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志與緣情,中國古代文論的兩個基本概念和術語,對詩歌基本性能與特點的兩種概括。二者既有不同的內涵,又有十分密切的聯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言志與緣情
- 釋義:中國古代文論的兩個基本概念和術語
言志與緣情,中國古代文論的兩個基本概念和術語,對詩歌基本性能與特點的兩種概括。二者既有不同的內涵,又有十分密切的聯繫。
言志與緣情,中國古代文論的兩個基本概念和術語,對詩歌基本性能與特點的兩種概括。二者既有不同的內涵,又有十分密切的聯繫。詩言志說關於言志說,最早見於《尚書·堯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朱自清在他的《〈詩言志...
詩歌的本質是抒發作者思想感情的學說。儒家傳統詩學中關於詩的本質的理論。沿革 言志說的提出和發展可從下列幾個方面加以說明。詩言志 “詩言志”一語見於《尚書·虞書·舜典》:“帝曰……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但《虞書》系後人偽托,作為最初語源的依據並不可靠。“詩言志”之說,屢見於先秦典籍...
“緣情說”是中國古代文論關於詩歌本質界說的另一大支脈,它與“言志說”交相輝映、相互浸漬、彼此回應。簡介 【詞語】:緣情 【注音】:yuán qíng 【釋義】:1.抒發感情。 2.借指作詩。 3.因循人情;順乎人情。 4.緣分;情意。在“緣情說”看來,詩歌是“吟詠情性”的產物,它所能“再現”的正是內在...
緣情說是主張詩歌的審美特性是通過綺麗的形式來表達人的情感的理論。中國美學史理論之一。西晉陸機《文賦》:“詩緣情而綺靡。”李善註:“詩以言志,故曰緣情。”先秦時已有“詩言志”之說,將詩歌視為作者思想感情的表現。但當時重於詩的政治教化,忽視其抒情性質、以情動人的特點。漢代儒家文藝理論也指出詩為...
到漢代,人們對“詩言志”即“詩是抒發人的思想感情的,是人的心靈世界的呈現”這個詩歌的本質特徵的認識基本上趨於明確。《毛詩序》中說:“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情志並提,兩相聯繫,比較中肯而客觀。創作原則 詩言志,無論是直抒胸臆,還是通過象徵手法來表現自己的...
《曹植詩賦緣情研究》是2020年10月1日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於國華。內容簡介 漢魏時期詩賦由詩言志、賦體物轉向詩賦緣情的嬗變是許多學者關注的問題,卻一直缺乏系統的研究。書稿認為是曹植詩賦真正突破了言志的藩籬,由言志或者志不獲遂的憂傷轉而為緣多種情感而發,且在愛情、友情、親情詩賦的創作...
情動於中而行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人們心中所想,心中所思,通過紙筆寫下來就是詩。詩歌是人們內心的產物,情感是心靈的投影。如《尚書·堯典》里有“詩言志,歌詠言,聲依永,律和聲。”一個人的懷抱,可以通過詩歌抒發出來,他寫的詩歌就是抒情詩。劉勰在《文心雕龍·宗經...
“詩緣情”是從詩的特徵上強調了詩的藝術本質 ,此語出於西晉陸機《文賦》。魏晉時期,隨著人的意識的全面覺醒,隨著對個性的極力張揚,“人的覺醒”帶來了“文的自覺”,陸機終於大膽否定了漢儒關於詩歌觀念中的理念化傾向,破天荒地提出“詩緣情”,並成為了文壇共識。這對歷來以“言志”、“美刺”為規範的儒家...
3.感物緣情模式的奠定 第四章建安詩歌:言志與樂府體的回歸和改造 一、英雄主義悲情 二、樂府徒詩化與徒詩樂府化 三、緣情詩題材、體類的拓展 1.遊仙詩的抒情化 2.游宴詩與時序悲感 3.雜詩的詩學史意義 第五章玄學對緣情詩的雙重影響 一、玄學與魏晉崇情思潮 二、玄言入詩與緣情詩主題的變化 1.情與理...
“以情言志”是《毛詩序》在“情”、“志”關係問題上的理論創見,也是其整體詩論觀念的基本框架。一方面它堅定地繼承“詩言志”傳統,認為許歌具有時代特性,不同時代有不同的作品,政治、道德、風俗與詩歌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另一方面又極力闡明訴歌的抒情本質,認為“情動於中而形言”是詩歌的基本特徵。更重要的...
