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創新論:蔡元培中西文化教育觀的歷史研究》是2013年6月中國書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葛新斌。
基本介紹
- 書名:融合創新論:蔡元培中西文化教育觀的歷史研究
- 作者:葛新斌
- 出版社:中國書籍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6月
- 頁數:194 頁
- 定價:39 元
- 開本:16 開
- ISBN:9787506834278
《融合創新論:蔡元培中西文化教育觀的歷史研究》是2013年6月中國書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葛新斌。
《融合創新論:蔡元培中西文化教育觀的歷史研究》是2013年6月中國書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葛新斌。內容簡介 中國近代以來所處的特定歷史環境,使“中西文化”之爭成為貫穿於文化教育領域中的一個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蔡元培...
最後,本書立足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從近代以來中西古今衝突的背景中深入理解當今科學與人文的矛盾,認為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而人文傳統斷裂的今天,我們必須在繼承與創新中彌合傳統與現代的裂痕,讓科學與人文從融合邁向統一。進而,立足於傳統的儒家教育思想,對科學與人文融合的教育理念進行了深入闡發,並結合蔡元培先生...
第一章 蔡元培美育思想的時代意義及價值 第一節 投身教育救國之路 第二節 美育:人道主義教育的中堅 第三節 科學與美育:新文化的兩翼 第四節 美育與文化的融合創新問題 第二章 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實踐性特徵 第一節 知行合一的原則 第二節 蔡元培的美育實踐 第三章 蔡元培美育思想的整體觀照 第一節 美育思想與...
中國教育思想史 (共3冊), 這套叢書還有 《中國教育思想史--第二卷》,《中國教育思想史(第1卷)》目錄 緒 論 第一章 地主階級改革派的教育思想 第一節“西學東漸”和封建教育的衰廢 一、早期的“西學東漸”二、閉關年代的中西文化與教育 第二節 龔自珍的教育思想 一、“不拘一格”的人才觀 二、尊重...
本書是一幅展示中國高等教育波瀾壯闊歷史的長卷的“經典之作。全書分為包括總論十個部分,以史為線,由史立論,以論識史,突出重點,對與當代中國高等教育發展密切相關的“蔡元培與大學”,以及設計中國高等教育總規律的梅貽琦《大學一解》給與較大篇幅重點闡述。全書詳略得當,一切從研究實際出發,不講空話和廢話,...
關於教育,人們想要問的太多:什麼是真正的素質教育?什麼是中國教育的病根?怎樣以實驗來推動教育改革?怎樣才能破解“錢學森之問”?……這一系列困惑人們的問號,最敢說真話的“武大蔡元培”劉道玉校長將在該書中為人們一一解答。該書探討了關於教育的36個問題,分為上下兩篇,上篇著重回答“是什麼”,下篇則著重...
10.參與“佛山市南海區教育綜合改革方案(2010-2013年)”,佛山市南海區委託項目,2010。主要成果 (一)主要著作 1.葛新斌著:《融合創新論——蔡元培中西文化教育觀的歷史研究》,中國書籍出版社,2013年。2.葛新斌等著:《中國小教師激勵與管理》,山東教育出版社,2013年。3.葛新斌主編:《現代國小教育管理新論...
1、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005年度重大項目:“中國基礎教育百年改革進程中的教育思想與文化 差異研究”(05JJD880061)2、主持教育部全國教育科學規劃“十一五”重點項目:“中國傳統教化的近代變遷與轉型研究”(DAA060084)3、主持國家“985工程”華東師大當代中國基礎教育發展創新基地建設目:“中國傳統文...
展出了戈公振學習、寫作、出國考察以及參加各種國際會議的歷史照片120餘張,還有戈公振與孫中山、蔡元培、黃炎培、胡適、鄭振鐸等人的往來書信和他辦報時留下的遺物,以及戈公振撰寫《中國報學史》的手稿等。戈公振故居已列為江蘇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鹽城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常年對外開放。戈公振新聞獎 為紀念戈公振先生,江蘇...
章開沅教授曾任華中師範大學校長(1983—1990)、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副會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歷史學科第一、二屆評議組成員、召集人,培養和影響了一批活躍於國內外社會各界、特別是學術界的中青年知名學者。現任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教授、名譽所長,華中師範大學池田大作研究所名譽所長和東西方文化交流研究中心...
