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州直隸州位於河南省中部。相傳,“許”源於唐堯時,因許由牧耕此地而得名。東魏天平初年置潁州,治長社。武定七年(549年)改潁州為鄭州,治潁陰城(今魏都區)。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改鄭州為許州,治長社縣。隋大業三年(60...
許州府衙位於許昌市區衙前街,許州府衙位於原州城中軸線北端,為清直隸州州署,即漢、唐以來舊基,坐北朝南,長80丈,寬22丈,自南往北,其中軸線上的主要建築有古潁川郡坊、大門、儀門、大堂、中和堂(二堂)、梅花堂(三堂)、喜雨台(後庭)等,現僅存三堂和後庭兩座建築。三堂在中和堂後,為郡治之...
許州直隸州 清初許州屬河南省。雍正二年(1724年)升許州為許州直隸州。雍正十三年(1735年)許州升為許州府,隸河南省。安徽 泗州直隸州 泗州直隸州:繁,疲,難。隸潁六泗道。明屬鳳陽府。尋復升直隸州,以臨淮縣省入。順治初因之。康熙六年,分屬安徽省,隸鳳陽如故。十九年,州城圮,陷入洪澤湖,寄治...
許州府衙遺址被列為許昌市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對現存兩座單體建築實施原址保護,2008年被列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許昌在明代為許州,清代先後為許州府、許州直隸州。許州府衙位於原州城中軸線北端,坐北朝南,長80丈,寬22丈,原有古潁川郡坊、大門、儀門、大堂、中和堂(二堂)、梅花堂(三堂)、喜雨台(...
汝州直隸州,古地名,位於今河南省中部。清朝沿襲明制。州治汝(今河南省汝州市)。民間習慣稱之為“老汝州”、“汝州府”(因直隸州和府是一個級別)。隋文帝開皇4年(584年)置伊州,隋煬帝大業初改伊州為汝州,治梁縣城(今汝州市區)。唐時汝州為東都洛陽東南門戶,設有東都畿都防禦使,駐有重兵防守。宋元...
五代,後梁改許州為許州匡國軍。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均稱許州忠武軍。北宋時初,改許州忠武軍為許州,隸京西北路。元豐三年(1080年),升許州為潁昌府,隸京西北路。大觀四年(1110年)稱許州,隸京西路。許昌作為京畿重鎮地位顯著。元、明、清均於此地設州、府。由於許昌地位顯著多次被升為直隸州。
金,許州改稱昌武軍許州,治長社(今魏都區),隸南京路(今開封)。元,許仍為州。長社、長葛屬之。鄢陵屬開封府。隸河南江北行中書省汴梁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裁長社縣,稱許州。隸開封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許州升為直隸州。雍正十三年(1735年),許州升為許州府,增設石樑縣為附郭。乾隆...
徐銓 徐銓(1778—?),字士衡,號藕船,大興人。嘉慶九年舉人,十年成進士,官河南上蔡知縣,許州、光州直隸州知州。著有《藕船詩稿》、《蘭台外史》等。嘉慶九年舉人,十年成進士,官河南上蔡知縣,許州、光州直隸州知州。著有《藕船詩稿》、《蘭台外史》等。
陳州府,舊府名,位於河南省中部偏東,大致為今河南省周口市。與本省歸德府、許州直隸州、開封府、汝寧府及安徽省的潁州府相鄰。行政區劃 下轄淮陽區、太康、扶溝、西華、商水、項城、沈丘1區6縣。歷史沿革 明洪武元年(1368年)廢宛丘縣入陳州;同時沈丘縣併入太和縣,南頓縣併入項城縣。洪武四年(1373年)七月...
元,許屬汴梁路,仍為州。明洪武元年(1368年),裁長社縣,稱許州,隸開封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許州為直隸州。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昇州為府,增設石樑縣為附郭。乾隆六年(1741年)又改府為直隸州,裁石樑縣。民國二年(1913年)3月,廢許州,重設許昌縣,縣衙稱縣公署,隸屬河南省開封道(亦稱...
