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2005年3月7日上海市領導提出於
虹橋機場西側發展綜合交通樞紐的構想,2005年5月14日鐵道部、上海市領導會議,確定原規劃七寶鐵路客站北移,建設虹橋綜合交通樞紐,並正式開始啟動虹橋綜合交通樞紐的規劃設計工作。2006年3月24日市府會議,正式成立虹橋綜合交通樞紐項目指揮部,負責該項目的正式推進。2006年7月,
上海申虹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該公司全面負責虹橋綜合交通樞紐(除機場內部)的開發建設。虹橋機場內部規劃與實施由機場集團負責。
虹橋綜合交通樞紐將建成
高速鐵路、城際和
城市軌道交通、公共汽車、計程車及航空港緊密銜接的國際一流的現代化大型綜合交通樞紐。
虹橋綜合交通樞紐是城市交通建設上的一大創新,它包括將
航空、
高速鐵路、
磁懸浮、
捷運等多種交通方式結合在一起,不管是匯集的交通方式的數量還是規模,在國際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它的重要性不僅體現在交通本身,更體現在服務功能上:1)上海城市發展的需要;2)服務長三角區域經濟的需要;3)可持續發展的需要;4)適應現代化交通發展的戰略需要;5)為世博服務的需要;6)發展現代物流產業的需要規模
虹橋綜合交通樞紐將推動周邊區域城市功能的發展,形成樞紐
都市區。為了未來更好地承接全球總部經濟空間的轉移,對接虹橋綜合交通樞紐的輻射功能,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長寧區編制完成了上海虹橋臨空經濟園區產業、功能、形態一體化規劃。
根據規劃,園區將打造三個相互獨立又相互融合的產業發展空間:外環線以東、北翟路以北,建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的高端企業總部與高科技企業集聚區;外環線以東、北翟路以南,建成以信息服務業為主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外環線以西,建成以現代物流業為主的
產業集聚區。同時,園區將充分利用捷運站資源,在周邊地塊開發綜合商業娛樂中心,打造動感街區;建設樞紐博覽公園,展示從馬車到遊艇等各類交通工具,將園區的經濟功能與社會功能相結合。
為構建世界級
國際大都市發展框架,上海需要在市域甚至更大的範圍內思考未來
大都市區功能布局,在空間戰略上形成“多心多核”的發展格局。本著服務全國、服務長江流域、服務長三角的原則,上海將在對外交通設施、資源、功能服務等諸方面起到核心城市的輻射作用。
建設情況
虹橋綜合交通樞紐規劃範圍東起外環線(環西一大道),西至現狀鐵路外環線,北起北翟路、北青公路,南至
滬渝高速公路,總用地約26.26平方公里。
交通樞紐規劃
虹橋綜合交通樞紐具有高速鐵路、磁懸浮、城際鐵路、高速公路客運、城市軌道交通、公共運輸、
民用航空等各種運輸方式的集中換乘功能,整個交通樞紐集散客流量為48萬人次/日。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1)機場。在既有的
虹橋機場跑道的西側建設第二跑道及輔助航站樓,整個機場用地約占7.47平方公里,規劃
旅客吞吐量為3000萬人次/年(日均為8萬人次)。2020年機場的旅客吞吐量規模約為4000萬人次/年(日均為12萬人次)。
(2)鐵路客站。站場規模按照30股道設計,站場占地約43公頃,保留現狀鐵路外環線作為貨運通道的功能,實行客貨分流。鐵路設施用地(包括站場與線路)約90公頃。高速鐵路客運規模為年傳送量達6000萬人次旅客,日均16萬人次。
(3)長途巴士客站。布局於鐵路客站與機場之間,發車能力為800班次/日,遠期年旅客傳送量達500萬人次,日均2.5萬人次,高峰日達3.6萬人次/日,占地約9公頃。
(4)磁懸浮客站。布局於鐵路客站東側,按照10線8站台的規模設計,站台長度按照280米考慮,站台範圍內車站寬度約為135米。
