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宮體文學
- 拼音:gong ti wen xue
- 起源:六朝時期
- 最早記載:《梁書·簡文帝紀》
- 代表:宮體詩歌
定義,起源,批評,作用,特點,集團,
定義
宮體文學,起源於六朝時期的文學,主要以宮體詩歌為代表。“宮體”是描寫宮廷生活的文體,再先在宮廷所形成的一種詩風,始於簡文帝蕭綱,其內容多是宮廷生活及男女私情,形式上則追求詞藻靡麗,時稱“宮體”。宮體詩,主要指以南朝梁簡文帝為太子時的東宮,以及陳後主、隋煬帝、唐太宗等幾個宮廷為中心的詩歌。後來因稱艷情詩為宮體詩,艷情藝術為“宮體藝術”,艷情、浮躁、低靡的文學為“宮體文學”。另說:宮體文學,是指一種以寫公平生活閨閣情懷為主要內容的重聲律,詞采麗靡輕艷的文風,發端於“齊梁之際”,到蕭綱及其周圍文人時達到全盛。代表作家:蕭綱、蕭繹、徐幹、庾肩吾、徐陵。
“宮體”之名,始見於《梁書·簡文帝紀》對蕭綱的評語:“然傷於輕艷,當時號曰宮體”。自梁武帝及吳均、何遜、劉孝綽已開其端。宮體詩最早緣於對徐摛詩體的稱呼(流行於太子的東宮而得名)。《梁書·徐摛傳》云:“屬文好為新交,不拘舊體。……摛文體既別,春坊盡學之,宮體之號,自斯而起。”《梁書·簡文帝本紀》載:“帝(蕭綱)雅好題詩,其序云:‘餘七歲有詩癖,長而不倦。’然傷於輕艷,當時號宮體。”。宮體詩的主要作者就是蕭綱、蕭繹以及聚集於他們周圍的一些文人如徐幹、庾肩吾、徐陵等,陳後主陳叔寶及其侍從文人也可歸入此類。
起源
宮體詩源於晉宋以後廣泛流行的吳歌西曲。吳歌西曲基本上產生於城市並在市井間流行,是典型的市民文學。至梁武帝時,連宮中也有了專門演唱吳歌西曲的女伎。輕艷市井歌曲與浮華放浪的宮廷生活契合,產生宮體詩。劉師培《中古文學史》:“宮體之名,雖始於梁,然側艷之辭,起源自昔。晉宋樂府如《桃葉歌》、《碧玉歌》、《白紵歌》、《白銅鞮歌》,均以淫艷哀音,被於江左,迄於蕭齊,流風益盛。其以此體施用五言詩者,亦始晉宋之間,後有鮑照,前有惠體,特重於梁代,其體尤昌。”。
批評
多以為其中有不少以寫婦女生活及體態為內容,其實宮體詩內容並非限於婦女生活,也有一些抒情詠物之作,即使寫婦女生活的作品,格調低下的也只占少數。總的來說,宮體詩的情調流於輕艷,詩風比較柔靡緩弱。至於被稱為宮體詩人的蕭綱、蕭繹等人,也寫過不少清麗可讀之作,至於庾肩吾、徐陵等,更有一些比較優秀的詩篇。宮體詩在歷史上共延續了近一百年之久——詩歌發展的主流。宮體詩流行於三個短命的王朝,陳後主隋煬帝——宮體詩是亡國之音。
宮體詩文學,具體的題材不外乎詠物與描寫女性。對女性的審美關照,同對器物的審美關照的心理是一樣的。在情調上,傷於輕艷,風格上比較柔靡緩慢。在描寫女性的詩歌當中,絕大部分是將目光停留在女性上的生活圈內,包括她們的容貌、體態、服飾以及器物等方面。共同藝術特點是:注重詞藻、對偶、聲律。
作用
1、隋及唐初詩風流於靡弱,多少是受它的影響
2、宮體詩發展了吳哥西曲的藝術形式,繼承了永明體。在形式上比永明體更趨格律化,對後來律詩的形成,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梁書·徐摛傳》稱徐摛“屬文好為新變,不拘舊體”。
特點
1、產生於宮廷的以描寫宮廷生活為基本內容,風格通常流於浮靡輕艷。
2、一種有特定內容和風格的宮廷文學。
集團
蕭綱“詩癖”:“屬文好為新變,不拘舊體”新變其實就是宮體詩。蕭綱在雍州刺史任上七年。其幕府——劉孝儀、劉孝威等人入幕。其文學集團已自然形成。宮體詩主要是以宮廷生活為描寫對象、宮體詩中有少數作品表現宮中淫蕩的生活、詠物之作在宮體詩中占的比重相當大。宮體詩另一位代表徐擒,今存詩歌僅五首,風格與蕭綱一致。齊梁時期文學集團的創作活動,方式大體一致。從現存詩歌來看,應制、應教、同題、共賦、相互唱和的作品居多,爭勝鬥豔、色彩濃重。迎合帝王口味,文學集團內部創作少有真正性情之作。創作方式湮沒個性色彩-難以產生大詩人。東晉南遷、漢族政權、偏安江左、縱情聲色、文學創作、浮艷辭句、空虛放蕩、蕭綱在蕃、徐□庾肩吾、推波助瀾、宮體詩派。蕭綱描寫女性聲容情態《詠內人晝眠》、《詠舞》、《美人晨妝》屬之也。
庾信——自幼隨父親庾肩吾出入於蕭廷,與徐陵任東宮學士,成為宮體文學的代表作家——被稱為“徐庾體”。侯景叛亂、逃江陵、佐梁元帝、使西魏,梁為西魏所滅。北朝君臣傾慕南方文學,庾信久負盛名,被強迫很受器重地留在了北方,受皇帝禮遇,與諸王結布衣之交,又深切思念故國鄉土,如此至老。有《庾子山集》。庾信文學創作,分為兩個時期。前期在梁多為宮體性質。羈留北朝,詩賦懷念故國鄉土。杜甫說:“庾信文章老更成,凌雲健筆意縱橫。”(《戲為六絕句》)庾信在梁時所作大多毀於戰亂,留存很少,其中《奉和泛江》、《奉和山池》等。具宮體氣息六言詩《舞媚娘》概作於南朝:
朝來戶前照鏡,含笑盈盈自看。
只疑落花謾去,復道春風不還。
少年唯有歡樂,飲酒那得留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