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田幾多郎

西田幾多郎

西田幾多郎(にしだ きたろう,Nishida Kitaro,1870.06.17~1945.06.07),日本近代哲學史上最有代表性的哲學家,京都學派創始人。東京大學哲學科預科畢業後,曾在山口高校、第四高校、學習院大學任教。1910年起任京都大學副教授、教授。1911年發表《善之研究》,後陸續發表《自覺的直觀與反省》、《無的自覺限定》、《哲學的根本問題》等。試圖以東方佛教思想為基礎,以西方哲學思想為材料,求得東西方思想的內在統一,確立了獨特的“西田哲學”體系。並培養了許多學生,形成“京都學派”。對日本大正昭和時期的哲學思想有重大影響。1940年獲日本文化勳章。後刊有全集18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田幾多郎
  • 國籍:日本
  • 出生地:石川
  • 出生日期:1870.05.19
  • 逝世日期:1945.06.07
  • 職業:哲學家
  • 畢業院校:東京帝國大學
  • 主要成就:日本近代著名哲學家,京都學派創始人。
  • 代表作品:《善的研究》
生平簡介,哲學體系,前期哲學思想,中期哲學思想,西田思想,後期哲學思想,影響,著作,

生平簡介

生於日本石川縣河北郡的一個大地主家庭。國小畢業後,於1883年入金澤師範學校,1886年轉入專門學校,第2年該校移交官辦,改名為第四高等學校。西田在中學時即對當時的立憲運動抱有熱情,閱讀了民主思想家福澤諭吉的著作,1889年明治憲法頒布時與一乾同學拍照留念。可惜後來作為維新元老的薩摩長州藩閥同盟阻礙了日本走上健全的憲政國家道路。1890年開始在所有學校重要活動上宣讀的的《天皇教育敕令》(教育ニ関スル勅語)將對天皇、國家的忠誠等保守的儒家價值觀設立為學生倫理準則,西田對此非常反感,與同學一起退學以示抗議,在家進行自學;以後由於父親的事業破產,他喪失自學的條件,不得已於1891年轉入東京帝國大學哲學科選修科。
畢業後,1895年回鄉任中學教員,第2年轉任第四高等學校講師。不久,因家庭矛盾和學校糾紛,精神上的壓力使他越來越遠離政治,轉向佛教並決心參禪,從1897年起過著以打坐為中心的孤獨思索生活,1903年開始正式研究哲學。對費希特、黑格爾乃至當時德國影響最大的現象學均有了相當了解。1909年他到東京任學習院教授;第2年任京都帝國大學文學部副教授,1911年他出版《善的研究》,開始構建以後來提出的“絕對無”概念為核心的哲學體系,1913年擔任京都大學宗教學講座教授,並獲得文學博士學位。轉而升任哲學史第一講席教席,與同事田邊元、學生西谷啟治一同創建了京都學派。1928年退休。
然而時局的變化使西田無法繼續置身政治之外,當軍國主義建立起專制政權時,作為日本哲學界泰斗,他已不可能擺脫現實政治的干擾。美濃部達吉事件後不久,教育部設立教育與學術復興委員會,西田與同事田邊元和辻哲郎被要求參加。他和這個委員會的教育改革思想完全對立,對此只能消極應付。1936年二·二六事件讓西田明確意識到軍國主義將把日本引向災難,但次年他在貴族學習院任教時的幾位學生近衛文麿木戶幸一和木村毅擢升為政要後,不得不在後者的邀請下進一步捲入政治漩渦。這一年,日本全面侵華戰爭開始,西田和他的這幾位學生尚且還對軍方主導的擴張政策持批評態度,西田發表演講,呼籲尊重世界上諸民族的多樣性,在給木村毅的信中他寫道:“我想我們必須思考處於世界中的日本,不僅僅是日本的日本,否則像‘大亞細亞主義’之類的東西將毫無意義……”1940年時任首相的近衛文麿提出大東亞共榮圈的主張,可以看到西田思想的影響。木村毅甚至安排老師與海軍將領高木惣吉會見,希望他能影響軍方開明派。但西田對於介入政治仍保持謹慎的態度,他小心地與當局的極端民族主義說辭保持距離,發表數篇文章試圖批判地評論日本帝國主義和極端民族主義的重要文獻《國體本義》。這些努力卻又不見任何效果,儘管他擁有給天皇做新年演講的殊榮。
相反,他的京都學派同仁們紛紛投身政界。和辻哲郎積極參加教育與學術復興委員會的活動,參與撰寫了臭名昭著的《國體本義》。三木清成為近衛文麿新秩序運動的智囊。尤其是京都學派的另一位奠基者田邊元在教育與學術復興委員會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他還鼓勵學生獻身帝國戰爭,發表了一系列軍國主義的宣傳文章,為日本的軍事擴張政策提供了一套黑格爾式的哲學說辭。1940年西田私下對一位學生說:“田邊這傢伙完全是個法西斯!”
從近衛文麿受西田等知識精英的大亞細亞主義影響提出大東亞共榮圈的美麗說辭,到田邊、西谷們主動建構共榮圈理論、為戰爭辯護,京都學派哲學家在急於成為黑格爾一樣的時代精神代言者之路上越走越遠。到了1943年,西田也更深地涉足政治活動。與此前一直與較為開明的海軍高官保持聯繫不同,這一年他受到陸軍邀請參加國家政策研究中心會議。懷著有可能影響東條英機政府的心態他在會上提交了《新世界秩序原理》一文,但文章很快以難以理解為由被退回。西田將文章交給田邊,請他加以簡化改寫。田邊改寫後的文章被轉交給東條英機及陸海軍總長,西田則一直擔心改寫後的文章是否能向這些權力執掌者準確傳達他關於日本精神不是囿於國粹、而是具有環球視野的理念。不過無論掌權者們是否理解了他的思想,東條英機於是年11月大東亞會議上的發言很快讓他徹底失望。《新世界秩序原理》一文卻讓西田在戰後背上與日本極端民族主義同流合污的罪名,儘管他已於1945年戰爭結束前去世。
西田幾多郎
然而無論是西田這位失敗的政治異議分子,還是可能也懷有一個“和平崛起”的日本之夢的田邊與其他京都學派成員,無論他們從理論上構建出多么完美的國家與世界圖景,在政治強權和武裝暴力面前他們毫無力量可言。西田本人雖然德高望重,從1944年起也因為“過於西化”的言論受到教育部思想審查機關的監視。三木清和日本戰前最重要的馬克思主義者戶坂潤這兩位曾經的京都學派成員更是在戰爭結束前慘死獄中。京都學派哲學家們更無法無視的是軍部專制在日本國內及國外犯下的種種罪惡。