(5)軌道交通。規劃引入4條軌道交通:即2號線、10號線、17號線、5號線及低速磁浮線和機場快速線,形成“4+2”的六線匯聚布局。規劃軌道交通停車場用地約60公頃。
動遷建設範圍內涉及動遷居民約4500戶,其中
閔行區3000戶,
長寧區1500戶。已經在閔行區、長寧區分別安排一塊動遷安置用地,其中閔行區59公頃,長寧區約24.5公頃。
居民動遷和單位搬遷工作正在啟動之中。整個樞紐預計2010年世博會前竣工投入使用,包括:完成機場第二跑道和新航站樓建設、京滬高速鐵通車、4條捷運線和機場塊速線接通、長途巴士站建設、部分城際鐵路通車等主要交通功能項目。
發展規劃
虹橋樞紐建成後,預計客流主要來自上海及
長三角地區、
京滬高速鐵路沿線,一是吸引大量的商務客流,二是快速、舒適的高速鐵路也將吸引大量的旅遊客流。這既是上海通往長三角的重要門戶,也是上海城市東西發展黃金走廊的西延伸。這對虹橋交通樞紐為核心的周邊地區的交通、商務、旅遊、通訊、物流、信息網路、房地產等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深刻的影響。
長寧區
根據“十一五”長寧“兩區一樞紐”的發展目標,圍繞虹橋交通樞紐建設,
長寧區將重點實施北翟路高架工程、天山西路西延伸工程和仙霞西路西延伸工程,此外還將加快仙霞西路(外環線-SN9路)進100米綠帶直徑400mm污水管工程以及哈密路、劍河路管網調整工程。配合交通樞紐建設,長寧將實施外環綠帶(400米)生態專項工程建設、外環綠帶(100米)工程。2008年長寧區還將配合軌交10、11號線建設,10號線有7個站點、11號線有1個站點在長寧區,2008年將基本完成動遷工作,配合建築單位加快建設。
長寧區積極引進緊密依託虹橋綜合交通樞紐發展的物流,企業和長三角總部經濟企業,避免與周邊地區的功能重疊。對捷運2號線、10號線沿線的存量土地進行控制,積極發展賓館酒店業和文化娛樂業,使長寧有理想的食宿環境和休閒娛樂環境。充分利用現有區域內大學、大院、大所、大廠的功能調整和“三區”聯動契機,共享土地資源,形成合作共贏,尤其是對上鋼十廠、一紡機廠的功能定位。同時,還應考慮和發揮好
上海動物園在休閒娛樂、吸引客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其周邊營造良好的商業環境。(資料來源於長寧區規劃局《虹橋綜合交通樞紐對長寧發展影響及對策研究》)
閔行區
“十一五”期間,閔行區主打“航天閔行,科技閔行,樞紐閔行”三大品牌,其區域內有3個國家開發區即閔行開發區(占地10平方公里),紫竹科技園區(占地10平方公里)和
漕河涇開發區(占地10平方公里);有旗忠體育中心;有規劃13平方公里的
航天城(5平方公里)和航天公園(8平方公里)。
2004年7月,閔行區圍繞京滬高速鐵路樞紐站(選址七寶時),閔行區發改委就委託了
華東師範大學城市和區域發展研究所進行了京滬高速鐵路樞紐站對閔行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的研究。2004年12月,又委託上海智星城市建設技術諮詢有限公司編制了《閔行區道路交通現狀分析與發展對策研究諮詢報告》。
圍繞虹橋綜合交通樞紐,閔行區規劃了約2.6平方公里土地用於開發商務、辦公、賓館等服務業。其中有距機場2-3公里的中春路現代服務業園區80公頃,占地600畝的萬科總部經濟,占地500畝外環林帶服務業園區和占地500畝九星商務區,並將
莘莊原規劃80公頃用於政府用地調整為商業辦公產業用地;且又在紀王、華漕、諸翟三地預留20平方公里的發展備用地,待交通樞紐方案進一步細化明確後再編制這一區域的詳細發展規劃(資料來源於閔行區規劃局)。
青浦區
針對虹橋綜合交通樞紐項目建設,提前研究編制了《上海西郊(徐涇)商務港概念性規劃》規劃緊靠交通樞紐的華翔路西側、
徐涇鎮諸光路東部地塊,占地2500畝(1.67平方公里),建設成“上海西郊(徐涇)商務港”,定位為依託“空鐵”聯運交通樞紐的建設和營運,以研發、展示、結算、設計、信息、中介、教育、培訓等現代服務業發展為重點,以總部商務、會展商務、企業運營商務、企業培訓商務、國際商貿商務以及其他特色餐飲、休閒娛樂中心功能為主的商務中心。
青浦區已經在距
