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縣

詩人縣

詩人縣是指湖北省秭歸縣。湖北省秭歸縣是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故里、漢語詩歌的源頭、遠近聞名的“中國詩歌之鄉”,全縣有十四家詩社,兩百多位詩人,因此被稱作詩人縣

這裡,高峽平湖、山清水秀、風光旖旎、景色壯美。著名詩人余光中稱讚是“藍墨水的上上游”。

這裡,14家詩社,200多位詩人,常年活躍在民間。有“中國詩歌之鄉”稱號,是愛國詩人屈原的故鄉。

在這裡,可以深深感受到:詩歌,沒有遠去!中國詩歌學會名譽會長張同吾說,在詩歌日漸邊緣化的今天,“秭歸現象”值得關注。

秭歸的騷壇詩社被譽為“中國第一農民詩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秭歸縣
  • 別名:詩人縣
  • 詩人數目:200多人
  • 詩社數目:14餘家
  • 稱號:中國詩歌之鄉
  • 代表人物:屈原、徐正端等
簡介,秭歸詩社發展情況,數百詩人活躍屈鄉,千年詩光穿古越今,詩情連通華夏血脈,授牌儀式,秭歸,

簡介

中國詩歌協會在湖北秭歸舉行授牌儀式,授予屈原故里秭歸“中國詩歌之鄉”稱號,並稱秭歸為“名副其實的詩歌家園”。台灣著名詩人鄭愁予隱地白靈、蕭蕭,中國詩歌協會秘書長張同吾等海峽兩岸150多位詩人學者共同見證了這一時刻。
屈原被譽為“中華詩祖”,作為屈原故里,秭歸傳承屈子遺風,詩風盛行。據史料記載,南北朝開始,當地已有端午習詩紀念屈原的風俗。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學童,無論達官顯貴還是漁樵凡夫,皆以習詩、吟詩為趣,這種文化習俗代代沿襲,歷2000餘年不衰,成為屈原故里獨特的人文傳統和景觀。
中國詩歌協會今年授予秭歸縣“中國詩歌之鄉”的稱號,並如此評價秭歸:秭歸是屈原的故鄉,屈原的光輝最早照亮這片神聖的土地,從此在這片土地上就生長智慧、生長忠骨、生長詩歌。秭歸詩情勃發、詩風盛行、詩人輩出,特別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更加詩意盎然,建立了許多詩歌社團,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詩歌創作活動和詩歌文化活動,是名副其實的詩歌家園。
屈原故里端午詩會屈原故里端午詩會
屈原故里端午詩社屈原故里端午詩社

秭歸詩社發展情況

三閭騷壇:明清時成立,誕生於屈原出生地樂平里(現為屈原村),30餘人。會員為當地農民,每年舉辦騷壇端午詩會和中秋詩會。社刊(騷壇),每年一期。會員作品曾多次在國家、省市報刊發表。
騷壇詩社騷壇詩社
蘭蕙詩社:30人。2011年成立於秭歸縣三小,曾多次舉辦詩會,開展詩歌講座,出版詩刊。
樹蕙詩社:15人。2011年成立於茅坪國小。兩次舉辦作家進校園活動。
九歌詩社。10餘人。2011年成立於秭歸二中。開展大型詩歌朗誦活動一次。
螢火蟲詩社:35人。2011年成立。是全縣各行各業的青年詩人,組織詩會5次以上。
涉江詩社:5人。2011年成立於百麗鞋業有限公司,在車間舉辦詩歌朗誦會一次。
楚風詩社:200人,2011年成立於秭歸一中,出版社刊(楚風)4期,舉辦詩賽多次,詩會多次次
奔流詩社:10餘人,2012年成立於茅坪中學。開展作家進校園活動兩次,出版社刊多期
夕陽紅詩社:50人,2012年成立於秭歸縣老年大學,每周開展詩歌講座。每季度舉辦詩歌朗誦會,每季出版社刊。
天問詩社:10餘人,2012年成立於天問學校,多次開展詩會活動和筆會
金稅詩社:100餘人,會員由秭歸國稅局、地稅局、財政局詩歌愛好者組成,2013年成立,舉辦全國“詩情稅意”詩歌大賽一次,舉辦大型詩歌朗誦會一次,公開出版詩集一部,
清蓮詩社:30餘人,由縣直機關公務員隊伍中詩歌愛好者組成,2013年在屈原祠成立,舉辦詩會一次。
丹陽詩社;13人組成,秭歸籍在外詩歌愛好者、2014年5月30日成立。同天舉辦“丹陽詩會”