哲學體系

西田企圖建立一個超越於唯心主義唯物主義的哲學體系。他的哲學思想發展大體上分為前、中、後三個時期:前期的根本思想是“純粹經驗”,中期的是“場所邏輯”,後期的是“絕對矛盾的自己同一”。

前期哲學思想

西田的第一部著作是1911年出版的《善的研究》。這本書曾經是日本明治維新以後銷售最多、影響最大的一本哲學著作,它的問世標誌日本最初的“獨創哲學”的形成。他聲稱,他研究哲學的根本動機是為了解決人生問題。書中第一次提出並且闡述他的基本概念“純粹經驗”。他所謂的“純粹經驗”並非一般所理解的那種以主、客觀對立為前提的對象經驗,而是所謂“主觀和客觀合一”的直接經驗,是以他“打坐”體驗為基礎的。他認為,有了經驗才有個人,並不是有了個人才有經驗;“純粹經驗”是唯一的“實在”,而主觀與客觀是這“實在”中統一著的兩個方面,其中主觀即“我”是“統一的方面”,客觀是“被統一的方面”。“善”就是實現主客合一的意識狀態,也是自我的發展完成。

中期哲學思想

西田後來為了去掉“純粹經驗”帶有的心理主義色彩,努力將其加以邏輯化。1917年他在《自覺中的直觀和反省》一書中,把“純粹經驗”表述為先驗的自覺;1926年他在論文《場所》中,終於給“純粹經驗”找到一個邏輯形式,展開了他特有的所謂“場所邏輯”。這種邏輯的形成是他的哲學思想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折點。第二年西田出版《從動者到見者》一書,標誌著西田哲學轉入中期。1926年,新康德主義者左右田喜一郎在批判西田的論文《關於西田哲學的方法》中,首先提出“西田哲學”這個名稱。

西田思想

西田指出,自我與非我、意識與對象要發生聯繫,就必須有一個把兩者聯繫起來的“場所”,這個“場所”就是東方宗教哲學中的“無”。西田把“場所”分為“有的場所”、“相對無的場所”、“絕對無的場所”三個階段,認為"絕對無的場所"才是“真無的場所”。“絕對無”既非“有”,也非“無”,它的根本作用就是象鏡子一樣,把“對象按照原樣反映出來”。“場所”也叫“意識之野”,它是智、情、意共同形成的所在,主觀界與客觀界的一切現象都在其中成立。西田的邏輯就是以這種“場所”為核心的,所以稱為“場所邏輯”。這種“場所邏輯”是在命題的“主語”和“謂語”的關係上,以“謂語”為主而用“包攝判斷”來說明的,所以又稱為“謂語邏輯”。1932年西田出版《無的自覺限定》一書,提出所謂“絕對無的辯證法”,認為只有這種辯證法才能“克服”馬克思的唯物主義辯證法和G.W.F.黑格爾的辯證法。

