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西醫學名:血管性血友病
- 所屬科室:內科 - 血液內科
概述
血管性血友病亦稱為von Willebrand病(von Willebrand disease,vWD),於1926年由芬蘭醫生Eric von Willebrand 首先報導了一個家系男女多人有明顯的皮膚黏膜出血,但深部組織出血少見;患者出血時間延長而血塊退縮正常,不同於血友病或血小板無力症。vWD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遺傳性出血性疾病,其發病機制是患者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基因突變,導致血漿vWF數量減少或質量異常。國外報導vWD發病率約為千分之一。我國尚無統計學資料。由於vWD的類型不同,臨床出血表現相差很大,實驗室檢查比血友病複雜,輕症患者的變化不典型,常需結合病史與臨床綜合判斷。
病理生理
vWF示一種重要的血漿成分。vWF在止血過程中主要由兩種作用:①與血小板膜GPⅠb-Ⅸ複合物及內皮下膠原結合,介導血小板在血管損傷部位的黏附;②與因子Ⅷ結合,作為載體具有穩定因子Ⅷ的作用。此外,vWF也能結合GPⅡb-Ⅲa,參與血小板的聚集過程。正常人血漿vWF濃度約為10mg/L。在內皮細胞受刺激或損傷以及集體處於應激狀態時,血漿vWF水平升高。vWF及某些止血與纖溶成分都是血栓性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相反,當vWF基因發生缺失、插入點突變、剪下點替換或提前形成轉錄終止信號時,導致血漿vWF量有顯著減低或有質的缺陷,不能完成其正常的止血功能時,即為vWD。
臨床表現
vWD多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少數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男女均可患病。
患者有皮膚黏膜出血的傾向,以鼻衄與牙齦出血最常見,這與血友病以關節及軟組織出血為主的臨床表現有很大不同。女性患者常有月經過多或分娩後大量出血。由於vWD的類型不同,臨床症狀輕重不等。輕者(1型)僅有月經過多,在拔牙或其他小手術後出血不止,或在家系調查時才被發現;2型出血危險為中度;重症(3型)患者出血明顯,也可像血友病那樣發生自發性關節與肌肉出血。家族中不同成員的出血表現及嚴重者也不相同。患者的出血傾向可能隨著年齡增加而減輕。
實驗室檢查
出血時間延長與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延長: 但2B型正常,後者在瑞斯托黴素誘導的血小板聚集(RIPA)中可被低濃度的瑞斯托黴素(0.4~0.6mg/ml)誘導聚集(正常為0.8~1.0mg/ml)]。少數vWD患者的vWF量正常但多聚體組成異常。此時需有凝膠電泳或交叉免疫電泳觀察不同分子量的vWF的分布及其比例。此外,vWF-因子Ⅷ結合試驗可確定vWF與因子Ⅷ的結合能力(vWF:FⅧB),vWF-膠原結合試驗(vWF:CB)可確定vWF與膠原的結合能力。
vWD的實驗室檢查結果可能與患者體內的實際情況不完全一致,造成臨床診治上的困難。英國血液學會制定的vWD診斷指南可供臨床參考:①出血時間敏感性較低,在輕症患者可能正常或輕度延長,不作為過篩試驗,但對綜合判斷止血狀態有價值;②血小板功能分析儀可代替出血時間用於檢測可疑的出血性疾病,但往往需重複測定,如重複測定結果均正常,可排除vWD;③vWF抗原應選用能檢測到1%的方法。應該用血小板檢測vWF:RCo。現有的ELISA測定不適確定2型vWD的敏感方法;④同時做vWF:RCo與vWF膠原結合試驗以確定vWF活性可提高對2型vWD的檢測能力,並確定1型vWD;⑤做RIPA時,瑞斯托黴素的終濃度應至少選用0.5與1.25mg/ml兩種;⑥vWF多聚體分析有助於vWD分型,在vWD確診後再進一步做vWF多聚體分析;⑦為減少誤診率,應至少在兩份不同時間的標本測到相同的vWF抗原予活性結果。
診斷
血小板型(假性)血管性血友病:是一種血小板缺陷疾病與血管性血友病臨床表現相似。血漿中缺乏大的VWF多聚體,低濃度瑞斯托黴素可以增強瑞斯托黴素增強的血小板聚集,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血小板減少。臨床上,這些患者主要表現為黏膜出血。假性VWD存在GPIb鏈的突變。
