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共產主義教育和教學

論共產主義教育和教學

《論共產主義教育和教學》,俄羅斯聯邦教育科學院出版社、莫斯科、列寧格勒出版社出版。中文本,1957年由陳昌浩、沈穎翻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之後多次再版,全書共255頁,18.5萬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論共產主義教育和教學
  • 作者:陳昌浩、沈穎
  • 出版時間:1957年
  •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 書頁:255頁
  • 出版時間 :1957年
作者簡介,主要內容,教育意義,

作者簡介

加里寧(1875—1946),前蘇聯早期黨和國家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加里寧十分關心青年的教育,曾多次演講和談論教育方面的問題。他出生於俄國特維爾省一個農民家庭,1889年畢業於一所農村學校,1893年到了彼得堡,當過學徒工等。1896年組織了馬克思主義小組。1898年加入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後改為蘇聯共產黨)。由於參加革命活動和組織罷工鬥爭,多次遭俄國政府的逮捕和流放。曾經參加過《火星》報、《真理報》的組織領導工作。1917年,參加過2月革命和10月革命。革命成功後,當過彼得格勒市長。1938年一1946年,任前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職務。1925年聯共(布)第14次代表大會後,進入聯共(布)中央政治局。
加里寧以自己的革命活動促進了工農聯盟和國家的強盛,因而蘇聯人民親切地稱他為“全蘇聯的村長”。他曾多次發表演說和文章,對前蘇聯社會主義建設提出了寶貴意見,並熱情地宣傳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他特別注意到對青年進行共產主義教育,培養青年的共產主義世界觀的問題,這方面的演講及文章收錄於《論共產主義教育》、《論共產主義教育和教學》(1948年)等中。
本書是加里寧1924至1945年間所作的演講和論文彙編。全書共分六個部分37篇文章和演講。六個部分的題目是:“一般的文化建設問題”、“共產主義教育問題”、“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蘇維埃學校的教師”、“掃除文盲”、“幹部的培養”。

