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學習社區

虛擬學習社區

虛擬學習社區是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理論基礎,基於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計算機網路資源共享技術和多媒體信息展示技術的新型遠程教育網路教學支撐平台;同時虛擬學習社區也是一種新型的學習組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虛擬學習社區
  • 外文名: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y
  • 目的:獲取知識
  • 範圍:國際
  • 開放時間:全天24小時
簡介,虛擬學習社區的特點,地域和時間,範圍和規模,參與者的層次,參與者的責任,多樣性,靈活性,信息,自我管理,費用,虛擬學習社區的基本組成要素,e-Learning與虛擬學習社區,虛擬學習社區-支持知識建構,知識管理對虛擬學習社區的啟示,強調分散式知識,從而強調知識的共享,強調顯性知識與隱性知識的區分,強調知識實踐社區和知識創新的重要性,強調知識管理,在虛擬學習社區中套用知識管理技術,促進顯性和隱性知識的相互轉化,促進知識創新和共享,促進知識管理的技術和工具的套用,

簡介

虛擬學習社區(Virtual Learning Society),是指建立在網路和通信技術上,藉助網路和通信工具。由各種不同類型的個體組成,通過教學、研究等活動建立一個虛擬的社會形態,以互動學習、協作學習和自主學習為主要的學習方式,使學習者獲取知識、增進理解和提高技能,形成以學習為目的的一個互動的自治區域。

虛擬學習社區的特點

地域和時間

網路學習社區是功能性的沒有地域的限制,其成員可以是地球上任何一個地方的能夠連線Internet的個體學習者。如果有必要,網路學習社區也可以不受時間的限制,可以全天24小時對社區成員開放。

範圍和規模

網路學習社區如果從社區成員的來源地域來分,它的範圍可以大到國際性的網路學習社區,其成員來自世界上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小到一個學校的一個班級甚至一個班級的一個學習小組或興趣小組。其規模也因參與者的人數多少可大可小,少則幾個人,多則成百上千甚至上萬人。

參與者的層次

網路學習社區中的每一個參與者可能有著不同的學歷和不同的知識背景,他們在社區中處於不同的位置,有著不同的學習目的和動機。一些參與者是作為學生註冊並考取學分的,一些參與者雖然參加社區的所有學習活動但並不註冊和考取學分,還有一些參與者選擇並參加社區的部分活動。這同時也會導致學習社區活動的一些混亂,需要指導教師和主持者明確他們各自不同的目標和任務。

參與者的責任

在網路學習社區中,參與者完成布置的作業或任務是因為他們為了每一個社區成員的利益所需要做的必須的工作,例如引導一次討論的開始,創造一次學習的機會等。這樣做,首先是為了做這項活動的本人的利益,接著是為了所有後來在某種程度上和他們共享學習經驗的所有參與者的利益。

多樣性

在學校班級和網路學習社區中都存在著多樣性,這些多樣性都能夠豐富和充實班級和社區,但多樣性在網路學習社區中扮演著一個更廣泛的角色。在學校班級中,學習者的積極性絕大部分來自外在的學分的獎勵和推動,而在社區中,積極性的獲得必須依靠其它途徑。多樣性和對共同感興趣的主題的多重展望所創造的有吸引力的品性可能是一個巨大的激勵源。

靈活性

網路學習社區的學習和各種活動豐富多彩,互動形式非常靈活多樣。從學習的對象到討論、交流的主題,以及溝通的方式(如email,討論,遊戲,角色扮演,聊天等)都非常富於變化。

信息

在網路學習社區中,為了保持討論或者交流的新穎性和實時性,社區成員必須通過各種渠道不斷獲得外部信息並及時更新社區的信息基地和資源庫。

自我管理

小型社區成員較少,管理者也不需要太多,大型社區成員較多,一般有兩種管理方式:更多的管理者和分散管理。班級管理一般採用的是前者,而目前社區的成功管理大都採用後者。讓每一個社區成員都參與一定程度的管理,網路學習社區就無需為此再額外增加新的管理者。

