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西藏菜是
中華民族整個風味體系中獨具特色的一支。原料以牛、羊、豬、雞等肉食,以及土豆、蘿蔔類等蔬菜。飲食以米、面、
青稞為主。喜歡重油、厚味和香、酥、甜、脆的食品,調料多辣、酸,重用香料,常用烤、炸、煎、煮等法。
西藏美食
炸灌肺
西藏菜。藏語音
洛乍。多見於拉薩等地。以
羊肺為主料配以酥油、麵粉等先煮後炸而成。特點是色澤淡褐,外酥脆里軟、味香美。
蒸牛舌
西藏菜。藏語音傑郎最。多見於拉薩等地。以牛舌肉為主料,經煮蒸而成。特點是入口軟嫩,味道鮮美而帶椒香。
氽灌腸
西藏菜。又稱三腸、五腸。以新鮮羊小腸為衣,分別灌以
羊血、
羊肉、青稞面或豆面,分稱
血腸、
肉腸、
面腸,合稱三腸;另有灌以
羊肝、羊油者,分別稱肝腸、油腸,與前三腸合稱五腸。此菜多為藏族同胞在新年時成批灌制,供年節氽食。
香煮油脾
藏族菜。藏語音才也。主要流行於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一帶。以羊脾、羊油為主料煮製而成。特點是味鮮香、肥而不膩。
火燒蕨麻豬
藏族菜。流行於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一帶。以蕨麻豬為原料外裹泥巴暗火中炮製而成。蕨麻豬為甘南草原特產,因當地人所飼養的豬常在草原覓食蕨麻(學名
鵝絨委陵菜,其地下莖呈不規則塊狀,富含澱粉,味香甜,可作乾果食用,俗稱人參果),故名。此種豬肉質嫩而味鮮美,少脂肪。此菜的特點是皮脆肉嫩,味道特別鮮美。
夏河蹄筋
藏族菜。以
羊蹄筋為主料,配以木耳、黃花等分別蒸、煮而成。特點是柔滑鮮香。此菜始源於甘南藏族自治州一帶,據傳明代已著名。
爆燜羊羔肉
藏族菜。主要流行於青海省農業區的藏族民眾中。以鮮羊羔肉為原料爆炒而成。特點是柔嫩爽口,酥辣鮮香。
吹肝
藏族菜。主要流行於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一帶。在雲南的白族、漢族中也有食用。以
豬肝為主料製成。特點是味道香鮮,開胃爽口。
西藏飲食
青稞
青稞又稱稞大麥、元麥是藏族人民製作
糌粑的主要原料,把青稞炒過後磨成面用酥油拌著吃。人們也將青稞與豌豆摻合製作
糌粑。青稞做成的
糌粑不但是藏族的傳統食品,而且作為
藏餐出現在拉薩的主要飯店,成為招待中外賓客的重要食品,在宗教節日中,藏族人民還要拋撒糌粑,以示祝福。
牛羊肉
藏族人民主要以食牛、羊肉和奶製品為主。在牧區一般不食蔬菜,飲食單調,從單一的飲食結構來說,牧區乃至整個西藏都屬高脂肪,高蛋白飲食區。眾所周知牛羊肉熱量很高,這有助於生活在高海拔地區的人們抵禦寒冷。有趣的是藏族人民有食生肉的習慣,若到一些牧民或農區家中,你會看到掛到屋內或帳篷內的風乾的牛羊肉,你若去這些人家作客,主人會拿出風乾的牛羊肉叫你品嘗,這種風味只有在高原才能品嘗得到。
飲料
各種飲料是構成藏族民眾營養食品不可缺少的東西。藏族的飲料有
酥油茶、甜茶、
青稞酒等。
酥油茶除與主食
糌粑同時食用外,也當作每日食用的飲料。
酥油茶與甜茶分別用酥油、牛奶或奶粉加茶葉、鹽、白糖製成,酥油茶與甜茶都具有茶的功能。在西藏,用
酥油茶待客,是藏民族古老的傳統。無論你走進牧民的帳篷,還是農民的泥土小屋,或走親訪友,主人總會打好醇香的
酥油茶請你品嘗。藏胞出遠門,親友前來送別會獻上一條潔白的哈達,敬上一碗
酥油茶,祝遠行者逢凶化吉,一路順風。藏族的另一種飲料
青稞酒是用青稞發酵後釀製而成的,在西藏男女老少都喝此酒,藏族人民在過節前都要釀造大量的青稞酒。從藏曆四月到八月,幾乎所有的傳統節日和非傳統節日,宗教節日和非宗教節日,拉薩人都要提上甘甜醉人的
青稞酒,到綠茵的草地上,三五成群,搭起各種色彩的帳篷,一邊喝著青稞酒,一邊盡情歌舞,顯示出藏族酒文化的魅力。
