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澍若

鄭澍若

鄭澍若,字醒愚,別號醒愚、玉纏人。福建玉田人。文學家鄭方坤之孫,鄭天籙(一作鄭天鎇)之子,著有《虞初續志》十二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鄭澍若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福建玉田
史實資料,虞初新志,鄭姓起源,《虞初續志·郭貓兒》,

史實資料

江南、王月校點《虞初續志》“前言”中說:“鄭澍若,字醒愚,嘉慶時人。生平事跡不詳。但從其為鄭方坤《邯邑人士小傳》所寫簡評里‘此先大夫宰邯時所作也’這句話來看,可知他是鄭方坤的晚輩,由此推測他是福建建寧府建安(今建甌)人。”

虞初新志

短篇小說集。清初張潮編輯。張潮字山來。新安人。除編《虞初新志》外,尚著有《幽夢影》、《花鳥春秋》、《補花底拾遺》等。
小說以“虞初”命名,始見於班固《漢書·藝文志》所載《虞初周說》,張衡《西京賦》稱“小說九百,本自虞初”。虞初舊釋人名,但明人蒐集《續齊諧記》和唐人小說八篇,刻為一書,命名《虞初志》,《四庫全書總目》作《陸氏虞初志》,直以“虞初”作書名。後湯顯祖有《續虞初志》4卷,鄧喬林有《廣虞初志》4卷,大抵裒集前人文章,非自撰寫。清初張潮的《虞初新志》也是收集明末清初人的文章,匯為一編,共20卷。後鄭澍若又有《虞初續志》12卷。各種“虞初志”都是短篇小說選集。
《虞初新志》所收篇章與以前各家選本有所不同,其中大抵真人真事,不儘是子虛烏有。如魏禧《姜貞毅先生傳》、王思任《徐霞客傳》、吳偉業《柳敬亭傳》都是實有其人其事。至如侯方域的《郭老僕墓志銘》就更是真實記載。《虞初新志》所收故事的題材很廣泛,一般都帶有一些奇異的情節或不尋常的事件和人物,如王士□的《劍俠傳》、彭士望的《九牛壩觀□戲記》等,最為突出。
《虞初新志》中所收集的不少篇章用小品文的筆調,寫不平凡的人物故事,引人入勝。
有康熙年間刻本和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
揚州有個叫郭貓兒的,擅長口技,他的兒子則精通戲術,名士、鄉紳都很喜歡與之交往。我(《虞初續志》作者鄭澍若)在揚州時,某次參加一場宴會,郭貓兒也應邀出席。酒過三巡,一位朋友偕同郭貓兒站起來,請主人允許略獻薄技以助興,主人爽快地答應了。 郭貓兒於是在宴席右側擺設圍屏數扇,不置燈燭,坐於屏後,主客也安靜下來,等著表演開始。
過了一會兒(同《口技》中“少頃”),很多隻雞(被驚嚇得)亂叫,種種不同的聲音各有各的特點。
接著,少者之父過來敲門說:「天快亮了,還不起來殺豬去賣!」原來少者乃屠夫。少者掙扎著起身後,到豬圈裡餵豬。只聽群豬吃食、嚼食、爭食之聲,其父燒水、進火、倒水聲,此起彼落。沒多久,少者捆來一頭豬,那豬被綁時的嘶叫聲,少者磨刀、殺豬聲,豬被殺、出血聲,燙豬退毛聲,都歷歷在耳,十分逼真。最後,做父親的對少者說:「天已大亮,可以拿去賣了。」不一會,即聽見肉上砧板聲,有買豬頭、豬內臟、豬肉的,也有討價還價聲、買賣雙方數錢聲。
正當熱鬧滾滾時,突然「啪!」地一聲,四座俱寂,表演結束,郭貓兒也從屏風后面走出。
庚申:清康熙19年,公元1680年.
挾:邀請,偕同。
比:及至。
寓:住所。
置:設定。
飼:餵養,餵食。
潯(xún):褪毛的聲音。
砉(huā):擬聲詞,嘩的一聲。
藻技:郭對自己技藝的自謙,鄙薄的技藝,小技,這是一種謙卑的說法.
俄:一霎時、突然(義同俄爾“俄爾百千人大呼”)
歷歷不爽:清清楚楚,沒有一處不像的。爽,意思同“爽約”中的爽義,違背的意思。
少之,群雞亂鳴,其聲之種種各別.
過了一會兒(同《口技》中“少頃”),很多隻雞(被驚嚇得)亂叫,種種不同的聲音各有各的特點。
聞肉上案聲,即聞有賣肉數錢聲.
聽到把肉放到桌案上的聲音(後),接著雙聽到了賣了肉後數錢的聲音。
主要內容:某次參加一場宴會,郭貓兒也應邀出席,表演了精彩的口技。
挾:偕同揚州有個叫郭貓兒的,擅長口技,他的兒子則精通戲術,名士、鄉紳都很喜歡與之交往。我(《虞初續志》作者鄭澍若)在揚州時,某次參加一場宴會,郭貓兒也應邀出席。酒過三巡,一位朋友偕同郭貓兒站起來,請主人允許略獻薄技以助興,主人爽快地答應了。 郭貓兒於是在宴席右側擺設圍屏數扇,不置燈燭,坐於屏後,主客也安靜下來,等著表演開始。
過了一會兒(同《口技》中“少頃”),很多隻雞(被驚嚇得)亂叫,種種不同的聲音各有各的特點。
接著,少者之父過來敲門說:「天快亮了,還不起來殺豬去賣!」原來少者乃屠夫。少者掙扎著起身後,到豬圈裡餵豬。只聽群豬吃食、嚼食、爭食之聲,其父燒水、進火、倒水聲,此起彼落。沒多久,少者捆來一頭豬,那豬被綁時的嘶叫聲,少者磨刀、殺豬聲,豬被殺、出血聲,燙豬退毛聲,都歷歷在耳,十分逼真。最後,做父親的對少者說:「天已大亮,可以拿去賣了。」不一會,即聽見肉上砧板聲,有買豬頭、豬內臟、豬肉的,也有討價還價聲、買賣雙方數錢聲。
正當熱鬧滾滾時,突然「啪!」地一聲,四座俱寂,表演結束,郭貓兒也從屏風后面走出。
庚申:清康熙19年,公元1680年.
挾:邀請,偕同。
比:及至。
寓:住所。
置:設定。
飼:餵養,餵食。
潯(xún):褪毛的聲音。
砉(huā):擬聲詞,嘩的一聲。
藻技:郭對自己技藝的自謙,鄙薄的技藝,小技,這是一種謙卑的說法.
俄:一霎時、突然(義同俄爾“俄爾百千人大呼”)
歷歷不爽:清清楚楚,沒有一處不像的。爽,意思同“爽約”中的爽義,違背的意思。
少之,群雞亂鳴,其聲之種種各別.
過了一會兒(同《口技》中“少頃”),很多隻雞(被驚嚇得)亂叫,種種不同的聲音各有各的特點。
聞肉上案聲,即聞有賣肉數錢聲.
聽到把肉放到桌案上的聲音(後),接著雙聽到了賣了肉後數錢的聲音。
圖片圖片