費用

創建和維護網路學習社區的費用是一筆比較龐大的開銷。當然它的開支與自身的規模大小和功能是否完善有密切的關係。社區成員向社區繳納一定的費用對於保證網路學習社區的良性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虛擬學習社區的基本組成要素

虛擬學習社區有三個基本要素組成:技術、教學和社會。技術是虛擬學習社區建立的硬體基礎;教學是虛擬學習社區之所以為“學習”社區的根本;虛擬學習社區的社會學因素是培養學習者社區歸屬感,使學習者願意長期留在社區學習並保持較高的學習積極性的關鍵。

e-Learning與虛擬學習社區

從e-Learning的定義來看,e-Learning是一個很大的學習系統,它包括政策制定、環境創建、技術實施、資金支持、管理等各個方面。從組成系統方面來看,它包括學習管理系統、內容管理系統、學習對象庫、著作系統、學習社區等多個方面。從人員組成上看,它包括e-Learning總管(可以有不同的稱呼)、網站管理員、教師/指導者、教學主題專家、媒體內容開發者等等。e-Learning既可以是基於個人的獨立學習,也可以是基於課堂和合作的學習。從e-Learning系統的傳遞機制來看, 它包括知識庫、知識模組、社區、實時指導、專家系統、混和模式等。學習社區是e-Learning合作學習環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習者在e-Learning學習環境中的一種合作學習方式,因此網路上也把虛擬學習社區叫做e-Learning社區。可見,e-Learning是學習社區的上位概念,學習社區是下位概念。
從目前的e-Learning實踐來看,e-Learning偏重於“自主”的獨立學習,主要是通過課件學習知識,完成學歷教育和企業培訓,其形式偏向於正式學習。e-Learning的重點應在於合作學習,而虛擬學習社區/實踐社區學習的特點是“互動”,是一種合作性學習,其形式偏向於非正式學習。虛擬學習社區是e-Learning的一種重要的套用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劃分不是絕對的,它們是一個連續系統,其學習形式可以有機地結合起來。目前的發展趨勢正體現了這種融合的方向,是一種“內容課件+社區互動”的模式。

