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語革命:中國近代經濟學主要術語的形成

術語革命:中國近代經濟學主要術語的形成

《術語革命:中國近代經濟學主要術語的形成》是2023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孫大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術語革命:中國近代經濟學主要術語的形成
  • 作者孫大權
  • 出版時間:2023年10月 
  • 頁數:640 頁
  • 字數:632000 
  • ISBN:9787522826592
  • 定價:198 元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在1896-1933年37年間,中國集中出現了超萬個經濟學新名詞,這些新名詞目與異質的西方經濟社會產生的經濟學術語完成了對接,中國近代經濟學發生了從傳統經濟思想術語到近代經濟學術語的巨變,與名詞術語巨變伴隨的是中國經濟知識體系出現了由傳統到近代的巨大轉型。近代經濟學術語與中國傳統經濟思想術語相比,從形式到內容都發生了斷裂性的根本變革,它是一場實實在在的“術語革命”。中國近代經濟學術語革命是怎樣發生的? 它對中國經濟學發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這是本書關注的主題。經濟學術語是建立經濟學科大廈的材料,中國近代經濟學術語的形成又是經濟思想古今巨變、中西交匯的接點與密碼。釐清這個接點和密碼,對於更好地認識這些術語本身的含義,更好地認識中國近現代經濟學發展史,以及對經濟史、語言史、中外文化交流史等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目錄

第一章導論:術語革命與中國近代經濟知識、思想及語言的革命
一中國經濟學術語的古今巨變是怎樣發生的?
二異質的中西經濟學術語是怎樣完成對接的?
三術語革命與中國近代經濟知識、經濟思想的革命
四術語革命與中國近代經濟語言革命
五中國近代經濟學術語革命的研究現狀與方法
第二章經濟學總論主要術語的形成
第一節“經濟”“經濟學”術語的形成
一中國在19世紀翻譯Economy、Political Economy的各種譯名
二19世紀末日語“經濟(學)”“理財學”等詞傳入中國
三“經濟學”“理財學”“計學”等詞在語義方面的競爭
四“經濟學”“計學”“理財學”等詞的使用競爭
五傳統“經濟”一詞到現代“經濟”術語的轉變
六民國初年“經濟”“經濟學”成為通用術語
七“經濟學”對譯的英文是Economics還是Political Economy?
八結論
第二節“生產”等術語的形成
一生產(Production)
二土地(Land)
三勞動、勞力(Labour)
四資本(Capital)
五企業(Enterprise)
六技術(Technique,Technical)
七資源(Resource)
八成本(Cost)
九固定資本(Fixed Capital)、流動資本(Circulating Capital)
十公司(Company,Corporation)
第三節“交易”等術語的形成
一交易、交換(Exchange)
二供給(Supply)、需求(Demand)
三價格(Price)、價值(Value)
第四節“消費”等術語的形成
一消費(Consumption)
二效用(Utility)
第五節“分配”等術語的形成
一分配(Distribution)
二地主(Landlord)
三勞動者、工人(Labourer)
四農民(Peasant,Farmer)
五資本家(Capitalist)
六企業家(Enterpriser,Entrepreneur)
七地租(Land Rent)
八工資(Wage)
九利息(Interest)
十利潤(Profit)
第六節“產業”等術語的形成
一產業(Industry)
二工業(Industry)
三輕工業(Light Industry)、重工業(Heavy Industry)
四農業(Agriculture)
五商業(Commerce)
六貿易(Trade)
七城市(City,Urban)
第七節“制度”等術語的形成
一制度(Institution,System)