明屬許州,隸開封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許州為直隸州,十二年又升為許州府,乾隆六年(1741年),仍復許州為直隸州,縣均屬之。1913年,襄城縣屬河南省豫東道。1914年,襄城縣屬河南省開封道。民國十四年(1925年),直屬河南省政府。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屬河南省第五行政區(治許昌)。民國...
張井(1776—1835)字儀九,號芥航,又號畏堂、二竹齋。陝西鄜州中部縣(今黃陵縣隆坊鎮)人,清朝政治人物、水利學家。嘉慶三年舉順天鄉試,六年成進士,以內閣中書用,改知縣,銓授廣東樂會。引見,特命改河南正陽,調祥符,遷許州直隸州知州。襄辦馬營壩大工,加知府銜,署汝寧知府。人物事跡 道光四年,擢...
沈之燮(1721―1798),清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字汝枚。沈華子。人物生平 捐貢。例捐知縣。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任江西樂安知縣,改任河南獲嘉知縣,三十一年調祥符知縣,多平反冤獄,稱名宦。三十四年曾署許州直隸州知州,四十年擢山西寧武知府,次年任太原知府,四十六年調平陽知府,升冀寧道,署山西按察使,...
第二次是在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升為直隸州,直到民國二年(1913年)改本州為縣。明清兩代是行政建置較為穩定的時期,這期間,鄭州一直領轄滎陽、滎澤、河陰、汜水4縣。中牟縣一直隸屬於開封府。密縣、新鄭先後屬開封府、許州府,鞏縣、登封則屬河南府。民國時期 清宣統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後,河南省行政...
邵寶(1460-1527),字國賢,號二泉,南直隸無錫(今江蘇無錫)。成化二十年(1484)進士,授許州知州,歷戶部員外郎、郎中。遷江西提學副使,修書院,教生徒以致知力行為本。又革除當地親死不葬不之陋俗。為身守正,不交權勢。進浙江按察使、右布政使,為避免勞民傷財,奏停處州銀礦,轉為湖廣布政使。正德四年...
宋初,長葛屬京西路許州。熙寧五年(1072年),屬京西北路許州。元豐三年(1080年),升許州為潁昌府,長葛屬潁昌府。金,貞元元年(1153年)改潁昌府為許州昌武軍,長葛屬許州昌武軍。元,長葛屬汴梁路許州。明,長葛屬開封府許州。清,長葛屬河南省開歸陳許鄭道許州直隸州。中華民國2年(1913年),廢府...
《忠州直隸州志》記載:董思恭,雍正年間任,創修學宮,宏獎士類。築“先農壇”於忠州東門外白水溪。《許昌縣誌》記載:思恭兩蒞許任,諸務謹飭,操守廉潔,愛民課士,均有實心。修葺明倫堂、奎文閣,培植文教,不遺餘力。創建邵公祠、七先生詞及齋舍數十楹。《常德府志》記載:董思恭,山東壽光進士,乾隆八年...
許州直隸州知州蔣果(系原議侍郎復軒公侄,東撫履軒公子)三佰兩(此項系銀)、四川布政使錢鋆三佰兩、襄陽府知府言如泗(系原議翰博侶白公從孫)三佰兩、台灣府知府蔣元樞(系原議侍郎復軒公侄,大學士文恪公子)貳佰兩、畢節知縣屈曾發、候選州佐屈曉發(系原議景州收傅野公子)壹佰兩、戶部員外席紹榮(...
次年,調許州(直隸州)知州。旋因病辭官。後人為紀念楊世福,在湖南省婁底市新化縣水車鎮上溪村建立楊氏祠堂予以紀念。人物評價 楊世福在河南任職最久,有循吏、良吏之譽。巡撫姚祖同稱“其人甚正氣,留心民事,辦公認真”。馬慧裕撰《開浚洛嵩二縣各渠碑記》及溫承惠撰《重浚古洛莽渠碑記》,均記述楊世福治渠...
光緒十五年(1889年),因上書請“嚴核保舉章程”,劉人熙以直隸州知州被外放河南補用。翌年(1890年)應河南總督許振祥聘,綜理文牘,歷時七年,先後委署許州、光州、直隸知州,加鹽運使銜。期間頗有治績。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春,劉人熙以道員改官廣西。又應江西巡撫李興銳之聘,出任江西大學堂總教習,課吏...
