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
西方美學史上最早提到想像的是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他在《心靈論》中說:“想像和判斷是不同的思想方式。”但希臘時代主要是用摹仿來解釋文藝的。開始用想像來解釋文藝的,是羅馬時代的斐羅斯屈拉特。斐羅斯屈拉特說:想像“是用心來創造形象”,“它比摹仿是更為巧妙的一位藝術家”[2]。古希臘時期對於想像的認識和中國古代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其出發點都是文藝。
審美想像的特點
審美想像是按審美需要、審美理想展開的想像,它與科學想像有著本質的區別,科學想像是按理性要求展開的想像,而審美想像則是在情感的推動下展開的。在主體情感的推動下,審美需要藉助想像而具體化,最終形成審美意象。在強烈的情感運動中,審美主體達到了一種深層的感動和理解,領悟到難以言傳的生命價值與意義。審美意象是主體對審美客體的主觀反映,是在多種心理因素綜合作用下產生的一種特殊的形象。這些心理因素包括欲望、感覺、想像、理解等。“在一切心理要素中,惟有想像才是推動審美過程中的美感沿著不斷深入的航線進發的實在力量。”[12]事實上,在審美過程中,是審美情感推動著審美活動的發生,但審美主體只有在情感的推動下,才會通過想像再現或創造審美意象去感受並理解對象的美,沒有審美情感的促使,想像就不能成為審美想像。同時,審美想像因受到主體審美情感的推動,是一種積極的心理活動,可以高度發揮欣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它可以超越時空、自由翱翔。但這種能動性的發揮,必須以主體的審美經驗作為條件。具有不同主觀條件的主體,對同一個審美對象所想像的結果是不一樣的,不僅如此,審美想像活動受著審美對象本身的規定和制約,因為任何審美想像的目的,都是為了深切感受和領悟對象的美,因而審美對象的特徵,誘導著審美想像的方向和範圍。葉朗將想像的特點歸納為自由性和情感性,王旭曉認為想像具有情感性和自由創造性的特點,他們都見到了審美想像在情感的促使下自由馳騁的特點,但審美想像的自由性不是信馬由韁的自由,它也受到一定條件的限制。因此,除了情感性和創造性的特點,審美想像還具有規律性的特點。
(一)情感性
審美想像是一種
情感的想像,它按主體情感要求而展開,其結果是創造出符合主體審美需要的意象,其目的是實現審美理想。在審美活動中,所有的形象建構都圍繞著情感而展開,在情感的作用下,各種各樣的形象融合起來,形成了新的符合主體審美趣味的意象。因此我們說,審美主體展開想像的方向,是由情感規定的。
在審美活動中,想像是滲透著情感的想像,情感是滲透著想像的情感。審美情感之所以不同於日常生活情感,正因為它經過了多種
心理功能,尤其是想像的處理;審美想像之所以能夠不同於科學想像,也正是它受到情感的驅動。在審美活動中,想像是在情感的推動下,依照情感的邏輯進行的,這具體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情感是通過想像移入到客體之中的,主體在現實中無法得到滿足的情感,在審美活動中通過想像可以得到滿足。另一方面,隨著情感的變化,形象通過想像力而獲得改變或誇大。想像力的作用,常常使對象變得不可思議,但卻更符合主體人的審美理想。合情而不一定完全合理,這正是審美想像的特徵。
審美情感滲入想像,不但成為審美想像的推動力,而且成為意象構成的中介力。在情感的作用下,主體的審美需要與客體的表象相互作用,最終主客融合,物我同一。因為物我同一,主客同構,才使主體的情感得到充分的表現。正是情感推動想像,將表象加工製作組成新的意象、意境,主體的審美理想才得以實現。
審美想像是一種具有創造性的想像,它的創造性是由情感性決定的。在審美活動中,情感是主體的情感,它決定了主體的審美理想,我們知道審美理想和審美對象之間不是對等的關係,要通過審美對象來實現審美理想,就必須通過想像,也就是說,在情感的驅使下,主體以審美對象為基礎創造一系列意象來滿足審美理想,這種創造以情感為軸線。需要指出的是創造性的想像不等於創造性想像,創造性想像是就審美對象與審美意象之間的關係而言的,而創造性的想像對審美想像的總的概述,是針對主體的能動性而言的,是主體能力的一種表現。審美想像的創造具有極大的自由。在科學認識活動中,想像必須遵守客觀現實,而在審美活動中,審美想像可以突破現實的種種限制,將各種表象加以分割、粉碎、組合等,創造出一種嶄新的意象。