二市場(Market)
三競爭(Competition)、自由競爭(Free Competition)
四壟斷、獨占(Monopoly)
五政府(Government)
六政策(Policy)
七公平(Fair)
八效率(Efficiency)
第八節經濟學總論主要術語來源與形成統計
第三章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主要術語的形成
第一節“生產關係”等術語的形成
一生產力(Productivity)
二生產關係(Productive Relations)
三經濟基礎(Economic Basis)、上層建築(Super-structure)
四唯物史觀(Materialistic Conception of History)
第二節“剩餘價值論”等術語的形成
一商品(Commodity)
二勞動價值論(Labour Theory of Value)
三剩餘價值論(Theory of Surplus Value)
四虛擬資本(Fictitious Capital)
第三節“社會主義”等術語的形成
一社會主義(Socialism)
二科學社會主義(Scientific Socialism)
三資本主義(Capitalism)
第四節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主要術語的來源與形成統計
第四章西方經濟學主要術語的形成
第一節“經濟人”等術語的形成
一經濟人(Economic Man)
二功利主義(Utilitarianism)
第二節“邊際效用”等術語的形成
一邊際效用、限界效用(Marginal Utility)
二均衡、平衡(Equilibrium)
三稀少(稀缺性)(Scarcity)
四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
五無差曲線(Indifference Curve)
六彈性(Elasticity)
七生產者(Producer)、消費者(Consumer)
八生產者剩餘(Producer's Surplus)、消費者剩餘(Consumer's Surplus)
第三節“通貨膨脹”等術語的形成
一通貨膨脹(Inflation)、通貨緊縮(Deflation)
二國民所得(National Income)
三指數(Index)、物價指數(Index Number of Price)
第四節西方經濟學主要術語的來源與形成統計
第五章金融學主要術語的形成
第一節“金融”一詞的起源、含義演變
一“金融”是源自日語的外來詞
二“金融”的傳播、替代與本土化
三“金融”對譯的英文詞:從Money Market到Finance
四“金融”含義的分歧與變遷
五“金融”的近代由來及其當代啟示
六由“金融”構成的複合詞的起源及演變
第二節現代“銀行”一詞的起源及其在中、日兩國間的流傳
一現代“銀行”一詞的文獻譯介起源
二現代“銀行”一詞的機構命名起源
三“銀行”從中國傳到日本
四“中央銀行”等詞由日本傳到中國
五誤傳現代“銀行”一詞源於日語的成因
六結論與啟示
第三節現代“貨幣”一詞在中國近代的起源與流傳
一從先秦到19世紀末,中國以幣、錢、錢幣、貨幣等多個名詞作為交易媒介總稱
二19世紀,來華西人和中國知識分子以錢、錢幣等詞翻譯Money
三19世紀末,日本與Money對譯的專用名詞“貨幣”輸入中國
四20世紀初,“貨幣”在中國得到了快速的傳播和廣泛的使用
五20世紀上半葉,“貨幣”遇到了錢、錢幣、泉幣等詞的長期競爭
六結論
第四節“保險”一詞的形成
第五節“信用”等金融術語的形成
一信用(Credit)
二高利貸(Usury)
三債權(Claims)、債務(Debt)
四利率(Rate of Interest)
五單利(Simple Interest)、複利(Compound Interest)
六外匯(Foreign Exchange)、匯率(Exchange Rate)
七證券(Securities)
八股票(Stock,Share Certificate)
九信託(Trust)
十風險(Risk)
十一投資(Investment)
十二投機(Speculation)
第六節金融學主要術語的來源與形成統計
第六章財政學主要術語的形成
第一節“財政”一詞的起源與形成
第二節“赤字財政”等財政學主要術語的形成
