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基督一性論派
- 外文名:Monophysite
【基督一性論派】(Monophysite)基督教派別之一。主張三位一體真神中的耶穌只有一性,即人性,但其人性與凡人有本質不同,同時反對正統教派主張的基督二性說,即神人二性相互聯合又互不混淆地並存於基督之中。該派於451年...
在近代,通常被界定為一性論派的這些教會(亞美尼亞使徒派,埃及正統基督派,衣索比亞正統派,敘利亞正統派)作為在耶穌基督人的學說上的本質的正統,基本已經被羅馬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國家所接受。英譯原文 in Christianity, one who believed that Jesus Christ's nature remains altogether divine and not human...
優迪克派(後來發展成為一性論派)和一志論派。西羅馬帝國滅亡前後,西部教會主教利奧一世利用當時的有利形勢,逐漸抬高羅馬主教的地位。6世紀末。格列高利一世任主教時,進一步提高了羅馬主教的權威,至此形成東西部教會對峙的局勢。在神學思想上,東部教會受希臘哲學傳統的影響,重視具有玄學傾向的三一論和基督論等...
新教教會有:國家福音派、五旬節派等。正教會有:科普特正教、希臘正教、亞美尼亞使徒會等。公元4—7世紀初,在現伊拉克南部和科威特土地上曾建立一個阿拉伯人的基督教國家,信奉基督教的人數可觀,分屬於基督一性論派(由敘利亞傳入)和聶斯托利教派(聶斯托利派,由伊朗傳入)。1901年,北美阿拉伯教團的傳教士最早...
主要教會有天主教會、聖公會、科普特教會、國家福音派、五旬節派等。早在公元225年時,當地曾有基督教的一個主教區。4世紀,基督教傳入巴林,先是正教會,後是聶斯托利派和基督一性論派。19世紀末,基督教再次傳入巴林。1893年,美國一傳教團在巴林設立傳教點和醫院。1895年,茲維默爾( Samuel Zwemer )通過...
公元1世紀,基督教開始傳入。325年,6位當地主教出席尼西亞公會議。512年,希爾塔(Hirtha)的阿拉伯王接受基督教。基督一性論派主要分布在西北部、西部(漢志)和北部;聶斯托利派分布在東北部和東部。起初,外來的傳教士、僧侶、商人等信奉基督教,後來當地的阿拉伯部落信奉基督教。7世紀,基督教傳入部分北方阿拉伯...
古代被斥為異端的教派包括基督教諾斯替派、馬西昂派、孟他努派、阿里烏派、阿波利拿里派、聶斯托利派、一性論派、貝拉基主義、多納圖派等等。為了對付異端,12世紀開始,天主教建立了“異端裁判所”,並把受到審判而又不肯公開認錯的異端分子交給世俗當局懲處,有時還發動十字軍討伐異端。宗教改革後很長時期之內,...
為世界基督教協進會員。亞歷山大里亞教會是希臘語系自主東正教會。原為古代基督教重要中心之一。相傳聖馬可始建主教座堂於此。其牧首原管轄非洲東部的東派教會。在5世紀關於基督神人兩性的爭論中,大部分教徒不接受卡爾西頓公會議所規定的基督論教義,與正統教會分裂而成為一性論派;因其禮儀使用科普特語,又稱科普特...
安提阿正教會是希臘語系自主東正教會。原為古代基督教中心之一,相傳使徒彼得始建主教座堂於此。牧首區在正教尊稱上位居第三,原管轄敘利亞、小亞細亞和美索不達米亞等地教會。431年以弗所公會議後,信徒大部脫離正統教會,參加聶斯托利派。6世紀又有一部分分離為一性論派。其中仍保持正教的教徒,於東西教會分裂時...
衣索比亞教會是基督教的一派,流行於衣索比亞,組織上是獨立的牧首區。4世紀時由聖弗魯孟提烏斯及兄弟埃德修斯共同設立,並以阿迪斯阿貝巴為基地;教會信奉基督一性論派(Monophysite heresy)的教義。以埃及科普特正教會亞歷山大里亞牧首(patriarch)為名譽首腦。衣索比亞教會是基督教的一派,流行於衣索比亞,...
卡爾西頓大公會議(別稱迦克頓會議)是451年由東羅馬帝國皇帝馬爾西安在小亞細亞卡爾西頓(Chalcedon)召開的基督教世界性主教會議。旨在否定449年以弗所強盜會議,鎮壓一性論派。東部各教會均派主教或代表參加,約520人到會。會議重申《尼西亞信經》及其在君士坦丁堡公會議中的定稿本,譴責歐迪奇(Eutyches380-456)關於...
衣索比亞正教會是基督教的一派,流行於衣索比亞,組織上是獨立的牧首區。4世紀時由聖弗魯孟提烏斯及兄弟埃德修斯共同設立,並以阿迪斯阿貝巴為基地;教會信奉基督一性論派(Monophysite heresy)的教義。以埃及科普特正教會亞歷山大里亞牧首(patriarch)為名譽首腦。從12世紀起,衣索比亞教長一職都由亞歷山大里亞...
拜占廷皇帝。61歲時被芝諾的遺孀阿里阿德納指定為皇帝。在位期間,實行了徹底的財政和行政改革。為保護君士坦丁堡,建立了一道從黑海延伸到馬爾馬拉海的長城(512)。因信奉異端的基督一性論派教義而遭到反對。簡介 阿納斯塔修斯一世(英語Anastasius。希臘語:Αναστάσιος Α',約430年-518年7月9日)...
亞美尼亞人傳統上是一性論派基督教徒,屬於亞美尼亞使徒(正)教會。亞美尼亞人最初基本上是務農的。1930~1990年間工業發展迅猛。到20世紀末,共和國內2/3人口,幾為亞美尼亞人的9/10,已成為城市居民。古代亞美尼人文化高度發達,形式豐富,儘管亞美尼亞人宣誓效忠,然而其是基督徒而被信仰伊斯蘭教的土耳其人以異己相...
上帝受難派 上帝受難派,古代基督教正統派對各種一性論派的貶稱。認為基督只有一個神性而非共具神、人二性,他同上帝聖父是完全同一的。因此被其論敵指稱, 他們是主張基督受苦難和受死即上帝受苦難和受死;也就是上帝聖父親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
哈里斯五世信奉基督教一性派。然而,此前一性論派已被帝國官方裁定為異端。這為後來拜占庭人和加薩尼人之間的矛盾埋下了伏筆。與東羅馬的關係惡化 哈里斯五世的繼任者是他的兒子孟迪爾三世(阿拉伯語:al-Mundhir III ibn al-Harith;希臘語:Flávios Alamúndaros,阿拉孟達洛斯。約 569~582年在位)。萊赫米人...
482 年東羅馬帝國皇帝芝諾(474 —491 在位)為了結束東派教會各派之間圍繞 451 年查爾西頓公會議決議 形成的分裂局面,並對西派教會採取壓迫性攻勢,發布了《赫諾肯提諭》, 也稱《合一諭》。《赫諾肯提諭》表面上尊重查爾西頓公會議決議,但 實際上取消了基督“神人”二性說,對一性論派作了讓步,這遭到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