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經濟學的基本概念、範疇、判斷與推理,包括
經濟學體系的出發點、經濟學的根本方法與
科學經濟學的最基本原理。不同的經濟學範式有不同的經濟學基礎理論。政治經濟學的基礎理論是一般均衡論,
對稱經濟學的基礎理論是
對稱平衡論。
(一)農耕時代的到來
農業經濟時代從新石器時代開始到近代產業革命前,是以農業為主的生產力發展階段,它是人類生產力發展的初級階段。人類在採集食物的過程中,逐漸對植物生長規律有所了解,初步積累起一些經驗,開始掌握了農業的栽培技術,學會了進行農業生產,這時生產力的發展逐步由採集狩獵向原始農業過渡。
農業經濟是以人們對自然規律的認識和了解為前提的,它改變了人與自然的關係,使人類由原先單純對自然的順從依賴,靠自然恩賜的消極被動地位,轉變到可以利用和改造自然,能依靠自身力量進行物質生產的積極主動地位。農業經濟時代把人類社會的歷史大大向前推進一步,是人類生產力發展的一次巨大的解放。從採集狩獵時代到農耕手工時代,大大改變了人類社會生活。首先,農業生產為人類提供了較為穩定可靠的食物來源,使人類得以進入長期定居的生活。其次,由於農業為飼養業提供了物質基礎,因而促進了牲畜業發展,同時也促進了制陶業、製革業、紡織業等家庭手工業的發展,第三,由於人們有了安居的生活,就促使人口大量地繁衍,從而為人類社會的發展開闢了一個新的局面。
在這個階段,人與自然的關係雖有一定的轉變,但這種轉變還僅僅是個開始,人類社會尚未完全擺脫靠天吃飯的局面,器、青銅器到鐵器。新石器與舊石器的根本區別是磨光加工石器的產生,它的優點是可以比以前製作出更準確、更合於目的、更鋒刃的石器工具,因而提高了使用效力,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
在
石器時代人們開始發現了金屬礦石。含銅礦石與石材不同,有較好的延展性。在人類掌握了火的使用技術後,就發現銅可以在高溫下熔煉的秘密。到了新石器後期,人們開始對銅
進行加工,人類社會逐步轉入青銅時代。青銅的使用促進農業生產工具的發展,在原來石斧、石耜的基礎上,增加了钁、鏟、鋤、犁等,耕作技術也有了相應的改進。
在
青銅時代,人們發現了鐵。但鐵的熔點較高,因而只有到了有較高的冶煉技術時,鐵才被冶煉使用。鐵器的使用大大擴大了農田耕地面積,提高了農業勞動生產率。它不僅使工具材料發生丁質的變化,變得更加堅硬和鋒利,而且使工具的組合變得更加複雜。
農業經濟時代的勞動工具雖然不斷進化,但始終是手工工具。
(二)農業經濟是勞力經濟
農業經濟時代的資源開發主要依靠勞力,也使用一些畜力,有時候還藉助一些風力和水力。因此,農業經濟的發展主要取決於勞力資源的占有和使用。當時人類開發自然資源的能力有限,大多數資源尚未開發,不存在資源短缺現象,因而勞力是主要爭奪對象,有了勞力就能開發自然資源,取得財富。古代戰爭的目的就是掠奪勞力,西方已開發國家過去長期販賣奴隸,也就是這個原因。
農業經濟的發展,也帶來了經濟結構的變化。早期的農業只限於種植糧食,隨著人類對自然規律認識的提高和種植經驗的積累,農業種植的品種不斷增加和擴大,並且進一步擴展到林、牧、副、漁。同時,隨著農業內部結構的變化,社會分工也不斷發展,出現了許多新的生產部門,如煉鐵、煮鹽、造紙、造船、繅絲、紡織、建築等,形成了以農業為主包括國民經濟許多部門的經濟體系。
農業經濟時代,科學技術有了一定的發展,除了掌握大量的農業生產技術外,還產生了內容豐富的阿拉伯天文、數學和醫學,中國的指南針、紙張、火藥和印刷術四大發明,這些都是農業經濟時代科學技術的成就。但總的來說,這時的技術水平還比較低下,科學也還不發達,教育範圍有限,文盲占大多數,人才基本上固定在一處,很難流動和發揮作用。因此,科學技術對生產力的發展雖有一定影響,但尚未成為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因素。
總之,農業經濟時代的生產力是手工生產力,手工工具日趨完善,從而為轉化為機器生產奠定了基礎。人們主要從事第一產業——農業,輔以手工業。科學技術有一定程度的發展,雖尚未構成生產力發展的因素,但為近代科學技術體系的產生準備了條件。