主要內容

(一)自學是廣大工農民眾進行學習的重要途徑
在舊政權統治下,工農生活不保,沒有學習的機會。獲得解放以後,文化知識水平的提高,只依靠學校是不行的,還得依靠自學。他以自己親身經歷說明了這個問題。他寫道:“我回想起,我也想過,只有進學校才能獲得知識。可是,現在我才明白,能夠進學校的,特別是進高等學校的,只有一部分人”。他本人受學校教育很少,但在他成長的路上,從小說到哲學、著名的文學作品,他讀了很多,通過自學獲得了許多知識。
(二)參加掃盲工作是愛國行動
舊社會給蘇維埃社會遺留了大量的文盲,革命前俄國文盲占全人口的78%。隨著新政權的建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逐步機械化、複雜化,這要求工人勞動技能的提高,要求人們文化條件的改善,正如他說的“工作本身的複雜性就絕對地要求掃除文盲”。他正確指出,文盲現象是社會的病症之一,是不光榮的;參加掃盲是愛國行動,“這是最有價值的”。他還說:“應該使工人和農民認識到掃除文盲的重要性。使他們應該了解,文化可以提高廣大勞動民眾的物質福利,可以改善他們的經濟狀況”。
建國初期,加里寧就看到了復盲問題。既然可以掃盲,也就可以復盲。他說:“如果一個人讀起來很吃力,那么,過半年後,在不利於進一步發展的條件下,就可以很快地又幾乎成為文盲”。所以還必須在掃盲工作中注意鞏固和提高的問題。
(三)教師要受到社會的尊重
教師擔負著培養人的任務,社會主義制度下,人們應有高度的文化,教師就是傳授文化和知識的人。“甚至在資本主義國家中,教育工作人員——特別是教師——都受到居民的重視和尊敬,在我們蘇維埃社會主義國家裡更是這樣”。人民掌握了政權之後,還要堅持和鞏固政權,建設新生活和共產主義,還需要培養自己的知識分子,必須擁有自己的教師隊伍。“教師……也就是人類心靈的工程師”,國家各級政府和人民民眾應尊重教師,尊重知識。
(四)社會主義國家教師應具備三個條件
加里寧談到教師應該受到尊重,同時他也談到教師應具備的條件。
1.教師應該掌握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他說:“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不是崇拜的象徵,不是教條的匯集,而是行動的指南”,加里寧號召人們掌握馬列主義的實質,不要把它當作現成的結論和公式而逐字逐句地背誦,而應當在自己政治生活和個人生活中當作行動的指南來實際運用。
2.教師應有良好的文化素質。教師們擔負著培養新人的任務,因而自身就應當掌握較高的文化和廣博的知識,並且不斷地豐富它、提高它。還應當學好本民族語言,只有這樣才能傳授學生文化知識。他還說;“應當不僅知道學科,並且要善於講述這門學科,使聽眾都能融會貫通”。
3.教師必須有很好的品德修養。人人皆知,教師應該處處事事成為表率、楷模。教師的世界觀、品行、生活以及對每一現象的態度都影響著全體學生,學生們自覺不自覺地摹仿著他。所以,品德高尚、有威信,是教師的必備條件之一。
(五)要培養青年成為全面發展的有用人才
青年是我們的希望,應該把他們培養成為有用的人,祖國和事業需要他們。要讓他們懂得馬克思主義、學好自己的專業,具有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道德品質,團隊精神思想,以及健康的體魄。政治與業務是統一的,不能用一方代替另一方。他特別指出:“假如在我國學校里因為履行共產主義青年團職責而妨礙學習數學……假如用學習政治來代替學習數學,代替學習自然科學,那我們就做得不對了”。應讓他們努力成為工程師、技師、農藝師、文學家、畫家……。
(六)培養社會主義新人
他說:“我國正在造就社會主義社會的新人。要使這班新人養成各種最優秀的品質”。就社會主義新人應該具備什麼品質的問題,他指出:
第一是愛感。要愛護本國人民,愛護勞動民眾,愛護別人。
第二是誠實。教師要教孩子們養成誠實的性格,撒謊、騙人是不光彩的行為。
第三是勇敢。應該使青年學生不畏懼困難,能夠吃苦耐勞,勇於保衛祖國,學習勞動模範、戰鬥英雄的勇敢精神。
第四是團結同志。敵人包圍著社會主義祖國,時刻想消滅社會主義,我們要為戰勝敵人,必須團結一致。
第五是愛好勞動。他說:“不僅要愛好勞動,而且要誠實地看待勞動,應牢牢記住,如果一個人活著,只吃飯不做事,那他就是侵蝕別人的勞動”。
(七)要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師除了教學以外,還擔負著教育孩子們的天職。加里寧說:“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他們熱愛祖國的感情”,每一學科都可以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我還沒有看到有什麼學科是不能培養青年對祖國的熱愛和最好的公民應有的情感的。”
(八)要提高學校的工作質量
他列舉了許多數字說明新政權十幾年教育工作的巨大成就。但建設和文化的不斷發展,要求學校教育工作也隨之不斷提高,不光在數量方面,也在質量方面。他指出:“我國學校工作的質量還要求我們大大地加以改善。”進而指出,影響教學質量的因素很多,“像校舍不好、學校技術設備簡陋、教師大量缺乏、大部分學校工作人員業務水平低、各班學生過多等等。”
(九)要很好研究教學藝術
教學和教育雖然有別,但也有著很密切的聯繫,教學在學校不僅是傳授文化知識的基本形式,而且起著教育的作用。要搞好教學不是一件小事,有的教師雖然所教的學科知識很豐富,但常常講起課來效果不好,難怪“有經驗的教師說,教學不僅是一門科學,而且是一種藝術”,“僅憑知識顯然是不夠的”。因此,每一個教師和學校工作者,都要很好地研究教學的藝術。
(十)在現階段,教育是有階級性的
西方資產階級的政客總是用超階級觀點,來談論教育。但實際上,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教育宗旨各不相同,足以看出其階級性。這不意味著不承認教育之傳授知識職能。但以傳授文化知識的作用否認教育在階級社會裡的階級性,是錯誤的。加里寧肯切地指出:“在階級社會中從來沒有,而且也不能有什麼非階級或超階級的教育”。
(十一)不贊成增加學生負擔
這一問題在當時可能不一定很突出,但加里寧看出了其苗頭,他明確指出:“我並不贊成教學大綱的分量過重”,現在用進一步增加學生負擔來提高教學質量的程度是非常短見的,應該留給學生獨立領會的時間。
(十二)要在高等學校講授馬克思列寧主義
社會主義制度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學說為基礎的。前蘇聯戰勝德國侵略,是世界公認的事實,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勝利。所以讓大學生掌握馬克思列寧主義。如何讓大學生掌握馬克思列寧主義呢?他說:“教授馬克思列寧主義可以用兩種方法:一種是創造的方法,另一種可說是抽象的方法”。進而指出,死啃書本,脫離實際,收效甚少,“只把馬克思主義學說當作功課來研究是不夠的……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去估計社會現象”。
(十三)科學技術與工農的工作、生活聯繫起來
加里寧談到工農是很重視科技的發展,“他們對科學表示的特殊注意和好感,比起舊的特權社會來要大得多”,還談到“只有發展科學,把科學成就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才能提高勞動大眾的一般福利水平”。這是說,知識必須和工農聯繫起來。
(十四)注意青年學生的特點
他對一位教育工作者說:“我恐怕你會過早地把他們變為成年人,會消磨掉青年人的一切特點”,“在他們這樣的年齡,意志是可能被摧毀的……決不要把他們教育成悶悶不樂、老氣橫秋的人”。
(十五)讓青年人掌握組織工作的才能
他說我們的大學生,除了應當學習專業知識之外,還應當學習組織工作的經驗。他說:“一個人如果是一位良好的組織者,儘管沒有學位,也會很快地被提拔到重點的崗位上去”,“對於普通工作人員、工廠領導人員、對於某一機關的領導人員來說,只有一些技術知識是不夠的,必須要求他們具有組織的經驗”。要讓大學生在實際的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里,學會組織工作。這與當前我們講的“三分技術,七分管理”的觀點是相吻合的。

