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簡介
1934年8月22日,施瓦茨科普夫出生於美國新澤西州特倫頓市。父親是陸軍準將,1917年進入
西點軍校學習,二戰期間被派往伊朗負責訓練伊朗軍隊。施瓦茨科普夫1946年——1951年隨父至伊朗生活。1951年進入西點軍校學習,1956年畢業。畢業後曾在第101師空降師任少尉排長,後調柏林旅並晉升中尉。1961年被選派到本寧堡步兵學校進行步兵軍官高級課程學習。1964年施瓦茨科普夫獲洛杉磯南加利福尼亞大學機械工程學碩士學位,之後到西點軍校擔任機械工程系教員。1965年,他以少校任南越空降部隊顧問,隨後還擔任過駐越美軍指揮部參謀,第二十三步兵旅1營營長。1970年自越南戰場歸國後進入五角大樓工作。1976年,施瓦茨科普夫出任美軍第9步兵師第1旅旅長,1978年調任美軍太平洋司令部計畫部副部長。此間,他參與了陸海空三軍聯合指揮部的工作。1980年,施瓦茨科普夫晉升為將軍,赴歐洲美軍第8機械步兵師任副師長。1982年任駐喬治亞州第24機械化步兵師師長。1983年,施瓦茨科普夫任美軍入侵格瑞那達軍事行動聯合特遣部隊副總司令,奇襲格瑞那達成功後,晉升為陸軍作戰副總參謀長幫辦。1986年,他任駐華盛頓美軍第1軍軍長,並晉升為中將,1987年任美軍陸軍作戰副參謀長。
1988年11月,施瓦茨科普夫晉升為四星上將,任美國中央司令部總司令。這期間他對地區性衝突、中低強度作戰、沙漠作戰和特種部隊作戰進行了研究。施瓦茨科普夫一直關注著海灣局勢,他組織了專門班子,對中東和海灣地區的情況跟蹤研究,並多次組織部隊進行沙漠和海外作戰訓練演習。
1990年8月2日,
海灣戰爭爆發,施瓦茨科普夫很快就制定出了遏制伊拉克進入
沙烏地阿拉伯的“90—1002”作戰計畫。他認為,伊拉克的實力在於規模龐大的地面部隊和化學武器,而海空力量均不成威脅,裝備精良,擁有制海、制空及制電磁權的美軍,可以首先通過空中、海上的強大火力摧毀伊拉克的防禦體系。施瓦茨科普夫任美軍海灣部隊總司令、多國部隊總司令後,僅用三個月時間即將包括海、陸、空在內,裝備有現代高科技兵器的50餘萬大軍有條不紊地部署在海灣地區。
在5個半月的緊張軍事對峙和外交較量後,多國部隊於1991年1月17日發起代號為“沙漠風暴”的作戰行動,對伊拉克實施大規模空襲。當時聯合國通過了允許1月15日之後對伊拉克動武的決議。從海、空同時發動空襲所要求的氣象條件考慮,“無月之夜”和“漲潮之夜”最為有利,而在1月15日以後可供選擇的只有三段時間:1月17日一20日,2月16日一18日,3月17—19日。一般人認為,第一段時間太倉促,第三階段時間又正值穆斯林齋月期間,以後天氣轉熱,風沙增多,只有第二段時間最理想。然而,施瓦茨科普夫卻選擇了1月17日,完全出乎伊軍的意料。 因此,當以美軍為首的多國部隊發動空襲時,巴格達市仍燈火通明,40分鐘後才實行燈火管制。伊軍的飛機尚未起飛,便被炸毀在機場;伊軍的地空飛彈也沒有發揮作用,只有一些高炮和高射機槍實施了對空射擊。這次空襲使伊拉克遭受重大損失。空中、海上發射的飛彈雨點般飛向預定目標;幾千架飛機像呼嘯而至的鐵鳥捕食著毫無還擊能力的對手。多國部隊對伊軍的地面作戰,也只用了幾天時間。一開始,施瓦茨科普夫有意造成從其左翼直接進入科威特的聲勢,而指揮部隊從右翼攻擊,包圍了在科威特的伊軍。
在施瓦茨科普夫的組織指揮下,經過1個多月的戰略轟炸和100個小時的地面進攻作戰,多國部隊以極小的代價,殲滅伊軍數十個師,將伊軍趕出科威特,使美國獲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第一場大規模局部戰爭的勝利。
海灣戰爭中,多國部隊參加作戰行動的軍兵種之多,武器裝備現代化程度之高,組織協同之複雜,均創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之最。僅美軍參加空襲的機種就有30多個。施瓦茨科普夫對如此錯綜複雜的軍事行動,實施了成功的組織指揮,開高技術條件下指揮多國部隊協同作戰之先河。
海灣戰爭結束後,施瓦茨科普夫被歡呼為民族英雄。同年晚些時候他退出現役,定居於風景秀美的佛羅里達海濱,與家人一起過著寧靜、和諧的生活。
警長的孩子
諾曼·施瓦茨科普夫於1934年8月22日出生在美國新澤西州特倫頓市施瓦茨科普夫上尉家中。這個"敦實、可愛"的男孩是這一軍人世家的第三個孩子。其祖父是日耳曼人,早年由德國移居美國,故而他和他的父親老諾曼,施瓦茨科普夫一樣,是日耳曼裔美國人。
老施瓦茨科普夫的人生經歷就像一部傳奇小說,1917年,他從西點軍校畢業。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他離開軍隊,當上了新澤西州警察局的警督,他是一名優秀的惹人喜愛的警察,他曾偵查林德伯格綁架事件一案,並由此在當地名聲大噪,珍珠港事件後,老施瓦茨科普夫又回到軍隊服役。而後被派往伊朗,他以軍事顧問的身份擔任伊朗國王警察部隊的指揮官, 組織和訓練這支國家警察部隊,使它有能力保護美國經過伊朗通往蘇聯的供應線。
施瓦茨科普夫8歲時,就接過了其父親在西點軍校時的佩劍,開始了對軍人理想的追求。1947年12歲的小諾曼和姐姐一起隨父親來到中東,這對一個12歲男孩來說,無疑是一次美妙的探險經歷。當時波斯和
亞歷山大大帝的戰爭故事激起了他的想像力,這些古代英雄的傳奇培植了他的英雄氣概,激勵他日後投身戎馬生涯。
父親回國後, 擔任美國新澤西州警察局局長。諾曼被父親送到一個名叫瓦利福奇的少年軍校受訓,在那裡他以全校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畢業。隨後,他又於1951年進入喬治谷軍校,,1952年畢業後正式穿上軍裝。同年秋,考入父親的母校---
西點軍校。
天才的學生
1952年,也就是年輕的施瓦茨科普夫進入西點軍校的前一年,西點開除了幾名學員,因為他們違反了學校嚴格的榮譽法規-. 不說謊" 不欺騙" 不偷盜;也決不寬容那些有此劣行的人。由於那是西點軍校當時第一例較大違反榮譽法規事件,因此,施瓦茨科普夫進西點的時候,榮譽法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受重視。這使施瓦茨科普夫進一步理解了父親對他的道德教育,使他的思想日臻成熟。
4年以後,1956年施瓦茨科普夫以全校第 42 名 (共 485人)的優秀成績畢業,並被授予陸軍少尉軍銜,當年在西點軍校時和他同寢室的蘇達斯將軍說, 如果施瓦茨科普夫在西點時不是興趣太廣,嗜好太多,包括愛打網球,踢足球,指揮教堂唱詩班,本身又唱低音,酷愛華格納的歌劇等。智商 170的他一定可以拿到第一名。1956年 10月,施瓦茨科普夫進入本寧堡步兵學校學習。 1957年 3月獲傘兵徽章,隨後在美軍
101空中突擊師第82步兵團任連長.
