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耶穌教》是郭嵩燾所著作品,出自於《郭嵩燾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論耶穌教
- 作者:郭嵩燾
- 創作年代:近代
- 作品出處:郭嵩燾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論耶穌教》是郭嵩燾所著作品,出自於《郭嵩燾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論耶穌教》是郭嵩燾所著作品,出自於《郭嵩燾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作品原文(光緒五年正月)三十日。夏茀思白里見贈《新約》書,每讀不能終篇。舟中奉讀一過,凡傳福音者四,曰馬太,曰馬可,曰路迦,曰約翰,皆闡揚耶蘇之遺言...
基督論就是環繞著教會根基耶穌基督的論述。《聖經》記載耶穌曾問及門徒:「你們說我是誰?」,門徒的答案亦得耶穌所認同。但基督論自教會發展便一直撼動著教會,是神學家辯論的主題,也是正統與異端的攻防戰場;更是早期東西方教會分裂的爆發點。簡介 公元325年的第一次尼西亞公會議,為了打擊阿里烏教派而宣告:「...
“基督教”一詞在中國大陸的學術界使用時比較混亂,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基督教是指凡是信奉耶穌基督為救世主的所有教派,即包括了羅馬公教(Catholic)、正教(Orthodox)、新教(Protestant)三大派及其他一些小教派在內,也就是英語中的Christianity之意;狹義的基督教是指其中的新教。由於歷史原因,在華人中長期以來...
基督教教義,是指耶穌基督受死、復活,升天后,使徒時代至第六世紀以及第十六世紀宗教改革後基督教之教義而言。聖經 新舊約聖經六十六卷全為神所默示寫成,為基督徒信仰行為唯一最高準則。真神 神為獨一無二,三位一體,即聖父、聖子、聖靈,元體相同,權榮相等。使徒信經為基督教純正信仰之教會所持守,照錄如下...
天主教教派 東正教教派 新教教派 其他教派 科普特教會(Coptic Church)科普特教會是基督教東派教會之一,屬一性論派。科普特一詞是7世紀中葉阿拉伯人占領埃及時對埃及居民的稱呼,後專指信奉科普特禮儀的基督教信仰者。431年以弗所會議後,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區的修道士優提克斯提出基督只有神性,其人性已經融合於神性之...
基督教文化是一種以基督教為其存在基礎和凝聚精神的文化形態,包括其崇拜上帝和耶穌基督的宗教信仰體系,以及相關的精神價值和道德倫理觀念。在約兩千年的發展中,這一文化形態已形成自己獨特的神學理論建構,哲學思辨方法,語言表達形式和文學藝術風格。簡介 基督教源於中東地區遊牧民族以色列人的猶太教。猶太教又是綜合...
基督教救贖論是有關基督教對救贖的哲學理論,指基督教信仰中有關耶穌基督的救贖的哲學意義,是基督教哲學中的崇高表現,亦是《聖經》中最重要的主題。根據基督教的教義,耶穌基督的救贖所涵蓋的範圍是與全人類都有關的,從過去直至未來。根據教義,有一定救贖基礎的人,是會受到耶穌的救贖的。歷史背景 早期教會並沒...
基督教簡史是簡要講述基督教的歷史。基督教自公元初創立至今,經歷了古代、中世紀、近代、現代和當代五個發展階段。古代 指公元1世紀至5世紀的基督教簡史。基督教出現於公元1世紀,最初出現於巴勒斯坦和小亞細亞的猶太人團體中。相傳為巴勒斯坦境內的拿撒勒人耶穌所創。據近代聖經考證學者對《使徒行傳》的研究,公元1...
真耶穌教會(別名:萬國更正教真耶穌教會)是真神籍著魏保羅於1917年創立的教會,原設一個總會,後因調查本會起源,發現南北真耶穌教會同根同源,為顧全大局,解放後遷往武漢。發展歷史 魏保羅從1917年4—5月(陽曆5—6月)禁食其間,在北京就開始傳道,至6月底(陽曆7月份)成立三處聚會點;下半年傳至天津並成立...
