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過程
在周幽王姬宮涅執政時期,
鄭桓公擔任周王朝的司徒。他負責掌管教化民眾和朝廷的行政事務,使周朝百姓和睦相處,百姓都十分高興,黃河、洛水流域的人們都思念他。在他做司徒一年的時候,因為眼見幽王寵愛褒姒,朝遷政事廢棄不顧,問題積重難返;重用奸臣,王室矛盾日益激化,有些諸侯背叛了幽王。內憂外患交織重疊,桓公預感到西周王朝將要發生變亂,於是向太史伯請教避禍的辦法,他詢問道:“王室災難深重,我怎么才能死裡逃生呢?”太史伯回答說:“只有洛水東、黃河南可以安居。”桓公問:“為什麼?”太史伯回答說:“那一帶鄰近虢國、
鄶國,虢國、
鄶國的
國君既貪婪又喜好占小便宜,百姓不順從他們。現在,您是司徒,百姓都熱愛您,您如真的請求住在那一帶,虢國、鄶國
國君看到您正當權,會很容易地分給您土地。您如真的住在那一帶,虢國、
鄶國的百姓都是您的百姓了。”桓公:“我想到南邊的長江流域住,怎么樣?”太史回答說:“過去
祝融替
高辛氏掌管火,功勞甚大,但他的後代在周朝也沒有興盛起來,楚國就是他的後代。周王室衰弱,楚國一定興盛。楚國如果興盛,對
鄭國絕對沒有好處。”桓公說;“我想住在西方,怎么樣?”太史伯回答說:“那裡的百姓既貪婪又好利,難以久居。”桓公說:“周王室衰弱,哪國將興盛呢?”太史伯回答說:“齊、秦、晉、楚吧?齊國,姓姜,是
伯翳(
伯夷)的後代,伯翳曾輔助堯掌管儀制度。
秦國,姓嬴,是伯翳的後代,伯翳曾輔助舜使很多部落順服。至於楚國祖先,也都曾為天下人建立了功業。周武王戰勝紂王后,成王把唐封給
叔虞,那裡山川險阻,憑這些有德的後代與衰弱的周室並存,
晉國也一定能興盛了。”桓公說:“好吧。”於是急速向幽王請示,把他的百姓遷移到洛水東部,虢、
鄶國國君果然向他貢獻出10座城邑,他終於建立了
鄭國。
幽王二年(前771),西周王室便發生了“犬戎之亂”,
犬戎在
驪山下殺死了幽王,
鄭桓公也為國捐軀。鄭人擁立桓公的兒子姬掘突(也稱滑突)襲位,是為
鄭武公。後來,鄭武公乘護送周
平王東遷之機,先後攻滅了虢、鄶二國,建立了新的
鄭國。
小說記載
春秋列國演義第20 章 桓公寄孥
鄭武公掘突年輕有為,聰慧多謀,處理公務都比較得體,受到
周平王的寵信。朝野上下關係處理的都很好。東遷穩定之後,結婚的事情自然擺上了日程,他請來了太宰咺。太宰咺多聰明呀,掘突一找他,就知道是什麼事情。好人做到底,太宰咺主動開口:“朝廷安穩了,你也該結婚了吧?”
鄭武公也不掖不藏:“太宰大人真是知道我的心思。我的父親已經過世,我還不知道這件事該怎么辦,還需要大人指點。”
太宰咺說:“你我同朝為官,這件事情就不要客氣了,我幫你張羅。我派人和申侯聯繫一下,讓他送到
鄭國。”
鄭武公說:“朝廷的事情也很忙,婚事可不可以在
洛邑辦?”
