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解釋,基本解釋,造句,出處,解釋,基本特徵,專業性,科學性,單義性,系統性,本地性,產生移植,研究,作用,標準,工作,國家機構,構成要求,管理,菸草,遊戲,概括,通用,
詞語解釋
基本解釋
術語shù yǔ
[term] 專門學科的專門用語
造句
引證解釋各門學科中用以表示嚴格規定的意義的專門用語。
出處
胡適 《國語文法概論》:“到這個時代,
術語也完備了,條理也有了,方法也更精密了,故
馬建忠能建立中國
文法學。”
葉聖陶 《
倪煥之》二二:“一些
術語,一些方法,一些原理,時刻在她腦子裡打轉。”
解釋
各門學科中的專門用語。術語可以是詞,也可以是
詞組,用來正確標記
生產技術、科學、藝術、社會生活等各個專門領域中的事物、現象、特性、關係和過程。
例如
傳播媒體或稱“傳媒”、“媒體”或“媒介”,指傳播信息資訊的載體,即信息傳播過程中從傳播者到接受者之間攜帶和傳遞信息的一切形式的物質工具;1943年
美國圖書館協會的《戰後公共圖書館的準則》一書中首次使用作為術語。
特定領域裡使用的專業用語。
基本特徵
專業性
術語是表達各個專業的特殊概念的,所以通行範圍有限,使用的人較少。
科學性
術語的
語義範圍準確,它不僅標記一個概念,而且使其精確,與相似的概念相區別。
單義性
術語與一般辭彙的最大不同點在於它的單義性,即在某一特定專業範圍內是單義的。有少數術語屬於兩個或更多專業,如漢語中“運動”這個術語,分屬於政治、哲學、物理和體育 4個領域。
系統性
在一門科學或技術中,每個術語的地位只有在這一專業的整個概念系統中才能加以規定。
本地性
術語往往由本民族的使用的文字構成的辭彙(包括一些詞素)構成。成為術語後,與
原詞的意義部分地或完全地失去了聯繫。 術語也可來自專名(人名、地名),如“瓦(特)”(Watt),“
喀斯特”(Carst)等等。但一般的專名不是術語,儘管它們也以單義性為基本特徵。術語還常來自
外來語,通過音譯(如“
雷達”、“坦克”)、
意譯(如“硬體”、“軟體”)、半音半意譯(如“拖拉機”、“
加農炮”)或從其他使用和本民族一樣文字的語言的辭彙(如“空港”、“通勤”、“乘降”)等方式借入。在一些語言中越來越多的術語來自外來語。術語和外來語的引進方式雖有不少共同點,但二者之間不完全
相等,有專業性,既是術語,又是外來語(或借詞);無專業性,則只是外來語。另外,術語根據其使用範圍,還可以分為純術語、一般術語和準術語,其中純術語專業性最強,如“電漿”;一般術語次之,如“壓強”;而準術語,如“塑膠”,已經滲透到人們的生活中,逐漸和一般辭彙相融合。
產生移植
術語是科學文化發展的產物。新事物新概念不斷湧現,人們在自己的語言中利用各種手段創製適當的詞語來標記它們,這是術語的最初來源。隨著文化交流的發展,術語連同它們標記的新事物新概念傳播開來,各族人民通過不同方式(自造或借用)把它們移植過來,這是術語的移植過程。
科技術語一般產生於科學技術發達的國家。同一事物或概念也可能同時在不同國家探討和出現,因而會產生許多內容相同而形式不同的術語。另外,在術語的移植過程中,也會產生不少同義不同形的術語。術語的混亂,成了國際學術交流的障礙,這就需要語言學家和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解決術語
規範化問題。不少國家成立了全國性的術語委員會,專門負責整理審定各種術語。 有些學者正在倡導通過轉寫方式創製術語,以使術語統一和標準化。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和
國際電工委員會(IEC)都設有專門的術語委員會,負責組織和協調這方面的工作。為了加強術語工作,1971年還成立了國際術語情報中心。有的地區(如經互會國家)組織了術語協調委員會,協調本地區術語方面的工作。
術語工作的現代化
電子計算機的推廣套用給術語工作帶來了新的面貌。許多國家建立了
術語資料庫,並提供諮詢服務。加拿大的術語資料庫規模最大,存有400 萬術語,實際上已成為全國的術語中心。翻譯工作者藉助術語資料庫的作用可以提高翻譯速度和翻譯質量,促進術語的統一。
研究
研究概念、概念定義和概念命名基本規律的邊緣學科——術語學在20世紀30年代初期正式創立。是奧地利術語學博士歐根.於斯特(Eugen Wuister,1898—1977)教授提出來的,他也是術語學中維也納學派的創始人。其他如