虹橋機場10公里的趙巷地區建設市郊商業商貿集聚區,總體規劃範圍為4平方公里,先期開發1.5平方公里,功能定位為商業零售業、批發業、文化娛樂業、服務業、餐飲業、賓館業、商務寫字樓等多業態為一體的現代商貿集聚區。已經有香港九龍倉集團與國內百聯集團共同投資的奧特萊斯品牌直銷廣場,並正在建設占地659畝(44公頃)的集商業展示交易、會展中心、商務辦公、酒店等配套的物流平台;占地800-1000畝地的世界家居文化村、日本豐城集團占地2000畝地的Hello Kitty主題商業娛樂城項目也正在計畫中(其中包含有商業娛樂、主題公園、商業街、文化廣場等內容)(資料來源於
青浦區規劃局)。
普陀區
利用金沙江路上13號捷運線和大渡河路——古北路上的15號軌道交通線,以及
蘇州河、長風公園和華師大的優勢條件規劃建設2.2平方公里的長風
生態商務區,規劃建築量達320萬平方米,其中辦公、商業、酒店、娛樂設施150萬平方米,高檔
酒店式公寓、高級住宅145萬平方米,學校、醫院、體育館等公建配套設施25萬平方米。整個園區主打生態環境商務牌和高度信息化(數位化)商務牌。園區規劃在2010年基本完成300萬平方米建築的建設目標(資料來源於
普陀區長風生態商務區開發辦公室)。
嘉定區
在距交通樞紐較近的
江橋地區,規劃占地4.0平方公里建設成生產性服務業基地,主要考慮總部企業、頭腦研發企業、行銷結算公司進駐(資料來源於
嘉定區發改委)。
樞紐功能
各種車站聚集的“超級車站”
除了“空中門戶”的功能,構想中的虹橋樞紐還是個“超級車站”(亞洲地區數一數二)。在這個“車站”里,高鐵、磁浮、
城際列車、
城市軌道和長途高速巴士、
城市公交等車站“一個不少”,京滬高速鐵路於2010年投入運營。從上海出發,坐高速列車跑一趟北京,只需約5個小時。今後至少有
京滬高速鐵路、
滬寧城際鐵路、
滬杭城際鐵路等多條設計時速不低於200公里的鐵路經過虹橋樞紐。
京滬高速鐵路、滬寧高速鐵路、
滬杭甬客運專線和滬杭磁浮鐵路等四條設計時速不低於200公里的高速鐵路,都將以
虹橋鐵路樞紐站作為終點,今後旅客可以在這裡實現各高速鐵路間“零換乘”。其中,設計時速最快的是滬杭磁浮鐵路,這條預計總投資人民幣350億元(69億1025萬新元)的軌道線路設計最高時速450公里,項目正處於前期設計研討中!
有3條城市軌道交通線(
上海軌道交通)接入虹橋樞紐,相當數量的公共汽車路線和長途高速巴士線路也將會在這個“超級車站”里“安家落戶”。
根據相關規劃,虹橋機場最終將建成兩條跑道和兩座航站樓,旅客吞吐量將在現有基礎上翻一番,這些勢必會增加進出虹橋機場的主幹道———延安路高架的壓力。市規劃部門有關人士透露,將在虹橋樞紐的路網規劃和交通組織方案中重點考慮這個因素。
交通地位
上海虹橋綜合交通樞紐概念設計項目情況介紹,該項目距離市中心12公里,
規劃紅線範圍東起外環線,西至華翔路,北臨北翟路,南到
滬青平公路,總占地面積26.6平方公里,是虹橋機場的5.8倍,整個項目由5大層次組成。
1.鐵路客運專線上海總站(虹橋高鐵站):
規劃中的虹橋鐵路客站,距離虹橋機場400米,將作為京滬高鐵和滬寧、滬杭城際鐵路的專用客站(不辦理貨運),以接發時速200公里以上的高速和城際列車為主,設32股道、2個車場,設計日吞吐量20萬人次,建成後將是上海第一大站。
2.航空港(T1、T2航站樓):
虹橋機場老航站樓改造工程已經完成,目前正在把主跑道加長。2010年前,虹橋機場還將加修第二跑道,另建第二航站樓,使年旅客吞吐量在2004年的基礎上增加一倍到3000萬人次。
3.機場快線(磁懸浮):
機場快線為連線虹橋樞紐及浦東國際機場的交通線路,規劃在虹橋機場新航站樓下建長280米,寬140米的機場快線站。已經確定將浦東、虹橋兩大機場用磁懸浮貫通,從龍陽路起,途經
世博園、
上海南站後,接入虹橋綜合交通樞紐。
4.城市軌道交通:
確定3條軌道交通:2號線(
虹橋機場-中山公園-
張江高科技園區-川沙新鎮-浦東國際機場)將最早接入虹橋綜合交通樞紐,10號線(虹橋機場-
古北新區-新天地-老西門-
五角場-
新江灣城)和17號線(虹橋火車站-嘉松中路-東方綠舟站)也在2017年年底前實現通車。同時還預留了七莘路南北走向的軌道交通(即5號線北延伸段或17號線南延伸段)。
