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虛實相生
- 自然景觀:朦朧美
- 攝影技巧:虛實結合
- 小說寫作:表現形式
例子,繪畫套用,軍事套用,詩歌套用,
例子
王之煥《登鸛雀樓》、賈島《尋隱者不遇》這兩首詩是從實處落筆,憑虛處傳神。王之煥《登鸛雀樓》中:“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寫的是實景,歷歷如在眼前;“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則由實見虛,把景物與心胸打成一片,從視野的開闊,可以想見抱負與氣度的遠大。人們從這兩句詩中還可以悟到站得高才看得遠的生活哲理。賈島《尋隱者不遇》,四句皆實,而過訪不遇之情跌宕變化,“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不僅寫出隱者的品格,抒發了未見其人的悵惘之情和敬慕之意,而且從中還可以引申出某種哲理性的意蘊:人們在探尋真理或者追求真理的過程中,往往會感受到某種困惑,即直覺地感到所探尋和追求的事物就在眼前,卻由於種種原因而不能發現大中型得到。這也是由實見虛,虛實結合。
繪畫套用
在中國畫的傳統技法中,虛,是指圖畫中筆畫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給人以想像的空間,讓人回味無窮。實,是指圖畫中勾畫出的實物、實景以及筆畫細緻豐富的地方。
軍事套用
軍事上虛實的概念
所謂“虛實”,是一個重要的兵學範疇。它的含義十分廣泛,一般而言,無者為虛,有者為實;空者為虛,堅者為實。“虛”指的是兵力分散而薄弱,“實”指的是兵力集中而強大。表現在具體軍情上,大凡怯、飢、亂、勞、寡、不虞、羸弱為“虛”,勇、飽、治、逸、眾、有備、強盛為“實”。總之凡是構成一支軍隊戰鬥力的各種因素,譬如兵力的大小、優劣、眾寡、強弱、分合,部隊的勞逸、饑飽、治亂、懈備,部署上的疏密、堅瑕,兵勢上的銳鈍,士氣上的高低,心理上的勇怯,行跡上的真偽,處境上的安危,地形上的險易,等等,統統屬於“虛實”的範疇。
“虛實”的思想我我國軍事思想的一顆瑰麗的奇葩。
軍事實例
在軍事上,行處戰地就能先敵做好準備、先敵進行休整。先敵完成戰役部署,以逸待勞,從容作戰。掌握了戰場的主動權,就能調動敵人,使敵人疲於奔命,從而達到保全自己、消滅敵人的目的。1935年,毛澤東指揮紅軍四渡赤水,使數倍於紅軍的國民黨軍隊摸不清紅軍的真實意圖,被動地跟在紅軍的後面,處處挨打,而紅軍乘機甩掉國民黨軍的追剿,渡過金沙江,徹底擺脫了長征開始之後長期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進而取得長征的勝利,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新紀元。
詩歌套用
什麼是詩歌中的“虛”?
