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中世紀史學

西方中世紀史學大致以 13 世紀為界線,分為基督教史學和文藝復興史學兩個時期。古希臘、羅馬的史學,包括希羅多德、修昔底德、李維、塔西陀、普魯塔克等人的名著,因為是世俗學而倍受鄙視,甚至慘遭破壞。第一位基督教史學家是利比亞人阿非加努斯(約 180—250),著有《編年史》5 卷,記從創世到 221 年間的歷史。這樣寫歷史是荒謬的,但開創了按基督紀年寫史的先河

發展,尤西比烏斯,格雷戈里,布魯尼,

發展

13 世紀以前,基督教史學占支配地位。那時,史學與其他學科一樣被認為是基督教神學的分支。史學家不僅用神學觀點解釋歷史,而且認為基督教史,甚至聖經本身就是一部世界史,用不著去研究別的什麼歷史。。

尤西比烏斯

(約 260—340)是基督教史學的奠基人,生於巴勒斯坦,著有《編年史》、《教會史》和《巴勒斯坦殉道者行傳》等,影響很大。北非主教奧古斯丁(354—430)是著名的基督教史學大師。他在《上帝之城》里提出神創的以教會為代表的“上帝之城”是永恆的,人造的以世俗政權為代表的“世俗之城”是暫時的,最終必將為上帝之城取代,從而奠定了教權高於政權的理論基礎,一直支配後來的基督教史學。

格雷戈里

(約 539—594)是法蘭克王國最著名的史學家,被譽為“蠻族的希羅多德”,代表作是《法蘭克人史》(10 卷,有中譯本),記從創世到591 年間事。他認為,寫史的目的是使邪惡者和正直者之間的鬥爭留傳後世,免得湮沒無聞。在他看來,教會、國王、殉道士是正直者,人民大眾、異端和異教徒是邪惡者,階級立場昭然若揭。不過,他用的資料有早已散失的檔案、編年史和親身的經歷,史料價值很高,是研究當時政治、經濟、文化的重要依據。
愛因哈德(約 770—840)的《查理大帝傳》(有中譯本)以敘述確切見長,雖失之過簡,仍是流傳很廣的一部傳記作品。此外,德國著名史家有:韋杜金德(約 925—973),著有《薩克森大事記》,記亨利一世和奧托一世時事頗為詳細;艾克哈德(?—約 1125),著有《編年史》,重點記法蘭克尼亞王朝事;主教奧托(約 1114—1158),著有《編年史》和《腓特烈傳》,不僅保存許多珍貴資料,而且提出許多精闢的見解。
英國的著名史家有:比德(約 672—735),被稱為“英國史學之父”,著有《盎格魯教會史》;亨廷頓的亨利(約 1084—1155),著有《英國史》。文藝復興運動興起以後,史學進入一個新時代,湧現一批著名的人文主義史家。他們崇拜古代希臘和羅馬的史學,廣泛搜尋那時的手稿和抄本,批判基督教史學。他們認為歷史的中心是人和人的事業,歷史應探求社會現象的因果關係,教育後人,所以特別注重研究政治史和軍事史,開創一代史學新風。在文藝復興的策源地義大利,湧現一批著名的人文主義史家。

布魯尼

(約1370—1444)在他的《佛羅倫斯史》里,第一次論述人在歷史上的活動,完全排除宗教迷信。比翁多(1388—1463)擅長考古,奠定西方考古學的基礎,為史學發展做出貢獻;他的名著《羅馬帝國衰亡後的歷史》,第一次把中世紀作為一個獨立的歷史時期進行研究。瓦拉(1406—1457)用考證方法證明教會宣揚的“君士坦丁贈札”是偽造的,動搖了奧古斯丁杜撰的教權高於政權的理論基礎,沉重地打擊基督教史學。馬基雅維里(1469—1527)是最著名的人文主義史學家,著有《君主論》、《論提圖斯·李維的前十卷》和《佛羅倫斯史》。他寫《佛羅倫斯史》目的是探求振興祖國的道路,明確指出教皇是義大利衰落的罪魁禍首。此外,法國的著名人文主義史家有:科曼(約 1447—1551),著有《回憶錄》;布丹(1530—1596),著有《國家論六書》和《簡明歷史研究法》等。英國的著名人文主義史家有:莫爾(1478—1535),著《理查三世傳》和《烏托邦》;霍林謝德(?—約 1580),著《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編年史》;諾克斯(約 1513—1572),著《蘇格蘭宗教改革史》。德國的著名史家有:胡登(1488—1523),主編《鄙人書翰》,猛烈攻擊天主教會和經院哲學;弗蘭克(1499—1543),著有《世界史》、《德國史》等,恩格斯給他很高的評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