5.地面公共運輸:
規劃在鐵路客站東、西兩個廣場共設總數不少於30條的公共汽車路線和日客運量2.5萬人次的長途高速巴士站。
此外,為配合虹橋綜合交通樞紐建設,虹橋機場周邊地區還將新建2條快速道路:一條是蘇虹機場高速公路(A15),另一條是連線滬寧、滬杭兩條高速公路的華翔路-中春路高架道路。
虹橋機場建議行車路線
可通過市域高速公路網進入
瀋海高速G15,接崧澤高架路從虹橋樞紐西北口進出;
2、本市中心城虹橋樞紐以北地區的旅客可通過城市快速路網及外環高速S20,經長寧路-北翟路接北翟高架路,從虹橋樞紐北口(即虹翟高架路)進出;也可利用天山西路、仙霞西路等地面道路至七莘路,根據相關標誌指示進出;
3、本市中心城虹橋樞紐以東地區的旅客可通過城市快速路網經延安高架路-滬渝高速G50入城段,從虹橋樞紐南口(即虹渝高架路)進出虹橋樞紐;也可通過虹橋路-滬青平公路地面道路至七莘路,根據相關標誌指示進出;或根據實時交通信息,選擇經北翟高架路,從虹橋樞紐北口(即虹翟高架路)進出。
4、本市中心城虹橋樞紐以南地區的旅客可通過城市快速路網及外環高速S20,經漕寶路進入嘉閔高架路,從虹橋樞紐西南口(即建虹高架路)進出虹橋樞紐;也可通過吳中路、七莘路、虹橋路-滬青平公路地面道路。
特別提醒:虹橋樞紐內的虹翟、虹渝、崧澤、建虹等高架路主要服務於2號航站樓、鐵路虹橋站到發交通,不支持過境交通。過境車輛可以選擇虹橋樞紐周邊的嘉閔高架路、北翟高架路、滬渝高速G50和外環高速S20繞行。
機場擴容
作為虹橋樞紐的重要組成部分,
虹橋機場也將在今後幾年內“變臉”。虹橋國際機場總體規劃已獲民航總局和上海市政府的批准,根據調整後的總體規劃,虹橋機場最終規模是建成2條近距離平行跑道,東、西互為衛星廳的2座航站樓。虹橋機場將建造的第二跑道與第一跑道間的距離相隔僅360米,將是世界上距離最近的兩條
機場跑道,但經過對現有飛行區的調整,依然能備降“空中巨無霸”
空客A380飛機。
上海機場集團副總裁李德潤表示,未來虹橋和浦東兩大機場將根據各自定位,在上海航空樞紐港建設中扮演不同角色。其中,虹橋機場將以“點對點”國內地區航線為主,並承擔
公務機、
專機、
通用飛機等的起降。
據了解,虹橋機場2005年的旅客吞吐量達到1779.75萬人次,而規劃的終極目標將為年吞吐量3000萬人次。這意味著今後虹橋機場的航班班次有進一步“擴容”的可能。坐飛機的乘客多了,進出虹橋機場的交通要道———延安路高架會不會越來越堵呢?昨天,市規劃部門相關人士表示,在虹橋樞紐的路網規劃和交通組織方案上,將把緩解延安路高架可能出現的交通擁堵問題作為重點考慮因素之一,具體措施尚不便透露。
創新
候機樓
剛剛啟用的虹橋機場2號航站樓,是目前國內最節能的候機樓。在自然通風、自然採光、雨水收集、中水回用等技術支持下,航站樓從原本的耗能大戶變身為節能先鋒。在上海市科委組織的“虹橋綜合交通樞紐關鍵技術與套用”專家驗收會上,項目負責人介紹說,2號航站樓配有兩個世界上最大的水蓄冷罐,並首次啟用更節能的空調冷凍水直供系統,每年省下運行電耗62萬度,減少設備投資1400萬元。與此同時,西貨運站的屋面安裝了裝機容量為2848千瓦的太陽能光伏電站,年均上網電量約277萬千瓦時,節約標煤987噸。
防噪音設施
機場新跑道的間距、長短、形狀也都凝聚著設計者的“綠色”智慧。第二跑道將原規劃中1700米間距的遠距離跑道,調整為365米間距的國內最近距離跑道,一舉節約7平方公里土地。按照國際通行的指標計算,擴建後的虹橋機場土地利用效率僅次於美國亞特蘭大機場。除了調整間距,設計人員還將新跑道的長度控制在了3300米,並將跑道入口內移300米,這樣一來,85分貝以上的“擾民”噪聲區全部鎖定在了機場用地範圍之內。也就是說,虹橋機場雖然新增了一條跑道,卻沒有增加噪聲的影響範圍。加之跑道兩側恰好被航站樓所包圍,無形之中又多了一道阻擋噪聲傳播的聲屏障。
繞行滑行道
與國內現有的機場跑道相比,新跑道的南北兩端多了兩條通往停機坪的繞行滑行道。兩條看似多餘的弧線可將飛機穿越跑道的次數由每天的五六百架次減少到128次,最大限度地縮短了飛機起飛前的滑行和等待時間,減少了尾氣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