“也可以,”太宰咺說:“喔,對了,
申侯是大王的外公,申侯的小女是太后的妹妹,是大王的小姨,你的婚事不僅應該在京城辦,而且應該稟告大王和太后。”
為了結婚,鄭武公已經有了一些準備,在洛陽買了一塊地方,建起了府邸。
太宰咺幾經張羅,鄭武公的婚期定了下來,與
申國已經做好了聯繫。婚期將近,
鄭國出50輛兵車去接親,
申國又派了50輛兵車送親。
結親的隊伍來到,鞭炮,嗩吶,鑼鼓響成一片。
太宰咺主持婚禮,平王賞賜了100匹綢緞,太后送來是翡翠飾品,王公大臣,各級官員都來送禮,周邊的小國國君也都來上禮。那時候送禮一般都是寶貝或者就是布帛,沒有鈔票,更沒有銀行卡,所以十分顯堆。禮品堆積如山,庫房裝滿了,就在院內堆放。
這場婚禮是洛陽城裡多年沒有過的,規格高,規模大,禮品豐厚都是當地頂極。鄭武公收穫了美女,收穫了財富,還收穫了名望。人們都知道了
鄭武公的地位。
洛陽婚禮之後,
鄭武公帶著新婚的妻子,用50輛軍車拉著禮品回國,
鄭國的文武百官都到城外迎接,又是一番熱鬧,又收了許多禮品。
回國幾天,鄭武公就在想,這裡距離洛陽遠一些,先父早就策劃
鄭國向東發展,應該把都城遷到洛陽附近,當天可以回國,那就方便多了。應該繼續落實父親“虢鄶寄孥”的計畫。
鄭國是個新興的小國,掘突的父親姬友是周宣王的小弟弟,支持
宣王中興,在跟隨宣王討伐戎、狄時立下戰功。宣王二十二年(公元前806年),宣王把關中東部渭河南岸的
鹹林(今陝西
華縣西北一帶)封給姬友,封爵為伯,稱作
鄭伯友,就是
鄭桓公,鄭國由此建立。
鄭國臨近
鎬京,
鄭伯友很會治理,百姓和睦,農業豐收,工匠積聚,綢緞,戰車,工藝品都是鄭國的最好,雖然國家很小,又是剛剛建立,卻是比較富足。特別是許多大工匠、大商人都積聚在
鄭國。
商人叫商人是因為最初從事製造、交換的買賣人都是周朝之前的商朝遺民。商朝曾以殷為都城,所以又叫殷朝,商朝遺民也可說成殷朝遺民,因此其遺民就叫商人或者
殷人,殷人即商人。商人這一名詞最早是指商朝遺民。
武王滅商之後,將商國的土地分作幾個國。封紂的兒子
武庚為殷侯,仍在商地,奉祀商的祖先宗廟。派了胞弟管叔鮮、蔡叔度、霍叔虔三個監視
武庚的行動,叫做
三監。這管(今河南鄭州)、蔡(今河南上蔡)、霍(今山西境內)三個國,正好包圍在殷的旁邊。武王死後,周成王年幼,管、蔡二叔(武王之弟)與紂王之子武庚聯兵反叛。
周公東征平叛後,將洛陽建為軍事要塞,稱為“成周”,“成周既成,遷殷頑民。”殷朝遺民被迫集中到洛陽,周朝人稱呼他們為頑民,經常被召集訓話,不許亂說亂動,過著被監視的生活。雖然殷朝遺民已經成為周朝人的一部分,但是卻被另眼看待。他們既無政治權利,又失去了土地,怎么過日子呢?只好東奔西跑做買賣。買賣這一行周朝的貴族是不會做的,當時的庶民要種地不能做買賣,而商品買賣又為社會所需要的,久而久之,買賣商品的商業成為殷朝遺民的主要行業了。
隨著民族融合和商品經濟的發展,周朝的少數貴族也開始做買賣了,這樣,商人漸漸地就失去了“頑民”的貶義,成為從事商品買賣的職業專稱了。到了西周末年,
鄭桓公公對商人很友好,許多商人到
鄭國做買賣。
鄭國的經濟就活躍起來,對朝廷的貢品花樣很多,碧玉製品工藝精良。周幽王對
鄭伯友印象很好,又是親叔叔,就讓他入朝擔當司徒的職務,掌管全國的土地和戶籍。
鄭伯友很會辦事,給各諸侯國都帶來了好處,朝廷要辦什麼事,只要他一出面,沒有辦不成的。因此他的人緣很好,幽王很賞識他。他對朝廷也盡心盡力,但是看到幽王的心思只在美女上,岐山地方官兩次報告周朝的發源地三川地區發生了大地震他都不管,還驅逐忠臣,關押
褒珦,伯陽父斷言西周要結束。當時三川旱情嚴重,民眾紛紛逃亡。西北的遊牧民族趁機侵擾,蠶食周王室的土地。內憂外患頻發,周朝的實力和威望一落千丈。
鄭桓公看到朝廷沒有大希望了,依靠朝廷保住不了自己的封國,必須靠自己。為了保住自己的人民和親眷不受戰爭的襲擾,必須自己謀求出路
有一天
鄭伯友把經多見廣、通古博今、足智多謀的太史伯陽甫請到府上,問:“現在朝廷變故很多,國朝不牢固,我很擔心,一旦發生變亂,那裡可以安身?”
太史伯陽甫回答說:“王室衰弱,戎、狄將發展強大起來,不可距離他們太近。你要想找一個安全的地方發展自己,只有洛河東面,黃河和濟河的南面是可以居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