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布坎南(詹姆斯(美國第15任總統))

詹姆斯·布坎南(美國第15任總統)

詹姆斯(美國第15任總統)一般指本詞條

詹姆斯·布坎南(James Buchanan ,1791年4月23日——1868年6月1日)是美國第15任總統,生於賓夕法尼亞州。布坎南出任總統時,正值美國處於歷史上的一個重大關頭。當時,南北雙方在奴隸制問題上的鬥爭愈演愈烈。他儘管為避免南北分裂作過不少努力,但還是無力扭轉局勢,後來內戰終於爆發。而他的繼任者正是帶領北方贏得戰爭,廢除奴隸制的林肯總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詹姆斯·布坎南
  • 外文名:James Buchanan
  • 國籍:美國
  • 出生地:賓夕法尼亞州莫瑟博格
  • 出生日期:1791年4月23日
  • 逝世日期:1868年7月1日
  • 職業政治家外交家
  • 信仰長老教會
人物生平,人物經歷,

人物生平

1791年4月23日生於賓夕法尼亞州默塞爾斯堡附近的科文蓋普
詹姆斯·布坎南詹姆斯·布坎南
1811年9月畢業於迪金森學院
1812年參加第二次獨立戰爭
1814年~1816年任賓夕法尼亞州議員
1821年~1845年任國會眾議員參議員駐俄公使
1844年~1852年三次參加總統候選人提名競選
1845年~1849年出任國務卿
1857年~1861年出任美國第15任總統
1858年 簽訂《天津條約
1868年6月1日於賓夕法尼亞州蘭開斯特附近惠特蘭農莊逝世

