也有較大改善。
人文
人文環境和諧:以“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為指針,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通過深化文明禮儀教育活動,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通過“文明信用戶”、“信用村”的評選活動,加快構建了社會誠信體系;通過舉辦謝坊村春節晚會、龍舟賽等,輻射了謝坊鎮各村的精神文化生活。通過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和“六加一”工程,發揮了黨員在新農村建設中的先鋒模範作用;通過完善發展“和諧110”聯動服務體系,維護和實現了民眾的根本利益,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
典型村貌
謝坊鎮武頭壩新農村建設示範點經過檢察院一年的掛點幫建,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寬暢的水泥路環繞村莊,條條戶道連線家家戶戶,房前屋後花圃成行,休閒場所功能齊全,臍橙、菸葉、土豆產業已成規模,經濟效益可觀,富裕起來的村民個個精神抖擻,喜笑顏開。武頭壩是謝坊鎮新建村的小山村,原來是一個破舊的村莊,於2008年年初確定為市檢察院的新農村建設示範點。接受任務後,該院組建了一支由副檢察長任隊長、兩名優秀的幹警為隊員的新農村建設工作隊。該院工作隊認真對村容村貌進行了調查,了解民情,熟知村民的需求,科學規劃建設項目。該院工作隊常駐示範點,與村民打成一片,統一思想,共同建設。檢察院工作隊多方籌資50000多元資金,對村莊道路、活動場所、花圃等項目進行修建,已修通500多米的水泥路和通往家家戶戶的便道,公共活動場所硬化面積達2100平方米,投入10000多元改善公共池塘,在周圍種上200多株花木,美化、綠化村莊,村容村貌全面改觀。
民風民俗
謝坊人自古以來崇禮守信、熱情好客、勤勞儉樸。民風較為強悍,不欺凌別人,亦不願受人欺凌。清、民以前,鎮境內設有專門的文化機構,每逢神會,廟會或其它傳統節日,盛行各種燈彩和戲班會。謝坊傳統民俗“游秋”即端午節前各自然村為單位,民眾把廟裡的菩薩抬到田段里巡遊,敲鑼打鼓,放爆竹,驅趕病蟲害,乞求莊稼的大豐收,家家戶戶邀親喚友,大擺筵席,以示慶祝。
龍舟賽每年的端午節下午3時準時舉行,比賽用的龍舟由當年的渡口渡船變成由富裕起來的民眾集資建造的威武漂亮的大龍船,共有五個村,6條龍船,每船有隊員25名。比賽日,從瑞金至會昌民眾齊聚謝坊紅星橋沿河兩岸觀看,達萬餘人,場面熱鬧、壯觀,豐富了民眾的節日文化生活。
從2000年始由民眾自行舉辦的“謝坊農民春晚”,由於效果明顯,民眾反映熱烈,之後每年正月初二晚舉行,節目內容從單一的卡啦ok音樂節目,演變成獨唱、舞蹈、器樂表演、採茶戲、口技、小品等十幾個多種藝術形式。
龍舟賽每年的端午節下午3時準時舉行,比賽用的龍舟由當年的渡口渡船變成由富裕起來的民眾集資建造的威武漂亮的大龍船,共有五個村,6條龍船,每船有隊員25名。比賽日,從瑞金至會昌民眾齊聚謝坊紅星橋沿河兩岸觀看,達萬餘人,場面熱鬧、壯觀,豐富了民眾的節日文化生活。
從2000年始由民眾自行舉辦的“謝坊農民春晚”,由於效果明顯,民眾反映熱烈,之後每年正月初二晚舉行,節目內容從單一的卡啦ok音樂節目,演變成獨唱、舞蹈、器樂表演、採茶戲、口技、小品等十幾個多種藝術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