數百詩人活躍屈鄉

詩歌,離生活有多遠?秭歸的回答是,就在大眾身邊。
《稅徽》《納稅人禮讚》《稅收是條河》……一首首情真意切的詩歌,表達出財稅人對“稅收、發展、民生”的關注,對家鄉秭歸的熱愛。在屈鄉秭歸,這種詩歌活動已成常態。 “高雅的詩歌,其實離我們並不遠。”秭歸百麗鞋業部門經理郝明月說,公司多年前專門成立了詩社,取名“涉江”。詩社成立當天,100多名詩歌愛好者齊聚百麗鞋業修配車間的情景,至今仍記憶猶新。 “承載著光榮與夢想,我們已經起航,會有太多的激流和風浪,我們乘風破浪……”在車間,工人們停下手中的活兒,沉醉於詩歌朗誦之中。在秭歸,詩歌不僅進車間、進校園、進社區,還進農村、進景區、進咖啡館……近年來,秭歸通過成立民間詩社,在農村曬場、在城鎮社區、在中國小校等地舉辦豐富多彩的詩歌活動,激發民間詩歌力量,讓詩歌回歸大眾時代,以此繁榮詩歌創作。在當今浮躁的年代,詩歌已越來越遠離大眾。“作為屈原故里,作為中國詩歌之鄉,秭歸有責任架起連線詩歌與大眾的橋樑。”周凌雲說,這個橋樑就是民間詩社。截至目前,秭歸已組建螢火蟲、蘭蕙、楚風、樹蕙、天問等14家詩社。
厚的詩歌創作氛圍,讓秭歸草根詩人層出不窮。李國恆,菜市場運貨工。看到這個忙碌的男子時,很難將詩歌與他聯繫在一起。但打開他三輪車上的鐵盒子,一本本詩集,映入眼帘。“生活就是靈感的源泉,平日在市場一有空,我就坐在三輪車上讀讀、寫寫。像李國恆一樣,在秭歸,許許多多工人、農民、老師、醫生……都是詩人,都有詩歌之夢。據統計,目前全縣有詩人200餘名,每年創作新詩、舊體詩1000多首。正是基於其繁盛的詩風,2011年端午節,秭歸縣被中國詩歌學會授予“中國詩歌之鄉”稱號。

千年詩光穿古越今

詩歌,真的到了邊緣嗎?秭歸用行動證明,詩歌可以再出發,只要“堅守”。“詩歌,是心靈的拐杖,是人類永不乾枯的一滴水。”獲得秭歸“屈原文藝創作獎”的一位詩人感言,人類的精神家園--詩歌,在今天,尤其需要堅守。 屈原故里的三閭騷壇,就是堅守的榜樣。這個誕生於明代的中國第一個農民詩社,目前仍是中國的唯一,創造了一手鋤頭一手詩的文化奇觀。10月12日,幾位深圳詩人,從三峽大壩沿江而上,經青灘渡口跨過長江,盤旋山路50多公里,慕名來到屈原誕生地樂平里,領略三閭騷壇的魅力。徐正端,85歲,三閭騷壇名譽社長。已獨守屈原廟24年。把屈原精神傳遞給更多的人,就是這位老者的“中國夢”。徐正端念過私塾,曾在屈原國小教書38年,喜歡寫古體詩,多數與屈原文化有關。老人說:“三閭騷壇為傳承千年屈原詩風,堅守數百年,“文革”時一度被迫中斷,1982年得以恢復,恢復初只有12個人,現在發展到80多人。”多年來,老人創作古體詩500多首,並堅持義務抄寫詩社成員的詩歌,一律是工整的小楷,如今攢了10多本近10萬字。
屈原遺風,深深植入了秭歸人的骨髓。三閭騷壇社長、屈原村村民黃瓊介紹,自1982年三閭騷壇恢復至今30多年來,詩社寫詩、填詞超過了4500多首,出版《吊屈原專集》等騷壇專集10本。秋夜的樂平里,詩意盎然。點點繁星,猶如穿越千年的詩光。蕭蕭、于堅、王家新等百餘位兩岸著名詩人,來秭歸參加端午詩會後感慨,在厚重的屈鄉大地誦詩,是詩人一輩子的榮幸。當今屈鄉的魅力,不僅來自屈原的千年光環,還來自穿古越今再出發的力量。秭歸歸州街,“中國詩歌萬里行紀念石”十個金光大字,依然在一塊大理石上熠熠生輝。上面有全國108位著名詩人的簽名。9年前的7月,中國詩歌學會從這裡邁開“中國詩歌萬里行”第一步。這不是歷史的巧合,而是地方“文化秭歸”戰略和詩壇“重振雄風”夢想的一種文化契合。秭歸與中國詩歌學會聯合,先後舉辦了三屆“屈原杯”全國詩歌大賽。海內外1萬多名華人參賽,參賽作品達3萬多件。

