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元丹丘坐巫山屏風》是唐代詩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詩。這首詩主要是寫詩人欣賞巫山屏風畫的過程與感受。前四句乍見巫山屏風時的感受:以真形畫,疑畫為真,隱時現呈撲朔迷離之勢。接著六句寫鑑賞巫山屏風畫後的感受:“如有聲”、“如有情”、“徒盈盈”、“何寂寂”;表達出詩人鑑賞巫山屏風畫時從幻覺頓失、眼前一片寂靜、復由迷而生疑、並非實景、又由迷而悟的感受。末六句寫詩人視線的轉移,由遠而近,從大到小,有層次地展現出畫面景物。全詩圍繞詩人的審美心理感受及其變化為中心而展開,猶如設身處地、如臨其境,既有歷歷在目之感,也有亦幻亦真的驚艷,表達出詩人自由灑脫、無拘無束的超凡想像力。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觀元丹丘坐巫山屏風》
- 創作年代:盛唐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七言古詩
- 作者:李白
作品原文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 元丹丘:李白友人。太白集中有數詩贈與,可參看。坐:同“座”。巫山:在今四川巫山縣東,巴山山脈之特起處。巫山屏風,即繪有巫山的屏風。
- 三峽:今四川奉節至湖北宜昌之間的長江三峽。具體所指,歷代說法不一。今以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為三峽。
- 十二峰:巫山山峰之尤著者,其初本無確指,後世也說法不一。《四川省志》:巫山在夔州巫山縣東三十里,形如“巫”字、有峰十二,曰:“望霞、翠屏、朝雲、松巒、集仙、聚鶴、淨壇、上升、起雲、棲鳳、登龍、望聖也。此十二峰者,不聚一面,乃江繞此山,周遭有十二峰,繪者不得不匯為一圖耳。陽台山,在巫山縣治西北,高丘山亦在其間。
- 君:指元丹丘。
- 蕭瑟:風聲,多形容秋風。陽台:宋玉《高唐賦》載巫山神女與楚懷王夢遇,自言“妾在……陽台之下”。《文選》劉良註:“陽台,神自言之,實無有也。”今巫山縣北有陽台山,蓋因此而名。
- 楚王神女:《高唐賦》載巫山神女與楚王夢遇,自言“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岨,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是也。後人立神女廟于山下,今謂妙用真人祠。
- 徒:空,徒然。盈盈:美好的樣子。
- 咫尺:周制八寸為咫,十寸為尺。此形容距離短。高咫尺,如千里,謂畫有咫尺千里之勢也。見徐安貞《題襄陽圖》注⑤。《南史》:蕭賁善畫,於扇上圖山水,咫尺之內,便覺萬里為遙。
- 翠屏丹崖:屏,喻指山峰。翠屏:形容峰巒排列的綠色山岩。均指畫中景物。丹崖:綺麗的崖壁。綺:華美的絲織物。
- 潺湲:水流貌。壑:山谷。萬壑分,萬壑分流。《廣韻》:“潺湲,水流貌。”
- 氛氳,盛貌,祥氣也。
- 笑日:向日而笑。發:開放。江客:江行之客。應前“歷歷行舟”此二句詩人對畫發問:向日而笑的溪花是何年開放?江客聽猿又到哪一年為止?“溪花”、“江客”,均為畫中之景。緬邈:思緒遙遠的樣子。高丘:王琦註:“陽台山在巫山縣治西北,高丘山亦在其間。”“疑入高丘夢彩雲”,言心生幻境,恍惚進入神話世界。謝靈運詩:“緬邈區中緣。”張銑註:“緬邈,仿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