(一)市場經濟的概念
市場經濟就是以市場為基礎配置社會資源的經濟運行形式。
1.市場經濟是資源配置的一種形式
資源是指可以用來生產能滿足人們物質和文化生活需要的產品的生產要素。這裡講資源是指經濟資源,而且是人們可以掌握利用的資源。它有兩種:一種是人類直接從自然界取得並用於生產和生活的物質財富;一種是通過人類再生產活動獲得的資源。資源可分為有形資源和無形資源。有形資源是指機器、設備、原材料、能源、資金、勞力等,這種資源具有實物形態和幾何形態,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硬體”,是企業生產經營必不可少的基礎物質,是可用數字來衡量的。無形資源是指信譽、形象、名牌、專利等。這些資源是看不見摸不著,不具有物質形態和幾何形態的“軟體”。它必須依靠有形資源才能實現使用價值,其作用難以用數量來衡量,而效能長久。
資源配置,是對經濟資源在各種可能的生產用途之間做出選擇,即人們按照自身的需要,把各種有限的經濟資源合理地分配於不同地區、不同生產單位、不同生產部門。資源所以要配置,是因為:(1)任何社會都面臨著生產什麼和生產多少、如何生產、為誰生產這三大基本經濟問題,解決三大問題必須合理配置資源。(2)由於自然條件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經濟結構不同,歷史文化傳統不同,各地資源的多少和構成也不同,這就要通過資源的合理流動,以實現資源的最佳化配置。(3)人們的需求是不斷變化的,生產一種產品的方法和所需要的原材料也是不斷變化的,這就必須不斷變更資源的配置、才能達到高度的協調。資源配置的目的有兩個:一是把稀缺的資源分配給效率最高的生產者和經營者,以節約消耗,加快周轉,取得最高效率;二是把稀缺的資源與最需要的產品組合,最佳化結構,滿足社會需求,取得最佳效益。
資源的最佳化配置,主要由資源配置的方式決定。資源配置的方式,人類社會發展到現在,可分為兩個階段:一個階段是在封建社會以前,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資源在一個狹小的範圍內配置,是封閉式的資源配置。如在古代的原始公社、中世紀的農莊或小農經濟的家庭中,資源非常有限,酋長、農莊主和家長能夠清楚地了解把握資源,進行直接配置。另一個階段是從封建社會末期開始一直到現在,商品經濟居統治地位,資源配置在全社會範圍內進行,是社會化的資源配置。這時的配置方式有兩種,一種是靠計畫來配置,一種是靠市場來配置,前者叫做計畫經濟,後者是市場經濟。由此可見,無論是計畫經濟還是市場經濟,都是配置社會資源的一種形式。
2.市場經濟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
市場經濟配置資源是以市場為基礎,這裡講的基礎性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資源配置以市場為導向。市場導向主要是信息導向和利益導向。(2)經濟運行以市場為樞紐。在市場經濟體制中,市場是經濟運行的總樞紐,各種經濟活動都以市場為中心來展開。(3)經濟調節以市場機制為主導。在市場經濟中,經濟調節要運用多種機制,除了市場機制以外,還有計畫機制、行政機制等,但整個經濟的調節是以市場機制為主導。
(二)市場經濟的內容
市場經濟的內容包括:主體系統、客體系統、巨觀經濟調控系統、社會保障系統、法治系統。
1.市場經濟主體系統
市場經濟主體是市場經濟中從事經濟活動的當事人,包括自然人和企業。
自然人作為市場經濟主體的理論依據是在市場經濟中,勞動力必須是商品,這是社會化大生產的客觀需要。因為在社會化大生產中,勞動者的勞動必須和自己擁有的生產資料相分離,所以勞動力必須是商品,而且這種商品必須歸個人所有,這是由勞動力商品的特點決定的,即勞動力商品的價值必須存在於活的人體中,它不可能出賣所有權,只能出賣使用權。
企業成為市場經濟主體即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法人實體。企業是人們從事經濟活動的單位,即生產要素的組成單位。在市場經濟中,企業是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主體。
