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簡歷
姚文放,男,漢族。揚州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江蘇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江蘇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國家社科基金學科評議組評審專家。現任中華美學學會副會長,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常務理事,江蘇省美學學會副會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長期從事文藝學、美學研究與教學,發表論著700餘萬字,出版專著《現代文藝社會學》《中國戲劇美學的文化闡釋》《當代審美文化批判》《美學文藝學本體論》《當代性與文學傳統的重建》《泰州學派美學思想史》《審美文化學導論》《從形式主義到歷史主義:晚近文學理論“向外轉”的深層機理探究》等。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文藝研究》等雜誌發表學術論文300餘篇。出版和發表的論著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和人大複印資料等報刊評述、轉載、摘要和複印400餘篇次。
論著獲國家教育部頒發的“第三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1次;獲江蘇省人民政府頒發的“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8次,其中專著《從形式主義到歷史主義:晚近文學理論“向外轉”的深層機理探究》、《審美文化學導論》獲一等獎,專著《當代性與文學傳統的重建》獲二等獎。
主持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4項,其中1項為重點項目,2項結項獲“優秀”等級,1項成果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項目1項;現擔任首席專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項。
主持的《文學概論》課程為十一五國家精品課程,十二五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所著教材《文學理論》列入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著作
* 《現代文藝社會學》(專著,35萬字) 江蘇文藝出版社,1993;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
* 《中國戲劇美學的文化闡釋》(專著,34.8萬字)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年1月出版。1997年1月第1次印刷,1997年7月第2次印刷。
* 《當代審美文化批判》(專著,30.3萬字) 山東文藝出版社1999年10月出版。
* 《美學文藝學本體論》(專著,43萬字)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8月出版。
* 《當代性與文學傳統的重建》(專著,32萬字)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年3月出版。
* 《文學理論》(專著,32萬字) 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2000;2007;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 《泰州學派美學思想史》(主編,編著,34萬字)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3月出版。
* 《審美文化學導論》(主編,編著,51.3萬字)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8月出版。2011年8月第1次印刷,2012年3月第2次印刷。
*《從形式主義到歷史主義——晚近文學理論“向外轉”的深層機理探究》(專著,42.6萬字) 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年3月版,2018年1月第2次印刷。
論文
1981
試論魯迅早期的美學思想 揚州師院學報1981.4.
1983
論藝術“化醜為美”的契機 學術月刊1983.7.
“藝術起源於勞動”是科學的命題 復旦學報1983.6.
1984
論自然美 學術月刊1984.6.
試論阿Q的喜劇性與悲劇性的融合 揚州師院學報1984.2.
“美感的先天傾向”淺議 美育1984.5.
1986
耗散結構與美的邏輯行程 當代文藝思潮1986.1.
現代自然科學方法和辯證思維 文藝研究1986.2.(合作)
1987
現代自然科學方法與美學研究
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第8卷(1987.1,合作)
“陽剛之美”和“崇高”的系統論辨析 江漢論壇1987.9.
儒家美學的“和諧”與基督教神學美學的“和諧” 山東大學學報1987.1.
論王夫之的詩歌美學 揚州師院學報1987.3.
在文學與文化的交匯點上 文學研究參考1987.11.
系統論原則與美學、文藝學的方法論
1988
古典書法美學的總結——簡論劉熙載的書法美學思想 學術月刊1988.3.
文學在生命意識的二律背反中演進 南京社聯學刊1988.4.
呼喚真情的理想之歌——論湯顯祖的美學思想 文史哲1988.5.
論袁枚的詩文美學 揚州師院學報1988.3.
明清美學主潮概觀 晉陽學刊1988.6.
李贄美學思想的近代傾向 學術月刊1988.11.
1989
嚴肅文學的困境和通俗文學的出路 南京社聯學刊1989.1.
自然美的系統分析 雲南社會科學1989.1.
李漁戲劇美學的古典傾向與近代因素 藝術百家1989.2.
意境探源 揚州師院學報1989.2.
藝術家社會屬性的情感存在方式 批評家1989.3.
儒家美學與基督教美學之比較 江漢論壇1989.6.
晚明浪漫思潮與西方近代浪漫主義 學術月刊1989.8.
從符號學看文藝作品的社會屬性 天津社會科學1989.5.
葉燮與寫實性詩歌美學的總結 天府新論1989.6.