在中國畫的傳統技法中,虛,是指圖畫中筆畫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給人以想像的空間,讓人回味無窮。詩畫同理,詩歌借鑑了中國畫的這種方法。詩歌的“虛”,是指直覺中看不見摸不著,卻又能從字裡行間體味出那些虛象和空靈的境界。
具體說來,詩歌中的“虛”包括以下三類:
1、神仙鬼怪世界和夢境。詩人往往藉助這類虛無的境界來反襯現實。這就叫以虛象顯實境。 《夢遊天姥吟留別》仙境就是一個虛象。詩云:“日月照耀金銀台”、“霓為衣兮風為馬”、“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西上蓮花山)
2、已逝之景之境。這類虛景是作者曾經經歷過或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景象,但是現時卻不在眼前。 《念奴嬌·赤壁懷古》 中云:“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再現了火燒赤壁這一史實。顯然不是發生在眼前,故也是虛景。 《憶昔》(韋莊)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滿樓。銀燭樹前長似晝,露桃花里不知秋。西園公子名無忌,南國佳人號莫愁。今日亂離俱是夢,夕陽唯見水東流。
3、構想的或者未來之境。這類虛境是還沒有發生的,它表現的情將一直延伸到未來而不斷絕。故寫愁,將倍增其愁;寫樂將倍增其樂。例如杜甫《月夜》:今夜鹿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乾。柳永《雨霖鈴》中云:“今霄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是構想的別後的景物:一舟離岸,詞人酒醒夢回,只見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柳梢。《夜泊牛渚懷古》(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雲。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明朝持帆席,楓葉落紛紛。
詩歌—什麼是詩歌中的“實”
在中國畫中,實是指圖畫中筆畫細緻豐富的地方。而在詩歌中,“實”是指客觀世界中存在的實象、實事、實境。例如《夢遊天姥吟留別》中的黑暗現實;《念奴嬌·赤壁懷古》中上闕的“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寫赤壁險峻的形勢;《雨霖鈴》中上闕所寫的兩人分別的情形,如“寒蟬淒切,對長亭晚”“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等。
虛與實是相輔相成的,既然二者能相生,則表明虛也是一種存在,虛絕不是無。這種存在,是靠實生髮出來的,是在實的基礎上通過大腦的想像創造出來的。而虛和實又是一對相對的概念。“虛實相生”是指虛與實二者之間互相聯繫,互相滲透與互相轉化,以達到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的境界,從而大大豐富詩中的意象,開拓詩中的意境,為讀者提供廣闊的審美空間,充實人們的審美趣味。
眼前之景為實,想像虛構之景為虛
要表現“竹林橋外鎖酒家”的詩意,畫家只需畫“旌幌”;要表現“深山藏古寺”的畫意,只需畫打水的“和尚”。在這裡,“旌幌”“和尚”是實,“酒家”、“古寺”為虛。在虛與實之間有一座橋樑,那就是欣賞者的想像。劉禹錫有一首《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詩中的“野草”、“夕陽”、“燕”等是實景,而六朝古都的繁華是虛景。可我們不難想像出當年橋頭車水馬龍、宮殿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寶之富,如今野草遍地,荒涼無比,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歷史滄桑感便油然而生。我們讀李商隱的《無題》中“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就要想像女主人公對鏡梳妝打扮,面對自己日漸消瘦的面龐,顧影自憐的形象,從而體會男主人公對她因相思而衣帶漸寬的疼愛;想像男主人公因思念而不能入睡,對月抒懷的形象,體會女主人公對他的牽掛之情。沒有這種虛的想像,就不能體會出抒情主人公那種“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的九死不悔的執著。
景物為實,情感為虛
詩人的情感是看不見摸不著的,要將這種虛表現出來,就得化情思為景物、化虛為實。而讀者則須化實為虛、化景物為情思。這也是詩歌鑑賞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因文識象,由象悟道。比如“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等詩句都是化情思為景物的例子。我們在欣賞時就要從意象出發,抓住景物特徵,融入所營造的氣氛,體會其情感。