第一章 言志與緣情 甲 詩言志 一、詩言志 二、比興 三、詩教 乙 文以載道 一、道三義 二、文三義 三、文道相依 四、道與藝 丙 詩緣情 一、綺靡 二、興趣 三、情性 四、性靈 丁 敵達 一、修辭立誠 二、沉思翰藻 三、言有序 四、意義 第二章 模擬 甲 釋義 一、學古 二、求似 三、脫化 乙 ...
審美表現是審美、藝術表達主體的思想、情感、願望。審美表現是主體在審美體驗、意象創造中的情志的反映,藝術表現是通過形象塑造對藝術家思想、情志的物態化,體現了主體與客體現實的審美關係、對現實的態度和審美創造的能動性。中國古代美學中的“言志”說、“緣情”說、“興寄”說、“為情造文”說等,肯定了表現...
其中陸機提出“緣情”說可以說標誌著詩學理論的重大變化。在文章作為“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的詩學理論長期以來受到肯定之後,以個人情感抒發為基礎的“緣情”詩歌開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陸機的“緣情”之情,已與“詩言志”理論有很大差異。他的情,主要是指個人的感情,和魏晉以來文學的自覺和人的覺醒有...
第三章 言志與緣情:文藝本質的雙重規定 第一節 “詩言志”的詩性闡釋 第二節 “詩緣情”:純文學的本質的凸顯 第三節 情志合一:有意義的趨同 第四節 情與志表達:文學的人文精神 第四章 形與神:藝術形象的審美創造 第一節 形神意義溯源 第二節 形與神的生命本質 第三節 “意得神傳,筆精形似”第...
眾所周知,中國古典詩歌的創作十分講究含蓄、凝練。詩人在處理情感時一般不是直接的抒情,而是言在此意在彼,敘事則因事緣情,寫景則借景抒情,詠物則托物言志,記史則詠史抒懷。因事緣情 如唐代張籍的“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這首秋思寓情於事,藉助日常生活...
緣情:抒發感情。唐獨孤及《送開封李少府勉自江南還赴京序》:“緣情者莫近於詩,二三子盍詠歌以為贈?”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五:“後人陋《花間》《草堂》之惡習,而並忘緣情托興之旨歸,豈非操選政者加之厲乎?”朱自清《文學的標準與尺度》:“載道或言志的文學以‘儒雅’為標準,緣情與隱逸的...
中國傳統美學具有三大審美範式:比德、緣情與暢神,這些審美範式使得中國傳統美學具有身心、物我的融合特質。在文學創作上則逐漸形成了言志緣情、重氣感物、深於取象的傳統;在審美價值的虛實、形神等取向上逐漸走上了一條虛化的道路。在思維方式上,中國傳統美學形成了主客區分後天人合一的思維方式,立足於人的詩意...
但不論是言志還是緣情,都用的是心靈的語言,因而從一種意義上說,禪宗"見性"理論必然影響到詩壇。王維的習禪與禪詩 中國禪宗具有濃厚的文學性質,在禪宗文獻中飽含相當多的文學成分,可以說,禪宗的發展與文學有密切的關係,相互產生過重要的影響。文學中的禪,這在中國文學的內容與形式上都具有獨特的、重要的...
以道志。”《荀子·儒效》云:“《詩》言是其志也。”春秋時代外交場合有“賦詩言志”的風尚。所以“詩言志”被視為古代詩論的開山綱領。“詩言情”始見於劉歆的《七略》:“《詩》以言情,情者信(一作性)之符。”(《初學記》卷二十一引)但以上這些引文中所說的“詩”都是專指“三百篇”,所謂“...
陸機說:“詩緣情而綺靡。”(《文賦》)這是認為詩歌具有注重抒情的性質和文詞精妙的特點。這種詩緣情說和儒家的詩言志說不同,清代沈德潛認為“殊非詩人之旨”(《古詩源》卷七),其實這正是魏晉以來詩歌的新變化。作為“太康之英”(鐘嶸《詩品序》)的陸機,他的詩就具有這樣的特點,如此詩中“振策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