文藝創作社會學新論 學習與探索1989.6.
1990
致思與娛樂之間——關於嚴肅文學與通俗文學的思考 真善美1990.1.
藝術家的美學規定性 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第10卷(1989.2.)
文藝社會學論綱 揚州師院學報1990.1.
辯證思維與黑格爾的自然美論 人文雜誌1990.2.
獨抒性靈,趣味盎然——袁宏道遊記散文的“趣” 古典文學知識1990.2.
中國十七世紀的“懺悔錄”——袁宏道美學觀念的蛻變解析
江漢論壇1990.4.
藝術家社會學新論 文科教學1990.1-2.
尋找文藝行為與社會生活之間的中介——文藝行為社會學導論
北京社會科學1990.2.
人本心理學美學與道家美學 學術月刊1990.7.
文藝價值的生態環境及其最佳化 學習與探索1990.5.
論公安派的美學思想 晉陽學刊1990.5.
中國戲劇美學史的邏輯發展 戲劇1990.3.
近代戲劇美學的開拓——王國維的戲劇美學思想
揚州師院學報1990.4.
1991
對於文藝中非理性的辯證分析 文論月刊1991.1.
文藝的價值標準及其轉換 江海學刊1991.1.
期待視野與文藝接受社會學 天津社會科學1991.1.
價值論美學的新視界 福建論壇1991.1.
中國古典美學作為參照 文論月刊1991.4.
從浪漫主義向古典主義的逆轉——王驥德的戲劇美學思想
求是學刊1991.3.
探尋當代美學研究深化的契機 福建論壇1991.4.
平民主義戲劇美學的初瀾——元代戲劇美學概論 江漢論壇1991.6.
文藝的價值取向及其選擇 學習與探索1991.5.
體系建設與分析研究 學術月刊1991.10.
中西方戲劇美學比較論 江漢論壇1991.11.
中國古典美學的現代意義 學術月刊1991.12.
鄭板橋美學思想的哲學基礎 東嶽論叢1991.6.
浪漫主義戲劇美學的崛起——湯顯祖的戲劇美學思想
揚州師院學報1991.4.
浪漫主義戲劇美學的餘波——金聖歎的戲劇美學思想
藝術百家1991.4.
1992
文藝價值的功能及其實現 北京社會科學1992.1.
《講話》精神與中國古典美學 揚州師院學報1992.1.
在文藝價值與社會生活之間的中介地帶上——文藝價值社會學導論
學術論壇1992.2.
對於文藝創造的心理闡釋 天津社會科學1992.3.
文藝價值取向的辯證法 學術界1992.3.
探詢人類生命活動的詩化哲理 江海學刊1992.4.
“當代藝術與當代人”五人談
藝術廣角1992.3.
馬斯洛的人本心理學美學 西北師大學報1992.4.
文藝心理社會學導論 晉陽學刊1992.5.
尋找中國當代美學在經濟大潮中的位置 東方叢刊1992.3.
新時期文藝美學的建設概觀 山東社會科學1992.6.
文化變革與美學轉型 文匯報1992.11.25.
定勢與文藝心理效應 學習與探索1992.6.
1993
個性化:大眾審美文化的核心 福建論壇1993.1.
當代美學研究放談 學術月刊1993.1.
李贄與萊辛的戲劇本質論之比較 藝術百家1993.1.
王驥德與狄德羅的戲劇藝術真實論之比較 揚州師院學報1993.1.
走向中介論的文藝社會學 思想戰線1993.2.
觀念轉換和理論重建的時代——當代國外文藝社會學鳥瞰
寶雞師院學報1993.1.
文藝創造心理之辨析 南京社會科學1993.2.
現代藝術與價值論美學 北京社會科學1993.2.
古典主義戲劇美學的總結——李漁的戲劇美學思想 學術論叢1993.3.
多角度、多層面的中國美育史研究 揚州師院學報1993.2.(署名“魯揚”)
文藝心理社會學方法論 學術月刊1993.7.
現代藝術商品化的內在機制 學術界1993.4.
徐復祚與卡斯特爾維屈羅的戲劇功用論比較 學術論壇1993.5.
重建美學和現代藝術的話語系統 學術月刊1993.9.
把握文藝本質的“反映—中介”論視界 中國圖書評論1993.5.
1994
中國的後現代藝術傾向及其意義 文史哲1994.1.