在基督教近代傳教運動中,路德宗也傳到亞、非、拉地區。鴉片戰爭後傳入中國。加爾文宗(Calvinists)又稱長老宗、歸正宗,是新教主要宗派之一,是以加爾文的宗教思想為依據的各教會的統稱。它強調信徒因信仰而得救;《聖經》是信仰的唯一源泉;相信上帝預定論,即人得救全憑上帝的預定,自己無能為力;基督只為“選民...
此後又產生方濟各會和法國貝魯萊會的各種基督中心論。歐洲近代理性哲學的發展帶動基督學的哲學化和世俗化,天主教神學的基督中心論因其局限性而遇到危機。在新教神學中,路德對基督學的發展走向及其與神學的關係提出疑問並表示憂慮。19世紀天主教和新教神學家則分別對之進行再思考,如新教的施萊爾馬赫、克爾愷郭爾和天...
基督教貢獻是基督教術語。作為重要宗教信仰之一的基督教在其傳播歷史中對中西方產生了不容忽視的影響,從生命尊嚴、性道德、婦女地位、慈善、醫療保健、教育等各個方面,揭示了現代社會許多現行制度和價值觀念的基礎教淵,章明了基督教對人類文明的深刻影響。倡導生命神聖 反對殺嬰棄嬰 基督教反對殺嬰陋習 早期基督徒將...
猶太人作為東方的一個民族,具有東方人的心理和文化特點,所以基督教創始時也帶有鮮明的東方色彩。以猶太民族為主體,基督教還吸收了東方一些其他民族的思想.習俗和文化。猶太民族長期遭受異族統治,並和異民族雜居在一起,很自然地要接觸許多外來文化,通過這種接觸和交流,促使猶太教的一神論、末世論、魔鬼論等宗教信仰...
《論基督之大與小:1900~1950年華人知識分子眼中的基礎教》是2000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奧地利雷立柏。內容簡介 本書是奧地利青年學者雷立柏繼《張衡,科學與宗教》之後又一項學術研究成果。本書是以一個外國人的眼光來看中國,共有七章,介紹了其時不同類型的知識分子26人,如譚嗣同等民國時期的知識分子對基...
神正論,基督教教義,使神權確立了神的統治和人的權利,這在基督教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不過,神權政治在基督教那裡還有一個更高的支撐,也就是說,神權之所以有統治世界的權利,不僅僅根植於神人之間的契約,而且有更高方面的支持,這種支持顯然來自超驗的價值,從正義論的角度來看,它體現的乃是一種超驗的正義。...
隨著歷史發展,人們對基督的信仰也不斷進步,對記載基督神學的聖經解讀也越來越科學,許多與基督信仰相衝突的科學與意識形態逐步得到認可。早在1950年,教皇庇護七世就公開聲明進化論和天主教教義並不矛盾,而在1996年,保羅二世也對庇護七世的觀點表示贊同。據《今日美國》28號報導,2013年剛剛上任的羅馬天主教教皇...
【基督一性論派】(Monophysite)基督教派別之一。主張三位一體真神中的耶穌只有一性,即人性,但其人性與凡人有本質不同,同時反對正統教派主張的基督二性說,即神人二性相互聯合又互不混淆地並存於基督之中。該派於451年被卡爾西頓公會議斥為“異端”。爾後信仰此說的科普特教會、敘利亞教會、亞美尼亞教會等與...
《基督教導論》是2002年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德約瑟夫·拉辛格。(德)約瑟夫·拉辛格(Joseph Kardinal Ratzinger,1927~),曾任梵蒂岡羅馬教廷信理部部長,直至教宗(本篤十六世)。著有《論信仰處境》、《教會、普世與政治》、《地上的鹽》等。:本書分述基於宗徒信經之理解的“天主”觀、“耶穌基督”論...
基督教有著2000年的思想文化積澱,已發展在為信教人數最多、社會影響最大的宗教,成為全球性宗教。本套叢書收錄的是20世紀以來基督教宗教著名學者的重要著作,旨在對其思想理論和社會實踐有一基本反映,立足於典型剖析、觸類旁通。本冊書作者為天主教神父,關在羅馬教會大學任教。本書是他的代表作,是他長期研究並...