前蘇聯的艾.德列曾、察普雷金(1868—1942)、洛特(1898—1950)等人也在三十年代初就開始了術語學的研究工作。洛特院士撰寫的《科技術語構成原則》始終是前蘇聯術語工作的理論基礎。語言學中
布拉格學派的後繼者至今活躍在
捷克斯洛伐克,致力於術語學課題的研究。三十年代初期,他們從術語標準化的角度對術語學發生興趣,其論點受到布拉格結構主義語言學派的影響。術語學中加拿大的魁北克學派興起於20世紀70年代,並培養術語學碩士和博士。
作為一門新興交叉學科,國內相關學術研究
方興未艾。除在具體的學科名詞定名上有較多研究以外,語言學界、翻譯學界、中醫中藥學界等學科領域內開始湧現出一批開展術語學理論研究的專家學者,並且已經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 該領域國內最為權威的學術期刊是《
中國科技術語》(雙月刊),主編是中科院院長路甬祥院士。
作用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新概念大量湧現,必須用科學的方法定義、指稱這些概念。術語和文化,如影之隨形,須臾不離。不同的文化要用不同的術語來說明,吸收外來文化,同時必須吸收外來術語。過去主要開展的是自然科學術語的規範化工作,要使中國的社會科學真正成為科學,成為與世界相通的學問,社會科學研究的術語規範化也是不能迴避的問題。並不意味著“社會科學學術思想的千篇一律”。
標準
研究概念、概念定義和概念命名基本規律的邊緣學科———術語學,在20世紀30年代初期正式創立。從那時起,術語學的理論、原則和方法開始廣泛套用於各個專業領域的術語規範工作。
一般認為,術語學作為一門學科,是
奧地利的歐根·於斯特(1898~1977)教授提出來的,他也是術語學中
維也納學派的創始人。其他如蘇聯的艾·德列曾、察普雷金(1868~1942)、
洛特(1898~1950)等人,也在20世紀30年代初就開始了術語學的研究工作。洛特院士撰寫的《科技術語構成原則》始終是蘇聯術語工作的理論基礎。察普雷金是空氣動力學家,他和洛特同為後來興起的術語學中
莫斯科學派的鼻祖。
語言學中
布拉格學派的後繼者至今仍致力於術語學課題的研究。30年代初期,他們從術語標準化的角度對術語學產生興趣,其論點受到布拉格結構主義語言學派的影響。術語學中加拿大的
魁北克學派興起於20世紀70年代,在建立術語庫和翻譯(包括機器翻譯)工作方面成績顯著。在魁北克的拉維爾大學,由隆多教授開設了術語學理論講座,並培養術語學碩士和博士(粟武賓,1990)。 術語學是指導術語標準化的重要工具。在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術語標準化具有更加明顯的現實意義。
大約在20世紀50年代,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和蘇聯、聯邦德國、英國、法國等國家即已開始提出術語標準化的原則與方法,用以指導統一術語的工作。到1988年底,ISO發布的術語標準已經有334個。這些工作由161個分技術委員會以及若干個工作組分擔完成,其中ISO/TC37(國際標準化組織第37技術委員會,秘書處設在奧地利)負責根據術語學的基本原則制定相關的國際標準。
我國歷史悠久,術語工作源遠流長,但把術語學理論正式納入術語標準化的議事日程,則是80年代才開始的。這期間,ISO/TC37的秘書暨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屬國際術語情報中心主任費爾伯教授和加林斯基先生等人曾多次來華講學,介紹術語學的基本原則與套用方法。早在1968年,ISO就發布了其術語工作委員會(ISO/TC37)制定的推薦標準ISO/R704 1968《術語工作原則》。
1988年這個標準修訂發布後,我國全國術語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便據以參照,制定了中國國家標準GB1087 88《確立術語的一般原則與方法》。90年代初,國際上又開始修訂關於術語的標準,前後提出了該標準的工作草案 WD 、委員會草案 CD 和國際標準草案 DIS 。
