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1950年設城關區,1958年改公社,1960年更名老城公社,1984年改鄉,1985年建鎮。1997年,面積53.1
平方千米,人口6.3萬。
老城鎮位於長葛市中部,是長葛老縣委、縣政府所在地,是河南省建設廳命名的“中州名鎮”。 老城鎮位於河南省長葛市區中部,毗鄰長葛市東城區,行政新區位於老城鎮西南部,總面積51平方公里。
它北依雙洎河,與大周鎮連線,西與和尚橋、長葛市新市區緊緊相連,西北與官亭鄉、增福廟鄉、長社辦事處相鄰,南與許昌縣接壤,東、東南與董村鎮、石象鎮為鄰。地理坐標在東經113°34'—114°08',北緯34°09′—34°20'之間。全鎮總面積51.6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積4.4萬畝。
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3.2千米,南北最大距離8千米,總面積51.4平方千米。其中陸地51.05平方千米,占99.3%;水域面積0.35平方千米,占0.7%。
歷史沿革
老城鎮歷史悠久,據裴李崗文化遺址考證,早在7000年前,先民已在這裡繁衍生息,從事農耕、畜牧等生產。已知熟食、衣著、已有歌舞文化活動。
據史志記載,春秋(公元前718年)屬鄭,戰國(公元前375年)屬韓,後為魏攻取,屬魏,因“社中樹暴長”名長社,並於其南建長社城。
北魏泰常八年(423年),郡治移長社。至隋開皇六年(586年)置長葛縣(治所在老城鎮)。唐、宋、元、明、清,相沿不變。民國初年,廢府存道,長葛屬開歸陳許鄭道,後屬河南第一行政督察區。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為長葛縣縣委所在地。於1960年縣城遷地。老縣城為老城鎮所在地,始為今之鎮域。因此,故名老城鎮,屬長葛市至今。
行政規劃
2011年末轄東關、和平、西關、北街、台廟、李莊、尹家堂、谷莊8個居民社區,轆轤灣、前白、蘆莊、耿莊、打繩趙、三里張、西黃莊、頭堡、槐樹陳、雙廟、老路莊、糧斗桑、陳堯、王家莊、菜李、榆園、郭賈、大趙莊、崗張、圪塔廟21個行政村;領導8個居民委員會,21個村民委員會;下設91個居民小組、148個村民小組。
行政代碼:411082104。
人口數據
2014年末,鎮區總人口58964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97人,城鎮化率1.01%。另有流動人口903人。總人口中,男性30690人,占52.05%;女性28274人,占47.95%;14歲以下11574人,占19.63%;15-64歲41419人,占70.24%;65歲以上5971人,占10.13%。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58466人,占99.16%;有維吾爾、土家、苗族、回族族等幾個民族,共498人,占0.84%;超過400人的有1個民族,維吾爾族,共463人。2011年人口出生率10.21‰,人口死亡率0.002‰,人口自然增長率4‰。
經濟
雙洎河穿境而過,鎮區距京港澳高速公路出口不足1公里,距鄭州國際機場僅需15分鐘車程,石家莊至武漢客運專線已開工建設,彭花公路、魏武大道貫穿全境,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老城鎮域地勢平坦,土壤肥沃,主要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有小麥、玉米、花生、大豆等。工業經濟發展迅猛。全鎮已形成以通用機械、世英機械、永生摩托、廣源車輛等機械加工製造為主導產業的工業聚集區,以河南龍興鋁業科技公司為龍頭生產的鋁板帶箔,和以帝錦紡織有限公司為龍頭生產的棉紡深加工等高新技術產業,已呈現飛速發展趨勢。老城鎮是聞名省內外的三輪汽車生產銷售基地。2008年,全鎮共完成生產總值13.9億元,同比增長20%,完成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110.8萬元,同比增長46.8%,完成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2億元,同比增長41%,完成招商引資3.1億元,同比增長50%,農民人均純收入6260元,同比增長18%,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2‰以內,全鎮教育、文化、科技、衛生等各項社會事業都取得較好的成績。