虛擬學習社區-支持知識建構

(1)文字表達。協作學習應該促進學習者表達自己的觀點,並以簡捷的形式保存觀點。簡單的文本編輯器可滿足基本要求。有的系統還提供多種臉譜符號,以表達多種感情狀態。為了鼓勵學習者發表自己的觀點,有的系統還引入流程圖、腳手架、提示語言或小精靈。有些還提供了圖表插入和編輯、地址連結、大綱編輯和頭腦風暴區等功能。
(2)個人觀點陳述。個人觀點的公開陳述會面對其他成員的審視、評論。虛擬學習社區展示由此產生的各種不同的觀點。一個成員可以從多種角度提出多種觀點,多個成員也可就某一個觀點達成共識。
(3)成員的公開陳述。知識建構環境應該為各種觀點之間的比較提供支持。學習者可查看各種觀點論述,或採納某一種觀點。把各種觀點放在一起是為了便於比較,有助於促進學習者在各種思想、見識和闡釋上取得一致意見,達成共識。
(4)相互討論。知識建構環境最常使用的工具是討論論壇。這種異步的交流系統讓參與者對他人發表的帖子做出回應,以時間序列和樹型目錄形式排列不同的觀點。一個知識建構環境應該避免無方向性和目的性的討論,而必須使發散的觀點得到收斂,形成共識和公認的思想。
(5)論據/原理。雖然論壇上的每一個回帖都是對他人的帖子的回應,但討論必須有更複雜的內在結構。一般來說,參與者的回應可能是贊成或反對他人的觀點,或者提供證據支持或反駁他人的命題。這種辯論結構可以用概念地圖的形式來表達,使之明晰化和條理化,促進學習者對知識建構過程的理解,讓他們發現有哪些論據還不足,需要補充,或者為他們尋找另外的方法提供思路和參考。
(6)意義辨析。小組或學習社區建構知識的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要達成共識,否則就失去了意義。參與者可以通過相互辯論,對各種論述中的關鍵字匯和術語的意義進行辨析,促成各種觀點的收斂。這種對術語意義的討論,能夠使參與者顯現出對術語的不同理解,並逐步達到準確的理解。通過對各種觀點的交流、共享或協商,在共同理解的基礎上,學習者之間的討論也就向著觀點的收斂方向發展。
(7)共享理解。關鍵字匯、術語意義的討論,經過補充、糾正、棄用、完善等環節,其定義在參與者同意的基礎上達成共識,這樣就產生了小組的共同語言——小組術語表。小組討論的過程,實質上是對各種觀點中的關鍵字匯、術語進行辨析,從而達到一致理解的過程。
(8)觀點協商。協商階段是知識建構的最重要的階段。此時,對論點理解的巨大差異常常被顯現出來。公開和平等的討論氛圍是必須的。相對面對面的討論來說,學習社區的虛擬性可以避免因地位、身份和學識的不同,導致不平等的討論,並可以在協商的過程中,將與論題相關的各種因素討論清楚。更重要的是,協商是促使各種觀點達成共識、使之收斂的關鍵環節。學習社區平等對話的互動環境,為這種觀點的收斂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工具。
9)共享知識。對共享知識的協商和綜合的結果,形成了虛擬學習社區內各個小組的共識。像個人觀點一樣,小組的共識可以展示在學習社區,為整個學習社區所共享,這樣,它們往往被個人接受和繼承。參與者在他們各自的觀點和小組的共識的基礎上建構知識,並開始重新審視和評價這些共識,開始新一輪的循環。
(10)形式化/客觀化。共享的知識並不是協作知識建構循環的最後階段。這些知識必須經過歸納整理,成為形式化的文檔或圖表。當這些知識可以用文字表達清楚時,也可用其他的符號系統來顯示,或者合併到一個更大範圍的知識體系結構中。例如,在研究領域,這些知識可以進入課堂,可以以會議論文、雜誌論文和著作出版。以這樣的方式,這些思想就進入了一個更廣闊的討論範圍,擴展到社會領域。而人們則開始接受或修正這些新的知識。
(11)文化製品/展示。這些共享的知識最後以文檔、知識庫、出版物或其他文化製品的形式展示,並被人們所接受。作為學習者自己知識圖式的一部分,共享的知識隨之也成為人們構建新知識的基礎。例如,虛擬學習社區資源庫中的許多學習資源,都是來自其他社區的成果,並作為支持虛擬學習社區知識建構階段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知識管理對虛擬學習社區的啟示

強調分散式知識,從而強調知識的共享

虛擬學習社區中存在著分散式認知、分散式智慧型和分散式專業技能。每個學習者都具備專業技能和特長之處,通過資源共享、經驗分享,每個人與他人分享知識,在彼此的互動、互助和雙向溝通下,既成為知識的傳授者,也成為知識的受益者。因而,知識的來源是多元化的。

強調顯性知識與隱性知識的區分

這為學習社區的研究提供了另一個視角。傳統的教學是知識的單向流動,傳授的主要是顯性知識,教師學生之間的互動很少。而互動正是學習社區的優勢, 學習者和指導者之間,特別是學習者之間存在多向互動,這就為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的相互轉化提供了具體的情境,從而有利於知識的掌握和學習效率的提高。

強調知識實踐社區和知識創新的重要性

知識管理的實踐社區正是一種學習社區。學習者在學習社區的交流和共享經驗的過程中, 不斷提高各自的認知能力、智慧型水平和整個社區的集體智慧。在長期的實踐中, 學習社區就成為知識創新的孵化器。

強調知識管理

知識管理的SECI模型 (社會化、外化、綜合和內化)的四個知識轉化過程,實際上也是知識建構的過程。知識管理以知識為核心,是一個組織整體上對知識的獲取、存儲、學習、共享、套用和創新的過程。知識的共享,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的轉化,知識管理系統對知識的收集、整理、加工、分類和重用,這些都有力地支持著個體智慧的運用和集體智慧的發展。