教育意義

1.教育的階級性問題。應該說,凡是認真對待這個問題的有識之士,都會對教育的歷史性和階級性看得很清楚。實事求是地說,教育的階級性不只是無產階級承認,早在17世紀,英國的教育家洛克在他寫的《教育漫話》一書中,直言不諱地承認過。可見,今天有人只強調教育傳授文化知識的一面並不正確。有人甚至想強調教育的超階級性,其目的是培養出反對無產階級,反對社會主義制度的所謂“人才”。由此可知,加里寧所強調的階級觀點是我們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有的觀點。
2.愛國主義教育。加里寧談到的愛國主義教育,是社會主義教育中的重要課題,也是一個長期的任務。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很豐富。祖國的歷史、地理、英模人物、民族語言、文學、藝術、科學上的貢獻……都是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有深刻的經驗教訓,絕不可借“革命批判”之名,把現代和歷史上的英模和學術上有所作為的人全否定,更不能把中華民族歷史上和現代的一切作品、事件統統否定。否則,將在青年學生中自然產生這樣一種心理;歷史上和現代既無可愛的人,也無可愛的事和作品,即似乎沒有什麼可愛的。上述極左的批判,實際上是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必須認識其危害。目前,我們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學習和吸收外國先進的東西是有利於建設自己的國家的,但同時容易產生崇洋媚外思想。實際上,一個把自己的民族和祖國貶得一文不值的人,也往往是國際大家庭里被人瞧不起的人。
3.人才的看法問題。關於人才,各有各的理解。加里寧談到對國家有用的人就是人才。今天我們也要堅持對國家有用這一標準。如果一個受高等教育的人,不是利用自己的有利條件為國家服務而只為私利服務,那么很難談是什麼人才。有些人學歷並不高,但實踐中肯於鑽研、學習、有所發明和創造,在科學技術上有所新的建樹,我們說這也是人才。不應該用學歷主義來否定這種人才。
4.教師的素質問題。我們不少人有一種誤解,認為教師比較好當。其實,並非所有的人都可以當好老師,有的人可以成為著名科學家,但未必能當好一個教師,我們生活中,就有這樣的例子。可見,做一名稱職的教師,並不容易。加里寧強調,教師首先要掌握馬列主義基礎知識。我們經常談教書育人,做教師的不懂馬列,很難教育社會主義的新人。教師還要有良好的文化修養,尤其所教的這門課的專業知識較豐富,而且不斷地學習和補充營養。此外,教師還必須有很好的品德修養。因為,教師天天與學生在一起,教師的行走坐臥,言談舉止,都有學生千百雙眼睛盯著,甚至有意無意地模仿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