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春白鶴拳

詠春白鶴拳

白鶴拳與太祖、羅漢、達尊、行者諸拳一併稱為少林五祖拳。永春白鶴拳自創始形成、傳播發展、衍化變革,以至形成完整技術理論體系,迄今已三百餘春秋,雖幾經滄桑,亦創造輝煌。現支分派衍,花繁葉茂,雖各自開宗垂統,然情結祖庭。改革開放二十年來,海內外鶴友,或組團或個人,紛紛到永春尋根訪祖,交流技藝。作為中華武術瑰寶的永春白鶴拳,繼承發展,我儕責無旁貸,任重而道遠。但我們堅信,有著三百多年光輝歷程的永春白鶴拳,得天之時、得地之利、得人之和,必將更加發揚光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鶴拳
  • 武術派系:南拳
主要概述,基本信息,相關電影,

主要概述

白鶴拳與太祖、羅漢、達尊、行者諸拳一併稱為少林五祖拳。它是福建南拳中較年輕的拳派,是祖國南拳百花圃中一朵鮮艷明媚的奇葩。這一拳派,最早在福建省著名僑鄉永春縣流行,而後傳到德化、大田、永安、福州、福清、泉州、同安、廈門、漳州直至台灣等地,故又稱“永春白鶴拳”。1990後在福建南安又有發展成為自成體系的[鶴拳道]。
美妙的傳說
白鶴拳顧名思義,當與白鶴有關。在永春民間,至今仍流傳著一個白鶴仙教拳法的故事。清朝康熙年問(1662——1722年),福建省福寧州(今福安、寧德一帶;另一說為浙江省處州府麗水縣)北門外,有個名叫方種公的,妻室早亡,唯一女兒,玻名七娘。方七娘自幼聰明過人,好學武藝,俏麗多姿。方種公年上花甲,方七娘正滿十六妙齡。遠近各方青年紛紛登門,向七娘求婚。七娘為贍養老父,發誓不嫁。不料,有豪門望殷子弟,競竄入方家,妄想調戲七娘。
一天,七娘正埋頭飛梭織布。突然,一隻白鶴翩翩飛來,佇克機旁,許久不肯走。七娘順手抓起梭盒擲去。但見白鶴輕輕展翅,把梭盒彈了回來。七娘又舉一竹枝,向白鶴打去。白鶴一腳輕輕抖動,竹授反而被彈到廳堂外去。這一切,使方七娘倍覺棹奇。入夜,白鶴不走棲息梁間。七娘睡中夢見,有一老人走來,對她說: “我是白鶴仙人,看你將遭人塗炭,特米相助。我有娘家正法,似剛非剛,似柔非柔,名為鶴拳。你若願意,我當全都傳授給你。”七娘喜出望外,連忙下跪,拜鶴佃為師。從此,白鶴仙日夜不停,教方七娘拳技。幾個月後,方七娘成了遠近聞名、獨具一格的拳師。那些對她存有痴心妄念的公子哥兒,個個聞風喪膽。有一天,白鶴仙人對七娘說:“你藝學已成,今只一事相告。某月某日午時,如有陌生人前來你家避雨,當要留他。這人就是你的結髮郎君了。”方七娘朝等暮盼。幾個月又過去了,她又添一歲,可連個人影也沒見到。女大當婚,方種公心也急了。他叫來七娘說:“還是在鄉里挑個滿意的吧!”七娘說什麼也不肯。父女倆無言對坐。就在這時,天上黑雲滾滾,屋外狂風呼嘯,霎時,暴雨傾盆。不久,傳來陣陣敲門聲。七娘又驚又喜地開門。但見一青年,肩扛木棒,一頭吊著個布袋。那青年靦腆地說:“雨太大,借個落腳地,避一避就走。”七娘讓他進門,方種公看他眉目清秀、舉止端莊,高興地問他何方而來。青年彬彬有禮答說:“我姓曾,名阿四,永春人。只因家境貧困,才到貴地打拳棒賣膏藥,藉以餬口。”方種公按白鶴仙人所囑,便留下曾阿四。夜間,在方種公一再催促之下,阿四無奈掄棒行拳。不料被方七娘用指輕輕一掃,便棒飛人倒。曾阿四立即跪拜七娘為師。自此,曾阿四成了方家女婿。七娘把白鶴拳所有技法、套路都傳授給池。夫妻倆恩恩愛愛。光倒荏苒,一幌幾年過去。他倆有了兩個男孩,方種公卻不幸去世。
有一天,知州派出爪牙,走村串戶,橫徵暴斂。看到方七娘姿色超凡,吏爪便生邪念,上前要戲弄七娘。七娘踏個偏步,雙手揮劈。其中一個吏爪便腦漿橫飛。知州當即派人揖拿七娘治罪。那知當夜曾阿四已攜七娘母子潛逃。幾往周折,他們回到永春縣。而後,在永春五里街金峰山麓的觀音亭一帶,向鄭、王、吳、林、李、蔡、顏、樂等姓的二十八英俊傳授白鶴拳技,白鶴拳就這樣,在永春山區紮根繁衍開始結果,成為鄉人普遍喜愛好學的武藝。
獨特的風格
永春白鶴拳內容豐富多彩,有徒手拳法,有操持器械各法,又有點穴技法。徒手拳法有雙手、兩腿、頭部“五技”,有108個技法和兒十個套路。每個動作,均有名稱,如鶴冠、鶴嘴、鶴翅、鶴腳、弓、箭等。各技法,也有如“白鶴獨立”、“白鶴展翅”、“白鶴踏雪”等名稱。套路也各有獨特的命名。初學者,要先練“三線”、“搖技”、“運氣”、“搖節”等。器械包括刀、槍、劍、戟等十八般武藝,亦各有其技法、套路。永春白鶴拳還有按經絡、穴位、時辰不同,用“鶴技”點斷筋脈的技法。此外,它還包括一套推拿、按摩、接骨、治防的方法、藥方以及製作丹膏藥散的知識。因而,白鶴拳名師又是骨傷科名醫。