這個師自 1942年創建以來,身經百戰,成績輝煌,該師有一個叫“呼嘯山鷹” 的響亮綽號! 曾是諾曼第登入戰的先鋒部隊。艾森豪曾這樣評價這支部隊,無論何時,只要你介紹你是101師的士兵,那么!每一個人,無論他是在大街上!在城市裡,還是在前線,都會對你寄予絕對不同尋常的期望" 。正是在這樣一支富有魅力的部隊里,諾曼做為一名青年軍官開始了嚴肅緊張的生活。
這個部隊的基地在肯塔基州的坎貝爾,當時施瓦茨科普夫少尉是一名軍銜最低的軍官,許多打雜的事成了他份內工作,他得去倉庫查看清單,去軍官和士兵俱樂部、軍人服務商店值勤,去檢查食堂,時而又充當12小時或24小時的值日軍官或警衛隊長。
有的時候,他還不得不到軍事法庭充當辯護人,美軍當時還沒有今天這樣爆滿的專業律師,初級審判工作由各部隊的軍官辦理。少尉通常是充當辯護律師或起訴人,而由上尉、少校、有時還有中校組成陪審團,所在部隊的最高指揮官充任法官,如果一個士兵因嚴重違紀定罪, 便可能會受到6個月或更長時間的監禁處罰。
有時,施瓦茨科普夫少尉還得去調查財產丟失或被損事件,這有可能使他的同僚軍官斷送軍隊生涯。因此,這是件很難對付的工作。負責調查工作的監察官幾乎毫無例外的是營里脾氣最暴躁的上尉,他對財產的統計哲學很簡單, 如果你擁有的太多, 那一定是偷來的, 如果你的東西不足數,那一定是把它們賣了。 每個人都清楚丟失或私吞財產可能出現的後果,而且這也是對自己榮譽準則的真正考驗。
在做辯護律師和起訴人的工作中,施瓦茨科普夫了解了軍法機制,通過完成其他附加工作,他學會了如何處理供給,如何保護政府的財產,他懂得了飲食、娛樂和休假對一個士兵來說是多么重要,他學會了處理和幫助解決部下的許多個人問題,這些對他日後的工作和發展都很有好處。 施瓦茨科普夫在 101空降師積極參加跳傘,並獲得銀質傘兵徽章,施瓦茨科普夫不僅在部隊站穩了腳跟,而且遠比許許多多的同齡人幹得出色。
施瓦茨科普夫任職的第二支部隊是柏林旅。在那裡,他首次經歷了較大部隊行動的體驗。雖然這僅僅是他邁出的一小步,但這也是他向高級指揮邁出的明確的一步,他不再是少尉了,已晉升中尉,終於可以躲開一些繁重的額外工作,而且,柏林一直被看作是美軍一個很不錯的服役地點,那兒的社交生活頻繁,有很多機會去週遊歐洲,同時也有大量的訓練機會,因為那兒有足夠的經費作後盾,比起其他部隊來,柏林旅更具有獨立性。1959年 7月至1960年 7月,他又先後在駐德美軍中擔任排長,聯絡官及駐軍司令助手等職。在柏林,他還被選任柏林司令部將軍級指揮官的副官,從而使他首次從一個較高的層次看到了軍事行動的實施。
1961年,諾曼被晉升為上尉,並被選派到喬治亞州本寧堡
美國陸軍步兵學校學習軍官高級課程。本寧堡的軍事教育是希臘式,充滿了自由與民主的學術氣氛。學員當中幾乎沒有人以謀取一張榮譽文憑為目的,對他們來說,高級課程的學習是躲避緊張的現役生活的良機,每個軍官學員可以在班裡取得很好的成績,同時也不影響他抽出時間與家人團聚,他們經常可以有近一半的時間與家人共度。
諾曼度過了步兵學校高級課程的第一學年,隨後於 1962年至1964年他被選上真正的美差,去地方大學進修,他從喬治亞州去了南加利福尼亞大學,在那裡學習飛彈工程並獲得航天工業學碩士學位。一個空降步兵軍官得到這種學位是非常不容易的。
軍隊的培訓費決不是想讓施瓦茨科普夫上尉得個學位炫耀一番,所以1964年他畢業後就被派到西點軍校"當了機械工程系教員,然而他在那兒只任教了1年。後來,又先後進入美國陸軍指揮與參謀學院、 陸軍軍事學院進修深造。施瓦茨科普夫幾進軍校,經歷了美軍初級、中級、高級指揮院校的系統全面地培訓,從而打下堅實的軍事理論功底。並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戰爭觀:好的將領都不是好戰的,但一旦開戰,即展現剛毅勇猛一往無前的氣概。他年輕時崇拜亞歷山大,理由是亞歷山大身先士卒,故而他經常與士兵作戰訓練在一起。但上了年紀後他又轉而崇拜
南北戰爭時的3位北軍將領, 一位是後來做了總統的
尤里西斯·辛普森·格蘭特,另一位是火燒特蘭大城的戰將
威廉·特庫賽·謝爾曼,以及越戰時期的美軍總司令格雷夫頓·艾布拉姆斯。 他說他所以欽佩這3位將領是因為:他們都與士兵同甘共苦,不居功自傲,討厭戰爭,但戰時卻比誰都勇敢。諾曼出色的軍事理論修養,為其以後從事戰爭實踐活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暴風雨諾曼
今天美軍中的上校和將軍們,大都去過一次越南,慘痛的記憶刻骨銘心。諾曼·施瓦茨科普夫就是這樣。 1965年,剛從西點畢業被提升為少校,
施瓦茨科普夫曾作為顧問和教官赴越參加越南戰爭,幫助訓練南越空降兵。當時他要求他所在的部隊必須最出色地完成戰鬥任務,努力提高效率,掌握好美軍的炮火和空中支援。他也不放過與北越人民軍作戰的機會。
1966年, 美軍已有7000名軍人在越戰中陣亡, 在一次與北越正規軍的遭遇戰中,施瓦茨科普夫協助指揮一支南越部隊,衝出包圍。在這次戰鬥中,他身先士卒,不以美軍顧問的身份自居,並且受了傷。在做了一年顧問之後, 施瓦茨科普夫又被調回美國, 這一年的戰爭生涯,儘管他獲得了一枚勇敢勳章,一枚戰鬥步兵徽章,一枚紫心勳章和2枚銀星勳章, 但他更多的是對這場戰爭的沮喪和困惑。
施瓦茨科普夫這次回國後當了西點軍校的副教授。他又很認真地去適應這新的環境,新的工作。這時美國國內反對越戰的呼聲已日益高漲,西點學員常要求施瓦茨科普夫對那兒發生的一切談談自己的觀點,他只得做些解釋。但是他卻也為 1967年4月10日萬人反對侵越的大遊行和同年10月在五角大樓前10萬人的集會等情況感到困惑。20多年後,當有人問起施瓦茨科普夫,