其前身是 1928 年由 蔡元培 先生創辦的國立藝術院,是近代中國第一所實施本科和研究生學歷教育的最高美術教育機構,亦是最早被聯合國承認的中國美術教育機構,以弘揚民族文化,融合中西藝術,創造時代藝術為辦學宗旨。繼首任院長林風眠之後,我院歷任院長為:滕固、呂鳳子、陳之佛、潘天壽、汪日章、劉開渠、莫朴、肖峰...
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說對於康德的接受與改造 社會科學輯刊2013.1.文學經典之爭與文化權力的博弈 社會科學戰線2013.2.釋“表征性解釋”——喬納森·卡勒“文學經典論”的關鍵性概念 求是學刊2013.3.文學經典之爭向文學研究回歸的跡象 文藝理論研究2013.3.從理論回歸文學理論——以喬納森·卡勒的“後理...
《蔡元培大學理念的現代意義》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中外人文精神研究》第二輯 2008年12月。《新文化運動的現代意義》 北京大學出版社《歷史中的五四與五四的歷史》 2009年12月。《中國現代哲學視野下的分析哲學》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分析哲學與中西哲學》 第九輯 2009年12月。《邏輯分析方法的中國式解讀》(上...
26、蔡元培美育思想三題,人文雜誌,1994年第2期;27、意境與當代審美,思想戰線,2001年第6期;28、21世紀意境研究的基本走向,貴州社會科學,2002年第5期;29、關於“文學理論學”及其他,貴州社會科學,2007年第4期;30、話語、中國話語與文學理論的創新,貴州社會科學,2010年第2期;31、從副詞的歸屬談詞類...
蔡元培、康有為、陳獨秀、魯迅和畫家徐悲鴻、高劍父、劉海粟等,都倡導西方現實主義美術或學院派美術與傳統繪畫的融和。幾十年來,融和型中國畫成為主潮,是中國人民欲將古老的文明推向現代文明的願望和奮鬥在美術領域的表現之一。以高劍父、高奇峰和陳樹人為創始人的嶺南畫派,提倡折衷中外,融合古今的繪畫。他們多曾...
蔡元培等提議公葬,蔣介石、于右任、孫科、吳佩孚、陳立夫、宋子文、劉湘、劉文輝等均撰詩文悼念。紀念研究 自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廖平逝世後,學界即漸次展開了對其學術文獻的整理與研究。在思想研究方面,有的學者對廖平經學六變、經學思想、在中國經學史上之地位,以及與康有為、張之洞等人之關係問題進行了深入的...
第二,北京大學的藝術教育從一開始就顯示了素質教育和專業教育並重的特色。在蔡元培先生美育思想的指導下,北京大學的藝術教育從一開始就面向全體大學生,顯示出素質教育的特色。當時的藝術教育主要有三條途徑。第一條途徑是課堂教學,先後開設了“美學”、“中國美術史”、“西洋美術史”、“中國古樂學”、“中國雕塑...
有評論稱“畫家們廣彩博納,融寫實水墨、象徵、裝飾等諸多繪畫語言元素於一體的風格,實現了地域性與創作個性的融合。他們繼承、探索、創新的精神,豐富了當代工筆畫的表現語言和精神內涵。”最後,此專場總成交額5326.225萬元,成交超出預期,其中,王裕國的《大岳聖妝》以138萬元的成交價位列榜首,李青海的《玩家》...
在抗日戰爭的艱難歲月中,他努力配合蔡元培領導中央研究院及所屬各所開展工作。他因陋就簡,在化學研究所內籌建了實驗室,使科研工作得以正常進行。他還利用轉移到鄉村躲避日軍對昆明進行空襲的時間,翻譯《科學史及其與哲學宗教的關係》一書。該書於1946年3月以《科學與科學思想發展史》為名在重慶初版。同年6月由...
近年來,圖書館堅持信息服務創新體系的價值實現定位和用戶導向原則,創新服務模式、拓展服務空間、改進用戶體驗、建立健全信息服務體系,逐步提升對學院“雙一流”學科建設的融合度和貢獻率。外院圖書館伴隨著北京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科的發展逐漸成長,並隨著北京大學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體系”的推進而日漸成熟。現今,外國...
