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三山與客泛西湖

《小重山·三山與客泛西湖》是宋代詞人辛棄疾創作的一首詞。此詞上片主要福州西湖的優美景象,但透出作者自己的頹放與悲哀;下片承湖上美景,賦寫自己與客人游湖的快樂,在快樂中也透出頹放之意。全詞即景抒情,純系白描,語淺意深,神跡雙清,餘味雋永。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小重山·三山與客泛西湖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體裁:詞
  • 作者:辛棄疾
  • 作品別名:小重山·與客泛西湖
  • 作品出處:《全宋詞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小重山·三山與客泛西湖
綠漲連雲翠拂空。十分風月處,著衰翁。垂楊影斷岸西東。君恩重,教且種芙蓉
十里水晶宮。有時騎馬去,笑兒童。殷勤卻謝打頭風。船兒住,且醉浪花中。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小重山:詞牌名,又名“小沖山”“柳色新”“小重山令”。雙調五十八字,上下片各四平韻。三山:福州舊稱。
⑵著衰翁:住老頭子。衰翁,作者的自稱。
⑶“君恩”二句:陳與義虞美人·扁舟三日秋塘路》:“今年何以報君恩,一路繁花相送到青墩。”芙蓉:荷花的別名。教且:且教,因協平仄而倒置。
⑷“十里”句:《閩都記》:“西湖周圍十數里,王延鈞築室其上,號水晶宮。時攜後庭游宴,不出莊陌,乃由子城復道跨羅城而下,不數十步至其所。”
⑸打頭風:逆風,即今所稱頂頭風。

白話譯文

碧綠的湖水與天空的雲連線在一起,一片翠藍拂拭著天空。西湖的風光十分好看,卻要我這個老頭子住在這裡。湖堤上的垂楊樹影遮斷了東西兩岸。君王的恩情太深重了,照顧我這個老頭子暫且在這裡種芙蓉。
在這個方圓十多里的西湖里,還有閩王留下的水晶宮,我常去那裡觀賞。有時騎馬去,兒童看見都笑我。在西湖遊玩時,我真情實意地感謝給我帶來麻煩的頂頭風。船兒停住不走了,我們就在浪花中痛飲一醉吧。

創作背景

這首詞當作於宋光宗紹熙三年(1192),當時詞人奉宋光宗趙惇之命,任福建提刑,並沒有實現自己的建功立業的志向,只能寄情山水,故有頹放之意。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此詞上片寫景,主要寫三山即福州西湖的優美景象,垂楊夾岸,綠波連雲。首句以連雲的湖水,拂天的翠柳,極寫西湖的遼闊、飽滿、綠意醉人。“拂”字靈動,足以想見湖水揚波卷瀾之美。置身於如此湖光山色中,堪稱人生一大樂事。接二句寫自己,寫自己既得以住在風月最佳處,又與這最美的風月景象不相稱。作者自稱“衰翁”,則隱然可見其頹唐放逸的心情。“垂楊”一韻,接首句“翠拂空”而來,寫自己領受了“厚重”的君恩,在西湖無柳處補種芙蓉的情態。“君恩重,教且種芙蓉”,意似順接,實則逆轉,喜乎其外,而悲乎其內。蓋詞人志不在徜徉山水,而在恢復故土。
下片承湖上美景,賦寫自己與客游湖之樂,在快樂中也透出頹放之意。一由岸邊縱馬來寫,而以兒童笑語為陪襯,此為賓。一由水上泛舟著筆,此為主,頗能啟人聯想。首句承上文描寫西湖之美的語句,再寫西湖之美,但並不重複,因為此處是以“水晶宮”的想像,賦予西湖以神仙幻境般的神奇之美。“有時”兩句,暗用晉代山簡醉後倒載而為兒童所笑的典故,寫自己在此喝得酩酊大醉,於是騎馬歸去時,不免為兒童輩所笑的情景,用以形容自己像山簡一樣的頹放。結韻為加一倍法抒情寫懷。以“打頭風”象徵阻礙他的政治力量,以“醉浪花”比喻自己的索性頹放,但也含有不為風浪所嚇倒的風骨。“殷勤卻謝打頭風”者,謝它使己清醒。抗金復國之路並非平坦,既然難行頂風船,不如領受君恩,且種芙蓉,“且醉浪花”。
全詞用事渾化無跡,意境如同全為白描繪成,口語造就。因此神跡雙清,餘味雋永。

名家點評

中國作家協會原會員周振甫《一百首愛國詩詞》:“就詞里所寫的景物看,有三山的翠色,十分風月,格外美麗;有西湖,像水晶宮那樣富有魅力,寫出祖國山河的美來。”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曾任耿京軍的掌書記,不久投歸南宋。歷任江陰簽判,建康通判,江西提點刑獄,湖南、湖北轉運使,湖南、江西安撫使等職。四十二歲遭讒落職,退居江西信州,長達二十年之久,其間一度起為福建提點刑獄、福建安撫使。六十四歲再起為浙東安撫使、鎮江知府,不久罷歸。一生力主抗金北伐,並提出有關方略,均未被採納。其詞熱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愛國感情。有《稼軒長短句》以及今人輯本《辛稼軒詩文鈔存》。詞存六百二十九首。
辛棄疾像辛棄疾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