李漁與黑格爾的戲劇結構論之比較 美學與文藝學研究1994.1.
呂天成與萊辛的戲劇批評之比較 揚州師院學報1994.1.
李漁與歌德關於戲劇舞台性的論述之比較 社會科學輯刊1994.2.
王國維與雨果的戲劇史研究之比較 藝術百家1994.1.
金聖歎的美學思想與儒、佛、禪、道 文藝理論研究1994.2.
理性與文藝變態心理 東嶽論叢1994.2.
潘之恆與狄德羅的戲劇表演論之比較 求是學刊1994.3.
美學的功能與學者的使命 文論報1994.5.25.
中國戲劇美學與佛教、禪宗思想 北京社會科學1994.3.
中國戲劇美學與理學 天津社會科學1994.4.
創造美學的現代建構 社會科學1994.11.
中國戲劇美學的整體思維 東方叢刊1994.2.
當代美學的批判理性 學術季刊1994.4.
中國戲劇美學與《周易》 藝術百家1994.4.
在二十世紀中國美學的表象背後 學術月刊1994.11.
1995
中國戲劇美學的圓形思維 齊魯學刊1995.1.
當代審美文化研究的新一頁 中國文化報1995.2.8.
文藝學改革的新思路 文藝報1995.2.25.(署名“魯揚”)
大眾審美文化的複製性 天津社會科學1995.2.
把握文藝本質的“反映—中介”論視界 中國圖書評論1993.5.
裝飾之道,文化之道 文藝報1995.3.25.
中國戲劇美學的規範思維 江淮論壇1995.2.
中國戲劇美學的具象思維 江海學刊1995.3.
中國美學史研究的新創穫 社會科學家1995.3.
大眾文化語境中的美學話語 求是學刊1995.4.
作為消費文化的當代審美文化 北京社會科學1995.3.
文化視境中的中國戲劇美學——《中國戲劇美學的文化闡釋》引言
揚州師院學報1995.3.
消費者,對審美文化發話 光明日報1995.10.18.
文化批判與建設 文論報1995.12.1.(合作)
1996
當代馬克思主義美學文藝學體系的品格 文學研究第4輯(1996.1.)
塑造新型文化品格:當代
學校美育的定位 社科信息1996.2.
傳統文化與當代美育的建構 江蘇社會科學1996.2.
作為快餐文化的當代審美文化 學習與探索1996.2.
當代審美文化的宗教意識 學術月刊1996.3.
揚州師院學報1996.2.(合作,署名“魯揚”)
當代審美文化的哲學基礎 北京社會科學1996.3.
進展與問題:1989-1995文藝學建設概觀(上、中、下)
文藝研究1996.4,5,6.
中國戲劇美學與儒家思想 東方審美文化研究第4輯(1996.6.)
中國戲劇美學與道家思想 齊魯學刊1996.5.
當代審美文化的四重背景 求是學刊1996.5.
關於文學理論教材建設的幾點思考 揚州師院學報1996.3.
審美文化:當前美學研究的一大熱點 中國文化報1996.8.18.
大眾文化:一道可口的快餐 嶺南文化時報1996.12.28.
文學鑑賞與接受美學 文學界1996.4.
1997
文學語言與審美價值 雲南文藝評論1997.1.
快餐文化:當代審美文化批評 當代文壇報1997.1.
當代審美文化與藝術形式 學術月刊1997.4.
何為美學史?——從審美文化研究反觀美學史研究
北京社會科學1997.2.
關於文化批判 南京社會科學1997.6.
審美文化與美學史 光明日報1997.7.26.
什麼是審美文化 人民日報1997.8.16.
當代審美文化的社會心理背景 社會科學輯刊1997.4.
當代審美文化與審美教育 美學與藝術學研究第3集(1997.7.)
評當前美學研究的兩大熱點 哲學動態1997.8.
審美文化的歷史進程——兼論後現代主義對現代主義的通與變
江蘇社會科學1997.6.
當代審美文化的地域分野和跨地域傳通
美學與文藝學研究1997年總第4輯(1997.12.)
1998
當代審美文化與審美教育新概念 益陽師專學報1998.1.
馬克思恩格斯的傳統觀與文學史觀念 雲南社會科學1998.1.
當代審美文化的基本矛盾 北京社會科學1998.2.
審美文化研究的歷史觀照——審美文化研究的一個方法論
浙江學刊1998.3.