詩情連通華夏血脈

今天,還需要詩歌嗎?秭歸的呼喚是,華夏血脈,需要詩歌連通,因為有相同的詩情。2013年,在台灣彰化縣立彰泰中學大禮堂,舉行了一場“詩歌的太陽--兩岸屈原文化交流及詩會”。 “恭恭敬敬寫下您的名字,您是中國詩學之祖,您是詩國第一道曙光……”湖北省領導與台灣知名詩人鄭愁予、余光中以及秭歸民間藝術家王群海等,一道吟誦自己的詩作,表達對屈原的緬懷之情,弘揚中華文化。萬里詩情,把海峽兩岸中華兒女的心緊緊連在一起。穿針引線者,正是宜昌市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秭歸縣政府、彰化市公所和台灣明道大學。
近年來,秭歸以詩為媒,與台灣進行了多次文化交流活動,其中大型詩歌活動就有4次。台灣知名詩人鄭愁予、余光中、隱地、蕭蕭、白靈等紛紛來秭歸,與流沙河、李元洛、桑恆昌等大陸知名詩人同台誦詩。“秭歸秭歸,魂兮來歸/端陽佳節,雄黃滿懷/歷史的遺恨,用詩來補償/烈士的劫火,用水來安慰……”在2010年的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開幕式上,余光中現場吟誦的《秭歸祭屈原》,至今仍縈繞在耳。這是余光中為紀念屈原而創作的第7首詩,也是其中最長的一首,全詩共86行。“科學家說,宇宙的輪廓像一隻花瓶,而華夏文明是水的文明,秭歸則是世界上最有名的水城之一”,鄭愁予用一百多行的長詩,描繪心中《宇宙的花瓶:華夏水的文明與屈原》。“眼前這條長江,就是全世界最大最長的龍舟,而你,是最老又最年輕的船長”,白靈這樣詩意地描述屈原。“這山之水之土地,這橘這臍這詩人,甜酸多汁的生命源頭,詩的原鄉。”二度來秭歸的蕭蕭,點燃詩的靈光。詩歌,正通過屈鄉詩魂,貫通東西、跨越海峽,編織一條連線海內外華夏兒女的精神和文化紐帶。

授牌儀式

秭歸舉行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詩會。兩岸詩人在鳳凰山搭設詩台,賦詩唱和,共度端午佳節,憑弔詩祖屈原。首次到秭歸的台灣著名詩人鄭愁予一首《宇宙的花瓶——華夏水的文明與屈原》贏得滿堂喝彩。台灣詩人隱地、白靈、蕭蕭等應邀參加詩會,並欣然登台吟誦詩作。

秭歸

被譽為中國詩歌的源頭,對海內外詩人有著莫大的吸引力,知名詩人嚴辰、公劉、余光中駱文范曾流沙河等都曾慕名前來,台灣詩人余光中更稱秭歸為“藍墨水的上上游”。
秭歸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鄭之問表示,在獲得 “中國詩歌之鄉”稱號之後,秭歸縣將適時提出打造中國首個“詩人縣”,讓秭歸成為全國、乃至全世界詩人朝聖之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