在虛擬學習社區中套用知識管理技術

促進顯性和隱性知識的相互轉化

e-Learning中套用知識管理的關鍵,就是要開發和利用各種形式的顯性知識隱性知識。知識的四個轉化過程是相互依賴、相互聯繫的。社會化的目的在於共享隱性知識,但就其本身來說,是非常有限的。隱性知識的傳遞非常有意義, 因為隱性知識被看作是虛擬學習社區中創新的來源。如果這種隱性知識不能轉化為顯性知識,它也就不能擴大成整個社區的知識。同樣, 僅僅只把那些顯性知識加以綜合,這實際上並沒有延伸和擴展社區現有的知識。只有當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相互轉化時,創新才會發生。這四種知識轉化模式是相互連續、螺旋上升的。在這個逐漸擴大的過程中, 社區不斷地創造出新的知識, 顯性知識不斷積累,知識庫的存量不斷增加。

促進知識創新和共享

在一個成功的虛擬學習社區中, 知識必須得到創新並在所有成員之間得到共享。學習社區中存在著分散式認知、分散式智慧型和分散式專業技能。因而, 知識的來源是多元化的。每個學習者都具備專業技能和特長, 通過資源共享、經驗分享, 個人與他人分享知識, 在彼此的互動、互助和雙向溝通下, 既成為知識的傳授者, 又成為知識的受益者。學習社區環境促進個人知識建構和社會知識協作建構的緊密融合, 促進各種觀點和思想的發散、聯結、收斂、擴展和深化, 產生新的知識和形成集體智慧

促進知識管理的技術和工具的套用

為了解決e-Learning存在的問題,虛擬學習社區可以套用知識管理的各種工具和技術。此外,學習者個人也必須具備知識管理的技能和方法。
(1) 知識管理工具。虛擬學習社區裡的學習者使用Intranet視頻會議、協作群件等技術獲取和傳播顯性知識, 使用學習平台( 如WebCT、LearningSpace等課程管理系統)來分發學習資源。這些都是管理虛擬學習社區的顯性知識的有效工具。恰當地套用知識管理工具,不僅有助於虛擬學習社區的學習者有效地管理顯性知識,而且減少了學習者之間的時空分離感。像視頻會議系統、聊天室等同步互動媒體,允許學習者開展討論,增加了線上通訊的互動層次,也增加了彼此的信任感、身份認同和學習承諾,促進學生與學生之間以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
(2)知識管理技術。 套用知識管理技術(如過程管理和空間管理)幫助虛擬學習社區的學習者更有效地解決問題是非常必要的:(a)過程管理。是指創建支持性的組織結構和實踐活動,以便鼓勵虛擬學習社區的學習者更方便地創建、共享和使用知識。過程管理可以包括引入鼓勵知識創新和共享的激勵機制,也可以包括新的標準和實踐活動,以便虛擬學習社區裡的每一個學習者都有同等的機會訪問知識庫。(b)空間管理。是指以知識管理技術創建一個有利的學習環境,幫助虛擬學習社區裡的學習者彼此熟悉和了解自己的學習夥伴。在這樣的情境下,學習者逐步形成一種共同的語言系統和對意義的共享理解能力。隨之,發展身份認同、彼此信任、相互承諾和共享知識。最終,當虛擬學習社區裡的學習者彼此已經懂得其他成員需要什麼, 以及為什麼需要的時候,這樣就形成了學習社區文化。
(3)知識管理技能。學習社區中的學習者除了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之外,應具備較強的個人知識管理的技能。這些技能是21世紀成功完成知識性工作所必須具備的。通常,可以概括和定義為七項核心個人知識管理技能:獲取信息、評估信息、組織信息、分析信息、展示信息、信息安全及信息協作與協作學習。
(4)知識管理方法。隨著個人的知識資源的日益增多,有計畫、有系統地進行知識管理越來越重要。一般可分為六個步驟:分析學習中對知識資源的需求, 選擇個人知識管理軟體,建立知識的分類和編目準則,建立個人知識管理系統,更新個人知識庫,使用知識資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