中國是ISO/TC37的積極成員,為了建立規範術語的標準,由原國家標準局組建成立的全國術語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組織制定了指導術語工作的基礎標準,即《確立術語的一般原則與方法》 國家標準代號GB10112 、《術語標準編寫規定》 國家標準代號GB1.6 等國家標準。這些標準所確定的工作原則與方法以現代術語學思想和實踐為依據,其中提出的原則具有通用性,適用於各個知識領域,當然也包括社會科學領域的術語工作。 規範術語及其定義是標準化基礎領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孔子說:“
名不正則言不順”。“正名”就是術語的規範化(
周有光,1997)。術語標準化的目的,首先在於分清專業界限和概念層次,從而正確指導各項標準的制定和修訂工作。術語學和術語標準化之所以成為科學發展的必須,是為了應對術語的急劇增長和高速傳播。術語是概念的指稱。任何一種語言的詞根數量都是有限的,與需要用這些詞根表達的概念相比,詞根數量是非常少的。中國的漢字很多,一部《
康熙字典》收字47073個,80年代用計算機作字頻統計一共找到8969個比較常用的漢字;國家標準《信息交換用漢字編碼字元集—基本集》規定中文電腦用字以6763個漢字為度。但是,據說僅僅在電工電子領域現有的概念就已超過400萬個(粟武賓,1990)。
相形之下,在社會生活領域出現的詞語爆炸更讓人耳目常新。面對這樣龐大的概念群落,如果不在術語工作中採用嚴格的科學方法,那么在不久的將來就會出現交流上的問題。 就社會科學領域而言,要使中國的社會科學真正成為科學,成為與世界相通的學問,社會科學研究的術語規範化同樣是不能迴避的問題。
這裡,需要明確的是,術語規範化的目的,不是統一思想,而是統一表達。社會科學研究的術語規範化,並不意味著“社會科學學術思想的千篇一律”,恰恰相反,術語是學術的前提,術語的規範化意味著科學的發達,規範術語,是學科建設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學術氛圍,必定要求術語規範化的背景,而
一言堂的
家天下是不需要考慮術語問題的。從某種意義上說,規範術語既是社會科學學科建設當中的重要內容,也是促進學科建設和發展以及不同學科之間交叉融合的重要手段。
2000年6月中旬在北京召開的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全體會議上,中國社會科學院江藍生副院長倡議規範社會科學名詞術語的發言成為最受關注的亮點。
這是多年以來
中國社會科學院的領導首次參加全國科學名詞審定工作的盛會,在術語工作全國委員會上正式提出規範社會科學術語的問題,其影響已經超過社會科學術語標準化本身。如同自然科學一樣,隨著社會科學事業的發展,各種研究工作的展開,學術討論與交流的需求與日俱增,規範社會科學術語才會成為亟待解決的事情。
如果說統一科技術語是一個國家發展科學技術所必須具備的基礎條件的話,那么,按照社會科學的學科體系進行術語審定,首先在社會科學研究的領域內規範術語,然後逐步實現社會科學術語的正式發布,將是中國社會科學歷史上的重要進步。
工作
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十分發達,術語工作具有悠久的歷史。旬子的《正名篇》是有關語言理論的著作,其中很多論點都與術語問題有關。漢唐時期的佛典翻譯吸收了大量梵文的佛教術語。為了解決意譯和音譯問題,
玄奘提出了“五不翻”原則。明代的科學著作翻譯事業興盛,中外學者合力譯出不少有關天文歷算、輿地測繪、農田水利和力藝之學的著作。19世紀下半葉,以京師同文館、江南製造局為中心翻譯了大量科學技術著作,引進了大量科學術語。例如,
徐壽在譯《化學鑒原》之前,中國只有一些最普通的化學元素名稱,如金、銀、銅、鐵、錫、養氣、輕氣、氯氣等。《化學鑒原》一書開始使用按照西文第一音節創造新字的命名原則,於是出現了鈉、鉀、鋅、鈣、鎂等。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嚴復在翻譯
新名詞時,一方面選用意譯詞,另一方面又創造了不少音譯詞。這個時期,
胡以魯在《論譯名》一文中雖然力主意譯,但也提出了不妨
音譯的十類詞。這些都表明術語的制定和規範化一直是人們關心的問題。到了清末,要求譯名統一的呼聲越來越高。1909年5月,學部奏派候選道嚴復編定各科中外名詞對照表及各種詞典,9月復奏設編訂名詞館,以嚴復為總纂。這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審定學術名詞的統一機構。但沒有發表什麼成果。
