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曲四首

《襄陽曲四首》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樂府舊題而創作的組詩。這四首詩既可見其性情,又可見其詩風。第一首詩描繪了人們在江邊長堤上載歌載舞的生動場景,展示了襄陽迷人的景色;第二首詩描寫歷史人物山簡的醉態,活靈活現地塑造了一個醉態可鞠的形象;第三首詩通過寫峴山、漢江、水色、沙色、山上的墮淚碑以及碑上的青苔,碑上被磨滅了的碑文等等物景,說明時間的長河能淹沒一切;第四首詩運用習家池墮淚碑的典故,反其意而用之,表現了作者瀟灑中的辛酸痛苦之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襄陽曲四首
  • 作品別名:襄陽曲、雜歌謠辭·襄陽曲
  • 創作年代盛唐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五言絕句
  • 作者:李白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襄陽曲四首
  • 其一
襄陽行樂處,歌舞白銅鞮
江城回綠水,花月使人迷。
  • 其二
山公醉酒時,酩酊高陽下
頭上白接籬,倒著還騎馬
  • 其三
峴山臨漢水,水綠沙如雪
上有墮淚碑,青苔久磨滅
  • 其四
且醉習家池,莫看墮淚碑。
山公欲上馬,笑殺襄陽兒。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襄陽曲:樂府舊題。《樂府詩集》卷八十五列於《雜歌謠辭·歌辭》。王琦云:“《襄陽曲》,即《襄陽樂》也,《舊唐書》:《襄陽樂》,宋隨王誕所作也。延始為襄陽郡,元嘉二十六年仍為雍州。夜聞諸女歌謠,因作之。其歌曰:‘潮發震陽來,暮至丈提宿。丈提諸女兒,花艷驚郎目。’”
⑵白銅鞮:歌名。相傳為梁武帝所制。一說為南朝童謠名,流行於襄陽一帶。
⑶山公:即山簡。晉代人,字季倫。“竹林七賢”之一山濤之子,曾任征南將軍,鎮守襄陽。但他不理政務,只知飲酒遊樂,故時人編了首《山公歌》。後成為流行在襄陽一帶的一首兒歌。這首歌詼諧有趣,廣為流傳,常被遊歷襄陽的文人墨客所引用。
⑷白接籬:白色的頭巾。山簡每喝醉了酒,總是倒戴著頭巾,倒騎著馬回家。
⑸峴(xiàn)山:山名。在湖北省襄陽縣南。又名峴首山。東臨漢水,為襄陽南面要塞。西晉羊祜鎮襄陽時,常登此山,置酒吟詠。《晉書·羊祜傳》載:“祜樂山水,每風景,必造峴山,置酒言詠。”
⑹水綠沙如雪:一作“水色如霜雪”。
⑺墮淚碑:即在襄陽峴山。這裡用羊祜的典故。羊祜死後,為紀念他的政績,“襄陽百姓於峴山祜平生遊憩之所建碑立廟,歲食饗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預因名為墮淚碑。”
⑻習家池:又名高陽池,位於湖北襄陽城南約五公里的鳳凰山(又名白馬山)南麓,建於東漢建武年間。《世說新語·任誕》劉孝標注引《襄陽記》:“漢傳中習郁於峴山南,依范蠡養魚法,作魚池,池邊有高堤,種竹及長楸,芙蓉菱芡覆水,是游宴名處也。山簡每臨此池,未嘗不大醉而還,曰:‘此是我高陽池也。’襄陽小兒歌之。”

白話譯文

其一
在襄陽行樂之處,至今猶有人歌舞《白銅鞮》之曲。
漢江之澤水迴繞著江城,襄陽之花容月色實在是令人著迷。
其二
晉人山簡醉酒之時,在高陽池醉態可掬。
他頭上反戴看白接籬之帽驪在馬上,樣子實在是可笑。
其三
峴山依著漢江,水綠如碧,沙白似雪。
山上有紀念羊枯的墮淚碑,上面的字己久為青苔所沒,看不清楚了。
其四
姑且在習家池覓得一醉,不去山上看墮淚碑了。
也學一學山公欲上馬的醉態,讓襄陽小兒也笑上一笑。

創作背景

這四首詩作於唐玄宗開元二十二年(734年)李白游襄陽時。根據裴斐《李白年譜簡編》,時李白三十四歲,游襄陽,識韓朝宗,有《與韓荊州書》《襄陽曲四首》等作品。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李白在襄陽所寫的這組詩,既可見其性情,又可見其詩風。在襄峴漢水的背景之下,一個懷著未醉之心的醉翁形象,栩栩如生。
組詩之第一首。這裡的“白銅鞮”當指漢水在襄陽段的堤壩。這是襄陽群體娛樂的地方。江城被綠水環抱,襄陽的花,襄陽的月,真是迷人。這首詩展示出這樣一個場景:在月圓花好的夜晚,人們在江水邊的長堤上載歌載舞,多么熱鬧多么生動傳情。面對此情此景,詩人不禁忘我地陶醉在其中。這一首第三句在格律上有“失粘”之嫌,說明李白寫詩並不受格律的嚴格約束。
組詩之第二首。這是描寫一個歷史人物的醉態,這個人叫山簡。山簡是晉大將,性情豪放,酒醉後常反戴帽子倒騎馬。酒醉後的人物神態生動活現,在陽光下,繫著白頭巾,倒著騎馬,非常有趣。此詩活靈活現地塑造了一個醉態可鞠的人物形象。
組詩之第三首。峴山、漢江、水色、沙色、山上的墮淚碑以及碑上的青苔,碑上被磨滅了的碑文等等物景,平實道來,沒有雕飾,其中自有詩人對世事滄桑的感慨。山依舊,水仍綠,碑尚在,唯有碑石上生了青苔,碑文已被磨滅,其寓意就是時間的長河能淹沒一切。
組詩之第四首:習家池邊舊有鳳泉館、芙蓉台、習郁墓,群山環抱,蒼松古柏,一水涓涓,亭台掩映,花香鳥語,風景清幽,自古常有騷人墨客來此詠詩作賦。西晉永嘉年間鎮南將軍山簡鎮守襄陽時,常來此飲酒,醉後自呼“高陽酒陡”,唐代孟浩然曾感嘆:“當昔襄陽雄盛時,山公常醉習家池。”墮淚碑是為了紀念西晉羊祜而立的。羊祜生前都督荊州諸軍事,駐襄陽。羊祜死後,其部屬與當地百姓在峴山羊祜生前游息之地建碑立廟,每年祭祀。見碑者莫不流淚,杜預因而稱此碑為墮淚碑。酒醉了,墮淚碑也不去看了,欲上馬而又上不了馬,襄陽的小孩子們看著笑了。酒醉以後,人就不會有什麼愁苦。“莫看”,“且醉”二句 ,是痛苦的瀟灑。

名家點評

其一
日本近藤元粹《李太白詩醇》:嚴滄浪曰:自然景,不須造作;卻又非熟境,所以佳。
其三
明代梅鼎祚屠隆《李杜二家詩鈔評林》:興慨古今,言簡意盡,《襄陽曲》要不出此。
明代胡震亨《李杜詩通》:西曲《襄陽樂》,詠大堤女郎。此詠襄陽土風,兼及羊祜、山簡事,四解相承,總歸於行樂,如貫珠然。
清高宗敕編《唐宋詩醇》:“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不如此寄慨之深。
日本近藤元粹《李太白詩醇》:嚴滄浪曰:真堪墮淚。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李白像李白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