馬克思恩格斯的歷史觀與美學史視界
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第1輯(1998.5.)
中西方審美文化之異同 社會科學輯刊1998.4.
文化的多極化與世界的未來 中國文化報1998.10.1.
馬爾庫塞的形式主義美學解析 外國美學第15輯(1998.10.)
作為廣告文化的當代審美文化 江蘇社會科學1998.6.
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的當代轉型 社會科學報1998.11.19.
1999
從象牙塔到市場: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 學習與探索1999.1.
都市文化:當代審美文化批判 求是學刊1999.1.
審美文化的當代構成 學術月刊1999.1.
馬克思恩格斯的文學批評方法與文學傳統 甘肅社會科學1999.1.
當代審美文化批判論綱 北京社會科學1999.1.
美學與烏托邦 社會科學輯刊1999.1.
從搖滾樂的文化特質看青年文化 社會科學1999.2.
婦女命運:當代審美文化中的悖論 東方1999.3.
文化工業:當代審美文化批判 社會科學輯刊1999.2.
馬克思恩格斯的文學理論與黑格爾的美學思想
揚州教育學院學報1999.2.
當代性與文學傳統的重建 江海學刊1999.5.
百年美學對中國傳統美學的反思 求是學刊1999.6.
重塑新的話語外殼 青年思想家1999.2.
2000
對中國美學的思考 光明日報2000.1.25.
中國戲劇美學與中國哲學 藝術百家2000.1.
論文藝美學的學科定位 學術月刊2000.4.
文學傳統與科學傳統 文學評論2000.3.
新的求索之路,新的學術之夢 江海學刊2000.3.
文學傳統與個人才能 學習與探索2000.3.
作為視覺文化的當代審美文化 中國文化報2000.6.10.
跨學科研究:我們所面臨的一個歷史要求——人文學科、社會科學、自然科學之比較 文藝報2000.7.18.
文學革新的偏離與回歸——五四時期文學傳統論的功利性傾向
北京社會科學2000.3.
錯綜通變,參伍因革——中國古代文學傳統論的心理學傾向
江蘇社會科學2000.5.
青年文化:當代審美文化批判 東方叢刊2000.3.
當代話語的宿命和出路 民族藝術2000.3.
西方審美文化的歷史走向 外國美學第18輯(2000.12.)
2001
金陵王氣與江南士風 讀書2001.1.
中國古典美學的思維方式及其現代意義(上) 求是學刊2001.1.
中國古典美學的思維方式及其現代意義(下) 求是學刊2001.2.
現代性:文學理論重建的基石——錢中文《文學理論:走向交往對話的時代》讀後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1.1.
話語強權與話語抵抗 中國文化報2001.2.24.
詩必須適應它所屬的世紀——西方古代到近代文學傳統論的社會學傾向
社會科學輯刊2001.2.
文藝美學的學科定位 光明日報2001.6.12.
關於文學理論的話語權問題 文學評論2001.5.
文學傳統與現代性 學術月刊2001.12.
中國審美文化的歷史走向 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1.4.
2002
全球化語境中的文學傳統 江蘇社會科學2002.1.
西方20世紀文學傳統論的形式論傾向 文藝研究2002.1.
互動性與文學傳統 學習與探索2002.2.
文學傳統流變的機制與形態 北京社會科學2002.2.
人文學科的學術規範——蔣孔陽美學研究方法的啟示
美學與藝術評論第6輯,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3.
倫理與宗教:中西文化的兩大主題 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2.2.
文學傳統論的四大傾向及其現代轉換 揚州大學學報2002.3.
文藝美學的合法性問題——再論文藝美學的學科定位
中外文化與文論第9輯,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4.
文學傳統的功能與知識增長 江海學刊2002.4.
否定主義美學 文藝研究2002.4.
全球性與現代性 求是學刊2002.5.
全球性:“現代性”的當今形式 社會科學報2002.11.28.
與時俱進的文藝美學探索──論胡經之文藝美學思想的發展
深圳大學學報2002.6.
全球性問題中的兩個關鍵字:現代性與意識形態性
2003
文學傳統與文化傳統 社會科學輯刊2003.1.
“全球性”不等於“世界性” 學海2003.1.
我看故我在 河北日報2003.6.6.
鄭板橋民本思想的哲學基礎和美學升華 藝術百家2003.3.
媒介變化與視覺文化的崛起 文藝爭鳴2003.5.