越南戰爭對他和“沙漠風暴”行動產生了什麼影響時,他會兩眼冒火地回答他們,這是國家對它的士兵乾下的最壞的事情,也是對它自己乾下的最壞的事。
在西點軍校任教的時期,是諾曼一生中的藍色時期, 憂鬱但卻浪漫。這位三十而立的單身漢,開始有了充分的時間過上正常的交際生活。年輕的施瓦茨科普夫少校常常出現在西點軍校的舞會和紐約城內的社交酒會上,成為少女心中的白馬王子,隨後在西點軍校一年一度的校際美式足球比賽上,施瓦茨科普夫認識了他的終身伴侶-----布蘭達·赫爾辛格,紐約環球航空公司的一位空中小姐。這是一位有著一雙深棕色大眼睛,修長美麗的姑娘, 他們一見鐘情,在閃電般的戀愛之後,1968年6月他們在西點軍校那座著名的教堂里舉行結婚典禮了。 不久, 這一對新婚夫婦就去了堪薩斯州的利文沃思堡。諾曼·施瓦茨科普夫提前一年晉升為中校,並被選送到利文沃思堡的指揮與參謀學院深造,這裡雖然學習比較緊張,但學員仍有時間可與家人團聚。
1969年 6月,施瓦茨科普夫接到命令重返越南,結婚 11個月後,布蘭達·赫爾辛格送她丈夫奔赴戰場,開始他們的戰爭別離。施瓦茨科普夫在他恨透了的駐南越美軍參謀長指揮辦公桌邊坐了5個月,在這5個月中,他不僅有機會看大地圖,也能藉機了解一些情況。
指揮部里那幅大地圖與諾曼上次在越南時完全兩樣了, “越南化”大有進展,而美軍正在往外撤,他到越南2個月以後,美國第9步兵師開始撤出越南;3個月後,第3海軍陸戰師撤走了,緊隨其後又撤出了美軍第 82空降師的下屬部隊,叢林中的步兵所得到的訊息卻不是很快就能回家,而是他們最終撤離前,不會再有人來替換了。這種做法很快被總結成這樣的忠告:“不要當戰爭的最後一個犧牲者。”
1969年12月,諾曼被調到美國第23步兵師 198步兵旅的1營當指揮官,這是他一生中一段幸運經歷的開始·····美軍第23師並不是在美國國內組建的,而,1967年美陸軍用在越南戰爭中組建的幾個旅合編而成的( 二次大戰的太平洋戰爭中,美陸軍就這么做過,當時有個師叫“ 阿美利喀爾”是 “美國在新喀里多尼亞” 的縮寫, 在越南新組建的這個第23步兵師也沿用這箇舊名,稱 “阿美利喀爾師'。
越南的阿美利喀爾師是一個龐大的建制部隊,它有 11個輕型步兵營,1個機械化裝甲大隊,2個裝甲偵察 連, 1個空軍偵察部隊和6個炮兵營.另外該師還有3個多營的攻擊直升機部隊和艦艇部隊,這是一支編制較龐大的部隊。
施瓦茨科普夫當了營指揮官後,他想方設法,將機動性和強大火力結合起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他指揮的這個營是戰鬥力量較高的。但前方戰士缺乏照顧,這使施瓦茨科普夫十分氣憤,他的脾氣也變得越來越壞,多年後,當有人問他怎么得了個 ”暴風雨的諾曼“的綽號時,他回憶了在越南時的一段經歷,說明這個綽號是怎么傳開的,原來,那時他手下的一名士兵負了傷,他設法讓一架醫用運輸直升機將這位戰士送往醫院,但一時沒有一架飛機能及時到達出事地點。於是,他試圖讓一架在頭頂盤旋的直升飛機把傷員送出去,飛行員通過無線電回答他說不行,因為飛機里坐滿了一批 “大人物” 。施瓦茨科普夫一聽就氣炸了,對著電台送話器破口大罵,他的狂怒震驚了機上的 “大人物”們,也震動了後方聽到的人,訊息迅速傳開了,大夥紛紛議論說諾曼為了下面的一個普通士兵,不惜冒著被解除職務的危險,觸犯了一批高級軍官。最後終於來了一架醫用運輸直升機把那位傷員運走了。
軍隊中還有一些事困擾著施瓦茨科普夫,戰場上的指揮普遍缺乏責任感,眾多的軍官和其他人員在軍營中過著 優裕生活,同時,又有眾多的士兵們在叢林中,扯出叮在皮肉里的螞蝗,嚼著冷飯,忍受著不斷襲來的恐懼。他們還得忍受那些睡醒一個好覺後愛坐直升飛機檢查情況的高級軍官們的無休止的干擾,他們發現了有趣的事兒或一次激烈的交火時,就會在那上空轉來轉去,並開始用無線電向地面上的下屬指揮官發號施令。 有時會有四五個這樣的軍官同時在上空圍著一個可憐的正在對越共作戰的上尉和中尉問東問西, 糾纏不休。施瓦茨科普夫的暴脾氣就是這么加劇的。這些經歷養成了他的指揮思想和風格,據說他有時會對部下大發雷霆,特別是當士兵沒有得到很好的愛護時,但有時也會慷慨地給他們獎賞,並委以重任。他待人沒有惡意,讓人真正感受到溫暖。對於毫無意義的陣規舊習,他一概不理,最重要的是,他以情動人,儘可能多地到基層去和士兵們在一起。 施瓦茨科普夫認為, 軍隊指揮的優劣取決於上下級之間的關係。上下級互相鼓舞,可以消除執行命令中的不滿情緒,因而保持上下級的親密關係是至關重要的。
1970年 5月20日,施瓦茨科普夫的一個連誤入了一個越共的雷區,包括連長、排長在內,多人觸雷炸傷。施瓦茨科普夫得知後,立即乘直升飛機趕到現場,他一下直升機,就開始指揮該連官兵小心翼翼地按原路撤回安全區。不幸,一名士兵觸響了一顆地雷,受了重傷。在一旁不遠的施瓦茨科普夫也受了輕傷,然而他不顧自己受傷,撲向前去救護這名士兵,這時另一處又一個地雷爆炸了。3名士兵被炸死,一名受傷,生命垂危。但施瓦茨科普夫仍舊奮戰在雷場,直至所有的人都安全撤出。這件事,反映出了諾曼·施瓦茨科普夫可貴的品質和思想。因此,他很受士兵的愛戴。這次他也因自己的愛護士兵和奮不顧身的勇敢行為,榮獲了第三枚銀質勳章。
聯合司令官
離開令人沮喪和困惑的越南叢林,施瓦茨科普夫回到了同樣令人沮喪、困惑的五角大樓。在越南,施瓦茨科普夫的工作常常是每天24小時。在華盛頓,他稍許輕鬆一些,但僅靠一個中校的工資在首都生活是很緊張的,所以他和布蘭達不得不搬家找一個更便宜的住房。
