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遊春人》是南北朝著名文學家庾信的代表作品之一。詩中四十個字完完全全的描述出詩人庾信當時的場景,見到遊春人的心情,連杯勸上馬體現詩人欣喜樂衷的心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見遊春人》
- 創作年代:南朝宋
- 文學體裁:五言古風
- 作者:庾信
作品全文,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全文
長安有狹斜,金穴盛豪華。
連杯勸上馬,亂菓擲行車。
深紅蓮子艷,細錦鳳凰花。
那能學噀酒,無處似欒巴。
作品賞析
詩以“長安有狹斜”的古樂府成句開篇,“金穴”則是東漢時人對郭皇后的弟弟郭況宅邸的稱呼,這些指稱無不喚起讀者對長安的歷史與文化的追憶,雖然現在的長安已經時過事遷,但長安的繁華依然。在這首詩里,詩人是以觀察者的身份出現的:他觀望遊春的仕女飲酒、擲果等場面,但是他自己卻沒有加入這些歡樂的人群,也並不分享他們的輕鬆愉快的心情。詩的第二聯連用幾個動作感強烈的辭彙——擲行車、勸上馬——來描寫一系列動作,即如“亂”字、“連”字具有動感;相比之下,第三聯突然呈現了一種引人注目的靜止,兩句詩完全沒有動詞,唯有名詞和形容詞。我們看到一個艷麗而神秘的細節:自然界的蓮子,從來都不是“深紅”色的,那么,詩人是否因為看到了華艷的深紅色而聯想到蓮子(憐子)之“艷”?這一聯的下一句證實了詩人在討論的織品——某種織有鳳凰圖案的細錦。也許,是哪個遊春人的春衣吸引了詩人的注意。無論如何,,從第二聯的繁華熱鬧到第三聯的靜止特寫鏡頭,這其間的轉折出人意料,造成了新奇的效果。在這一瞬間全神貫注的凝視之間,詩人的心情似乎經歷了某種轉折。
這首詩的最後一聯,詩人用了欒巴的故事。據葛洪的《神仙傳》記載,欒巴是一個偶道術的東漢官員,某次朝廷元日集會,“巴獨後到又飲酒西南噀之.有司奏巴不敬.有詔問巴,巴頓首謝曰:‘臣本縣成都市失火,臣故因酒為雨以滅火.臣不敢不敬.’詔即以驛書問成都,成都答言:‘正旦大失火,食時有雨從東北來,火乃息,雨皆酒臭.’後忽一旦大風天霧晦暝對坐皆不相見失巴所在.尋問之雲其日還成都與親故別也.’”在《神仙傳》版本里,欒巴得道升仙,歷史上的欒巴卻因黨爭而下獄自殺。庾信稱自己不能夠像欒巴那樣——雖然周圍的人都在飲酒慶春,而他自己可能也在飲酒,但是他沒有欒巴化酒為雨的能力,救助家鄉的急難;更不能想欒巴的那般在大風晦霧之間消失,回到家鄉與親友相聚。這首詩尾聯的情感力量,全在於前文的逐漸鋪墊。沉溺於飲酒的狂歡者,讓詩人想到不合節氣而且遠不可即的物事——蓮子。因為在江南,蓮子是充滿了浪漫的象徵意義,或者沒有什麼可比蓮子更能喚起對江南的想像了。第三聯更是一個關鍵的轉折點:這兩句詩所展現的,正是詩人對細節的關注與觀照,沒有這兩句,全詩就仿佛是狂歡的人群那樣輕浮飄蕩,缺乏重心和穩定。織有鳳凰圖案的深紅細錦為詩人的渴望提供了一個靜止的中心。同時,也成為人的痛苦的最佳象喻,因為強烈的情感被詩意織入一幅美麗的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