研究近2000年來基督教神學的發展過程的,稱歷史神學,包括神學史、聖經史、教會史和教父學等。基督教神學的套用學科稱為實用神學,又稱實踐神學,包括教牧學、崇拜學、教政學和宣道法等。此外,還有道德神學,又稱基督教倫理學,以及一些專題神學,如聖經神學、信表學、教會法等。還有一些獨特課題,如聖母論、靈魂...
向者以吾國之無人,入門洞開,世有宗教,無論何宗,皆可傳流於中國。為羅馬公教,為耶穌軍,為惠斯禮,為長老會,為狄生德,為安格立,試問吾國有人焉區以別之,知其宗派之後先、主義之何若,而察其施行之效為何如,於吾國吾民利不利歟。嗚呼。蓋無有也。夫既不知其為何物,於是一教案之起,上下之人...
第5編(第24—26章)詳細論述了基督教、天主教、耶穌新教和伊斯蘭教各自的特點和各自相應的國家政體,並從古代的一些宗教派別的發展過程出發,闡述了宗教對國家尤其是對國家的統治者的重要性。同時,在該卷中較為詳細地論述了民事法規與宗教法規從內容到實施的不同之處。第6編(第27—31章)著重對歐洲各國法律...
其他的則大多為信徒人數較少的邊緣教派。值得注意的是在中文稱呼上,由於基督教新教往往簡稱為基督教,於是容易造成誤解,所以中文學術界通常將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統稱為基督宗教,用基督教稱呼新教;神學界又稱新教為更正教會;民間又稱之為耶穌教。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口最多的宗教,有 23億 人信仰基督教。基督...
在尼西亞會議中,主張上帝只是一位和耶穌不具有完全的神性的論調(由阿里烏派提出)就曾被教會定為異端。到宗教改革時期,有改革家強調《聖經》為信仰的唯一根據﹐再次提倡“一位論”。但隨即遭到天主教反對﹐而新教的主要改革家馬丁路德﹑加爾文和慈運理等都加以反對。當時,任何人如果支持“一位論”都會被迫害,...
索西尼派是反三位一體論的一位論宗教派別。主要代表為L,索西尼和他的侄子F,索西尼。L,索西尼於1544年以其一位論觀爭取茨溫利和加爾文的支持,均未成功。後由F,索西尼將他的著作《始祖墮落前的地位》出版,追隨者形成派別。索西尼派認為耶穌只有人性,沒有神性,只是一個人。他的純潔的道德對於信徒有道德的感化...
這種人生來有罪的說法,一方面奠定了基督教的思想理論基礎。它是基督教教義的出發點和核心。正因為人們生而有罪,才有了基督教的認罪悔改一說。另一方面,影響了整個歐洲人的文化史。別論 基督教認為,“原罪”是人類世代相傳的罪過,它使人一生下來就成為上帝面前的罪人,也是人類一切罪惡和災難的根源。任何人都...
第三,論今後宗教勢力衰頹之徵保教之論何自起乎?懼耶教之侵入,而思所以抵制之也。吾以為此之為慮,亦已過矣。彼宗教者,與人群進化第二期之文明不能相容者也。科學之力日盛,則迷信之力日衰;自由之界日張,則神權之界日縮。今日耶穌教勢力之在歐洲,其視數百年前,不過十之一二耳。昔者各國君主,皆仰...
在基督教里,認為耶穌的本性仍和神性在一起而非人性,即使他已經在人間實現了人的生死禍福。一性論學說宣稱,在耶穌基督人的裡面只有里一個神性而非兩個,即神性和人性,正如451年卡爾西頓宗教會議上所宣稱的一樣。概念 在4、5和6世紀裡基督人性的學說的發展裡面,一些有分歧的傳統逐漸出現。卡爾西頓會議通過了...
一神論,認為只存在一個神的信仰,它同多神論不同。最早的一神論起源自公元前14世紀的埃及阿肯那頓統治時期。一神論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特點。它們都將“上帝”看做是世界的唯一創造者,並且是仁慈的神聖的至善者,管理並插手人類的活動。猶太教中的一神論起源於古以色列,它將耶和華作為唯一的崇拜對象,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