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諾克斯·波爾克(詹姆斯·波爾克)

詹姆斯·諾克斯·波爾克

詹姆斯·波爾克一般指本詞條

詹姆斯·諾克斯·波爾克(1795年11月2日——1849年6月15日),1795年11月2日出生於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美國政治家律師。是美國第11任總統(1845年3月4日——1849年3月4日)。

他是安德魯·傑克遜的忠實門徒,有小山胡桃木之稱,他在1844年大選成僵局時,異軍突起,成為第一個黑馬總統。在短短的四年任期內,完成了對選民的四大承諾:降低關稅;恢復獨立國庫制;解決俄勒岡邊界問題;取得加利福尼亞地區。把美國領土向北擴張到北緯49°線,向西擴張到太平洋,向南幾乎兼併了墨西哥一半領土,今天美國領土的1/4是他取得的,他每天工作18小時以上,而且沒有休閒活動,以至於未老先衰,離開白宮三個月就病逝了,他被歷史學家評為美國最勤奮最有效率的總統。

基本介紹

人物經歷,學院辯才,小胡桃木,黑馬總統,性格特徵,四大目標,功成身退,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學院辯才

1795年11月2日,波爾克出生在北卡羅來納的梅克倫堡縣。父母是蘇格蘭一愛爾蘭人後裔。父親是農民,外祖父在獨立戰爭中任上尉。波爾克共有兄弟姊妹九人,他居長,他的命名用的是他的外祖父、美國獨立戰爭期間的民兵上尉詹姆斯·諾克斯的姓名。父母很注意讓他受到教育,空閒時親自教他讀、寫、算。他很愛讀書,並把解答算術難題作為最大樂趣。
1806年,波爾克11歲時,全家同幾戶親友一起向西遷移500英里,到達田納西的鴨河河谷,在那裡開墾荒地,建立家園。波爾克稍大後,父親認為他的數學不錯,可能成為一個好的商人,就把他送到當地一家店裡幹活,可是他不感興趣,幾周以後就不幹了。波爾克14歲那年得了病,父親騎著馬帶他到250英里外去就醫。醫生診斷是膽結石,需動手術。當時麻藥尚未問世,開刀不僅疼痛,還有生命危險。波爾克接受了手術治療,經受住了痛苦,深深感到精神力量的重要。這一認識,在他一生中都是起作用的。
親筆簽名親筆簽名
1813年,波爾克18歲時第一次離家外出上學,他進入哥倫比亞郊外一所由牧師羅伯特·亨德森管理的長老會學校,在那兒第一次接受正規的古典文學基礎教育。波爾克學習十分用功,看到同學們的年齡都比自己小於是便更加刻苦,想追回失去的時間。第二學期,他轉學到穆弗里斯博羅一所要求更高的私立學校學習。在那兒提高了拉丁語和希臘語,還學習了數學、自然科學與哲學。父親的家道逐漸興旺。1816年波爾克20歲時,父親同意供他上北卡羅來納大學。波爾克的表兄是該校理事。由於入學考試成績優良,直接進入二年級學習。
北卡萊羅納州得 紀念雕像北卡萊羅納州得 紀念雕像
他在大學接受的是傳統教育,強調希臘語、拉丁語和哲學。他特別喜歡數學,是班級中數學學得最好的學生之一。北卡羅來納大學像早期大多數美國大學一樣,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演說才能。波爾克是校中文學團體雄辯社的成員。按照當時的規定,優秀的辯論文章可以留在檔案館內永久保存。三年之內,彼爾克有八篇優秀文章得到了這種榮譽。波爾克因口才出眾,兩次當選為雄辯社社長。後來有“講壇上的拿破崙”之稱。
波爾克1818年畢業時,學習成績為全班之冠,並在畢業典禮上作為畢業生代表用拉丁語發表告別演說,這在當時是很大的榮譽。經過這幾年的學習,波爾克自信心提高了,他還獲得了獨立思考和善於表達的能力。這時,他決定從政,為此,他於次年開始攻讀法律。