2004
文學傳統與生態意識 社會科學輯刊2004.3.
文學傳統與文類學辯證法 學術月刊2004.7.
日新之謂盛德——姚文放教授訪談 學術月刊2004.7.
讀圖時代文類“內爆”的典型文本 文藝理論與批評2004.4.
語言媒介與文學存在的理由 求是學刊2004.5.
文本·話語·主體:文學傳統與互動世界 社會科學2004.10.
中國古典美學的至上追求 中國文化研究2004.4.
2005
文藝復興美學對於西方傳統戲劇原則的突破和修正
西北師大學報2005.2.
面向新世紀的美學理論體系——試論曾繁仁的存在論美學
深圳大學學報2005.3.
文化在文學領域中的表達——巴赫金的啟示 社會科學輯刊2005.4.
文藝美學走向文化美學是否可能?——三論文藝美學的學科定位
社會科學戰線2005.4.
2006
中國20世紀文藝社會學史的宏偉畫卷——評周平遠《文藝社會學史綱》
江西社會科學2006.5.
“須道尊身尊,才是至善”——論王艮的“尊身論” 江蘇社會科學2006.4.
“文學性”問題與文學本質再認識——以兩種“文學性”為例
中國社會科學2006.5.
文藝社會學的擱置與重建——讀周平遠《文藝社會學史綱》的一點感想
中國圖書評論2006.9.
魚化為龍:王艮的平民主義美學思想 學術月刊2006.9.
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回憶《學術月刊》給我的教益 學術月刊2006.11.
2007
中國古典美學的創新意識 中國文化研究2007.1.(春之卷)
文學性:百年文學理論的現代性追求 社會科學輯刊2007.3.
中國文學傳統轉型的內在機制 河北學刊2007.5.
文學傳統重建的現實價值本位 中國社會科學2007.6.
李贄的自然人性論美學思想 學習與探索2007.6.
宋明思想大潮中的泰州學派美學 學術月刊2007.12.
2008
“審美”概念的分析 求是學刊2008.1.
消費社會:審美教育何為? 文藝報2008.3.8.第三版
文學教育與烏托邦理想 文藝報2008.4.17.第二版
“審美”概念的嬗變及其美學意義 江蘇社會科學2008.3.
中國語境與漢語系統中的“文化”概念分析 社會科學戰線2008.8.
改革開放30年的學術詮釋 社會科學戰線2008.10.
2009
文學的鄉愁與心靈的還鄉——讀《錢中文文集》 文藝爭鳴2009.2.
從文學理論到理論——晚近文學理論變局的深層機理探究
文學評論2009.2.
“審美文化”概念的分析 中國文化研究2009.1.(春之卷)
作為歷史性概念的審美文化 求是學刊2009.2.
審美文化的內在構成——對於高雅文化與通俗文化之關係的歷史考察
社會科學戰線2009.8.
文學理論與烏托邦之夢 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9.22.第6版
敬業志學,辛勤耕耘——我與名欄“當代文藝理論與思潮新探索”的學術交往
學習與探索2009.5.
新中國的三次“美學熱” 學習與探索2009.6.
2010
共和國60年文學理論的理想訴求 文學評論2010.1.
論審美文化的歷史演進 江海學刊2010.2.
審美文化學的學科建設 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7.1.B2版
歷史深度與中國經驗:審美文化學研究的現代視野
天津社會科學2010.4.
我們如何進行學術爭鳴?——兼答《理論之後的悖論解決——與姚文放先生商榷》 中國文學研究2010.4.
戲劇結構論:李漁與黑格爾的異同 藝術百家2010.6.
王國維的美育四解及其學術意義 文藝理論研究2010.6.
2011
審美文化呼喚“中國經驗” 社會科學報2011.1.27.第5版
唯實、求是、圖新——《求是學刊》發刊200期感言 求是學刊2011.1.
日新其德:中國古典美學的創新意識 浙江工商大學學報2011.1.
我與審美文化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3.15.B6版
文化政治與德希達的解構理論 江蘇社會科學2011.2.
文化政治三維度 求是學刊2011.2.
文化政治與文學理論的後現代轉折 文學評論2011.3.
說“是”談“非”論“去”——前現代、現代、後現代審美文化的邏輯走向
南京大學學報2011.4.
重寫:文學理論建構被遺忘的機制 西北大學學報2011.5.