還設有歷史學科教學論碩士點。歷史學本科專業是“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基地”。華東師大歷史學系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專業教師48人,其中教授(博士生導師)24人, 副教授18人。經過長期努力、不斷積累,形成了中西融合、古今貫通、既發揚傳統優勢、又具有當代意識和前瞻性的學科體系和研究方向,20世紀80—...
12月,由教育部備案更名為黃文弼。民國七年(1918年),他作為發起人之一,倡導以探討東西方諸家哲學問題、開拓新學術為目的,成立“北京大學哲學會”。此外,他對國史研究也展現出極大興趣,曾擔任北大國史編纂處的名譽徵集員。國史編纂處即國民政府承清朝國史館所建之官方修史機構,主要蒐集、整理史料和文物,編修...
中國哲學發展歷史和邏輯的統一(17)把問題提到一定的歷史範圍(20)中國古代哲學發展的地區性和多種文化的融合過程(22)詳細占有歷史資料(28)中國哲學的成長期(31)唯物主義者與唯心主義者的互相轉化(34)哲學思想的繼承問題(37)繼承以誰為主(40)“微言大義”(43)論陰陽五行說(45)重視哲學與自然科學關係的研究(48)古...
2045 吳嘉祺民國時期圖案思想研究2058 馮.馭電影片頭設計的發展歷史及規律探析2065 王新宇城鎮化背景下的文化景觀設計初探2080 倪.洋無限的循環往復 —— 動態海報設計的創新研究2089 蘇岩聲版畫圖式中的設計意識與視覺體驗2100 馬亞平從現代設計理論看抽象表現主義繪畫2109 郅.陽“二戰”後消費社會背景下的美國廣告2114...
《現代中國與世界(第二輯)》是2019年12月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劍、江文君。內容簡介 《現代中國與世界》繫上海社會科學院“中國現代史”創新型學科團隊、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現代史研究室主辦,旨在匯聚學界新聲,推動中國現代史學科發展。目前推出的第二輯,設有“域外之音”“革命與文化” ...
1918年底,他赴歐考察西方社會,發現弊端,回國之後宣揚西方文明已破產,主張光大中國傳統文化,用東方的“固有文明”來“拯救世界”,隨即以主要精力從事文化教育和學術研究及著述。梁啓超被公認為“一位百科全書式”的人物。他敢於創新,推動了“史學革命”,並在革新文章風格方面,一馬當先。早在辛亥革命前,他就...
黃冬 衛西琴論著及研究資料目錄(中文部分)/黃冬 作者簡介 主編簡介 黃冬,1953年生於北京,1982年畢業於西安外國語學院德語系。1988-1997年留學德國馬堡大學,獲文學碩士和哲學博士學位,研究方向:中國近代教育史、中西文化交流史、教育家陶行知和衛西琴等,擔任華中師範大學陶行知國際研究中心顧問,2019年退休。
中心延續中國美術學院八十年治學傳統,依託長三角和沿海經濟和產業發展優勢,為全國高等藝術院校藝術造型實驗室建設與人才培養,提供具有鮮明藝術特色、濃郁文化傳承、前瞻時代創新的藝術造型實驗中心,積極發揮示範和輻射作用。其建設與發展階段大致為:學院歷史 初創階段 1928年初教育家蔡元培先生,選址歷史文化名城杭州西子...
作品《一九三四·蔡元培》將寫生中得到的藝術語言較好地運用到深入刻畫對象當中,充分再現了“學界泰斗、人世楷模”的精神風貌;而作品《話豐收》,《晌午》,《村民》更是將這種藝術手法運用到較複雜的場景表現中的較成功的嘗試。在製作過程中,仍僅憑腹稿,肆意揮灑,在深入刻畫對象的同時,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人物造型...
1918年底,他赴歐考察西方社會,發現弊端,回國之後宣揚西方文明已破產,主張光大中國傳統文化,用東方的“固有文明”來“拯救世界”,隨即以主要精力從事文化教育和學術研究及著述。梁啓超被公認為“一位百科全書式”的人物。他敢於創新,推動了“史學革命”,並在革新文章風格方面,一馬當先。早在辛亥革命前,他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