小胡桃木

1819年,他從家鄉前往納什維爾,跟當時西部名律師費利克斯·格蘭比學法律一年。1820年通過律師考試,在田納西中部的哥倫比亞掛牌開業。波爾克學習法律時,結識了父親的朋友安德魯·傑克遜將軍,對他十分崇拜。兩人個性截然相反,波爾克為人嚴謹,有學者風度,傑克遜脾氣急躁,但由於政治觀點一致,兩人結成終生政治盟友。波爾克成了傑克遜的忠實信徒。
1819年至1822年間,波爾克曾任田納西州參議院首席書記官。由於在律師業享有的名聲,於1823年當選為州眾議員。1825年,波爾克當選為聯邦眾議員,1827年為眾議院外委會成員,1833年任眾議院籌款委員會主席,1835年和1837年兩度當選為眾議院議長。波爾克在國會任職長達14年。國會於1825年起分裂成兩大派,一派支持當時新任總統的約翰·昆西·亞當斯,一派支持落選的傑克遜。傑克遜在第二次對英作戰中頑強戰鬥,被人稱為“老胡桃木”。因而波爾克也得了“小胡桃木”的綽號。波爾克於1824年結婚。妻子名叫莎拉·奇爾德雷斯。她的父親喬爾·奇爾德雷斯是一個種植園主、商人和土地投機者。莎拉接受了很好的教育。她上過北卡羅來納州一所為上層階級子女開設的女子學校。當她和波爾克同在默夫里斯伯勒接受塞繆爾·布萊克的指導時,倆人相識了。倆人在1823年訂婚。1824年1月,莎拉和波爾克在她的娘家舉行了婚禮,她婚後未育,全力幫助丈夫從事政治活動。
小胡桃木小胡桃木
1839年,第二任議長任期末滿,波爾克即宣布競選田納西州州長。因為當時田納西州的政治形勢需要一個強有力的人物任州長,才能保住傑克遜派對該州的控制。競選結果,波爾克獲勝。1840年大選時,田納西州議會提名波爾克為民主黨副總統候選人,他在民主黨最後提出的三名副總統候選人中得票最少,未獲正式提名。大選結果,輝格黨獲全勝,哈里森當選總統,民主黨的范布倫下台。在輝格黨得勢的政治氣候下,波爾克於1841年和1843年兩次競選田納西州州長,均告失敗。

黑馬總統

1844年大選時,民主黨內最初提名馬丁·范布倫的呼聲最大。但當時以羅伯特·沃爾克為首的一批南方代表和民主黨人,要范布倫事先明確表示當選後同意德克薩斯與美國合併。范布倫公開宣布反對合併,於是失去了南部和西部代表的支持。
詹姆斯·諾克斯·波爾克(詹姆斯·波爾克)
南部代表所以提出這個問題,是因為當時德克薩斯實行奴隸制度,而它的土壤又適宜於種植棉花,因而,併吞德克薩斯一直是南部奴隸主夢寐以求的事。南部奴隸主還想把奴隸制移植或擴展到美國當時新開闢的西部領土,以便使用更多奴隸來開闢新種植園,擴大種植那些使南部地力消耗很快的棉花、菸草、甘蔗等農作物。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不斷擴張領土,不斷擴展奴隸制到舊有界限之外,卻是聯邦蓄奴州的生存規律。”北部工業資本家則希望開闢廣大西部地區使之成為非蓄奴制地區,以作為工業資本的“農業後方”。經濟基礎不同的南北兩種勢力,在爭奪西部領土的控制權上,不斷發生衝突和鬥爭,德克薩斯的合併問題是當時的焦點之一。
在范布倫失去南部和西部代表支持的情況下,1844年5月在巴爾的摩召開的民主黨大會上,密西根的劉易斯·卡斯顯露頭角。但第一次投票時,范布倫仍得票最多,不過距規定票數尚差30票。經過七次投票,仍是范布倫以及另一個候選人卡斯領先,可是每次又無一人達到規定票數,大會遂陷入僵局。
藍色為1844年支持波爾克的州藍色為1844年支持波爾克的州
大會為了打破僵局,進行了幕後協商。由於波爾克積極主張美國合併德克薩斯並全部占有俄勒岡,他既得到了南方代表與兩北部領導人的支持。又得到了傑克遜的大力贊助(因為安德魯·傑克遜的另一個朋友山姆·休斯頓就是德克薩斯共和國的總統)。於是在第八次投票前,他被提出作為妥協候選人。第八次投票結果,波爾克獲44票,范布倫104票,卡斯114票,仍無人獲得規定的票數,大會陷入了混亂狀態。後經各方協商,又舉行第九次投票,結果波爾克竟以全票獲得提名。
那時電報發明不久,波爾克當選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的訊息,是用電報自巴爾的摩傳到華盛頓的。這是美國第一次以電報傳遞政治新聞。訊息傳來,人們極為意外,不敢相信,還以為是電報傳錯了。
輝格黨的代表大會提名亨利·克萊為總統候選人,輝格黨認為他可以輕易擊敗當時名聲不大的波爾克。主張廢除奴隸制的自由黨在當時召開的第二次全國大會上提名詹姆斯·吉萊斯皮·伯尼為總統候選人,他在大選中得票很少。
民主黨在競選中抓住了當時全國最關注的問題——同英國的俄勒岡邊界爭端,提出的口號是:“以北緯54度40 分線為邊界線,否則就開戰。”這個口號轟動了全國,波爾克終於以170票對105票的多數擊敗克萊,當選為美國第十一任總統。波爾克自己本來無意競選總統,但當時為打開僵局而使他成了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最後又意外地獲得選舉勝利,這就使他成了美國歷史上第一個所謂“黑馬”總統。