辛亥革命以後,博醫學會、
江蘇教育會、中國科學社等單位進行了科學名詞審定工作。1919年成立了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1928年大學院在上海設立譯名統一委員會。但是,真正集中管理全國科學術語的審定工作,可以說是由南京國立編譯館(1932年成立)開始的。它於1933年出版了《
化學命名原則》,到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共編成各種術語約50種,其中已出版的近20種。1949年後,術語工作開始了一個新階段。
1950年5月,在
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的領導下組織了“學術名詞統一工作委員會”,下設自然科學、社會科學、醫藥衛生、藝術科學和時事名詞五大組。1956年文化教育委員會撤銷,國務院將學術名詞統一工作交給中國科學院,成立了“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名詞編訂室”(中間曾改為“中國科學院翻譯出版委員會名詞室”)。“
文化大革命”期間術語審定工作完全中斷。 1978年,國務院批准由中國科學院主持,籌建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幾年來,成立了 6個分科委員會,召開了一系列名詞審定會和討論會。1985年4月25日,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在北京正式成立。主任為
錢三強,委員約70人。委員會的工作範圍涉及廣義的自然科學領域,包括數學、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地球科學、生物科學、技術科學、農業科學、醫學等。委員會的任務是:確定工作方針,擬訂全國自然科學名詞統一的工作計畫、實施方案和步驟;負責審定自然科學各學科名詞術語的統一名稱,並予以公布施行。
1995年,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第三屆全國委員會全體會議,會議產生了第三屆委員會,由
盧嘉錫任主任。會議召開之後不久,為更好完成國務院授權的科技名詞審定任務,更加適應國民經濟建設的需要,更完整、準確表達委員會的工作性質,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更名為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在盧嘉錫主任2001年6月不幸逝世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
路甬祥院士接任全國科技名詞委第四、五屆委員會主任。2010年9月全國科技名詞委將在北京召開第六屆委員會全體會議。
國家機構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原稱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於1985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是經國務院授權,代表國家進行科技名詞審定、公布的權威性機構。國務院於1987年8月12日明確指示,經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名詞具有權威性和
約束力,全國各科研、教學、生產經營以及新聞出版等單位應遵照使用。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以下簡稱全國科技名詞委)的任務是負責制定我國科技名詞工作的方針、政策、原則和規劃;負責組織科學技術各學科的名詞審定、公布及協調、推廣套用工作;開展
海峽兩岸及華語地區科技名詞的交流、協調和統一工作;組織科學技術名詞術語的研究和國內外學術交流活動。
著名物理學家錢三強院士、著名化學家盧嘉錫院士先後擔任全國科技名詞委主任。現任主任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科院院長路甬祥院士。著名科學家和學者吳階平、