施瓦茨科普夫在華盛頓只呆了2年便接到通知。他被選中去一個軍隊改革派的營壘,賓夕法尼亞州卡萊爾·巴拉克的美國陸軍軍事學院學習。陸軍學院座落在古老的卡萊爾·巴拉克兵營,這是南北戰爭時期的一個軍事設施,學院很小,從學員宿舍到學院的各個部門走不了幾步路。在這裡上課有時被稱為 ,你生命中的最佳年華。主要指的是課程的安排較好而且合理,學員們可以著便裝上課,每個研究生班只有10~~15人,那種在大教室里指手畫腳的訓戒式的課程,變成了只有很少幾個人進行暢所欲言的圓桌討論會。討論題通常是國內和國際問題。導師們都非常專業化,另外還邀請許多專家就那些可以想到的問題進行客座講演, 學習氣氛非常輕鬆愉快,無拘無束,為的是激發學員們的興趣。
在施瓦茨科普夫進入陸軍軍事學院的年代,學院是個紳士學校。在那兒受的是名符其實的教育而不是訓練。所有的學員都被陸軍稱為 “ 重量級拳擊手”。誰都清楚,未來的將軍就出自這批學員。他們當中的少數人也許有一天將指揮大部隊對敵作戰。1973年學習結束時,諾曼·施瓦茨科普夫離開野戰部隊才3年,他本應回到五角大樓或其他高級參謀機構任職,但他在五角大樓稍作停留後,便去了阿拉斯加,當上了第172步兵旅的副旅長。1976年 10月,已經升為上校的施瓦茨科普夫被任命為華盛頓劉易斯堡第 9步兵師 1旅旅長。1978年,施瓦茨科普夫上校離開他的部隊去了夏威夷,但他不是去度假。他被任命為美軍太平洋司令部計畫部副部長,這是他的第一個帶“聯合”性質的任職。
施瓦茨科普夫在他的新任崗位上顯示了堅強的決心。這種決心在他以往的工作中已得到充分的表現。他工作十分出色。並以自己的合作精神和願意了解別人困難的態度感染了共事的海軍軍官們。他在工作中發現,在戰爭中一個擔負進攻任務的步兵師,僅得到空軍戰鬥轟炸機的支援是遠遠不夠的,該做的事還有很多。這些見解令人認為,他已朝著成為一名戰地顯貴----高級指揮官的方向邁出了一大步,不過,當時他並沒有意識到這一步。
1980年8月,諾曼·施瓦茨科普夫不再是 諾曼上校了,他成了施瓦茨科普夫將軍。他來到歐洲當上了第8機械化步兵師副師長。該師師長是一名少將,有 2名副帥,一位主管技術,施瓦茨科普夫主管後勤,不管樂意與否,他還是以他慣有的熱忱,圓滿地完成了任務。並在這個崗位上被提升為少將。後來,他在沙烏地阿拉伯準備安排機械化部隊作戰時,後勤成了他最大的難題,但他在第 8機械化師負責後勤工作的經驗幫了他的大忙。1982年,施瓦茨科普夫又接到命令"擔任第24機械化步兵師師長。1983年 6月,他來到喬治亞州斯圖爾特堡,接過了作為他指揮第24機步師象徵的師旗。
石榴島揚威
1983年 10月 25日,里根總統乘格瑞那達內亂之機,糾集7個加勒比海國家,採用突然襲擊手段"對格瑞那達發動了一場海空聯合入侵。這是越戰後美軍第一次規模較大的軍事行動。
格瑞那達"西班牙語是 石榴的意思,位於加勒比海東部的小安的列斯群島的南端。是個面積不過100多平方公里,居民僅有十萬多人的國家。但因其戰略地位重要,美蘇均頗關注,而當時其內部又存在親蘇、古與親美及西方的兩派勢力。兩派鬥爭激烈"鬧得不可開交,而掌權者卻是親蘇、古的一派。因此,美國為了改變這種局面,就趁機發動了入侵。這次入侵"代號為 “ 暴怒行動”,主要是由一支臨時組合的“聯合特遣部隊”執行。它的司令官是
約瑟夫·麥特卡爾福。起初,麥特卡爾福想要一位高級軍官擔任他的聯絡官。諾曼·施瓦茨科普夫被選中擔任這一職務, 因為他在太平洋司令部期間有過和海軍一道工作的經驗,但在他去報到時,麥特卡爾福又改變了主意,讓他當了特遣部隊的副司令。在這之前的10月 23日,安排了兩支特遣艦隊駛出佛羅里達半島的軍港。其中兩隻大型的登入艦上,滿載著陸戰隊第22兩棲突擊部隊1200名士兵。在指揮部里,副司令施瓦茨科普夫負責兩支部隊的協調工作,按照指揮部的秘密計畫,為了矇騙對方,這一天的美國報紙、電台都發布如下訊息:“美國軍隊開赴黎巴嫩,履行聯合國賦予的維持該地區和平,監督各派停火使命。電視台還向全世界做了歡送美軍出發的實況轉播,艦隊破浪向東疾駛,水兵和陸戰隊員們預先得到航線通報,橫渡大西洋,經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地中海,然後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登入。
海岸線和海平面逐漸交融在一起,夜幕開始籠罩大西洋。有經驗的老兵們慢慢覺察到,艦隊航向在往東南偏轉,但沒有人驚恐不安。一支遠航的艦隊臨時改變航向是司空見慣的,或者進行途中演習,或者為避開即將到來的颶風,或者搭救遇險的船隻·········
但這一次不是,全世界的人都被矇騙了,這個計畫,正是施瓦茨科普夫參與策劃的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計。"10月 24日凌晨,各部隊進入緊張有序的臨戰準備。艦載機依次升上甲板,機翼下的攻擊飛彈似乎躍躍欲試,水陸坦克掀去了蓋布。陸戰隊員的臉上塗上了偽裝油彩,陰森森令人可怖,艙室里,麥特卡爾福的參謀班子挑燈夜戰,擬定具體的攻擊方案。他無需向華盛頓請示執行, 里根已賦予他攻占格瑞那達的全部機動處置權力。也許,這正是西方軍隊 “委託式指揮法”的最大點。