性格特徵

1845年3月4日,波爾克就任總統,時年49歲,為美國此前歷屆總統中年紀最輕的一個。他中等身材偏低、體格健壯、姿態挺拔、眼睛灰色、目光深邃、前額凸起、高顴骨、薄嘴唇、鼻子較大是波爾克的外部形象,他當總統時,黑頭髮已變成灰白。他的健康情況總的說來不大好,常鬧一些毛病。
波爾克總統夫婦波爾克總統夫婦
波爾克的性格內向,但出於政治需要,他迫使自己與人交往。他的真正親密的朋友很少,但他仍廣受歡迎。他雄心勃勃。人們評價他說,他無情地鞭策自己,將他具有的能力和精力利用到了很少有人能達到的程度。他是個令人肅然起敬的人,然而卻並不討人喜歡,也不使人畏懼。他常常板著一副優郁的面孔,偶爾也露出會心的微笑,他感情深沉,工作勤懇,缺乏幽默,喜歡步行。他時刻牢記肩上的重擔,卻又不願讓與他打交道的人覺察出這點。從剛成年時起,他就一心一意從事政治,因此,波爾克的愛好幾乎無從表述,實際上他排除了除政治以外的一切愛好。政治成了他的全部生命,除了政治,他沒有其他願望,沒有智力上的愛好,沒有娛樂。