錢偉長、朱光亞、
許嘉璐任全國科技名詞委特邀顧問。科學技術部、中國科學院、教育部、中國社會科學院、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新聞出版總署、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等部門的有關負責人及若干位科學家組成常委會。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副主任為
程津培、江藍生、
於永湛、趙沁平、朱作言、
劉青(專職);常委為陳運泰、賀化、金德龍、
李濟生、李宇明、
陸汝鈐、馬陽、汪繼祥、
王永炎、宣湘、
張煥喬、張禮和、
張先恩、張曉林。科學技術部和中國科學院共同聘請了我國各學科著名學者、專家、教授108人擔任全國委員。
全國科技名詞委的辦事機構為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事務中心,其主要職責是執行全國科技名詞委各項決議;組織實施和落實全國科技名詞委的名詞審定任務;組織與協調各學科分委員會的工作;編輯出版全國科技名詞委審定公布的科技名詞;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處理全國科技名詞委日常事務。
審定科技名詞,實現科技名詞的規範化,對支撐科技發展,保障語言健康,傳承中華文化,促進社會進步,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意義。因此,全國科技名詞委成立以來,一直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
李鵬、
萬里、
方毅、
張勁夫、
嚴濟慈、
吳階平、
盧嘉錫、
周光召、
許嘉璐、
路甬祥、
錢學森、
錢偉長、
宋健、
朱光亞等國家領導人多次給予全國科技名詞委指示、賀信、題詞和蒞會指示,嚴濟慈、盧嘉錫、路甬祥等領導人還親自主持全國科技名詞委的工作,極大地鼓舞和激勵了廣大名詞工作者。
為認真貫徹
國務院關於科技名詞統一工作的指示精神,
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今
科學技術部)、
中國科學院、
國家教委、
新聞出版署一九九零年六月二十三日發出聯合通知,提出三項明確要求:一、各新聞單位要通過各種傳播媒介宣傳名詞統一的重要意義,並帶頭使用已公布的名詞;二、各編輯出版單位今後出版的有關書刊、文獻、資料,要求使用公布的名詞。特別是各種工具書,應把是否使用已公布的規範名詞作為衡量該書質量的標準之一;三、凡已公布的各學科名詞,今後編寫出版的各類教材都應遵照使用。這一通知精神,極其有力地促進了規範名詞的推廣和套用工作。
迄今,全國科技名詞委共組建科學技術各學科名詞審定委員會78個,3000多位一流的科學家參加了名詞審定工作。已公布了天文學、物理學、生物化學、
電子學、農學、醫學等88種規範名詞(其中有35種為定義版科技名詞),出版了5種海峽兩岸科技名詞對照本和八個學科的繁體字本。這些規範名詞的陸續公布出版,對科研、教學和學術交流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為我國科技名詞統一工作奠定了基礎。
全國科技名詞委十分重視國內外的學術交流,同國內外主要的術語學組織和專家建立了密切聯繫,積極參加有關科技術語的活動,學習和借鑑各術語學派的理論及術語工作經驗,培養、充實和增強自身的名詞審定隊伍,提高我國科技名詞統一與規範化工作的水平,並致力於向國際化方向發展。積極組織力量研究國內外術語學理論,結合漢語特點,在總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為逐步建立起我國特色的術語學理論而努力。
中國的科學技術在騰飛,中國的科技名詞規範統一事業在發展,全國科技名詞委在前進。全國科技名詞委將與全國千千萬萬的科技工作者一道,對這項與科技發展配套的奠基性工作,作出更大的貢獻。
構成要求
單名單義性∶在創立新術語之前應先檢查有無同義詞,並在已有的幾個同義詞之間,選擇能較好滿足對術語的其他要求的術語。
顧名思義性∶又稱
透明性。術語應能準確扼要地表達定義的要旨。
簡明性∶信息交流要求術語儘可能的簡明,以提高效率。
派生性∶又稱能產性。術語應便於腹詞,特別是組合成詞組使用的基本術語更應如此。基本術語越簡短,構詞能力越強。