水利
老城鎮水利條件優越。雙洎河流經境內8個行政村,長10.46千米。自然溝河有小洪河、乾溝河、古路河、唐古溝4條,分別流經19個行政村,總長22.2千米。人工河渠佛爾崗水庫東乾渠經14個行政村,境內長9.4千米,“引佛濟清”線1.1千米,東乾渠向南支渠長4.9千米,經4個行政村。修建暗渠6條,長10.5千米。全鎮機井930眼,通井地埋線110千米。河、渠、溝組成灌、排網,水利設施齊全,旱澇保豐收。全年無霜期218天,年平均氣溫14.3℃,年平均日照2280.5小時,非常適宜發展農業生產。
農業
建國以來,老城鎮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取得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巨大成就。農業生產條件不斷改善,糧食產量逐年提高。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農村推行以家庭經營為主的聯產承包責任制,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2014年,全鎮糧食總產量達9611.2萬斤,經濟作物總產量達82.6萬斤。植樹造林,綠化環境,年植樹3萬株。依託京港澳高速兩側植經濟林帶800餘畝,魏武和黃金大道植景觀林帶700餘畝。林木覆蓋率為25.3%。畜牧養殖業發展快,飼養量逐年增長,截止2014年底,有養殖專業村1個,養殖基地4個,養殖專業戶79戶。飼養肉、奶牛223頭,奶產量700噸。養豬15111頭,養羊29868隻,養雞207050隻,養蜂110箱。養殖業年創總產值1.57億元。家庭副業發展迅速,收入可觀。村鎮企業和個體私營業經濟大發展。至2014年,工業企業達2319家(規模以上38家),從業人員22091人,年創總產值達37億元。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步入小康。
文化古蹟
自辟城池置縣始,歷經朝代更替,滄桑巨變,集政治、經濟、文化之中心,文化積澱蘊厚豐富,人文景觀源遠文明,名勝古蹟可數之多,經濟之繁榮發達,可謂人傑地靈,物華天寶。歷史名人有楷書之祖鐘繇(東漢);為官清正邢國璽(明崇禎);鐵面主事張蔚藍(清光緒);豫劇名家毛蘭花;抗美援朝反坦克英雄顧洪臣等。名勝古蹟有千年古社柏、敬史君碑、舊縣衙、泰山廟大殿、文廟、陘山書院、洗硯池、三佛寺等。
泰山廟:泰山廟又名東嶽廟,位於長葛老城東關,不知何時創建。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天啟三年(1623年)、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乾隆十年(1745年)、光緒十八年(1892年)進行過重修。1981年縣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州人文紀念園:中州人文紀念園是國家AA級旅遊景區,占地300畝,建築面積四萬多平方米。長葛中州人文紀念園位於河南省許昌市長葛市老城鎮打繩趙村南,是全國唯一獲批國家AA級的人文紀念公園,被益為中原歷史文化的教科書。中原四大聖人、八大名人、百家姓氏祖始大型玉雕塑像和壁畫,以其生前不同形象寫真,活靈活現的佇居在園中園、宮中殿中。建園以來,園區獲得諸多讚譽,比如"我見過的最美的陵園之一"、"帝陵風範 藝術陵園"、"龍穴福地 藏風得水"
地理位置
老城鎮交通便利。京、港、澳高速公路,石武客運專線(高鐵),縱貫南北。省道S225許昌至新鄭國際機場穿境而過。S325及縣一號公路、二號公路橫貫東西。至2014年底,鎮村主要公路68條,通車裡程達108.46公里,全部實現了村村通公路。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出行帶來了極大便利,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醫療衛生