10月 24日凌晨 4時,艦隊準時到達格瑞那達海域。 石榴國島在沉睡中,夜漆黑一片,錨泊的艦隊像靜臥的雄獅,麥特·卡爾福站在舷邊,等待偵察報告,只要他命令一下,這裡馬上就會萬炮轟鳴,百舟競發。 將軍,參謀長拿著一張報文,急速跑到他面前, 海豹偵察隊查明格島周圍有一圈珊瑚礁構成天然障礙。此刻正風大浪涌,拍岸浪高達六英尺,坦克登入艦無法靠近,這次奔襲,除地形外,可謂萬事皆備,而關鍵時刻,果然在地形上出了差錯。但麥特卡爾福胸有成竹,他準備了兩手。採用第二套方案,放棄灘頭登入,改為全部由直升飛機垂直空降。計畫首先奪取的目標是島嶼東北的珍珠機場達此目的後,一方面可以切斷古巴軍隊的外部增援,另一方面也能為美軍下一階段的大規模空降準備好場地。22架直升飛機從 關島號和其他各艦的甲板上騰空而起,這時東方剛現出晨曦機場的古巴守軍從睡夢中驚醒,警報聲,喊叫聲響成一片,高射炮,防空飛彈都驚恐地抬起了頭,一道道火舌噴向臨空的22架 眼鏡蛇直升飛機,登入的第 4天,美軍匯集在格瑞那達首都的聖-喬治城外,很快,聖-喬治城不戰而降,這次成功的奇襲, 使施瓦茨科普夫又一次得到提升, 擔任陸軍作戰副參謀長助理,這不僅是國防部負有聲望的要職,而且幾乎可以保證將會被賦予更重大的職責。
1985年施瓦茨科普夫改任陸軍副參謀長幫辦。1986年他被提升為中將,並受命去華盛頓劉易斯堡擔任第 1軍的軍長,他可以有一年的時間去磨鍊、 指揮、 控制幾個師行動的技藝。 隨後,他又第 5次回到了五角大樓,當上了陸軍作戰和計畫副參謀長。
1988年11月,施瓦茨科普夫晉升4星上將,挑起了美軍中央司令部總司令的重擔。他事先對此一無所知,但是他在新的崗位上還有1年零9個月的時間去找出聯合作戰行動中的問題,然後他率領美國自越戰後所集結的最大的一支部隊! 去贏得一場美國歷史上最短、也是最成功的大規模戰爭。
施瓦茨科普夫到達佛羅里達州麥肯迪空軍基地接任美軍中央司令部總司令的時候,沒有舉行盛大的歡迎慶典,他也沒站在高台上視察歸他領導的部隊,在奏起國歌,十幾二十面師級軍旗徐徐上升之際,他並沒有因激動而顯得緊張,因為中央司令部的人員很有限。總共才有幾百名軍官和其他人員。
沙盾和風暴
施瓦茨科普夫是一名多謀善斷的職業軍人,他對地區性衝突,尤其是中東地區的突發事件頗有研究與預見。1983年他就曾預測美國會介入中東戰爭,其起因是某國遭受鄰國入侵,1988年,他調任美軍中央總部司令後,更進一步加強了對非洲、中東地區的分析研究,並多次組織所屬部隊進行沙漠及海外演習訓練。他還主持擬定了一套美軍在這一地區作戰的應變計畫即“90-1002作戰計畫”這個計畫後來成為 “沙漠盾牌”和 “沙漠風暴”作戰的藍圖,儘管施瓦茨科普夫同美國的其他領導人一樣。對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突然性始料不及,但在這之前數月,他還曾提醒國會說,地區性衝突將成為近期石油供應最有可能的威脅。而這一衝突的挑起者將是伊拉克,並明確指出!伊拉克與伊朗停火的目的就在於企圖恢復對阿拉伯世界的影響,而且"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5天前,施瓦茨科普夫還曾組織過一次以中東地區一國侵略另一國而威脅美國利益為背景的模擬演習, 假想敵是伊拉克,受害者是科威特。無疑,這種對戰爭形勢的深入研究和準確預測,為他以後出任美國駐海灣部隊總司令,指揮 “沙漠風暴”作戰打下了基礎。
1990年8月2日午夜,伊拉克的
薩達姆·海珊向科威特悍然發動了一次大規模的進攻, 10萬伊軍士兵淹沒了 2萬人組成的科威特軍隊,科威特落入伊拉克人手中。訊息很快傳遍了世界,舉世震驚,同聲譴責。白宮、五角大樓開始了緊張地忙碌。美軍第 80空降師和101空降師處於戒備狀態, 鑒於要求伊拉克撤出科威特的多方努力毫無成效, 1990年11月 29日,聯合國安理會特別會議便通過了,678號決議,授權已集結在海灣地區的以美國為首的70萬多國部隊" 在1991年1月 15日以後,可以 使用一切必要手段,迫使伊拉克撤出科威特。這是對伊拉克的 最後通牒。但仍無結果,薩達姆願意選擇戰爭,因而多國部隊不得不奉陪。
薩達姆·海珊入侵科威特的目的是為了掠奪石油,而沙烏地阿拉伯擁有的石油是科威特的2倍半,
法赫德·本·阿卜杜勒·阿齊茲國王需要緊急援助,當他向
老布希總統伸出求援之手時,布希立刻找來國防部長
迪克·切尼、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
科林·鮑威爾和中央司令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等人共同商議。
國防部長請鮑威爾發言,鮑威爾說施瓦茨科普夫會介紹早先研究的戰爭擴大後的90-1002作戰計畫,這個計畫是切實可行的。施瓦茨科普夫說:需要 17周才能把90-1002作戰計畫規定的全部遏制力量----陸,海空軍和陸戰隊,總計20萬到25萬人,運到那個地區。他說,陸軍指揮官提起理想的攻防兵力對比,往往會說3比1或4比1,甚至5比1,展開攻勢作戰時,美國將成為進攻的一方。這樣,按計畫美國一方將需用 7個師的兵力,約15萬人,針對伊拉克,10萬大軍,這還達不到傳統的比例,不過美軍裝備精良,戰術靈活,又有制空權,制海權,再加上許多其他因素,例如經濟封鎖和他國派兵,倒也可以發動進攻。
