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國之音是一個成語,讀音是wáng guó zhī yīn,原指遭遇亡國之痛的感觸詩詞或者文章,後來泛指頹靡淫蕩的歌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 亡國之音
- 出處:《禮記·樂記》
- 拼音:wáng guó zhī yīn
- 解釋:指國家將亡,人民困苦
- 拼音代碼: wgzy
- 近義詞:靡靡之音
亡國之音是一個成語,讀音是wáng guó zhī yīn,原指遭遇亡國之痛的感觸詩詞或者文章,後來泛指頹靡淫蕩的歌曲。
亡國之音是一個成語,讀音是wáng guó zhī yīn,原指遭遇亡國之痛的感觸詩詞或者文章,後來泛指頹靡淫蕩的歌曲。...
靡靡之音,讀音mǐ mǐ zhī yīn,漢語成語,指頹廢、柔弱的樂曲,使人萎靡不振的音樂。出自《韓非子·十過》。【“靡靡之音”常誤寫為“糜糜之音”,應注意。...
北鄙之音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bēi bǐ zhī yīn,意思指殷紂時的音樂。後世視為亡國之聲。亦作“北鄙之聲”。...
後庭花亡國之音 編輯 後庭花糜爛後宮 張麗華畫像 “後庭花”是指陳後主曾做一首《玉樹後庭花》。陳朝陳後主的貴妃張麗華本是兵家出身,她髮長七尺,光可鑑人...
《玉樹後庭花》為宮體詩,被稱為亡國之音,作者南朝亡國之君陳後主陳叔寶,是南朝陳的最後一個昏庸皇帝。傳說陳滅亡的時候,陳後主正在宮中與愛姬妾孔貴嬪、張...
"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聲音之道,與政通矣。"(《樂本》)治世的音樂和安而且快樂,說明其政治太平和諧;...
【出處】《禮記·樂記·樂本》:“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聲音之道,與政通矣。唐·白居易《法曲·美列聖,正華聲也》:“乃知法曲本華風,苟能審音與政通。...
”孔穎達疏:“樂音悲哀而愁思,言亡國之時民必哀思,故樂音亦哀思。”《史記·萬石張叔列傳》:“長子郎中令建,哭泣哀思,扶杖乃能行。”...
有秦客問於東野主人曰:「聞之前論曰:『治世之音安以樂,亡國之音哀以思。』夫治亂在政,而音聲應之;故哀思之情,表於金石;安樂之象,形於管弦也。又仲尼...
冊三“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中,“好音多以悲哀為主”、“聽樂與聞樂...“使故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
lament 《禮記·樂記》: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思秋 名詞 心情,思緒,意念。 thought 《詩經·小雅·雨無正》:鼠思泣血,無言不疾。 思想 創作的構想。 pl...
李世民認為被視作亡國之音的《玉樹後庭花》之類的音樂,不可能讓處在盛世的唐朝人感到悲哀,也不能把強盛的國家引上亡國的道路。因此,李世民及其他初唐的統治者對...
晉平公見喜慶之時,本國掌樂太師突然插一槓子,弄得衛國國君一行人下不了台,忙責問太師道:“這曲子好聽得很,你怎么說它是亡國之音呢?”...
我們把樂音體系中各音的絕對準確高度及其相互關係稱為音律。音律音律的分類 音律...“故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平也;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也;亡國之音悲以哀...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動於中,故形於聲,聲成文謂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正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正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聲音之道,與正通...
才彈了一半,就見晉平公的樂師師曠激動得站起來,一把捂住師涓的琴弦說:“這可是亡國之音,不能聽的呀!”一句話使得在場眾人面面相覷,他們不知道師曠為什麼要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