人物經歷

1791年4月23日,詹姆斯·布坎南出生於賓夕法尼亞州默塞爾斯堡附近的科文蓋普。其移民先祖來自愛爾蘭,多年的苦心經營使布坎南家族逐漸興盛起來,擁有一個小農場。他的父親為人誠懇,處事公正,寬容大度,口碑極佳,在當地社交界小有名氣。母親伊莉莎白是一個傳統類型的家庭主婦,懂詩文,明大義,她的虔誠和勤勉給子女們以極大的影響。他們的家庭保留了愛爾蘭人多子多福的傳統,共生養了十一個子女,詹姆斯·布坎南是長子。詹姆斯·布坎南從小就經常幫助父親打雜,照顧弟妹,養成了嚴謹負責的生活態度。
詹姆斯·布坎南詹姆斯·布坎南
布坎南在默塞爾斯堡讀完國小和中學後,於1807年考入迪金森學院。涉世未深的布坎南經不住誘惑,經常調皮和違規,曾被學校遣送回家,經過痛心疾首的悔過自新才得以保留學籍。此後他洗心革面,刻苦攻讀,畢業後開始學習法律,後步入受人尊重而又收入可觀的律師行業。
1812年美英戰爭爆發。英國人的掠殺暴行激起布坎南強烈的義憤,他在蘭開斯特的民眾集會上控訴了英國人的罪行,他那聲情並茂的演說深深地打動了無數聽眾的心。他主動報名參加了志願軍,在保衛巴爾的摩等戰役中表現十分英勇。懷著對理想和未來的追求與嚮往,1814年布坎南競選賓夕法尼亞州眾議員成功。短短三年時間內,年輕的布坎南完成了由律師到軍人再到議員的轉變。此後,布坎南踏上了漫長的仕途之路,成為賓夕法尼亞政壇一顆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
此時的布坎南身材魁偉修長,體態優雅,走起路來健步如飛,除了眼睛有斜視的毛病外,相貌也算得上英俊。他思維嚴謹,待人溫和,行事忠厚穩健,講究原則,其政治上的潛力無可限量。在離開州議會後,1818年布坎南乘勢參加了國會眾議員的競選,但未能成功。他又重回律師界,豐富的閱歷和經驗使他的事業如日中天,在財產劇增的同時,其知名度不斷提高,並逐步擴大到了賓州以外更多的地區。
簽名簽名
正當他春風得意之時,感情上卻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擊。
布坎南二十八歲時遇見了安·科爾曼小姐,她美麗大方,父親是一位有名望的大實業家。兩人相見恨晚,關係發展神速,並私訂終身。但安的父親反對二人結合,認為布坎南居心不良。不久,安小姐猝死於家中,始終沒有確鑿的證據來證明她的死因。初戀情人的故去使他長時間沉浸在悲痛之中,並在內心深處留下了深深的傷痕,以致一生過著獨居生活。
1820年,布坎南參加了國會眾議員選舉,一舉成功。他在宦海沉浮中逐漸擺脫了失戀的陰影,全身心地為公眾服務,直到入主白宮。他成為美國唯一的一位未婚總統。他置身於變幻莫測的政壇風雲中,痴心不改,急流勇進,與政治結為終身伴侶。
由於具有淵博的法律知識,並且工作認真勤勉,聯邦眾議員的工作對他來說是得心應手的,他的威望也在日益提高。他連選連任達四次之久。他在處理政務中保持了持續恆久的熱忱,而他的觀點卻經過了由聯邦制擁護者向民主黨保守派演變的歷程。
布坎南在眾議院竭盡全力維護聯邦的利益,支持聯邦政府實施的保護民族工業發展的政策和國內改革措施。他還主張對1789年《司法法案》進行修訂,以確立聯邦最高法院在司法解釋方面的權威地位。他曾經發表過反對奴隸制的公開演說,甚至他鼓勵人們支持南方的奴隸起義。不久後,布坎南成了民主黨內傑克遜派的支持者,為傑克遜的競選提供了有力的幫助。傑克遜因此多次委他以重任,他曾在眾院司法委員會供職,參與過最高法院的司法檢察工作。
美國第15任總統詹姆斯·布坎南紀念館美國第15任總統詹姆斯·布坎南紀念館
此時的布坎南已是一個虔誠的長老會信徒,經常認真研讀聖經,按時做禮拜,有時還與牧師晤談,傾吐心中煩惱和疑惑。但直到晚年才正式履行了入教儀式。
布坎南進入外交界是在1832年初,傑克遜總統派遣他出使俄國。布坎南的使命是與俄國談判,簽訂商務公約和有關航海權利的條約。布坎南忠實地履行了使命,並順利地完成了簽訂商約的任務。他的第二項使命未能完成,但他做的大量努力為這一問題的最終解決奠定了基礎。在俄期間,布坎南遊覽了許多名勝,研究了這個國家的歷史和現狀,並寫下了大量觀感。
由於在俄國期間表現出色,1833年布坎南於返美後被選入國會參議院,供職長達十一年。
參議院中,布坎南在外交上的立場一向是比較強硬的。他主張美國應加強軍事力量,因為國防是以軍力為基礎的。在困擾當時歷屆美國政府的德克薩斯、俄勒岡、美加邊界、美墨關係等重大外交問題上,他的態度都帶有擴張主義傾向。
與此同時,布坎南的政治觀點日趨保守,在當時日益激化的各種矛盾衝突中,力圖扮演一個妥協者的角色。他以維護聯邦為名,主張限制廢奴派的活動,反對在奴隸制問題上操之過急。他與國家主義者和州權主義者都保持一定的距離,主張雙方應達成一定程度的諒解。他還反對在司法領域進行進一步的改革。
布坎南並不甘心僅僅當一名國會議員,入主白宮是他的奮鬥目標。他經歷了三次爭取總統候選人提名失敗的打擊,但他毫不氣餒,屢敗屢戰,逐步地向權力頂峰靠近。
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夙願,布坎南先後放棄了出任聯邦總檢察長和最高法院法官的機會。1844年,他首次向這一目標衝擊,由於知道自己的實力尚欠缺,所以在失敗後並未完全放棄,進入了最終的勝利者詹姆斯·波爾克營壘。布坎南因此被任命為國務卿,對此他心滿意足,認為自己已拿到了入主白宮的快車票 。