鑑別診斷
診斷 | PT | PTT | 出血時間 | 血小板計數 |
血管性血友病 | 不受影響 | 延長 | 延長 | 不受影響 |
維生素K缺乏和關節痛 | 延長 | 正常或輕度延長 | 不受影響 | 不受影響 |
不受影響 | 不受影響 | 延長 | 不受影響 | |
血小板減少 | 不受影響 | 不受影響 | 延長 | 延長 |
晚期肝功能衰竭 | 延長 | 延長 | 延長 | 延長 |
早期肝功能衰竭 | 延長 | 不受影響 | 不受影響 | 不受影響 |
血友病 | 不受影響 | 延長 | 不受影響 | 不受影響 |
延長 | 延長 | 延長 | 延長 | |
阿司匹林 | 不受影響 | 不受影響 | 延長 | 不受影響 |
臨床分型
治療
vWD的治療藥物主要由兩種:1-去氨基-8-D-精氨酸加壓素(DDAVP,desmopressin,商品名彌凝)與含因子Ⅷ與vWF的血漿製品。兩類藥物可單獨、交替或同時使用。彌凝是1型vWD患者的首選藥物,對2A與2N型可使血漿因子Ⅷ水平暫時增高,對2M型反應不佳。在2B型患者彌凝可能導致血小板減少,應視為禁忌。3型患者因體內無vWF生成,故運用彌凝無效。本藥注射後可引起心率加快,頭痛與面部潮紅,主要副作用為水瀦留與低鈉血症,這種情況易見於兒童,此時應減慢給藥速度與限制飲水。vWD患者使用彌凝未發生過血栓性疾病,但對老年患者仍需謹慎用藥。
因子Ⅷ(因子Ⅷ-vWF)濃縮劑。所用劑量依具體情況而定。對自發性出血、外傷後出血與拔牙時一次給予20U/kg,對小手術每日或隔日給予30U/kg,對大手術則需每日給予50U/kg直至傷口癒合。經單克隆抗體免疫親和吸附的高純度因子Ⅷ產品含vWF很少,基因重組的人因子Ⅷ製劑不含vWF,對vWD治療無價值。因子Ⅷ-vWF濃縮劑可顯著提高患者血液中因子Ⅷ與vWF濃度,出血時間的延長不易完全糾正,但仍有較好的止血功效。因子Ⅷ-vWF濃縮劑一般不會引起血栓性併發症,但在術後患者持續運用高濃度的因子Ⅷ亦有發生靜脈血栓的報導,故應定時檢測血漿因子Ⅷ,使之維持在50%~150%水平。
冷沉澱劑的vWF濃度較血漿高10倍,並且vWF多聚體比例高,在我國常用於vWD治療。每袋以200ml新鮮冰凍血漿為原料製備的冷沉澱中提取到得vWF量相當於80~140ml血漿中vWF含量。抗纖溶藥物如氨基己酸(2.5~3g,4~6小時1次),氨甲苯酸(0.2~0.4g,每日2次)與氨甲環酸(0.3~0.6g,每日2次)等通過與纖溶酶原結合而抑制其活化,保護血塊不被溶解而起止血作用。單用抗纖溶藥物對不嚴重的黏膜出血有一定的止血效果,在手術時可與彌凝或血漿製品合用。
女性vWD患者的特殊情況及處理
vWD為常染色體隱性(2型與3型)或顯性(1型)遺傳,男女患病幾率一樣。但女性因月經、妊娠與分娩等特殊情況,發生出血的機會較多,因此,在臨床統計資料上女性患者占60%以上。大約65%的vWD女性患者有月經過多,往往從月經初潮時即有此現象並可導致缺鐵性貧血。Kadir等報導,13%月經過多婦女的病因為vWD。因此,對不明原因的月經過多者要注意vWD的可能性。
少數婦女在排卵後發生黃體出血,引起腹痛。vWD婦女可以正常妊娠,流產率偏高,為10%~20%。一般認為,vWD(包括3型vWD)婦女可正常受孕與妊娠。妊娠早期的自然流產或人工流產可能引起出血過多。由於在妊娠中晚期血漿vWF濃度有生理性增高,分娩後當天的出血一般正常,但有15%~18%的人出血較多。血漿vWF濃度在產後數日內迅速下降,有20%~25%的vWD婦女發生延緩性產後出血過多,
對vWD婦女分娩與產後1~7天要特別注意觀察與監測因子Ⅷ:C水平。分娩時Ⅷ:C水平要達到40%~80%,產後要維持在20%~40%。2B型婦女在妊娠期間可能發生嚴重的血小板減少,容易誤診為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但出血並不因血小板減少而加重。
女性vWD的治療除彌凝、血漿製品與抗纖溶藥物外,月經過多可給予雌激素類藥物。雌激素類藥物能促進子宮內膜增生,修復出血創面,但無增加血漿因子Ⅷ與vWF濃度的作用。1型與2型vWD一般不必給予預防性止血治療,在分娩(特別是剖宮產)期間與產後2~3天需運用彌凝和(或)因子Ⅷ-vWF濃縮劑。手術時仔細地止血與有效的子宮收縮防止出血亦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