四大目標

波爾克曾在大選中提出,一旦當選,決不謀求連任,並提出當政後的四大工作目標:(一)降低關稅;(二)恢復獨立國庫制;(三)解決俄勒岡邊界問題;(四)取得加利福尼亞地區(當時為墨西哥屬地,僅有幾千西班牙—墨西哥人,但美國移民在不斷增加)。為了在任期屆滿前實現這些目標,他不遺餘力地緊張工作。他的副總統是著名的關稅保護主義者喬治·M·達拉斯,兩人雖在關稅問題上主張不一,但仍能很好合作。詹姆斯·布坎南(後為第十五任總統)任國務卿,羅伯特·約翰·沃克任財政部長,喬治·班克羅夫特也是閣員,他們組成了一個精幹有力的內閣。波爾克在國會遇到強大的反對力量,其激烈程度為歷屆總統任內所少見。參議院中,亨利·克萊是最激烈的反對者,范布倫及其一夥則持超然冷漠態度,在關鍵時刻不肯給予支持。但是,在內閣的支持下,波爾克的四項目標在任內次第實現。
降低關稅
波爾克就任後,為了解決南方與北方長期以來的關稅糾紛,決定徹底改變關稅政策,著手起草新關稅法,並於1846年經國會正式通過。這項關稅法經常被人稱之為自由貿易關稅,為當時美國歷史上最低的關稅之一。
恢復獨立國庫制
1837年9月,第八任總統范布倫為了應付當時國內經濟危機,向國會提出特別咨文,要求制定獨立國庫制度法,並授權發行臨時國庫券。1840年7月,獨立國庫法批准生效。但到1841年8月,第十任總統約翰·泰勒任內,獨立國庫法又被廢止。波爾克就任後,國會於1846年8月通過立法,恢復獨立國庫制。在華盛頓設立了國庫,並在幾個大城市設立了分庫。
解決俄勒岡邊界爭端
俄勒岡邊界問題是19世紀前期的一個外交問題,涉及俄勒岡境內從太平洋到落基山脈之間介於北緯42度到54度40分的那部分土地。這裡有通向太平洋的重要河道哥倫比亞河,有豐富的皮毛資源,早在1792年,美國的羅伯特·格雷上尉在太平洋沿岸同印第安人進行貿易期間,發現了哥倫比亞河。1805~1806年間,傑斐遜總統又派人越過落基山脈到達哥倫比亞河口,進行了第一次陸路考察。1811 年,美國太平洋皮毛公司在哥倫比亞河口設立貿易站。兩年後,這個貿易站又售給了加拿大西北公司。1821年,該公司又與英國赫德森灣公司合併。於是,俄勒岡成了英國的一個商業前哨據點,逐漸同美國發生了主權問題的衝突。兩國為此不斷進行談判,最後達成了十年內兩國共同占有俄勒岡地區的協定,到1827年,雙方又同意無限期地延長這一協定。
解決俄勒岡邊界爭端解決俄勒岡邊界爭端
1840年,美國拓荒者大量進來,國內許多人都希望重新占有俄勒岡。波爾克在大選中原主張“重新占有”全部俄勒岡地區,上台後即積極著手解決這個問題。1846年4月,國會通過兩院聯合決議,授權總統廢止1827年與英國簽訂的俄勒岡協定,終止兩國共同占有俄勒岡地區的局面。當時美國正陷入同墨西哥的戰爭,英國也不願在俄勒岡問題抗訴諸武力,兩國旋即進行了談判。波爾克考慮到英國在俄勒岡北部有大量投資利益,乃同意把俄勒岡北半部讓給英國,把北緯49度線(溫哥華島南端除外)定為美國北部邊界線。兩國於6月15日在華盛頓重訂俄勒岡邊界條約,美國西部邊界推向太平洋的過程遂告完成。
兼併墨西哥一半領土
美墨戰爭表面上是由德克薩斯邊界爭端直接引起的,實質上是由於美國企圖侵吞墨西哥的土地。當時的情況是:自從德克薩斯脫離墨西哥宣告獨立後,先後得到美國、英國和法國等的承認,但墨西哥始終拒絕承認其獨立。
德克薩斯共和國還宣稱格朗德河為其西部邊界線,這就加深了與墨西哥的矛盾。1843年8月,墨西哥總統針對美國醞釀合併德克薩斯的事實提出警告,聲稱美國如通過合併法案,將被視為對墨西哥的宣戰,1844年4月12 日,美國與德克薩斯簽訂了合併條約,次年3月1日,國會兩院通過了合併條約。對此,墨西哥公使於1845年3月6 日,也就是波爾克正式就職的第三天,向美國提出嚴重抗議。3月28日,墨西哥宣布與美國斷絕外交關係。波爾克支持德克薩斯所提出的邊界線要求,曾派出密使去墨西哥希望通過談判解決邊界線爭端,還授權在解決邊界線基礎上,向墨西哥提出購買墨西哥屬地加利福尼亞和新墨西哥問題。這個密使未獲墨西哥當局的接見,只得返回。同年12月,美國正式使德克薩斯成為第二十八州,並規定邊界爭端由美國出面解決。1846年1月,波爾克政府下令扎卡里·泰勒將軍率部開往德克薩斯西部雙方有爭議的邊界地區,企圖強行以這一地區為美國西部邊界。
美墨遂於4月25日發生軍事衝突。5月11日,波爾克向國會提出戰爭咨文,經過國會激烈的辯論後,美國於5月13日對墨西哥正式宣戰。當時美國國內擴張主義情緒高漲,許多人,特別是西部人,認為太平洋是美國天然的西部邊界,並把它視為打開對東方貿易的“金門”。波爾克的看法也是如此。他不僅想獲得德克薩斯,還想購買墨西哥屬地加利福尼亞和新墨西哥地區。戰爭爆發後,輝格黨與民主黨更加尖銳對立。民主黨支持政府,認為戰爭是正當的,輝格黨反對,認為戰爭不正當,並稱這場戰爭為“波爾克的戰爭”。
戰爭歷時兩年,共有四個主要戰場,即德克薩斯西部地區、加利福尼亞地區、新墨西哥地區、墨西哥境內維拉克魯斯至墨西哥城地區。美軍自1846年5月進擊墨軍後,到這年年底先後占領了墨西哥的蒙特雷城、加利福尼亞全境以及新墨西哥。但是墨西哥並未屈服。1847年2月23日,在著名的布埃納維斯塔戰役中,美軍大獲全勝。9月14日,美軍深入墨西哥,占領了其首都墨西哥城。剎時間,美國國會及政府內外想要併吞整個墨西哥的叫喊甚囂塵上,由於國會內韋伯斯特等多數輝格黨人的一致反對,波爾克最後才不得不決定進行和談。1848年2月2日美國與墨兩哥簽訂《瓜達盧佩-伊達爾戈條約》。戰爭遂正式結束。
根據條約,墨西哥承認以德克薩斯西部的格朗德河為美墨兩國邊界,並以1500萬美元為代價,將加利福尼亞一帶割讓給美國。這一地區包括美國今日西南部的絕大部分,即加利福尼亞州,新墨西哥州、亞利桑那州、內華達州、猶他州及科羅拉多和懷俄明兩州的一部分。美國得地達230多萬平方公里,約為今日美國大陸的1/4。就擴張美國領土而言,波爾克的“功績”僅次於傑斐遜。
從墨西哥兼併230萬平方公里土地從墨西哥兼併230萬平方公里土地
波爾克任內,除德克薩斯併入美國外,愛荷華於1846年12月28日加入美國,成為第二十九州。威斯康星於1848年5月29日成為美國第三十州。波爾克任內另一件事是1848年1月24日,詹姆斯·馬歇爾在加利福尼亞發現了金礦。年底,波爾克在最後一次國情咨文中證實了此事。一時舉國若狂,紛紛奔向金礦區,形成美國歷史上的“淘金熱”,這一狂熱至1849年達到最高潮。