公元1813年(嘉慶十八年)下半年至1814年(嘉慶十九年)春夏,河南大旱,據《中國荒政全書》載:“查開封、彰德、衛輝、懷慶、陳州及許州直隸州所屬祥符等二十七廳州縣,上年冬雪較少,今春雨澤又未能沾足, 節經臣於恭報雨水糧價折內奏明在案。現在時過穀雨, 麥苗微細, 難望有收。”鄭州當時也是重災區,災民...
賈壯(1607—1663),字泰華,河南直隸許州襄城縣人。順治丙戌科進士。初任江南懷寧知縣,平叛有功。累遷榆林道僉事,卓有政聲。人物生平 賈壯(1607—1663),字泰華,別號止菴,河南直隸許州襄城縣人。順治三年(1646),登丙戌科同進士第115名(傅以漸榜)。初任江南懷寧知縣,時江西金聲桓叛逆,勢逼懷城,偽使...
金初屬汝州,隸汴京路。太和七年(1207年),改屬許州昌武軍,隸南京路。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屬許州,隸汴梁路。明屬許州,隸開封府。明末,李自成三進襄城,俘殺三邊總督汪喬年。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許州為直隸州,十二年又升為許州府,乾隆六年(1741年),仍復許州為直隸州,縣均屬之。民國...
徐壽茲(1852~1917)江蘇元和(今蘇州)人 。初名謙,字受之,更名壽茲,光緒五年已卯(1879)舉於鄉,三十三年以直隸州知州仍發河南,旋署許州。簡介 字袖芝,晚號亢盦。祖瑞清,父釗。共和三年就職於國民政府。有《亢盦詩稿》一卷詞稿一卷。文選 【石湖棹歌】江楓落日自年年,萬頃波光斷復連。美人不來...
金初屬汝州,隸汴京路。太和七年(1207年),改屬許州昌武軍,隸南京路。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屬許州,隸汴梁路。明屬許州,隸開封府。明末,李自成三進襄城,俘殺三邊總督汪喬年。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許州為直隸州,十二年又升為許州府,乾隆六年(1741年),仍復許州為直隸州,縣均屬之。民國...
呂氏中出進士是在第十七世。呂憲瑞,字輯堂,號芝岩,鹹豐己未恩科舉人,同治壬戌進士(第42名),歷任湖北黃陂、漢陽、東湖、黃岡、江陵、隨州、河南登封、滑縣等州縣,禮部精膳司主事,儀制司主稿,京察二等許州直隸州知州,欽加三品。據呂京城老師介紹,呂憲瑞祖父修建了汶源書院,翰林潘紹烈辭官回鄉後,曾在汶源...
金、元,屬南京(汴梁)路鄭州。元改密雲縣,割屬鈞州。明復為密縣。屬開封府鈞州,又稱禹州。隸河南承宣布政使司。清朝因之,屬直隸禹州,改屬許州府,旋屬開封府。中華民國,屬豫東道、開封道、河南省、第四、第一行政督察區。1952年,陳留專區和鄭州專區合併,命名為鄭州專區。1955年,鄭州專員公署由滎陽遷...
1263年,隰州溫泉縣大半省入孝義縣,從此汾州西界向西擴展到黃雲山(今中陽縣與交口縣界山上頂山),但同時隸屬於汾州的靈石縣被劃入平陽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省西河縣置汾州(直隸州),兼領平遙、介休、孝義三縣。明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升汾州為汾州府,依廓設汾陽縣,即今山西省汾陽市,府屬...
1476年9月,時任兵部左侍郎的汝州人滕昭,以汝州距南陽太遠給民眾生活帶來不便為由,同好友河南布政使原傑聯明奏請憲宗皇帝朱見深,將汝州從南陽分出由省直轄,汝州成為河南唯一一個由省直轄的直隸州,由縣級州升格為府級。同年12月,在汝州西部今汝陽縣城附近置伊陽縣,劃原嵩縣、魯山、汝州的部分地區為伊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