施瓦茨科普夫又重點介紹了美軍面臨的局限性,陸軍的後勤支援人員60%為後備役;美國將依賴中東國家提供燃料;戰爭一爆發,可能發生彈藥供應不足現象。與會者曾簡短地議論進行空襲的可能性----只派空中力量,而空中力量顯然是美國的優勢,施瓦茨科普夫說,可以調集數百架飛機進行空襲,並且說明幾天,幾周內便可調集,施瓦茨科普夫說,可能調動的部隊已在加利福尼亞州的沙漠裡的國家訓練中心受過訓練,在夏天那裡的氣候同沙特大體相同。 他還說:“我不是一個空中力量決定論者,可是有4個因素說明空中力量會顯得特別重要,第一:那是個目標多的地方,容易發現可以轟炸的目標。第二:伊拉克沒有在空襲條件下作戰的經驗。在兩伊戰爭的 4年中,伊朗人沒有大量空軍力量可用,所以伊拉克人慣於在空中安靜的條件下作戰。 因此空襲會使他們一片混亂,潰不成軍。第三:我們有先進武器,命中精度比以前更高。第四:空襲對後方的伊拉克人會產生巨大心理影響,他們以往從未經歷過這種危險。
到 8月 7日,薩達姆·海珊的百萬大軍不是已經進入科威特。就是部署在離科威特數百英里以內的地區。美200萬男女現役軍人則散布在地球的四面八方。當布希決定派兵前往波斯灣時,他交給施瓦茨科普夫兩項
任務,保衛沙烏地阿拉伯和 ”按指令採取其他行動“。他同時還交給施瓦茨科普夫一個龐大的,令人頭痛的後勤調動工作,每一個被捲入這項工作的人,自此開始了長達 7個月的惡夢。
施瓦茨科普夫和他所領導的陸、海、空軍部隊的指揮官們必須立刻將部隊和武器裝備運往海灣地區,他們至少得在沙烏地阿拉伯北部邊境先部署一些美國部隊。以制止薩達姆·海珊可能採取的進一步軍事行動。
1991年 1月17日,解放科威特的戰役開始了。其代號為”沙漠風暴“行動。此時,以美國為主的多國部隊在海灣的總兵力已達70萬,其中美國,43萬人、英國 3.5萬人、法國1萬人、海灣 6國 15萬人、埃及 3.6萬人、敘利亞1.9萬人,美軍裝備包括有1200輛坦克,2000輛裝甲車。1300架戰鬥機和1500架直升機。在海灣及其附近水域有包括3艘航空母艦在內的 70多艘艦隻,另外還有威斯康星號戰列艦以及中東特混艦隊18艘艦隻,兩棲攻擊艦隊 13艘艦隻。這是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歷史上在海外的一次規模最大的海陸空軍的集結。面對美國人的進攻,伊拉克人也加緊調兵遣將! 將它110萬兵力中的 54萬兵力部署在伊拉克南部和科威特境內,並有坦克4000輛、裝甲車2500輛、火炮2700門、飛機700架、艦隻40多艘,以對付美軍的進攻。但這時與美方設計“沙漠盾牌”行動的預測相比,伊軍實際兵力已高出一倍,裝甲車輛更增加兩倍。面對伊軍的態勢,諾曼眼裡冒火,卻只能眼巴巴的看著。此時,美國國內一會鷹派占上風,一會兒主張經濟制裁的成為主流,加之大選將近,政客們的心思好像集中不到海灣。打還是不打?沙漠中的諾曼心急如焚。“媽的,這樣下去10萬士兵就會像火雞一樣被沙漠烤熟,你和總統到時候只能賣烤雞了。”施瓦茨科普夫開始和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鮑威爾摔電話。 好不容易白宮定下開戰決心。伊拉克步後師沿南部邊界與波斯灣嚴陣以待,共和國衛隊則排列在北邊的伊科邊界地帶,整個防禦體系呈倒三角,就等著美國人一口一口去啃。正面進攻,等於向槍口上撞,肯定傷亡巨大。 這時鮑威爾突然說要把駐德國的第7軍送給他,這個軍是個重裝軍,原來是準備和蘇聯打仗的。現在和蘇聯關係緩和了,鮑威爾說閒著也是閒著,不如把他拉出來演練一下。諾曼熊高興的差點抱著鮑威爾的腦袋啃上兩口,這可真是雪中送炭啊。他立即撕毀了原定的正面突破作戰計畫,制定了美軍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側翼迂迴戰術。
當地時間1月17日凌晨2點半,從海灣的戰艦上發射出第一顆 - 戰斧.巡航飛彈,在伊拉克爆炸,揭開了空戰的序幕,緊接著,能避開雷達追蹤的隱形殲擊機機群,帶領多國部隊的龐大機群,穿過了幾乎沒有月光的夜空,飛往巴格達上空,開始對伊拉克和科威特的重要軍事目標進行輪番轟炸。
美軍和多國部隊對伊拉克的空襲, 大體分為兩個階段, 這兩個階段也就是沙漠風暴的頭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有針對性的重點轟炸,主要是利用各種型號的先進飛機和先進的 - 戰斧式巡航飛彈,摧毀伊拉克和被占領的科威特境內的防空雷達陣地、機場、指揮和通訊設施、核反應堆、飛彈發射架、生物和化學武器工廠,以確保制空權。為最後投入地面部隊整頓 “戰鬥環境”。同時,多國部隊也加緊將地面部隊不斷開往沙科邊境’並在前沿沙漠上建立發動進攻所需要的後勤設施,包括醫療站,加油站,維修站等。以便在一旦空襲取得決定性勝利之後。隨即展開大規模的地面作戰。第二階段是 - 戰術轟炸. ’這個階段是從 2月 7日開始,著重對伊拉克進行 - 地毯式的低空轟炸,破壞伊拉克北部一些與軍事有關的工業基地,以及伊拉克南部和科威特境內的坦克基地、防空系統、道路、橋樑、油庫、水庫等有關設施。目的是切斷伊拉克的鐵路和公路等交通運輸線, 破壞燃料補給設施和儲備設施,攻擊其他的後方支援設施,切斷其給養線,使前方伊軍無法得到油、水、彈藥及兵力的補充,與此同時,對伊拉克南部和入侵科威特的伊拉克地面部隊,特別是4200輛坦克及2800輛貨車運輸車等,也進行大規模密集的空襲,以為第三階段的地面掃蕩作戰開道。