酥油
在西藏隨時隨地可以見到酥油。在拉薩的八角街,牧民拿著一塊塊、一包包的酥油,擺在地上,拿在手上,到處兜售;不論城鄉,每個糧油店裡,一定斷不了酥油的供應;走進每個家庭,柜子里擺的東西可以缺這少那,但不會沒有酥油。總之,酥油是每個藏族人時刻不可缺少的食品。
酥油是從牛、羊奶中提煉出來的。牧民煉酥油是很有趣的。在牛奶分離器還沒普遍使用的西藏牧區,人們提煉酥油仍然是用土辦法。牧民婦女將奶汁稍為加溫,然後倒入叫做"雪董"的大木桶里,再用力上下抽打,來回數百次,攪得油水分離,上面便浮了一層談黃色的脂肪質,把它舀起來,灌進皮口袋,冷卻了便成酥油。
酥油有很高的營養價值。藏族民眾,特別在牧區,一般很少吃菜和水果,日常的熱量除了肉外,便靠酥油了。酥油的吃法很多,主要是打
酥油茶喝,也有放在
糌粑里調和著吃;逢年過節,老鄉們炸果子、"卡賽",也用酥油。
酥油茶
酥油茶是藏族民眾每日不離的欽料。一般藏族民眾早上定要喝上幾杯酥油茶,才去勞動或工作。到藏族民眾家中作客,一般都會得到酥油茶的款待。
酥油茶的製作方法,是將磚茶用水久熬成濃汁,把茶水倒入“董莫”(酥油茶桶)放入酥油和食鹽,用力將“甲羅”上下來回抽幾十下,攪得水乳交融,再倒進鍋里加熱,便成了可喝的酥油茶了。
酥油茶因為有酥油,所以能產生很大的熱量,喝後可禦寒,是很適合高寒地區的一種欽料。
酥油茶里茶汁也很濃,又能起生津止渴的作用。
藏族喝
酥油茶,還有一套規矩。一般是邊喝邊添,不一口喝完,但對客人的茶杯總要添滿;假如你不想喝,就不要動它;假如喝了一半,再喝不下了,主人把杯里的茶添滿,你就擺著,告辭時再一飲而盡,這樣,才符合藏族人民的習慣和禮貌。
糌粑
糌粑是藏族的一種主要食品。糌粑的製作方法是,將
青稞(屬
大麥類,有白色、紫黑色二種)曬乾炒熟,磨成細面便是待食的糌粑了。這與我國北方的
炒麵相似,但北方的炒麵是先磨後炒,西藏的糌粑卻是先炒後磨,不除皮。
藏族吃
糌粑,大都是先把少量
酥油茶倒進碗裡,加點糌粑面,用手不斷攪勻,只到能捏成團為止,食時用手不斷在碗裡攪捏,成團叫“粑”,送嘴而食。
也有一種吃法是燒稀的,裡面放些肉、野菜之類,叫做“土巴”。
糌粑比
冬小麥營養豐富,又攜帶方便,出門只要懷揣木碗、腰束“唐古”(糌粑口袋),再解決一點茶水就行了,用不著生火做飯。
青稞酒
用青稞釀成的一種度數很低的酒,藏族民眾男女老少都喜歡喝,是喜慶節日必備之欽料。
青稞灑的製作簡單,先將青稞洗淨煮熟,待濕度稍降,便加上酒麴,用陶罐或木桶裝好封閉,讓其發酵。二、三天后,加入清水蓋上蓋子,隔一、二天,便成
青稞酒。
青稞酒色淡味酸甜,約15-20度,分頭道、二道、三道酒。
到藏族家作客,習慣請你喝酒是倒滿杯,你先喝一口,添上;再喝一口,再添滿;一直要渴三口,最後滿杯喝乾。以後,能喝的自由喝。
奶品
西藏地區牛羊多,奶製品也多。最普遍的是優酪乳子和
奶渣兩種。
優酪乳子又有兩種,一種是乳酪,藏語叫“達雪”,是用提煉過酥油的奶製作的;另一種是沒提過酥油的牛奶作的,藏語稱“俄雪”。優酪乳子是牛奶經過糖化作用以後的食品,營養更為豐富,也較易消化,適合老人和小孩吃。
奶渣是奶提煉酥油後剩下的物質,經燒煮,水份蒸發後,剩下是奶渣。
奶渣可以做成奶餅、奶塊。
在煮牛奶過程中,還可揭起
奶皮,藏語叫“比瑪”。
奶皮就象豆腐皮一樣,好吃又富有營養。
奶品是藏族的重要食品,家居或外出,人們都帶著它。在零食品種不多的西藏,大人們常把
奶渣給小孩當零食。
風乾肉
藏族喜歡吃
風乾牛羊肉,其他民族看著感到有點怕,也覺得不太衛生。其實,風乾肉一般在冬天,往往是十一月底做。這時氣溫都在零度以下,把牛、羊肉割下來,掛在陰涼處,讓其冰凍風乾,即去水份,又保持鮮味。到了第二年三月以後拿下來烤食或生食,味道是鮮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