有鎮中心醫院一處,下設一個門診部,醫療設備齊全先進。科室設定有內科、外科、婦科、兒科、骨科等20餘個。中高級職稱4人,中級職稱15人。各行政村有衛生室,有鄉村醫生51人,均經專業進修培訓。防控措施得力,制度化,經常,衛生監管工作常抓不懈。建立健康檔案,集中、分散體檢。全鎮實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達98%,解決了看病難、大病看不起的問題。一些地方病已絕跡,流行病得到有效控制,人民民眾健康水平不斷提高。計畫生育工作常抓不懈,2014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2‰。
教育事業
至2014年底,全鎮國小14處,118個教學班,在校學生4273人。國中1處,14個教學班,在校學生733人,封閉式管理。公辦中心實驗幼稚園1處,民辦幼稚園10處,共112個教學班,在園學生2643名。鎮設教成中心1處,學校設家長學校。全鎮教職工298人,中國小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均達100%。學校管理規範化、科學化,教學設備現代化,教育教學質量顯著,多次獲得殊榮。
為提高民族文化素質,全鎮以學校為基地,負責掃除文盲教育,通過長期不懈的努力工作,到1993年全鎮掃除青壯年文盲,並於當年順利通過省級、國家級“普及九年義務教育”驗收合格。進一步發展均衡教育。教育資源最佳化組合,合理配置,有效利用,2014年通過省級檢查驗收。目前,在迎接國家級檢查驗收。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催生了社會力量辦學的興起。2005年鎮區內建有一所民辦學校(含國小、國中),助推教育的發展。
領導分工
姓 名 | 職務 | 分工 |
陶國建 | 黨委書記 | 主持黨委全面工作 |
王 良 | 黨委副書記、鎮長 | 主持政府全面工作 |
宋志軍 | 人大主席 | 主持人大工作;聯繫農業、民政、電力、環保、土地,主管市場管理辦公室工作,分管1、5、6農業管理區工作。 |
穆海超 | 黨委副書記、正科級組織員 | 負責黨務組織工作;主管城鎮化建設工作和新區建設工作;分管信訪、政法、綜治、群團、統戰、老幹部工作,分管城鎮化建設辦公室和新區辦公室工作;聯繫創建、城建、駐村工作,分管3、4農業管理區工作。 |
黃志強 | 紀委書記 | 主持紀委、監察工作。負責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負責衛生、食品安全、便民服務中心工作;分管黨政辦公室和檔案工作;聯繫協稅工作,分管第二農業管理區工作。 |
李保全 | 黨委委員、副鎮長 | 負責宣傳工作;分管創建、城建、土地、教育、文化、旅遊、公路交通等工作;任第一農業管理區區委書記 |
趙衛民 | 副鎮長 | 負責招商引資工作和商務工作 |
李萬超 | 黨委委員、副鎮長 | 負責工業、安全生產、消防、環保、人力資源保障、統計、工商、電力工作;分管協稅和農行老城營業所工作;任第四農業管理區區委書記。 |
陳偉峰 | 副鎮長 | 負責農業和民政工作;分管農業服務中心、民政所、敬老院、供銷社、糧所、郵政、聯通、移動、農村信用社老城營業所;任第二農業管理區區委書記。 |
呂一偉 | 黨委委員、武裝部長 | 負責武裝工作;任第五農業管理區區委書記,協助宋志軍同志負責市場綜合管理工作。 |
劉雯雯 | 副科級組織員 | 負責組織、老幹部、統戰工作;分管駐村工作、群團工作;任第六農業管理區區委書記。 |
栗 龍 | 綜治辦專職副主任 | 主管信訪穩定;負責綜合治理、社會法庭工作;分管法庭、派出所、司法所工作;任第三農業管理區區委書記。 |
榮譽
至2015年,老城鎮榮獲“迎七一”長葛市“森源杯”電器製造、機械設備行業職工技能競賽優秀組織獎、長葛市迎“五一”桌球比賽男團季軍、2014年度減輕農民負擔工作“先進單位”、長葛市2014年度工會工作“先進鄉鎮”、2014年度平安建設“先進鄉鎮”、2014年度信訪工作“先進鄉鎮”、長葛市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愛國主義歌曲大合唱比賽特等獎,2014年度平安建設工作“先進單位”等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