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的空襲,充分體現了美軍方關於現代戰爭是 “ 海、陸、空一體的立體戰的構想,利用現代電子的高科技優勢,將海上、地面、空中為體系的戰爭模式加以綜合利用。以 戰斧式飛彈打頭陣,輔之以上千架艦載機群和空軍的空襲,把飛彈的突擊性,破壞力和密集火力同艦艇的機動性,隱蔽性有效地結合起來,從而達到在全縱深內打擊敵人的目的。經過兩個階段,歷時38天, 出動了10萬架次飛機以及大批飛彈的狂轟濫炸,利用高科技優勢的多國部隊基本上取得了制空權。伊拉克的軍隊和平民的生命財產。遭到了巨大的損失。美軍方公布的最低戰果估計為:摧毀了伊拉克坦克1300輛, 裝甲車1000輛,火炮1000門和所有的防空雷達。伊軍士兵死傷以萬計。據此,施瓦茨科普夫將軍判斷!地面進攻的條件成熟了。
面對美軍和多國部隊的狂轟濫炸,伊拉克則以猛烈的防空火力予以還擊,同時不斷用先進的 飛毛腿飛彈打擊以色列和沙烏地阿拉伯境內的目標,造成一些平民傷亡。薩達姆還使用了他的 絕招, 從1月25日起下令向海灣傾泄了1100萬桶原油, 造成了海灣嚴重的污染,給沿岸生態環境帶來了巨大的災難。1月26日下午,美國就出動F111飛機用雷射 ’ 智慧型)炸彈炸毀了科威特沿岸的兩個石油輸油管道樞紐,使流入海灣的原油大大減少。伊拉克經過 8年的
兩伊戰爭, 由於想出了各種隱藏飛機、 坦克、步兵和飛彈的辦法。修築了許多永久性工事和非常牢固的掩蔽部。為大批飛機、飛彈、坦克和裝甲車提供了安全的防空隱蔽條件。因此,在多國部隊飛機、飛彈的猛烈轟炸中!伊拉克軍事兵力仍基本上保存了下來。伊拉克在隱蔽軍事目標的同時還採用了偽裝欺騙戰術, 以迷惑敵人,如用塑膠和木板製作了大量的飛機"飛彈"坦克等模型!塗上與真實武器一樣的塗料!放置在易被敵衛星和飛機發現的地方,將戰前從國外購進的大量的充氣坦克"充氣裝甲車隨時用來布置為新目標等,由於這種情況,據蘇聯偵察衛星在伊拉克上空拍攝的圖像表明,多國部隊炸毀的伊拉克飛彈發射架"飛機"坦克"化學武器及核反應工廠,有80%是模擬和偽裝的!其中大部分是木製和塑膠橡膠製成的,美軍一負責行動計畫的高級官員也承認伊拉克仍保存有約 50%的軍事力量,所以伊拉克仍然不服輸,不肯無條件快速撤軍。但在美軍方看來,美軍發動地面進攻的一個基本條件,是摧毀伊軍近50%的軍事力量, 眼前這個條件已經具備了。
斜刺的軍刀
2月24日,沙漠風暴行動的第三階段--地面掃蕩作戰開始,代號為“沙漠軍刀”這是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現代化的地面戰爭,是地面"海軍與空軍相結合的立體進攻戰。雙方交戰沿200公里長的戰線展開! 參戰兵力達120餘萬 。多國部隊 70萬,伊軍50餘萬,經過持續4天"近100小時的戰鬥,打敗了伊拉克軍隊。從而使歷時42天的海灣戰爭宣告結束。
這天凌晨 4時許,海灣戰場上空薄雲剛散,繁星閃爍,就在這萬籟俱寂的時刻,一場規模巨大的地面戰爭在隆隆的炮聲中拉開了序幕。這次名為沙漠軍刀 的作戰計畫是施瓦茨科普夫將軍擬定的,所套用的是典型的美軍大縱深穿插,迂迴包抄的進攻戰術。進攻共分 4路直撲伊軍,一路從海上向科威特東部實施兩棲登
陸,兩路從陸上越過科、沙邊境進入科境內,這三路以美軍陸戰隊第一、第二師為主進行進攻。第四路為西部戰線,以美第七軍和空降軍為主力,從科威特以西的325公里處實施迂迴攻擊,繞過伊軍的重點防區科沙邊界和伊拉克南部,直接進入伊拉克縱深地區。英、法為主的攻擊縱隊包括法軍一個輕裝甲師、英軍一個裝甲師,則從科、沙、伊三國交界處進入伊拉克,向幼發拉底河包抄,切斷伊軍的退路。此外,還在伊軍後方進行空降, 飛機直接降落,美國第101空降師大約300架直升機以AH-64阿帕奇式直升機為先導,把2000名士兵、50輛運輸車、大批榴彈炮及其他彈藥和大批汽油運抵伊境內縱深80公里的地區,建立前補給基地,並以一部分兵力穿插伊軍側後,以切斷伊軍供應線。美第82空降師則在科、沙邊界80公里處的科威特城南郊實施戰術空降,相機對科威特境內伊軍發動攻堅戰。美軍和多國部隊的進攻是非常成功的。16小時後,多國部隊最高指揮官施瓦茨科普夫將軍發布訊息說:“多國部隊第一天的進攻目標全部達到,並繼續高速向北挺進,到目前為止,伊軍抵抗不強,形勢進展十分順利,多國部隊的傷亡很小。地面進攻之所以進展順利,除了美軍和多國部隊擁有高技術兵器,具備高精度、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電子偵察"高強度的電子干擾、高效率的電子欺騙、軟硬結合的電子對抗手段等明顯優勢外。主要應歸功於 “沙漠軍刀”作戰計畫的制定和成功的戰略欺騙。這個由施瓦茨科普夫根據他多年研究的 “空地一體戰”構想和親自指揮巴拿馬登入作戰的經驗擬定的地面作戰計畫"曾多次經高級軍官會議論證,並取得布希總統的同意。當1991年1月15日午夜,伊拉克在聯合國提出的要伊從科威特撤軍的最後期限已超過3小時仍無表示時,布希就下令執行 “沙漠軍刀”計畫。
“沙漠軍刀”不僅砍得有力,而且砍得巧妙,成功地運用了兵不厭詐的戰術,還在 1990年 12月"美第7軍從德國調到沙特時,就不斷在沙、科邊界以南地區,沿伊軍防禦正面進行訓練演習,並不斷襲擊邊界北面的伊軍,造成了一種要從該地區進攻的假象,引誘伊軍把主力集中在科威特南部防線。同時"美軍和多國部隊又在靠近科威特沿海水域不斷舉行聯合登入演習,並以艦炮猛轟伊軍在科威特東部海岸陣地,還加強宣傳攻勢,故意泄漏假情報迷惑伊軍,這時伊軍在美軍的空襲和電子干擾下,已經失去偵察手段。對美軍部署無法準確掌握,誤以為多國部隊的,攻擊的重點是科威特南部伊軍,就將主力集中在該處,而在地面攻勢發動前一天, 施瓦茨科普夫卻將多國部隊主力美第7軍及英第 1裝甲師等由沙特邊境地區緊急調至伊軍防守薄弱的西部側翼待命,戰鬥一打響,多國部隊即迅速從伊軍防守薄弱的環節突破。使伊軍猝不及防。達到了聲東擊西的目的。多國部隊猛烈進攻伊軍各主力部隊, 勢如排山倒海。 伊軍無力抵抗,紛紛棄守潰退,來不及撤走的就向科威特抵抗力量和多國部隊投降。伊拉克總統薩達姆眼看繼續抵抗已無意義,為了保住其政權和一點伊軍主力,他很想能使多國部隊撤軍,便於26日宣布, 伊拉克願無條件接受聯合國安理會要它從科威特撤軍的決議,美國總統布希看穿了薩達姆的花招,同時想趁機消滅伊拉克軍事實力。就發表講話說伊撤軍聲明是缺乏誠意,荒謬絕倫的。表示多國部隊將繼續他們的戰爭行動。