2.市場經濟客體系統
市場經濟客體系統即市場體系。狹義的市場體系主要是指按交易對象劃分的市場體系。例如消費晶市場、生產資料市場、金融市場、勞動力市場、技術市場、信息市場、房地產市場、黃金市場等。廣義的市場體系除了按交易對象劃分的市場體系外,還包括按交易場所劃分的市場體系、按交易手段劃分的市場體系。和按交易規則劃分的市場體系。
3.巨觀經濟調控體系
巨觀經濟調控是社會化大生產的客觀要求;是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是適應經濟結構多元化的需要。巨觀經濟調控體系包括巨觀經濟決策系統、巨觀經濟信息系統、巨觀經濟控制系統、巨觀經濟監督系統。巨觀經濟調控的任務主要是保持社會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平衡、保證物價穩定、實現充分就業、保持合理的經濟成長速度、最佳化經濟結構、保證收入分配的公正、保護資源和環境、保持國際收支的平衡。巨觀經濟調控的手段有計畫手段、行政手段、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其中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是主要手段。
4.社會保障體系
社會保障體系是國家以法律、政策、規章等形式賦予社會成員的一種生活保障制度。它具有穩定社會、調節經濟、保障市場經濟正常運行的功能。社會保障體系的內容包括社會保險、社會福利和社會救助三個方面,其中社會保險是基本組成部分,主要有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
5.法治體系的建立
法制體系是國家以法律、法規的形式保證市場經濟正常、安全、有秩序地運行的一種制度。其主要內容包括規範經濟主體的法規、規範交易行為的法規、規範政府調控行為的法規和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法規。
……
目錄
導論經濟學基礎理論的研究對象和方法
第一節經濟學的產生和發展
第二節經濟學基礎理論的研究對象和內容
第三節經濟學基礎理論的研究任務和方法
第一篇經濟組成方式
第一章經濟形態
第一節經濟形態的規定性及其劃分標準
第二節農業經濟時代
第三節工業經濟時代
第四節知識經濟時代
第二章經濟制度
第一節資本主義以前的社會經濟制度
第二節資本主義經濟制度
第三節社會主義經濟制度
第三章經濟形式
第一節社會經濟形式及其發展階段
第二節商品經濟是社會經濟形式發展的重要階段
第三節市場經濟是商品經濟的發達形態
第二篇縱向經濟運行
第四章生產過程
第一節生產要素
第二節價值形成過程和價值增值過程
第三節價值增值的方法
第五章流通過程
第一節商品流通
第二節貨幣流通
第三節資本流通
第六章分配過程
第一節工資
第二節利潤
第三節利息
第四節地租
第七章消費過程
第一節消費和需求
第二節消費者行為和消費政策
第三篇橫向經濟運行
第八章企業
第一節企業的特徵和素質
第二節企業經營的目的和機制
第三節企業的組織形式和經營方式
第九章市場
第一節市場
第二節市場體系及其構成
第三節市場體系的系統和作用
第十章巨觀經濟調控
第一節巨觀經濟調控的必要性、模式和原則
第二節巨觀經濟調控的任務、目標和主體
第三節巨觀經濟調控的體系、政策和手段
第十一章國際經濟的運行
第一節經濟生活國際化
第二節經濟生活國際化的理論依據
第三節現代世界經濟的運行
第四篇經濟發展
第十二章社會再生產
第一節社會再生產的內容及其擴大的源泉
第二節社會再生產的實現
第十三章經濟成長
第一節影響經濟成長的因素
第二節衡量經濟發展水平的指標體系
第三節經濟成長的周期性
第十四章經濟結構
第一節經濟結構及其分類
第二節經濟結構的發展趨勢
第三節經濟結構的調整
第十五章經濟發展戰略
第一節制定經濟發展戰略的必要性及依據
第二節經濟發展戰略的內容和特點
第三節經濟發展戰略的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