為了推行擴張政策,波爾克總統控制了制定外交政策的權力,布坎南只能處理具體的外交事務。此時,德克薩斯的合併問題處於最後的關頭,美墨關係十分緊張。在美國大軍壓境的情況下,布坎南出面完成了合併工作。在購買加利福尼亞新墨西哥的問題上,布坎南反對用武力解決問題,謀求用和談和購買的方式調整雙方的邊界。和談失敗後,美國發動了美墨戰爭。戰爭結束後,雙方重開談判。1848年2月,美國與墨西哥簽訂了《瓜達盧佩伊達爾哥條約》,獲得了包括今加利福尼亞、新墨西哥、亞利桑那等地在內的一百多萬平方英里土地。
美英在俄勒岡問題上爭吵不休,布坎南仍主張用和平的方式解決。但波爾克總統則持極其強硬的立場,試圖用武力獲取該地區。最後,波爾克作了讓步,同意把俄勒岡北半部讓給英國,以維護英國人在當地的巨大利益。布坎南領導了這次和談,並獲得成功,美國最終完成了西部邊界推向太平洋的過程。
布坎南國務卿期間,在外交工作中頗有見解,政績顯著。但由於波爾克總統堅持直接插手外交事務,其一些主張也與布坎南相左,因而使布坎南的外交才幹難以得到充分的發揮。
詹姆斯·布坎南(詹姆斯(美國第15任總統))
1848年,布坎南再次向白宮發起衝擊,失敗後卸職退隱,在家鄉的農場中靜觀時局,蓄勢待發。
在1852年,布坎南第三次競爭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由於幾位競爭者勢均力敵,結果誰也沒有看好的富蘭克林·皮爾斯脫穎而出,獲得了提名,布坎南以微小的差額失敗。皮爾斯上任後,任命布坎南出任駐英公使。在此期間,布坎南做得最有成效的事情是改善了與英國的關係。在擴張主義思潮的影響下,他還捲入了一場風波 參與草擬了《奧斯坦德宣言》,謀求購買古巴,如果不能得逞就訴諸武力。這雖然並不是一個有法律效力的公文,卻在國內引起了廣泛的反響,人們對它褒貶不一,見仁見智。雖然皮爾斯總統迫於壓力未予簽署,但這個宣言卻在美國南方引起一片歡呼聲。
1856年春,布坎南再次參加大選,此次他志在必得。出使國外使他在國內政壇比較超脫,參與起草《奧斯坦德宣言》又贏得了南方的青睞,因此他獲得了民主黨的提名。在競選中,主要對手共和黨人提出了激進的反奴隸制綱領,而民主黨人則向各界人士許諾,要保持經濟繁榮和秩序穩定,呼籲南北方團結起來,維護國家的統一,並一再強調,共和黨的勝利意味著聯邦解體。民主黨強大的組織力量和競選綱領的策略使布坎南終於贏得了勝利。
詹姆斯·布坎南宣誓就職時的民眾集會的情況詹姆斯·布坎南宣誓就職時的民眾集會的情況
1857年3月4日,布坎南宣誓就職。攝影師使用照相機第一次留下了總統就職儀式這一珍貴的圖片資料。照片中的布坎南看上去頗有廉頗老矣的感覺。他是一位高齡的總統,面對的卻是一個為內戰陰雲所籠罩的國家。或許總統一職到來得太遲,當年的銳氣與活力正離他遠去。他搖曳於南北之間,企圖尋求一條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來擺脫困境。
布坎南首先著手緩解由於堪薩斯爭端所造成的危機。他組織的內閣是政治妥協的產物,蓄奴州自由州在其中平分秋色。在奴隸制問題上,布坎南的態度十分曖昧。他宣稱自己是反對奴隸制度的,但奴隸制有法律依據,他作為總統必須維護憲法。由於他凡事都以法律作為評判的準繩,因此在他看來,《逃亡奴隸法》和堪薩斯成為蓄奴州都是合法的。他宣稱他的首要使命是維護憲法和聯邦的統一。
1857年,俄亥俄保險公司的倒閉引發了全國性的經濟恐慌,布坎南政府的威望日益下降。不久,約翰·布朗起義爆發。起義雖然被聯邦軍隊鎮壓下去,但它震撼了全國,敲響了奴隸制度的喪鐘,也使布坎南政府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共和黨在國會中的勢力崛起和民主黨的分裂使布坎南失去了對國會的控制,因此在1860年大選中,他實踐了自己以前的諾言不謀求連任。亞伯拉罕·林肯當選總統後,南部諸州紛紛退出聯邦,形勢已岌岌可危。此時的布坎南已是年近七旬的白髮老翁,已無力採取有力行動制止分裂。在1860年的年度咨文中,他譴責了分裂行為,但認為北方對奴隸制的過分干涉是導致分裂的原因。他還表示:各州無權脫離聯邦,而聯邦也無權制止它們脫離。在離任前的幾個月中,布坎南採取了一些應對措施,特別是加強了聯邦擁護者在內閣中的力量,但他做得更多的是運用道義上的勸說來制止南部的脫離。然而,國會對布坎南的妥協性政策表強烈不滿,採取消極不合作的態度。布坎南總統處在進退維谷的尷尬境地,難以有所作為。
1861年3月4日,布坎南參加了林肯總統的就職宣誓,他非常坦誠地告訴朋友們:聯邦的航船已經駛入了它的末路。就在此後不久,內戰的炮聲在薩姆特要塞隆隆打響了。
美國第15任總統詹姆斯·布坎南美國第15任總統詹姆斯·布坎南
退休後布坎南回到了他任國務卿時購置的惠特蘭農莊,開始隱居生活,儘量避免外界的干擾。雖然他積極地支持聯邦政府為恢復聯邦統一而做的各種努力,但許多人仍指責他應對聯邦的分裂負責。布坎南曾是一位雄心勃勃,勵精圖治的政治家,但後來卻英雄遲暮,庸碌無為,從而成為美國政治史上最能引起人們爭議的總統之一。
布坎南患有比較嚴重的關節風濕病,加上年邁體弱,鬱鬱寡歡,晚年病情不斷加劇,於1868年6月1日去世,死前仍對世人對自己的不公道憤憤不平。他死後葬於家鄉的伍德沃德墓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