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課程性質
課程背景
適應專業
課程簡介
課程大綱
第一章 導論 1.1課程的定義 1.2課程的功能 1.3教學的定義 1.4教學的作用 第二章 課程目標 2.1課程與教學目標的內涵及其相互關係 2.2課程與教學目標的功能 2.3課程與教學目標的來源 第三章 課程主體 3.1傳統學生觀與現代學生觀 3.2傳統教師觀與現代教師觀 3.3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涵與結構 3.4良好師生關係的建構 第四章 課程內容 4.1課程內容的含義與結構 4.2課程內容的組織 4.3課程內容的選擇 4.4學科課程的意義、特點及類型 4.5活動課程的含義 4.6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4.7潛在課程的含義與特點 4.8校本課程的含義與現實意義 4.9課程資源的含義與特點 第五章 課程與教學設計 5.1課程設計的含義及主要工作內容 5.2教學設計的含義及主要工作內容 5.3教案編制的基本要求 5.4課程計畫的含義及構成 5.5課程標準的含義及構成 5.6教科書的含義及特點 第六章 課程實施及教學 6.1課程實施的含義及特點 | 6.2課程實施的影響因素 6.3中國小常用教學原則 6.4中國小常用教學方法 6.5選擇使用教學方法的基本要求 6.6教學組織形式的含義及幾種主要形式 6.7班級授課制的含義及優缺點 6.8教學模式的含義、特點和功能 6.9自主學習 6.10合作學習 6.11探究教學 6.12理解教學 6.13對話教學 6.14反思教學 第七章 課程與教學評價 7.1課程與教學評價的內涵 7.2課程與教學評價類型 7.3課程與教學評價的主要方法 7.4課程與教學評價的原則 7.5課程評價 7.6教學評價 7.7學業質量評價 7.8發展性評價 7.9課程與教學評價的發展趨勢 第八章 課程領導與教學管理 8.1課程與教學政策的含義 8.2課程領導的含義及現實意義 8.3課程領導的主要工作內容 8.4教學管理的含義與功能 8.5教學管理的具體內容 第九章 課程與教學理論 9.1知識本位的課程與教學論 9.2學生本位的課程與教學論 9.3社會本位的課程與教學論 |
開課信息
開課次數 | 開課時間 | 參與人數 |
---|---|---|
第1次開課 | 2018春夏 | 407人 |
第2次開課 | 2018秋冬 | 1848人 |
第3次開課 | 2019春夏 | 4701人 |
第4次開課 | 2019秋冬 | 1640人 |
第5次開課 | 2020春夏 | 5500人 |
第6次開課 | 2020秋冬 | 1199人 |
第7次開課 | 2021春夏 | 1583人 |
第8次開課 | 2021秋冬 | 待定 |
註:據智慧樹網顯示,該課程授課教師為靳玉樂、范蔚、徐學福、羅生全、王牧華、張家軍、艾興,該課程開課學時均為32學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