民間常言“遇鶴如能電,敗勢摔三丈”。其技擊必發聲,一指一節,一招一式,有如風馳電掣,銳不可當。然而.白鶴拳動作又形似鶴姿,剛柔相濟,靈巧時朗,優美多姿,其起勢均系“白鶴寄腳”,以作標誌。白鶴拳善用掌與腿法。拳法以節力、指力為主,防則多用節力,攻則多用指力。手臂至掌,要做到上節吞肩、中節吞墜尾節如猛虎擒豬之勢。從內到外,則需做到內節如鐵、外節如綿,尾節手指如泥。技擊時,應手似輪車、肘如輔轉、動手如牛舌、運手如馬腳,後發而占先。其腿法,站立之狀,應是“不丁不八”,兩腿用力按“前三後七”分。左右兩腳,視情況,以一腳為主,靈活旋轉。腳腿站法分平馬、勒馬,連同身姿,又分上中下三盤。腿的技法主要有踢,掃、鉤等永春白鶴拳講究以靜待動、以氣推力。勘應從沉腰束腳,落大椎,起單田,提腸縮氣,夾尾推而來。因此,必須苦練氣功、基本功,達到內外功兼修。只有這樣,才能“吞吐浮沉,子午分明。脈能貫通,神氣流暢。意形相隨.內外合一。剛柔相濟,順逆相生。”
廣泛的流傳
永春地處閩南山區。在漫長的暇社會中,虎狼出沒,兵匪窩亂,豪紳勒索,官吏壓迫,鄉村百姓,掙扎於水深火熱之中。這一切,逼使許多人都要有“二譜功夫”。那些離鄉背井、遠渡重洋謀生的,對拳術更要有“二步七”。因此,當七娘、阿四把白鶴拳帶到永春山區後,從縣城州內、五里街、達埔、蓬壺到岵山、太平、湖洋等地,到處設有拳館,男女爭相學技。《永春縣誌》載:“?>鄭禮,和風裡大羽人,善拳術。康熙間,……禮父明,嘗與七娘角,不敵,病將死,遺言命禮師七娘。”“禮與林椎、姚虎等與七娘習白鶴拳,禮精勤不懈,遂以技名。”其時,鄭禮技藝最高。名揚閩南各地後,他遠遊福建、江西.與各地拳師較量,並從中取人之長。從而,使永春白鶴拳得到發展。他的徒弟,遍於八閩大地。此後的二百多年,正如《永春縣誌》所云:“永地以拳名者,大率禮之徒所授也。”與此同時,永春白鶴拳也隨著出洋謀生的人,傳播到東南亞各地。特別是索稱“無永不開阜”的馬來亞,幾乎各主要市鎮,都有永春拳師在開館授拳。
歷史上,永春白鶴拳在抵禦深山獸害、反對封建壓迫、抗擊土匪強盜中,曾起過很大作用。有一年,返永春探親的幾位海外華僑,因害怕路過南安一山嶺被土匪搶劫,滯留泉州許久。名拳師鄭禮在泉州比武聞訊,忙找上僑親說:“跟我回去,包保無事”。來到山嶺,果有幾個強盜從叢林跳出,殺氣騰騰。持刀搶劫。鄭禮佯裝眾人代表,上前欲交出財寶,便用“單枝”朝一歹徒點穴,又賣個空,奪下歹徒大刀,殺了過去。眾匪只好下跪告饒。僑親於是安抵故里。清鹹豐三年(1853年),應太平天國起義、威震八閩的永春林俊義軍,武藝高強,翹勇善戰,所向披靡,先後攻克永春、德化、大田、永安、尤溪、仙遊等十八個州縣。首領林俊,就是名赫一時的白鶴拳名師。
九旬拳師:鄭文存
由於白鶴拳在少林五祖拳中是最年輕的拳種,它善於吸收其他拳種之長,發展自己,加上永春民間廣泛傳播,因而,使永春白鶴拳一度蜚聲中外。1928年8月,偽國民政府在南京舉辦全國首屆國術考該、比賽。永春選十人參加,個個均合標準。其中一人參加比武,曾獲金牌嘉獎。載譽歸來,又應南洋僑領陳嘉庚等邀請,於1 929年8月,由李萬悅率領,前往星馬等地演,歷時八個多月,深得僑胞和當地人民的歡迎。陳嘉庚還多次接見永春白鶴拳師,並予資助。由於華僑要求迫切,永春白鶴拳師多人,還留下來在東南亞各埠設館傳藝。1930年冬,,永春縣又在五里街“翁公祠”開辦國術館,先後由林寶山,潘世諷、潘孝德等任館長,系統地傳授白鶴拳。
解放後,在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重視下,永春白鶴拳得到進一步發展。對流傳於民間的白鶴拳套路、技藝進行發掘,蒐集、整理。多次推選代表,參加各級舉辦的武術表演、比賽。其中,鄭禮拳師後裔、省武術協會會員、曾兩次榮獲全省武術表演、比賽一等獎的鄭文存 ,整理了“永春白鶴拳》手稿,對其來歷、特點、技法,拳套等作了較完整的總結。文存拳師年已八十,仍精神矍鑠,於閩南各地繼續傳授白鶴拳。在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等地,還出版了《乾德原白鶴拳譜》、李載鸞著的《白鶴拳秘要》等書籍。不久前,國家體委,省體工隊曾派人到永春,尋訪白鶴拳名師,發掘整理永春白鶴拳。永春縣的這一風格獨特的拳術,必將得到進一步提高和發展。這一拳圃中的鮮花,必將在祖國的大好春光中,開放得更加爛漫。