穩定性∶使用頻率較高、範圍較廣,已經約定俗成的術語,沒有重要原因,即使是有不理想之處,也不宜輕易變更。
合乎語言習慣∶術語要符合語言習慣,用字遣詞,務求不引起歧義,不要帶有褒貶等感情色彩的意蘊。
管理
術語管理遠不僅是採集這些術語,其翻譯及其支持元素據,例如發音、詞性或定義部分。 企業需要具備從所有現有內容和新內容中提取單詞的能力,以快速創建一個內容全面的詞典,從而集中術語及其翻譯,包括規定禁止和不許可的翻譯,以提供有助於闡明該術語的支持信息,如至網際網路或網路的超連結或者多媒體圖片,以及通過若干途徑發布術語資料庫,以確保對
網路伺服器內部和外部術語庫的訪問。
自 1990 年,SDL MultiTerm 就能夠完全控制企業的最重要資產:術語庫。 它可提供對經認可術語的集中化訪問,從而通過創作和翻譯流程交付準確一致的術語。 作為一種全面的解決方案,SDL MultiTerm 可向企業提供提取、集中和發布術語的解決方案。
提取為確保公司能夠立即執行,SDL 提供了兩種經行業認可同時適用於單語言和雙語言文檔的術語提取方法:
語言提取法,基於完善的以語言為基礎的原則和內建詞典統計提取法,基於候選術語的出現頻率集中處理術語存儲在伺服器上的集中存儲庫中;該伺服器可採集無限術語和支持數據。 用戶定義的安全管理可確保僅指定用戶可以提交或編輯術語,而其他人員只能執行智慧型搜尋和查看結果。 搜尋選項包括:
簡單搜尋,以查找特定術語通配符搜尋,以查找包含特定字元串的所有術語模糊搜尋,以查找相似或包含部分搜尋文本的術語多術語庫搜尋,以查找可能存在於多個術語庫中的術語全文搜尋,以查找可能存在於整個術語庫中任何位置的術語,包括元數據中發布術語庫中存儲的術語可以通過多個媒介分享,以確保每位作者和翻譯的讀或寫訪問,而無論其物理位置或網路連線,這些媒介包括:
客戶端/伺服器應用程式任何標準 web瀏覽器強大而易用的導出功能,用於未被許可訪問相關網路架構的人員,用於遠程訪問的
胖客戶端從其它商業應用程式中,使用 XML 和 SOAP 檔案 該安裝即可用的集成包括: SDL MultiTerm 與 SDL AuthorAssistant 無縫集成,以在使用 Microsoft®、Word、Adobe®、FrameMaker®、XMetaL®和Arbortext Editor 等常用創作工具進行創建時核查術語。 SDL MultiTerm 與 SDL Trados 2007 無縫集成,以在翻譯流程中交付實時術語驗證。SDL MultiTerm 可交付用於管理和共享公司術語的智慧型化系列產品:
SDL MultiTerm Desktop,適用於單個客戶端安裝SDL MultiTerm Team,適用於小規模以網路連線的團隊共享術語SDL MultiTerm Server plus Online,適用於任何大小的客戶端/伺服器安裝,以及 Web 發行。
菸草
對評吸人員的基本功要求中,不僅要求對煙氣質量做出準確判斷,而且要求評吸人員能夠運用專業術語正確描述。因此,熟悉專業術語並理解其含義是很重要的,國標規定的評吸部分術語,分述如下:
1.油潤:菸絲光澤鮮明,有油性而發亮。
2.香味:對捲菸香氣和吃味的綜合感受。
3.味清雅:香味飄溢,幽雅而愉快,遠揚而留暫,清香型烤菸屬此香味。
4.香味濃馥:香味沉溢半濃,芬芳優美,厚而留長,濃香型烤菸屬此香味。
5.香味豐滿:香味豐富而飽滿。
6.諧調:香味和諧一致,感覺不出其中某一成分的特性。
7.充實:香味滿而富有,實而不虛,能實實在在的感受出來。但比半滿差一些,即富而不豐,滿而不飽。
8.純淨:香味純正,潔淨不雜。
9.清新:香味新穎,有一種優美而新鮮的感受。
10.乾淨:吸食後口腔內各部位乾乾淨淨,無殘留物。
遊戲
概括
了解術語對於在BN上更好的溝通是有必要的。下面所列的文字並不能包括你所聽到的一切。對於有些常用辭彙,暴雪官網並沒有放入,其原因大概是那些文字不太禮貌。不過這裡把那些辭彙陳列出來了,不過當然也不希望大家在遊戲時使用它們。
通用
AA
指“對空”,通常用來指能夠攻擊空中目標的單位,以及那些專門用來殲滅飛行部隊的單位。例如巨魔獵頭者、弓箭手、火槍手、地穴惡魔。
Abuse
濫用某種容易取勝的戰術和部隊。例如,如果某人突然發現一種可以充分利用娜迦女海巫的魔法盾的戰術,而且連著20場比賽每場都用 ,那就可能被其他玩家稱為Abus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