形象為實,抽象為虛
上面談到的景物和情思的關係,也是形象與抽象的關係,但抽象的東西不只有情感,一切難寫之景、之事均為抽象。聲音是抽象的,可高明的畫家偏偏能用幾隻蝌蚪表現出“蛙聲十里出山泉”的境界;香味是抽象的,可高明的畫家偏偏能用幾隻蜜蜂或蝴蝶表現出“踏花歸去馬蹄香”的情景;宋祁人稱紅杏尚書,因為他有一首《玉樓春·春景》,其中有一句:“紅杏枝頭春意鬧”,王國維認為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詩人能將春意“濃”之虛化為紅杏盛開,枝頭蜂蝶雲集,熙熙攘攘,齊來鬧春,春意盎然之實,但句中並沒有說起蜂蝶來,這就是“鬧”的作用。我們構想,如果把這“鬧”字換成其他字眼,(撇開韻的因素)如“好”、“滿”、“濃”、“足”等等,都沒有“鬧”字來得生動有活力。音樂旋律很抽象,但白居易能將婉轉之虛轉化為“間關鶯語”之實;韓愈能將悠揚之虛轉化為“浮雲柳絮”之實。愁情是很抽象的,但在李煜筆下化成了“一江春水”,氣勢洶湧、不可遏止;在李清照筆下則變得有體積有重量,“只恐雙溪蚱蜢舟,載不動許多愁”;在賀鑄筆下,則化作“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有限為實,無限為虛
無限之境是在有限的基礎上通過想像創造出來的。宋代詩人梅堯臣說“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這乃是作詩功夫之至。“不盡之意”則為無限。宋代畫家郭熙說,“山欲高,盡出之則不高,煙霞鎖其腰則高矣。水欲遠,盡出之則不遠,掩映斷其脈則遠矣。”這就是詩畫中的空白藝術。“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這是以少勝多,以有限之紅杏表現無限之春意。以無勝有更是把虛實結合推向了及至,白居易的“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裡面包含了多少複雜難言的感情,那就取決於讀者的想像力了。
側面為實,正面為虛
書法上講究疏密,園林上講究掩映。處處實則板滯,處處虛在空無。側面描寫就能化實為虛,往往虛寫想要表現的實的東西,從而造成含蓄蘊藉的效果,給讀者留下較大的想像空間。李白在《望天門山》中寫道“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這首詩便是虛實結合的典範。“天門中斷楚江開”,看似寫天門山,實則寫水;“碧水東流至此回”,看似寫水,實則寫山。這首詩也正是詩人李白的象徵,李白是水,他無堅不摧、一往無前;李白是山,巍然屹立、堅強不屈。王建的“婦姑相喚浴蠶去,閒著中庭梔子花”以“花”之閒反襯人之忙;馬致遠的“小橋流水人家”以其溫馨反襯人之孤獨、淒涼的心境;韓愈的“穎乎爾誠能,勿以冰碳置我腸”以聽者冰碳置腸的感受反襯彈者技藝之高超。常言“眼見為實,耳聽為虛”。然而白居易有一首《夜雪》,“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詩人表現雪大之實,並非親眼所見,處處從虛處落筆,尤其是末句寫聲,雪大雪厚的景象如在目前。
總之,實境乃是一種真境、事境、物境;虛境乃是在此基礎上給讀者創造的一種想像的空間、詩意的空間。從前文所句的例子中我們不難發現,虛可生實,實可生虛,想像則是其橋樑,正是讀者想像的介入,才使詩歌更為飽滿,充滿靈氣,充滿詩情畫意。
“虛”與“實”的關係
(1)虛景和實景的關係,有時是相反相成形成強烈的對比,從而突出中心的。
例如姜夔《揚州慢》中的虛景是指“春風十里”,寫往日揚州城十里長街的繁榮景象;實景是“盡薺麥青青”,寫詞人今日所見的淒涼情形。由這一虛一實兩幅對比鮮明的圖景,寄寓著詞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夢遊天姥吟留別》仙境的美好與現實的黑暗構成了對比。從而突出了作者追求自由蔑視權貴的精神。
(2)虛景和實景的關係,有時則是相輔相成形成渲染烘托,從而突出的中心的。
如《雨霖鈴》《月夜》《踏莎行》歐陽修《踏莎行》:“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闕寫實,通過初春景象反襯“行人”的離愁別緒。下闕寫虛。通過構想妻子憑欄遠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來寫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虛實相生,從而將離愁別緒抒發得淋漓盡致。
學習虛實的關係離不開詩詞的主題,碰到類似問表達技巧或藝術手法的問題時,只答虛實相生是不夠的,必須和主題或者是作者的感情聯繫在一起。常用的表述方式是:
1虛景與實景相對照,使某地和某地的不同景物形成強烈的對比,表達了詩人某種的感慨。
2虛實相生,虛實相應,虛景與實景融合,互相映襯,瀉染出一種濃濃的某種情感,或者是烘托出某種氣氛。
夜雨寄北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越中覽古李白
江畔獨步尋花杜甫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