鄭姓起源

起源主要有二:
①出自姬姓,以國名為氏,黃帝裔孫后稷之後,遠祖鄭桓公,得姓始祖鄭友。《史記》記載,周宣王封弟姬友於鄭,建立西周最後一個諸侯國,史稱鄭桓公。幽王時任周司徒,掌管教化。他見幽王寵幸褒姒、重用奸臣,預感將發生變亂,便問計太史公,把家屬和重要財產安置在虢、鄶之間名“京”之地,史稱“虢鄶寄孥”。次年,西周王室發生“犬戎之亂”,桓公為國捐軀,子掘突襲位,是為鄭武公。後鄭武公乘護送周平王東遷之機,先後滅虢、鄶,建立新的鄭國。鄭國於公元前375年為韓國所滅,子孫播於陳、宋間,以原國名為姓氏。隋唐五代時期,鄭姓進入第二個重要發展階段,在莆田的鄭姓得到了大發展,其後瓜瓞綿綿,遷衍廣泛,名人輩出,莆田鄭姓後人大量遷移到泉州漳州潮州台灣等地,成為當地鄭姓開基祖先,莆田成為鄭姓得僅次河南的鄭姓第二大祖籍地。
②出自少數民族。回族中較有影響的鄭姓人,出自明朝皇帝朱棣賜姓,主要是明代航海家鄭和養子鄭賜後代,原是來自西域的外族人,因同化改用漢族人通常所用姓氏。土家、朝鮮、瑤、京、納西、白、哈尼、裕固等民族均有鄭姓。

《虞初續志·郭貓兒》

揚州郭貓兒,善口技。庚申(清康熙19年),余在揚州,一友挾貓兒同至寓。比(及至)晚酒酣,郭起請奏薄技,於席右設圍屏,不置燈燭,郭坐屏後,主客靜聽。
久之,無聲。少之,群雞亂鳴,其聲之種種各別。俄聞父呼其子曰:“天將明,可以宰豬矣。”其子起至豬圈中飼豬,則聞群豬爭食聲,吃食聲,其父燒湯聲,進火傾水聲。其子遂縛一豬,豬被縛聲,磨刀聲,殺豬聲,出血聲,燖(xún,用沸水略燙)剝聲,歷歷不爽也。父又謂子:“天已明,可賣矣。”聞肉上案聲,即聞有賣肉數錢聲,有買豬首者,有買腹髒者,有買肉者。正在紛紛爭聞不已,砉(huā)然一聲,四座俱寂。
(節選自《虞初續志?郭貓兒》)
翻譯
揚州有個叫郭貓兒的,擅長表演口技。我(《虞初續志》作者鄭澍若)在揚州時,某次參加一場宴會,郭貓兒也應邀出席。酒過三巡,一位朋友偕同郭貓兒站起來,請主人允許略獻薄技以助興,主人爽快地答應了。郭貓兒於是在宴席右側擺設圍屏數扇,不放置燈燭,坐在屏後,主客也安靜下來,等著表演開始。
很長時間沒有聲音,過了一會兒(同《口技》中“少頃”),很多隻雞(被驚嚇得)亂叫,種種不同的聲音各有各的特點。
接著,少年的父親過來敲門說:「天快亮了,還不起來殺豬去賣!」原來少年為一位屠夫。少年掙扎著起身後,到豬圈裡餵豬。只聽群豬吃食、嚼食、爭食之聲,他的父親燒水、進爐、倒水聲,此起彼落。沒多久,少年捆來一頭豬,那豬被綁時的嘶叫聲,少年磨刀、殺豬聲,豬被殺、出血聲,燙豬退毛聲,都歷歷在耳,沒有差錯。最後,做父親的對少年說:「天已大亮,可以拿去賣了。」不一會,即聽見肉上砧板聲,有買豬頭、豬內臟、豬肉的,也有討價還價聲、買賣雙方數錢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