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白釉黑花猴鹿紋瓶是西夏党項族的民間生活用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夏白釉黑花猴鹿紋瓶
- 類別:瓷器
- 年代:西夏
- 文物原屬:西夏民間生活用瓷
文物簡介,文化背景,
文物簡介
高42厘米,口徑7.8厘米。
瓶口外撇,短頸,豐肩,長腹,寬圈足,砂底無釉,造型挺拔秀麗。通體施白釉,釉下以黑彩勾勒紋飾,肩部繪一周變形蓮瓣紋,兩側繪兩組下垂的卷葉紋,腹部一面繪兩隻展翅飛翔的大雁盤旋於蘆草上空,另一面繪一隻猴與一隻梅花鹿在蘆草叢中躍動嬉戲,猴以一手持葦草逗鹿玩耍,鹿單腿抬起,低首抿唇,若有所動,看得出猴的頑皮與矯健,還有鹿的機靈與乘巧,整幅畫面充滿著運動感和節奏感,生機勃勃,活靈活現,以酣練的筆調,描繪出無盡的畫意,讓人說不出來,又愛不釋手。
畫的主題選用猴、鹿紋,取材於中國民間的風俗,隱喻“侯(爵)”與“(俸)祿”,反映了當時人們對官祿和長壽富貴生活的嚮往。非常沉重、看似模糊的理想追求以如此輕鬆活潑的畫面表現出來,我們不知作器者何人,但願將此瓶連同那份美好嚮往保存長久。
文化背景
西夏國是一個少數民族——党項族建立,他們生活在草原與大漠之間,汲取著中原文化的營養,又不肯完全被漢化,仍執著地保持自己的風情。但是,西北的山水畢竟與中土相連,我們仍能從它的器物中看到血脈相融的跡象。
西夏陶瓷器早在約6000年前的原始社會,先民們就利用黃河岸邊的澄泥“陶作因泥澄而工精而質貴”,並逐步發展形成了具有西域邊塞民族藝術特色的西夏瓷器,與宋代瓷器的經典——釣、汝、官、哥、定五大名窯珍品同處一個歷史時代,然而西夏瓷器卻連一個“民窯”的名份也沒有取得,西夏瓷器也因此而成為國寶藝術品中的歷史之謎。直至20世紀80年代中期中科院考古所對寧夏靈武滋窯堡進行的挖掘中,通過對3座西夏窯爐、8座西夏瓷場作坊及1座元代作坊、1座清代窯址的挖掘清理中,共出土瓷器、制瓷工具、窯具等3000餘件。靈武滋窯的挖掘,確立了西夏陶瓷在中國陶瓷史上的地位,填補了西夏瓷器的空白,這對研究以党項羌人為主體的西夏王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及歷史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