後期哲學思想

1933年《哲學的根本問題》一書問世以後,西田哲學進入後期。西田後期的哲學思想,基本上是在1931年“九一八事變”以後、日本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期間形成的。這時西田把“場所”觀點具體化為“個體互相規定即一般者自己規定”的“辯證法一般者”觀點。據他看來,雖然個體在一般者中才是個體,同時,沒有個體也就不可能有一般者,但是個體和一般者本來是絕對對立和矛盾的,這種對立和矛盾只有在超越一切對象的“無的一般者”之上,作為絕對肯定即否定、絕對否定即肯定,才能結合成為“相即”的東西,這也就是“自己同一”。西田把“辯證法一般者”的觀點,直接化為“行為的直觀”觀點,形成所謂“多和一”的“絕對矛盾的自己同一”邏輯。他還把這種邏輯運用於民族國家政治道德藝術等方面,使它成為後期西田哲學的根本原理。這一邏輯曾經在日本侵華的戰爭年代,成了所謂“總體戰哲學”的思想根源,為侵略口號“八紘一宇”辯解。西田哲學儘管在其發展過程中有迂迴曲折,但是他的“主客合一”和“直觀”觀點卻貫徹始終。

影響

西田哲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30多年間,對日本的思想界產生過很大的影響,在戰後頭幾年也還吸引過不少人,但是,在新的民主浪潮衝擊下,不久就開始被日本人民唾棄,在一個時期內甚至聲銷跡絕。從20世紀60年代起,日本有一些哲學家對西田哲學重新評價,提出不同的見解,這種哲學又受到一些人士的注意。哲學史家對西田哲學有不同的評價,有的指出它的基礎是佛教思想,認為它實質上是一種以西方哲學思想為材料並且用這種哲學的邏輯裝扮起來的東方宗教哲學;有的斷言它是一種存在主義
石川県西田幾多郎記念哲學館石川県西田幾多郎記念哲學館

著作

新版《西田幾多郎全集》(全24卷),小坂國繼、竹田篤司、藤田正勝主編,岩波書店,2002年~2009年。
舊版 《西田幾多郎全集》(全19卷),安倍能成、天野貞佑、和辻哲郎、山內得立、務台理作、高坂正顕、下村寅太郎主編,1965~1966年。
第1卷 善的研究・思索與體驗
第2卷 自覺的直觀與反省
第3卷 意識的問題・藝術與道徳
第4卷 從動者到見者
第5卷 一般者的自覺體系
第6卷 無的自覺限定
第7卷 哲學的根本問題(行動的世界)・哲學的根本問題:續編(辯證法的世界)
第8卷 哲學論文集I:哲學體系的企圖・哲學論文集II
第9卷 哲學論文集III
第10卷 哲學論文集IV・哲學論文集V
第11卷 哲學論文集VI・哲學論文集VII
第12卷 續思索與體驗・《續思索與體驗》之後・日本文化的問題
第13卷 小篇・筆記
第14卷 講演筆記
第15卷 講義(哲學概論・宗教學)
第16卷 英國倫理學史・心理學講義・倫理學草案・關於純粹經驗的斷章・我尊會有翼文稿・不成會有翼草稿・Spinoza's Conception of God
第17卷 日記
第18卷 書簡集I
第19卷 書簡集II
《西田幾多郎哲學論集》(Ⅰ・Ⅱ・Ⅲ,上田閒照編,岩波文庫,1987-1989年)。
該文庫另收錄《思索與體驗》(正篇・續篇),《西田幾多郎隨筆集》,《西田幾多郎詩歌集》。
Ⅰ(8篇)
場所
我與你
各種世界
從動者到見者
直接給予的東西
答左右田博士
叡智的世界
無的自覺限定
Ⅱ(5篇)
邏輯與生命
行動的直觀
人的存在
作為辯證法的一般者的世界
行動的自我立場
Ⅲ(5篇)
關於自覺
絕對矛盾的自我同一
作為歷史的形成作用的藝術創作
笛卡爾哲學
場所邏輯與宗教世界觀
《西田哲學選集》(全7卷,別卷2[別卷1是傳記,別卷2是研究]),上田閒照監訂,大橋良介、野家啟一主編,燈影舍,1998年。
第1卷 西田幾多郎的西田哲學入門
第2卷 《科學哲學》論文集
第3卷 《宗教哲學》論文集
第4卷 《現象學》論文集
第5卷 《歷史哲學》論文集
第6卷 《藝術哲學》論文集
第7卷 日記・書簡・講演集
《西田幾多郎論文選》,書肆心水,2007年。
《西田幾多郎生命論集》,2007年。
《西田幾多郎日本論集》,2007年。
《我對於各種哲學的立場 西田幾多郎論文選》,2008年。
《實踐哲學 西田幾多郎論文選》,2008年。
《真善美 西田幾多郎論文選》,2009年。
《意識與意志 西田幾多郎論文選》 2012年。
《師弟問答 西田哲學》 ,與三木清合著,2007年。
《西田幾多郎之聲 前・後篇 書信與日記及其人生》,2011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