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扁舟三日秋塘路

《虞美人·扁舟三日秋塘路》是宋代詞人陳與義所寫的一首詠物詞。全詞行文抑揚跌宕,情寓景中,通過描寫詞人從臨安乘船前往青墩途中的所見所感,在虛虛實實中刻畫了詞人樂觀曠達的自我形象。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虞美人·扁舟三日秋塘路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出處:《全宋詞》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陳與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虞美人
余甲寅歲自春官出守湖州。秋杪,道中荷花無復存者。乙卯歲,自瑣闥以病得請奉祠,卜居青墩鎮。立秋後三日行。舟之前後如朝霞相映,望之不斷也。以長短句記之。
扁舟三日秋塘路,平度荷花去。病夫因病得來游,更值滿川微雨洗新秋
去年長恨拏舟晚,空見殘荷滿。今年何以報君恩,一路繁花相送過青墩。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甲寅(yín)歲:即宋高宗紹興四年(1134)。
⑵春官:即禮部侍郎。
⑶出守:出任太守。
⑷湖(hú)州:今浙江省湖州市。
⑸秋杪(miǎo):秋末。
⑹無復存:意謂全部凋萎。
⑺乙卯(mǎo)歲:指宋高宗紹興五年(1135)。
⑻瑣闥(suǒ tà):指宮殿門上鏤刻的連瑣圖,這裡代指宮門。
⑼奉祠(cí):宋代設祠祿之官,有宮觀使、提舉宮觀、提點宮觀等職。多以宰相執政兼領,以示優禮。老病廢職之官,亦往往使任宮觀職,俾食其祿。以宮觀使等職,原主祭祀,因亦稱為奉祠。
⑽卜(bǔ)居:用占卜選擇定居之地。後泛指擇地定居。
⑾青墩(dūn)鎮:湖州南邊的一座小鎮。在桐鄉縣北二十五里,與湖州烏鎮一水相隔。
⑿朝霞相映(yìng):形容荷花盛開色澤鮮艷。
⒀]扁(piān)舟:小舟。
⒁秋塘(táng):指荷塘。
⒂平度:船在水面平穩行駛。
⒃病夫:詞人自指。
⒄因病:據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十九云:“紹興五年六月丁巳,給事中陳與義充顯謨閣直學士提舉江州太平觀。與義與趙鼎論事不合,故引疾求去。”
⒅更值:又遇上的意思。
⒆洗新秋:形容雨後天空明淨,猶如用水洗過一般。
⒇拏(ná)舟:謂牽舟,這裡指乘船。

白話譯文

我曾在紹興四年(1134)出守湖州時路過這裡,時已秋深,道中荷花已一朵不存。到次年乙卯重來,是立秋後三日,只見滿湖荷花盛開,舟前舟後,有如朝霞相映,一望無垠,遂記之以詞。
劃著名小舟在荷塘上行駛了三天,小舟在水面上平穩地行進著,兩岸的荷花紛紛向後退去。我因為託病假才有機會來此一游,又恰好遇上滿川雨後新秋的美麗景色。
後悔去年乘船時候太晚,只見得滿塘殘敗的荷花。今年我拿什麼來報君的恩情。只好乘船相送,一路繁花到青墩。

創作背景

宋高宗紹興五年(1135)六月,詞人託病辭職,以顯謨閣直學士提舉江州太平觀,實際上是領俸祿閒居,卜居青墩,立秋後三日出發。這首詞可能是詞人作於船上或者到青墩不久的日子裡。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詞的上闋,以輕鬆的筆觸捕繪了清新的景致,彰顯出詞人無官一身輕的瀟灑自在。”扁舟三日秋塘路,平度荷花去”兩句中,“三日”是寫實,從臨安到青墩,水路約需三日行程;“秋塘”點明季節和時間,用語精練而又準確;“平度”二字,寫出了舟行的平穩,反映了詞人心情的恬適。“病夫因病得來游,更值滿川微雨洗新秋”兩句中,“病夫因病”,詞人自稱“病夫”,其實不過是“引疾”,不是真正有病。所謂“因病得來游”。也是一種因禍得福的遁詞。表面上像是暗自慶幸,實際上是聊以白嘲,內心當藏有難言的痛苦。語言直而能紆,質而見巧,從而刻畫了詞人內心痛苦而外貌曠達的自我形象。
詞的下闕“去年長恨拿舟晚,空見殘荷滿”兩句,使詞人的思緒從眼前轉移到了過去,與上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個“空”字與前面的“長恨”相呼應,表達了無限悵憾的心情。從詞情發展上來說,是一跌。“今年何以報君恩,一路繁花相送過青墩”二句,詞筆又拉回來寫乙卯歲奔赴青墩的情景,徑承上闋意脈,抒發此時感慨。從詞情來說是一揚。在這一跌一揚之中,詞人的喜與恨種種感情變化,內心矛盾,便曲曲傳出,沁人心脾。
全詞在藝術結構上勻整對稱,濃淡相宜,情景事渾然一體。行文意境清曠,抑揚跌宕,情寓景中,頗耐尋味。在虛虛實實中刻畫了詞人樂觀曠達的自我形象。

名家點評

南宋詩人黃昇花菴詞選》:“詞雖不多,語意超絕,識者謂其可摩坡仙之壘也。”
近代學者王國維人間詞話》:“一切景語,皆情語也。”

作者簡介

陳與義(1090—1139),字去非,號簡齋,洛陽人。政和三年(1113年)登上舍甲科。官參知政事。其詩出於江西詩派,上祖杜甫,下宗蘇軾黃庭堅,自成一家。宋室南渡時,經歷了戰亂生活,詞風轉為悲壯蒼涼。著有《簡齋集》。
虞美人·扁舟三日秋塘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