基本信息

鶴拳道 英文:Crane Fist Tao 簡稱:C F T
鶴拳道是一種注重養生與技擊的南派中國功夫。多流傳於廈門、泉州、漳州福建閩南一帶,並經過華僑傳到港澳與國外。正宗的鶴拳道主要來源於永春白鶴拳,再吸取截拳道詠春拳五祖拳太極拳泰拳跆拳道空手道等武學精華.博採眾家之長而成,由福建泉州南安洪瀨黃良才創立。以“發揚傳承中華武學文化,促進全民健身”為宗旨。
◆主要特點
技擊時隨心所欲 順於自然 運手柔 著手剛
講究氣沉丹田,練丹田功,以氣補勁。技擊時都要求內外合一,藉助明暗二勁。在身法上都要求頭頂、項穩、拔等、松肩、松腰、松胯、提襠吊肚。手法都要求五行變化,講相生相剋。步法都要求穩固,五點金落地,落地生根,收手軟如棉,出手弓送矢,進實退虛,借力借勢,聽勁,化力等等。

相關電影

新華網福州1月8日電(勤澤 由森) “永春白鶴拳,無燒也拉侖!”作為我國南拳中的一朵奇葩,永春白鶴拳的威名早就遠播海內外,但很多人可能還不知道在永春白鶴拳裡面還有很多鮮為人知的故事,比如永春白鶴拳與詠春拳、截拳道的關係,鶴仙教拳法的民間傳說……不過沒關係,大家很快就能夠在央視6套了解到《永春白鶴拳》的這些美麗故事。 筆者元月8日從永春縣了解到的,該縣將與上弦月(廈門)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合作拍攝武俠電影《永春白鶴拳》(暫定名)。
永春白鶴拳是在清朝康熙年間由方七娘所創,揉合白鶴種種舞姿於少林拳法中,經數年揣摩衍化而出的別具一格的拳法。三百多年來,永春白鶴拳以它獨特的風格盛行於世。電影《永春白鶴拳》將以白鶴拳的第三代弟子鄭禮的故事為主線,以武俠片的形式將永春白鶴拳徒手拳法、操持器械各法、點穴等豐富多彩的內容,以及鶴仙教拳法的民間傳說結合起來,將永春歷史文化融入人物真實的故事中,講述一代拳師鄭禮一生行俠仗義的故事。 據了解,該片將由被譽為中國最有潛力的“第五代”實力派導演戚健執導,由永春縣和峨眉電影製片廠共同攝製。目前,雙方已經簽定合作協定,不日將進入劇本的采寫和創作,預計今年10月可以在央視6套首播,之後將在全國各大院線上映。(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