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技術基礎

中國對國防科技發展和武器裝備建設中起基礎作用的軍用標準、軍事計量、裝備質量、科技信息、科技成果與智慧財產權等專業和工作的統稱。又稱國防技術基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裝備技術基礎
  • 外文名:technological base of military equipment
主要任務是運用先進、適用、可靠的技術手段和方法,對國防科技發展和武器裝備建設發揮技術監督管理、信息服務保障、決策支持等基礎性作用。
①軍用標準化。在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發展、使用、保障等領域內,制定軍用標準、實施標準並對標準的實施進行監督。主要包括軍用標準體系建設與維護,軍用標準的實施與監督,裝備綜合標準化與通用化、系列化、組合化、標準化信息系統建設,軍用標準化法規建設等。②軍事計量。在裝備的論證、試驗、採購、保障、使用、維護、修理和引進等過程中,確保裝備和檢測設備計量單位統一、量值準確一致、測量數據和測量結果正確可信。主要包括研究建立測量標準,建立不間斷的裝備量值溯源與傳遞鏈,建立人員培訓考核制度,建立軍事計量技術機構認可考核制度等。③裝備質量。對裝備質量的形成、發揮、保持、恢復等過程所進行的相關工作。主要包括質量管理體系評定,可靠性、維修性、保障性管理,環境工程管理,質量信息管理,質量技術機構及設施建設,質量培訓,質量技術研究和學術交流等(見裝備質量基礎工作)。④裝備科技信息。在裝備工作領域,為巨觀管理決策和裝備技術全壽命周期的各個方面提供科技信息服務與保障,並促進裝備科技信息交流和有效使用。主要包括信息資源建設,情報諮詢研究,信息產品開發,技術手段建設,交流與培訓,國防科技圖書出版基金工作等。⑤裝備科技成果管理。對裝備科技成果進行評價、獎勵和推廣交流,促進裝備科技成果向戰鬥力和生產力轉化。主要包括鑑定與登記、獎勵、推廣與交流、保密與解密以及裝備科技對外有償服務管理等。⑥裝備智慧財產權管理。與裝備建設中的智慧財產權有關的全部管理活動。主要包括契約約定、報告登記、評價評估、推廣套用、保密解密、糾紛處置、法律諮詢、法規制定、國防專利管理等。
軍用標準、軍事計量、裝備質量、科技信息等是隨著裝備建設的發展不斷發展的。在古代,對戰車的品種、等級、結構、零部件、尺寸和材料等就有統一的技術規定,輪、輻均可以互換通用。近代以來,隨著裝備技術含量的提升、工業化生產的發展,其重要性日益突出,並逐步形成了相對獨立的專業領域和相關的管理機構。20世紀90年代以後,隨著科學技術和工業基礎飛速發展,軍用和民用技術通用性逐漸增強,許多國家在軍用標準、軍事計量、裝備質量管理、科技信息利用等方面推行軍民融合,大量採用民用標準、計量、科技成果等為裝備建設服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軍用標準、軍事計量、裝備質量、科技情報等裝備技術基礎專業工作開始起步並逐步發展完善。20世紀80年代,逐漸形成了裝備技術基礎這一概念,對軍用標準化、軍事計量、裝備質量、科技情報、成果管理等基礎性工作實行了集中統一管理,使裝備技術基礎工作從分散走向統一,從經驗管理走向法制管理,由各專業自成體系建設向各專業整體推進發展。總體上分為三個階段:①國防科技工業領域的啟動發展階段。裝備技術基礎各專業工作,特別是軍用標準化、軍事計量、裝備質量、科技情報等專業工作從無到有,初步形成了一定的保障能力,適應了以仿製為主的武器裝備研製的需要。②國防科技工業領域的統一管理階段。1982年8月成立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負責管理國防科學技術的情報資料交流、計量、標準化、科技成果鑑定與推廣和發明獎勵等工作。③武器裝備建設領域的集中統管階段。1998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成立,裝備技術基礎工作開始向集中統管的新體制轉變,從單純裝備科研生產向裝備全系統全壽命管理轉變。2016年1月,組建了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從原總裝備部中分離出來成為中央軍委直屬部門,進一步加強了裝備發展的集中統一管理。
裝備技術基礎將面向武器裝備現代化建設的需求,呈現軍民通用化、手段信息化、管理法治化、服務集成化的趨勢,為重點裝備建設提供同步、配套、有效的服務。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