27日,美軍和多國部隊橫掃科威特全境,一舉解放了科威特。施瓦茨科普夫並讓科威特、沙特、埃及和敘利亞軍隊先進城。9點 11分,入城的科威特軍隊在市中心國際和平廣場升起科威特國旗。宣告伊拉克對科威特將近7個月的占領正式結束。
正當美軍和多國部隊勢如破竹向伊拉克縱深推進,伊軍被迫向北潰退時。美 沙漠風暴總指揮施瓦茨科普夫請示布希總統,要求授權他指揮軍隊越過幼發拉底河,乘勝追擊,徹底消滅伊軍精銳部隊共和國衛隊。布希總統沒有同意他的建議。於28日下令美軍及其盟國軍隊暫時停止軍事行動。此時,伊軍在科沙戰區 42個師中已有 40個師被殲或被擊潰,伊軍的王牌軍共和國衛隊除少數撤回幼發拉底河以北外,也已大部被殲。伊軍在沙科戰區的坦克損失數累計已達3000輛,占伊軍在沙科戰區坦克總數4200輛的 71%,裝甲車輛損失數達1800輛,占伊軍在沙科戰區車輛總數2800餘輛的 65%。火炮損失數達2100多門,占伊軍在沙科戰區火炮總數3200門的65%多, 伊軍已失去戰鬥力。而多國部隊付出的代價,據統計僅是美軍死亡115人,占海灣美軍總數的0.3%,埃及、沙特和科威特聯軍死亡41人,英軍16人,法軍2人。薩達姆深知他已無法挽回敗局,無法繼續作戰,因此,他在布希發布停火令3小時後,也就宣布停火,並無條件接受聯合國安理會的12項決議。至此,歷時42天的海灣戰爭宣告結束。
在這次海灣戰爭中,美軍和多國部隊以最少的武器裝備損耗率和最少的人員傷亡率,奪取了這場戰爭的巨大勝利。這在近代戰爭史上堪稱是獨一無二的。因此。作為這場戰爭總指揮官的施瓦茨科普夫,他的卓越的指揮才能受到了人們廣泛地讚揚"被譽為“一名真正的美國英雄”。 他已經成了沙漠軍帳中的偶像。
巨熊的隱退
1991年4月28日" 施瓦茨科普夫乘坐的白色美國波音707飛機出現在棕櫚茂密的麥克迪爾上空,於預定的上午9點整降落在機場,當飛機慢慢滑向等待的人群時,登機扶梯也靠向了飛機主門。施瓦茨科普夫的妻子布蘭達,姐姐薩莉和孩子們涌到了飛機下。
機門打開後,人們看見施瓦茨科普夫精神抖擻地敬了一個軍禮,然後直視著聚攏的人群,底下傳來一陣歡呼,四分之一世紀已經過去了,當時他從越南回來的時候"迎接他的只是冷漠。當時使他大為震驚。敬完禮後" 施瓦茨科普夫撇開了所有其他的軍事禮儀,緊緊和家人擁抱在一起,慢慢地他穿過人群走向主席台,時不時停下來和人們握手,親吻小孩的臉,雖然他穿著沙漠工作裝和小山羊皮的沙漠靴。但要在人群中認出這個高大的、體重達240磅的人並不需要多大想像力。他從歡迎者崇拜者之間走過去,有時則停下來和大家說說話。
當他走到主席台時,突然看見一個參加過越戰的老兵胸前戴著一枚很顯眼的勳章,勳章上標著:“紀念 58044個再沒有從越南回來的弟兄。”施瓦茨科普夫將軍立即轉向他,緊緊地握住他的手:“ 兄弟”,施瓦茨科普夫說,一隻胳膊摟住了老戰友的肩膀。
施瓦茨科普夫將軍在家人的簇擁下走到了主席台上,軍樂隊奏起了 “星光燦爛的旗幟”,淚水從他的眼裡湧出,似乎在以打仗般的神態極力控制心中即將迸發的情感。海灣戰爭使 施瓦茨科普夫這個名字響遍了全美國、乃至全世界,作為美軍駐海灣部隊的最高統帥,多國部隊的指揮官,施瓦茨科普夫直接導演了一場舉世矚目的 沙漠風暴,並因此而成為美國及西方人崇拜的軍中偶像。成為二次大戰以來,美軍中最有名望的將軍之一。美國國會立法通過" 鑄造一枚國會金章,頒給海灣戰爭的英雄統帥施瓦茨科普夫。表彰他的功勞,施瓦茨科普夫威名遠揚後,一時間,人們對其前途有種種猜測,一些軍方崇拜者提議說讓他擔任陸軍參謀長,並予其五星上將軍銜。但施說。他打算在91年夏季之後從陸軍退役,結束其30年的軍人生涯,而且,表示對授於五星上將銜難以高就,稱:“甚至想都不敢想自己能成為一名五星上將,另一些人鼓勵他競選國會議員或總統, 認為施具有與二次大戰時的艾森豪相似的情況,可施說他根本沒有任何政治野心,再說當時的輿論普遍認為他不過是巴頓,而參聯會主席科林·鮑威爾才是艾森豪。 他向鮑威爾發了最後一次牢騷:“我要退休。我不想忍受你所受的窩囊氣。”1992.年,施瓦茨科普夫退休,與家人一起過著寧靜的退隱生活。他的回憶錄海灣戰爭的著作已經完成,目前,他有一個溫暖的家庭,他和妻子相濡以沫,他們生有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在家裡,他性情溫和,既是一名忠實的丈夫,又是一名慈愛的父親,他愛好廣泛,喜歡音樂,尤其是柴可夫斯基的交響樂,喜愛動物,尤其對小動物具有特殊的珍愛憐惜之情。
去世
據英國媒體報導,美國前總統老布希2012年12月27日發表聲明稱,美國著名將軍諾爾曼 施瓦茨科普夫當天去世,享年78歲。
施瓦茨科普夫曾經率領部隊在“沙漠風暴”行動中把伊拉克前領導人薩達姆 海珊的軍隊趕出科威特。
老布希的發言人在聲明中表示,為“失去一位真正的愛國者和一代人偉大的軍事領袖而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