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綠陰簾外梧桐影

《虞美人·綠陰簾外梧桐影》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創作的一首詞。這首詞中細緻描繪了一名多情女子的形象,表達出一種幽怨的相思之情。上片說到“年年今日兩相思”,所以寧願幽居獨處、不忍步出簾外。下片說到相思不絕,遺恨綿長。這首詞寫得極空美,極悽惋。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虞美人·綠陰簾外梧桐影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體裁:詞
  • 作者納蘭性德
  • 作品出處:《納蘭詞》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專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虞美人
綠陰簾外梧桐影,玉虎牽金井。怕聽啼鴂出簾遲,挨到年年今日兩相思。
淒涼滿地紅心草,此恨誰知道。待將幽憶寄新詞,分付芭蕉風定月斜時。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虞美人:著名詞牌之一,此調原為唐教坊曲,初詠項羽寵姬虞美人,因以為名。雙調,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為兩仄韻轉兩平韻
②玉虎:井上的轆轤。
③金井,井欄上有雕飾之井,多指宮廷園林之井。
④啼鴂(jué):杜鵑鳥啼鳴。
⑤紅心草:草名。喻美人之遺恨。相傳唐王炎,夢侍吳王,久之,聞宮中出輦,鳴簫擊鼓,言葬西施。吳王悲悼不止,立詔詞客作輓歌。炎應教作了《西施輓歌》,有“滿地紅心草,三層碧玉階”(詳見《全唐詩·夢》)之句。
⑥分付:託付,寄意之意。宋毛滂《惜分飛》:“今夜山深處,斷魂分付潮回去。”

白話譯文

綠陰簾外晃動著梧桐樹的影子,用以汲水的轆轤纏於深井之上。害怕聽到杜鵑鳥哀怨憂傷的叫聲,所以遲遲才走出屋子,每年的今 天,都是我們彼此相思的時候。
滿地紅淚般的紅心草無限淒涼,你我天人永隔,這樣的遺憾有誰能夠懂得。待我把對幽幽往事的回憶暫存於詩行中,在雲破月來的時候,將思念託付給芭蕉。

創作背景

這首詞像是悼念亡妻的,又像是懷念某意中人的。趙秀亭等以所用典故“紅心草”,推測為悼亡之作(《飲水詞箋校》)。張草紉以句中“兩相思”、“寄新詞”之語,認定為離別的戀人而作(《納蘭詞箋注》)。張秉戌則以為在兩者之間(《納蘭詞箋注》)。但既然是年年今日才兩相思,為特定的日子所作,或當屬悼亡。金蟾齧鎖,玉虎牽絲,與之相隨的是相思成灰。梧桐青霜,難免令人想起舊樓新壟兩依依,自然淒涼滿地。作期應當不早於康熙十八年(1679)。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上闋寫景。首二句寫詞人隔著帘子看到窗外梧桐樹影以及樹旁的金井,點出環境和時令,渲染出一種清冷的氛圍。 “怕聽啼鵝出簾遲,恰到年年今日兩相思”兩句,破空而來, “怕”字點染出詞人愁情,以杜鵑啼鳴之聲托出此愁正是陰陽兩隔的相思之愁,十分傳神。
下闋,詞人忍著內心的傷悲從簾下走出,看滿地的紅心草,仿佛草都帶著淒涼的情緒,訴說著這份離恨深情。結尾兩句,詞人將滿心的相思寫成新詞,寄託月影下風吹去的芭蕉葉,將這份深情告訴已逝的愛妻,真是愛悠悠、情意深,令人肝腸寸斷。
這首詞是一首表達懷念之情的小詞,全詞細緻描寫了一名多情女子的形象,表達出一種幽怨的相思之情。

專家點評

著名學者張秉戌《納蘭詞箋注》:“這首詞像是悼念亡妻的,又像是懷念某意中人的。詞極空美,極悽惋。上片說又到了‘年年今日兩相思’的時候,所以寧願幽居獨處,不忍步出簾外。下片說相思不絕,遺恨綿長,然而,如此淒絕哀痛的情懷無人知曉;孤單寂寞,如何排遣呢?只有挨到夜深人靜的時候,賦新詞自慰了。詞之境界哀婉幽怨,情致綿密。”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清代詞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大學士明珠長子。出生於滿州正黃旗。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諱,改名性德。因生於臘月,小時稱冬郎。自幼天資聰穎,18歲參加順天府鄉試,考中舉人。公元1676年(康熙十五年)中進士,授乾清門三等侍衛,後循遷至一等。隨扈出巡南北,並曾出使梭龍(黑龍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擾東北情況。詩文均很出色,尤以詞作傑出,著稱於世。曾把自己的詞作編選成集,名為《側帽集》,後更名為《飲水詞》。後人將兩部詞集增遺補缺,共342首,編輯為《納蘭詞》。《納蘭詞》在當時社會上就享有盛譽,為文人、學士等高度評價,是當時詞壇的傑出代表。離世時年僅31歲,有無數人為之惋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