一赤字財政(Deficit Finance)
二預算(Budget)、決算(Final Account)
三直接稅(Direct Tax)、間接稅(Indirect Tax)
四所得稅(Income Tax)
五營業稅(Business Tax)
六規費(手數料)(Fee)
七稅收(稅、賦稅、租稅)(Tax)
八國債(National Debt)、公債(Public Debt)、地方債(Local Loan)
第三節財政學主要術語的來源與形成統計
第七章“國際貿易”“會計學”等術語的形成
第一節“國際貿易”等術語的形成
一國際貿易、外國貿易(Foreign Trade,International Trade)
二自由貿易(Free Trade)、保護貿易(Protection Policy)
三傾銷(探拼)(Dumping)
第二節“會計學”等術語的形成
一簿記學(Bookkeeping)、會計學(Accounting)
二審計(Audit)、審計學(Auditing)
三統計學(Statistics)
四管理( Management)
五工商管理(商業管理)(Business Administration)
第三節“國際貿易”等術語的來源與形成統計
第八章中國近代經濟思想標誌性概念的形成
第一節晚清經濟思想標誌性概念的形成
一商務(Commerce,International Trade)
二實業(Industry)
三貨幣本位(金本位、銀本位)[Monetary Standard(Gold Standard,Silver Standard)]
第二節民國經濟思想標誌性概念的形成
一合作(Cooperation)、合作社(Cooperative Society)
二統制經濟(Controlled Economy)、計畫經濟(Planned Economy)
三工業化(Industrialization)
第三節中國近代經濟發展與現代化思想標誌性概念的形成
一發展(Development)
二現代化(Modernization)
第四節中國近代經濟思想標誌性概念的來源與形成統計
第五節中國近代經濟學132個主要術語的來源與形成統計
一132個術語6項分類統計結果
二132個術語來源分類分項統計
第九章近代經濟學術語革命發生的過程
第一節第一個經濟學術語(譯名)體系:汪鳳藻—傅蘭雅—艾約瑟譯詞
一1840年郭實臘編《貿易通志》
二1880年汪鳳藻譯《富國策》
三1885年傅蘭雅譯《佐治芻言》
四1886年艾約瑟譯《富國養民策》
五1896年傅蘭雅譯《保富述要》
六1897年傅蘭雅譯《國政貿易相關書》
七1900年衛理等譯《工業與國政相關論》
八總論:汪鳳藻—傅蘭雅—艾約瑟譯名體系流傳至今者
第二節嚴復創製新的經濟學術語(譯名)體系
第三節日語經濟學術語借詞體系的傳入
一日語經濟學術語借詞輸入中國的階段和途徑
二1896—1910年16種漢譯日文文獻輸入的日語經濟學術語借詞
第四節清末各種術語的競爭與日語術語借詞體系的勝出
一梁啓超對各種譯詞的使用與自創新詞
二嵇鏡對三種譯詞體系的使用與自創新詞
三《新爾雅·釋計》對三種譯詞體系的使用
四奚若譯述《計學》使用各家譯詞與自創新詞
五孟森、謝霖編《銀行簿記學》開始改譯部分日語術語借詞
六陳家瓚譯日文《社會經濟學》改譯部分日語術語
七王我臧譯日文《經濟學各論》大量改譯日語術語
八熊元楷等編《京師法律學堂筆記:經濟學》混合採用各家譯名
第五節民國時期經濟學術語的激增與術語統一的完成
一民國初期(1919年前)以日語術語借詞體系為主完成術語的初步統一
二民國前期(1912—1933)經濟學術語量的激增
三術語統一與術語革命的最後完成
第十章中國近代經濟學術語革命的機制與影響
第一節術語革命的機制
一術語革命的巨觀機制
二術語革命的微觀機制
三近代經濟學術語中西對譯的過程與機制
第二節術語革命與經濟知識革命
第三節術語革命與經濟思想革命
一新的術語本身就代表新的思想
二新術語輸入促進了新的思想體系輸入
三新術語形成後中國人自己使用新術語提出新的思想
第四節術語革命與經濟語言革命
一學校傳播
二媒體傳播
三學者演講
四辭典編撰
第十一章結語:革命中有傳承,借鑑中有選擇
一發現與結論
二套用與啟示
附錄一中國近代經濟學術語形成大事記
附錄二1896—1910年16種文獻輸入的經濟學日語術語
借詞(1057詞)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