功成身退

對墨戰爭結束後,輝格黨的兩位將軍扎卡里·泰勒溫菲爾德·斯科特由於戰功而成了1848年大選中最有希望的總統入選。而民主黨內部卻分裂為主張蓄奴和反對蓄奴的兩派,力量大為削弱。波爾克恪守諾言,成了第一位在一任後不謀求連任的總統。大選結果,輝格黨的泰勒當選總統。
詹姆斯·波爾克紀念金幣詹姆斯·波爾克紀念金幣
1849年3月卸任。繁重的工作累垮了波爾克的身體,他的頭髮全白了。在白宮這段時間,他一直患有慢性腹瀉。波爾克離開白宮後,與莎拉一起返回田納西州。莎拉重新為現在住的房子取名,稱它為波爾克宮。莎拉對新居所做的改進工作使波爾克十分滿意。波爾克振作精神,全力為他新的圖書館整理圖書。但這個工作量對他來說實在太大,他病倒了。病情發展得很快,不久就進入病危狀態。1849年6月15日,距離開白宮僅有三個月時,波爾克逝世。
1891年8月14日,莎拉去世,終年88歲。她的遺體被安葬在波爾克宮花園波爾克的墓旁。1893年墓冢被遷到田納西州首府納什維爾的州府廣場上,至今仍然保留著。

人物評價

1844年民主黨人在巴爾的摩提名波爾克為總統候選人時,輝格黨人就提出了這樣的說法,波爾克是誰?一個多世紀後的現在,人們還在想方設法回答,但答案無一不反映著當時的意識形態,連學者們也不例外。因為波爾克是美國擴張主義的象徵,他的勃勃雄心迎合當時在美國風靡一時的思潮。大多數人認為在北美洲控制儘量多的領土是“天意”。在白宮任職期間,波爾克盡力使這種“天意”變成現實。在美國人看來,他是位卓有成績的比較成功的總統。他不像其他總統那樣誇誇其談,他對美國人民幾乎兌現了自己的全部諾言。 波爾克認為,對公職的熱望以及尋求依靠公眾過活的卑劣小人的數量正在日益超出先例,無論哪個政黨的總統都將不可能再次當選。原因在於政府的官職任命權將破壞任何總統的名望,不論他將多么出色地管理政府。
波爾克總統夫妻之墓波爾克總統夫妻之墓
在波爾克成為總統後,有來自各方面的對他的批評,人們認為波爾克沒有智慧,沒有學識,沒有論點,沒有適度的口才,沒有優美的語言,沒有哲理,沒有同情心,沒有得體的即席演說;除了信心、流利和努力,他不具有一個演說家的任何品質。他是一個狡猾、詭詐和搞陰謀的人。波爾克的任命完全是自政府組成以來任何一位總統都未曾作出的最該死的決定。他的周圍有一班喜歡吹牛拍馬的傢伙,他們將他奉承得昏昏然而不知所以。但讚揚波爾克的人則稱他是最傑出的人,認為波爾克是人民權利的能幹、正直和無法收買的鬥士。他是民主黨人原則的傑出化身,是一個偉大的總統。彼爾克同時代的幾位遺老對他極為崇敬。他們稱他是“我們政府官員中的佼佼者,是我國迄今為止最優秀、最誠實和最富有成效的總統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