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電影學派

蘇聯電影學派,在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創作方法指導下的蘇聯電影流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蘇聯電影學派
  • 發現者:S.M.愛森斯坦、V.I.普多夫金
發展過程
蘇聯電影學派有一個曲折發展的過程。S.M.愛森斯坦的《戰艦波將金號》(1925)和V.I.普多夫金的《母親》(1926)等影片,以其崇高的革命思想和鮮明的藝術特色,標誌著蘇聯電影學派的誕生。
其後,蘇聯電影學派經歷了20世紀30年代中後期的成熟和第一次高漲時期,40年代到50年代初的衰落和停滯時期。
50~60年代,蘇聯電影學派拍出了《第四十一個》(1956)、《雁南飛》(1958)、《士兵之歌》(1959)、《伊凡的童年》(1962)等令人注目的作品。
70~80年代,蘇聯電影學派邁入相對穩定與發展時期,對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創作方法有了新的理解,影壇出現了諸多不同樣式、風格的作品。代表作有《解放》(1969~1972)、《這裡的黎明靜悄悄》(1972)、《紅莓》(1974)、《莫斯科不相信眼淚》(1980)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