蚝二村

蚝二村隸屬於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沙井街道。位於沙井街道西北部,距沙井街道辦事處約2.5千米。相鄰自然村有沙二村蚝一村蚝三村石圍村德豐圍村。1992年,蚝業大隊根據自願原則,將村民按蚝業養殖和農業種植進行分配,其中願意從事蚝業養殖的村民分配至蚝一村、蚝二村、蚝三村和蚝四村,願意從事農業種植的分配至沙一村、沙二村、沙三村和沙四村,蚝二村由此而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蚝二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華南地區
  • 地理位置: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沙井街道
  • 車牌代碼:粵B
歷史沿革,經濟,人口,歷史文化,村民姓氏,地方方言,傳統建築,傳統文化,地方習俗,本地特產,公共設施,

歷史沿革

宋元至明萬曆元年(1573年),屬東莞縣;明萬曆元年至清朝,屬新安縣。1914年,屬寶安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屬寶安縣松崗、沙井、新橋、雍睦、鳳凰聯鄉;1951年,屬寶安縣第四區沙井鄉;1958年10月,屬超美公社;1959年,屬沙井公社蚝業大隊;1959年,屬西海蚝業公社;1961年,屬沙井公社蚝業大隊;1979年1月,屬深圳市沙井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沙井公社;1983年7月,屬寶安縣沙井區蚝業鄉;1986年10月,屬沙井鎮蚝二行政村;1993年1月,屬深圳市寶安區沙井鎮;2004年,屬沙井街道蚝二社區。

經濟

傳統經濟以養蚝為主。1980年以後,傳統養蚝業逐漸解體,蚝田污染嚴重,生產日漸式微。而今沙井蚝的異地養殖已獲成功。現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房屋出租、集體經濟分紅、金融投資。

人口

戶籍人口850人,其中男性468人,女性382人;80歲以上10人,最年長者95歲(女);海外留學2人。非戶籍外來人口約7000人。祖籍該村的港澳台同胞約80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人數不詳,主要分布在美國、加拿大和印度尼西亞。

歷史文化

村民姓氏

居民以陳姓為主。

地方方言

世居村民為漢族廣府民系,使用粵方言

傳統建築

該村傳統民居為廣府民居,入門為廚房,接著是天井,過了天井是正房,正房後部是臥室,臥室有樓廊。三合土牆,房頂以杉木為梁、桁、桷。以天井、明瓦和牆上開一小窗採光,臥室光線很暗。20世紀80年代以後,傳統民居被拆,新建樓房。
洪聖古廟,2000年被沙井鎮人民政府公布為鎮級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明清時期,重建於2012年,廟內供奉海神、洪熙大王,村民前往祭拜,祈求平安。
蚝二村
洪聖古廟

傳統文化

螳螂拳(華林)流行於沙井街道沙井大村,屬於南傳螳螂拳,發源於山東嶗山華嚴寺,因南北語言差異,被沙井人誤傳為“華林寺”。30年代,山東嶗山華嚴寺僧人李崑山在香港開館授徒,沙井二村陳賀球、陳志廣等人拜他為師習武。香港被日本侵略軍占領後,李崑山避難來到沙井,靠制售跌打損傷的藥品為生。後來流落到廣州北郊的龍歸市(今龍歸鎮)。1947年,沙井地方上出現許多的青年社團,興起舞龍、舞麒麟的熱潮。冼穩重和陳照榜、陳穩志等人在石角頭(今蚝二村)組織餘慶社,對外稱寶安縣沙井業餘健身社,主要研習莫家拳。後來請李崑山為拳師。李崑山在沙井收的徒弟除了冼應登以外,還有曾樂通、冼應添、陳雲青、陳雲山、陳培等人。1957年,陳振興、陳漢興、冼潤才、冼潤華等人跟冼應登、冼應根習武。1957年,陳雲青在香港創辦山東華林派國術體育總會。1970年,陳雲山到香港流浮山龍珠堂正式設館授徒,學者甚眾,被香港武術界列為山東華林派探腿門。1970年陳培在美國波士頓開設了首家華林武館;1980年在奧蘭多建造華林總館華林寺;1985年7月,陳培歸宗少林寺成為少林寺第三十二代弟子。2011年11月,冼潤華參加深圳市第十三屆傳統武術節,其反車拳、燕青刀獲老齡甲組第二名;2012年2月參加第二屆粵港澳武術賽再獲金獎。2015年螳螂拳(華林)被列入深圳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地方習俗

蚝二村普通人家的年俗基本與沙井附近村落大同小異。每年農曆九月十三祭祖日,陳氏族人前往陳朝舉墓進行祭拜。

本地特產

特色農產品有沙井蚝,但主要存在於1992年前,現所存無幾。特色傳統食品有沙井蚝、松糕和茶果。

公共設施

沙三路、沙井大街經過該村。1965年通電,1981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1983年通自來水,1986年通電話,20世紀90年代末通網際網路。村中建有學府幼稚園,2015年,在園幼兒約6000人,教職工52人。設有蚝二籃球場、游泳池和蚝二活動中心。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