想像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在原有的表象基礎上深入體驗,構成新形象即審美意象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想像的創造性主要表現在體驗和構成意象上。
體驗是對審美對象內在意蘊的理解,即對客體形象所表達的內容的把握。客體的外在形式因其形象性可以被感官直接感知,但客體的意蘊是內在的,不能憑感官直接感受到,而必須通過想像去體驗,審美體驗使審美主體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淺入深地理解、把握審美對象的意蘊。由於不同的審美主體有著不同的審美經驗和不同的審美理想,因此在體驗的過程中,主體需要發揮其獨特的創造性,從而體驗到不同的意蘊。即“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想像的創造性還體現在審美意象的生成中。所謂意象,是“指主觀想像所創造的意識化的新形象。”[13]當主體深入地把握到客體的意蘊時,其潛在的審美經驗和記憶表象在主體的審美情感的驅使下與主體所體驗到的客體的意蘊相結合,產生了一種新的符合主體審美理想的意象。這裡構建的意象與原有表象是“同型”的關係,但不是“同一”的關係,它是審美主體想像的創造性的結果。
審美想像具有極大的
自由創造性,同時它受著規律性的限制。從前提上看,審美想像必須建立在對審美對象內在“必然”規律(即客體的內容、意蘊)的把握基礎上,同時它受到主體審美經驗內在規律的限制;從結果上看,審美想像創造的意象也必然揭示了審美對象的某些規律。
王朝聞先生曾說,雖然有的理論家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然而人們總不至於因為欣賞者的不同而把哈姆雷特當成堂·吉訶德。意思就是審美想像受到對象內在規律的限制。在他看來,聯想和想像當然與印象或記憶有關,沒有印象和記憶,聯想或想像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這裡的“印象”和“記憶”就是主體的審美經驗。對於主體來說,其審美經驗對想像起到了制約作用,它直接影響審美意象的生成,審美想像創造出的意象,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審美對象的意蘊,這是審美對象內在規律的作用。
雅典學者斐羅斯屈拉特認為:摹仿只能塑造出見過的事物,想像卻能塑造出未見過的事物,它會聯繫到現實去構思成它的理想。康德說,想像是“自由”的,又是“合規律性的”。想像的“自由”,不是天馬行空的漫遊,它是“合規律性”的自由;想像的“合規律性”,不是作繭自縛的約束,而是處處體現著“自由”。在審美想像中,“自由”和“合規律性”是有機統一的。
正如聯想、再現性想像、創造性想像的不可完全分隔一樣,審美想像的情感性、創造性和規律性也是不可分割的,情感是創造的動力,創造是情感的創造,情感是自由的,但是在規律範圍內的自由,創造也是合乎規律的創造,三者是相互聯繫,內在統一的。
作品欣賞
蔣煥作品
蔣煥的作品是通過坦說的道路,一直走到今天這種程度,首先是他在觀念上一些變化,就風格和手法而言依然是寫實的,抒情的,融入一些唯美的因素。寫實、抒情的因素實際上表達了人類的對真善美的共同追求。但在這之外他更重要的是表現了自然生命的和諧狀態。人是處在自然當中,蔣煥的畫畫得很寧靜,而且符號化。
(徐恩存)
王元珍作品 王元珍教授的油畫肖像,注重人物內在精神氣質的刻劃,為突出人物的自身魅力,力求畫面製作簡節、單純。作者多描繪女性形象,求其恬靜與高雅;畫面沒有繁雜的環境干擾,即使有門窗作為襯托,也多給人以空間的聯想。 (義豐 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