2012
肉體話語、身體美學、身體的審美化——晚近對於經典美學的三次挑戰及其學術意義 江海學刊2012.1.
文藝社會學的歷史與現狀 《文化的傳承與擔當——重建社會理性與價值》,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7月版
“肉體話語”與“文化政治”——伊格爾頓對於經典美學解構與重構的後現代啟示錄 學習與探索2012.9.
還原葛蘭西:也論當代中國大眾文化的建構——與陶東風教授商榷
文藝研究2012.9.
中國審美文化史的敘述方法 探索與爭鳴2012.9.
文化政治的多維分析 文藝論壇2012.3.
文化研究與理論話語的更新 文學評論2012.6.
2013
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說對於康德的接受與改造 社會科學輯刊2013.1.
文學經典之爭與文化權力的博弈 社會科學戰線2013.2.
釋“表征性解釋”——喬納森·卡勒“文學經典論”的關鍵性概念
求是學刊2013.3.
文學經典之爭向文學研究回歸的跡象 文藝理論研究2013.3.
從理論回歸文學理論——以喬納森·卡勒的“後理論”轉向為例
文學評論2013.4.
“多層累的突創”說探源——蔣孔陽創造美學與杜威“突創”論的相關性
學術月刊2013.10.
2014
確立自媒體的文化信碼 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2.12.第A08版
文學理論的話語轉向與福柯的話語理論 社會科學輯刊2014.3.
沃爾夫岡·凱塞爾是瑞士人,還是德國人
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7.25.第B01版
生活邏輯與藝術邏輯 人民日報2014.9.16.第20版
話語轉向:文學理論的歷史主義歸趨 文學評論2014.5.
自媒體:網路話語與文化信碼 湖南社會科學2014.5.
文學理論的範式轉換與話語更新 文藝理論研究2014.5.
2015
從形式到政治:文類理論的後現代新變 清華大學學報2015.1.
“強制闡釋論”的方法論元素 文藝爭鳴2015.2.
張揚至上之美 人民日報2015.3.9.第20版
大眾文化批判的“症候解讀”對當代中國文論重建的啟示 中國社會科學2015.4.
大眾文化批判的“症候解讀”對當代中國文論重建的啟示 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2015.3.
“批判”話語的譜系學研究 中國文學批評2015.1.(創刊號)
“批判”話語中國化進程的政治化轉向與學理性回歸 文藝理論研究2015.6.
2016
從形式主義到歷史主義:晚近文學理論“向外轉”的大趨勢 山東社會科學2016.1.
將“症候解讀”引入文學批評——馬舍雷的文學生產理論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6.1.
“文化工業”與“文化產業”之辨——法蘭克福學派一個關鍵字的“症候解讀” 天津社會科學2016.2.
症候解讀:文學批評作為藝術生產 文學評論2016.3.
法蘭克福學派大眾文化批判的“症候解讀” 清華大學學報2016.4.
文學理論與文學批評之關係的後現代轉折——從韋勒克、沃倫的《文學理論》到卡勒的《文學理論》 中國文學批評2016.3.
2017
王艮“尊身論”對舒斯特曼“身體美學”的支持和超越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17.2.
“症候解讀”的理論譜系與文學歸趨 文藝理論研究2017.2.
實用主義、身體美學與中國文化的對話——訪舒斯特曼教授外國美學第27輯(江蘇教育出版社2017年10月出版)
2018
回到中國問題 推進中國學術中國社會科學報2018.1.9.第7版
“感應美學”的當今理論價值湖北社會科學2018.1.
生產性文學批評的後現代轉折:羅蘭·巴特批評理論的一條伏脈文學評論2018.2.
“藝術生產論”的轉機:本雅明與布萊希特的文學批評論美學與藝術評論,第15輯,山西教育出版社,2018.3.
審美與政治之間迴環往復的“韻律”:弗·詹姆遜的生產性文學批評學術月刊2018.9.
2019
生產性文學批評論綱 揚州大學學報2019.1.
論胡經之美學思想“三部曲” 文藝爭鳴2019.1.
回到中國問題的西方文論研究——姚文放教授訪談錄河北民族師範學院學報2019.1.
從“第三王國”到“日常生活”:當代美育的後現代轉向江蘇社會科學2019.1.
在精神領域進行的意義生產:伊格爾頓的生產性文學批評理論 社會科學輯刊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