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春日

《蝶戀花·春日》是明代文學家陳子龍創作的一首詞。此詞寫惜春之情。上片扣住殘春景象落筆,用燕來春老、亂紅相對表達歲月匆匆、年華流逝的悵恨;下片著重寫人,通過人的行動和環境氣氛的烘托,表達歸夢難成、青春老去的愁悶。全詞清麗閒雅,哀而不傷。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蝶戀花·春日
  • 作者:陳子龍
  • 創作年代:明末
  • 出處:《陳忠裕公全集
  • 作品體裁:詞
  • 別名:蝶戀花·雨外黃昏花外曉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蝶戀花·春日
雨外黃昏花外曉,催得流年,有恨何時了?燕子乍來春漸老,亂紅相對愁眉掃。
午夢闌珊歸夢杳,醒後思量,踏遍閒庭草。幾度東風人意惱,深深院落芳心小。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蝶戀花:原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名。又名“鵲踏枝”“鳳棲梧”。雙調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韻。
⑵“雨外”句:指黃昏雨後,花木則格外嬌艷。
⑶流年:光陰,年華。因光陰易逝如流水,故稱流年。
⑷“燕子”句:指燕子北歸。一般在春分前後。
⑸亂紅:落花。掃:含撐過、吹拂之意。這句意思是,落下的花到處都是,面對著這番景象不由得愁上眉頭。
⑹闌珊:殘,將盡之意。杳(yǎo):遠。這句意思是午睡之夢殘破,歸鄉之夢渺茫。
⑺閒庭:堂前空地。
⑻芳心:本指女子情懷。這裡是作者自傷。這句意思是說一顆芳心被庭院深深束縛住。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風雨送走了黃昏,花鳥迎來了拂曉。歲月的腳步在日夜運轉中離去,只留下心中的綿綿愁恨難消。燕子剛隨春天到,春光卻漸漸老去影蹤遙。滿地落紅,一春愁情,齊上眉梢。
午夢零殘夢境消。醒後無聊細回味,悄悄踏遍庭院草。一年一度東風杳,芳華漸逝人意惱。庭院深深,佳人的心思誰知道。

創作背景

陳子龍生逢亂世,本來南明弘光時期被任命為兵科給事中,命令剛剛下達,京師就被清軍攻陷。於是又轉為輔助南京的福王,但是福王沒有中興之意,陳子龍提出的建議也不被採納,所以只好辭官而去。他希望為國家乾一番事業,但當時的情況根本不可能。他面對春日就不免有時光流逝而功業未就的感慨,因作此詞以抒懷。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詞題“春日”,這便意味著是與“春日”有關的感懷之作。詞人沒有明說感懷的是什麼,只是將所見情景作了一番描述,但結合詞人的身世去感悟和索解,可以明確詞人的傷春不是一般的春愁,而是家國之恨,身世之感,其主題也不是一般的哀怨。
上片寫歲月如流,對春天將逝,引起無限愁思。“而外”二句是說,無論是黃昏還是清晨,無論是而雨絲連綿還是鮮花盛開,時光從不停留,都在不斷地流逝了去。這裡用了問句的形式,使所抒之情更加強了力度。“燕子”二句相承,是用具體事物補足了前句之意,寫出了歲月流逝之快,因而引起了愁思。
下片寫其理想願望不能實現的苦悶。過片“午夢”句是說希望歸去,卻又難以實現,因此逗出“醒後”二句,醒後一邊思量,一邊閒庭漫步,“踏遍”說明其心潮起伏,思緒萬千。最後“幾度”二句承上片感嘆歲月流逝之快的意脈,說新春又到,不禁感慨不已,煩惱也襲上心頭。然而無人能解此際的幽懷,偌大院落,惟有獨自一人,孤淒之情溢於言表。
清代詞人賀裳皺水軒詞筌》說:“凡寫迷離之況者,止須述景。”“不言愁而愁自見。”這首詞正是如此。

名家點評

深圳大學教授劉尊明、中南民族大學教授王兆鵬新編千家詞三百首》:此詞借夢境抒寫傷春之情,遲暮之感。詞人將傷春傷情,傷物傷己之感統統熔鑄於筆端,詞情流蕩。佳人在屋內,黃昏拂曉,日月更替,使她感受到年華易逝。而她卻依然孤淒無依,面對春天心意是一片紛亂。閒極時睡著了,她進入了夢境,也許她在夢中重新拾回了風華正茂、無憂無慮的過去,也許找到了夢寐以求的生活寄託,所以醒後她萬分悵然,獨自“踏遍閒庭草”。年月匆匆逝,誰都無法改變,也無力改變,更況她一個深閨女子呢?她只能自哀自嘆自傷了。全詞從春恨寫到夢後惆悵,感嘆時光易逝,使傷感之情獲得了更深的普遍意義,抒發人類的普遍情感,從而引起讀者的共鳴。

作者簡介

陳子龍(1608—1647),明清之際文學家。字臥子,號大樽。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崇禎十年(1637)進士,初授紹興推官,升任兵科給事中。未及赴任而李自成攻克北京。福王朱由崧於南京建立南明政權,以原官召用,不久棄官歸鄉。清兵攻陷南京,他起兵抗清,事敗被俘,乘間隙投水殉國。早年與夏允彝同為“幾社”領袖。其詩繼承“七子”的復古精神,反對“公安”“竟陵”,風格雄健而神理自存。後期所作,抒發國破家亡之感,悲涼深痛,直追元好問,被稱為明末的大家。其詞妍麗婉委,哀艷悽惻,明亡後數年中所作則泣血啼鵑,愈見深沉。詞有《湘真閣存稿》一卷,另見存於《幽蘭草》中得一卷。有《陳忠裕公全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